王 麗
附子是一種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通過炮制減輕毒性之后,可以進行入藥,具有鎮(zhèn)痛、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等的作用[1,2]。本次研究通過對試驗鼠分別給予5 g生藥/kg劑量的炒附片、黑順片、淡附片以及蒸附片進行試驗,對大鼠使用雞蛋清以及對小鼠使用二甲苯分別造成足腫脹和耳廓腫脹,通過觀察大鼠足腫脹度、小鼠耳腫脹度以及腫脹度抑制率來對比不同附子的抗炎效果;對小鼠使用環(huán)磷酰胺使其免疫低下,通過觀察小鼠的臟器指標來對比不同附子的免疫功能;對小鼠采用熱板致痛試驗,通過觀察小鼠的痛閾值對比不同附子的鎮(zhèn)痛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藥物不同炮制過程中的附子有炒附片、黑順片、淡附片以及蒸附片,將500 g以上附片分別用10倍的水進行浸泡,30 min后將其取出進行煎煮濃縮至最高濃度,并將其用水進行稀釋,制成生藥0.5 g/ml[3]。
1.2 試驗動物大鼠均為雄性,體重220~240 g,SD級;小鼠雌雄各一半,體重18~22 g,SPF級,均經(jīng)過檢疫后合格。
1.3 方法
1.3.1 耳廓腫脹試驗將雌雄數(shù)量相同的50只小鼠,隨機以每組10只作為黑順片組、淡附片組以及蒸附片組,同時隨機挑選10只設置為對照組作為參照。均采用灌胃的方式進行5 g的生藥/kg給藥,1次/d,持續(xù)給藥7 d。7 d后,在給藥1 h后對每只小鼠的右耳廓上涂抹二甲苯,劑量為0.04 ml/只,并在0.5 h將小鼠脫頸椎處死,分別測量耳廓腫脹度并進行對比。耳腫脹度=(右耳重量-左耳重量)/左耳重量×100%。
1.3.2 足腫脹試驗將40只雄性大鼠,隨機以每組8只作為刨附片組、炒附片組、黑順片組、淡附片組以及蒸附片組,同時隨機挑選8只設置為對照組作為參照。均采用灌胃的方式進行5 g的生藥/kg給藥,1次/d,持續(xù)給藥6 d。6 d后,在給藥1 h后對每只大鼠的右后足拓皮下注射新鮮的雞蛋清,劑量為0.05 ml/只,分別測量右足1 h、2 h、4 h以及6 h的足容積,分別計算腫脹度并進行對比。將給藥前后的右后足容積之差作為腫脹度=給藥前的右后足容積-給藥后的右后足容積。腫脹度抑制率=(正常腫脹度-附片組的評價腫脹度)/正常腫脹度×100%。
1.3.3 熱板致痛試驗采用智能熱板儀進行試驗,將小鼠舔后足的開始時間作為痛閡值,篩選出痛閡值為5~30 s的50只雌性小鼠,先將不同痛閡值的小鼠進行分類,再隨機以每組10只作為炒附片組、黑順片組、淡附片組以及蒸附片組,同時隨機挑選10只設置為對照組作為參照。均采用灌胃的方式進行5 g的生藥/kg給藥,1次/d,持續(xù)給藥6 d。6 d后,在給藥后的于第6天給藥后的0.5 h、1 h、1.5 h以及2 h分別采用智能熱板儀測量小鼠的痛閡值并進行對比。
1.3.4 免疫試驗將雌雄數(shù)量相同的60只小鼠,隨機以每組12只作為炒附片組、黑順片組、淡附片組以及蒸附片組,同時隨機挑選12只設置為對照組作為參照。均采用灌胃的方式進行5 g的生藥/kg給藥,1次/d,持續(xù)給藥10 d。在第1 d、3 d、5 d、7 d以及9 d分別在給藥前將環(huán)磷酞胺進行皮下注射,劑量為50 mg/kg,并在1 d后對小鼠稱重。最后將小鼠脫頸椎處死,將其肝臟、脾臟以及胸腺稱重,分別計算臟器系數(shù)并進行對比。臟器系數(shù)=臟器重量/小鼠體重×100%。
2.1 對耳廓腫脹的影響不同附子組相比對照組的耳腫脹度均有明顯的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耳廓腫脹的影響 (只,
注:與對照組相比,1)P<0.05
2.2 對足腫脹的影響不同附子組在用藥6 h相比對照組,除整齊附片組外,足腫脹度均有明顯的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用藥1 h炒附片組以及黑順片組與對照組的差異明顯。見表2。
組別1h2h4h6h腫脹度(g)抑制率(%)腫脹度(g)抑制率(%)腫脹度(g)抑制率(%)腫脹度(g)抑制率(%)對照組0.83±0.120.61±0.070.44±0.060.33±0.04炒附片組0.48±0.0441.250.43±0.031)28.010.27±0.0239.030.20±0.021)39.22黑順片組0.63±0.0626.440.50±0.061)15.940.37±0.0614.840.21±0.051)38.31淡附片組0.55±0.0434.690.46±0.031)23.690.18±0.0258.960.13±0.011)64.62蒸附片組0.62±0.0625.910.55±0.061)6.530.35±0.0315.510.28±0.031)21.52
注:與對照組相比,1)P<0.05
2.3 對痛閡值的影響不同附子組相比對照組的痛閡值變化不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痛閡值的影響 (只,
2.4 對臟器免疫功能的影響不同附子組相比對照組臟器系數(shù)中,黑順片組的脾臟系數(shù)上升,蒸附片組的脾臟系數(shù)下降,其他組的脾臟系數(shù)以及胸腺系數(shù)均上升,所有組的肝臟系數(shù)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對臟器免疫功能的影響 (只,
附子,又名烏頭或附片,其含有的雙酯型烏頭堿類成分具有抗炎以及鎮(zhèn)痛的作用,但具有一定的毒性[3,4]。附子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作用、降低血壓作用、緩解心律失常以及抑制急性炎癥的作用,在臨床治療中受到了廣泛的使用[5]。根據(jù)相關研究資料顯示,附子能夠有效的抑制因二甲苯而引起的小鼠耳腫癥狀,同時還可以降低炎性滲出液的白細胞滲出[6~7]。也有研究顯示,不同炮制過程中的附子要成品的烏頭堿含量有明顯的差異,總生物堿含量、雙酯型生物堿含量較生的附子其含量程度不同的降低,由此可見通過炮制能有效的降低附子含有的毒性,但同時也會使附子的有效成分降低,不同的炮制方式能夠控制其含量[8]。因此,在臨床治療上對附子的使用過程中,應以中醫(yī)理論為依據(jù),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用藥,保證不同炮制過程中的附子要成品用藥安全的同時,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能其藥效,從而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9,10]。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得出,不同附子組相比對照組的耳腫脹度均有明顯的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附子組在用藥6 h相比對照組,除整齊附片組外,足腫脹度均有明顯的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用藥1 h炒附片組以及黑順片組與對照組的差異明顯。不同附子組相比對照組的痛閡值變化不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附子組相比對照組的痛閡值變化不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化經(jīng)過不同炮制的附子所含有效成分含量的不同,隨著給藥時間的增長,各種附子作用有不同的穩(wěn)定性。
綜上所述,不同炮制過程中的附子均具有鎮(zhèn)痛、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等的作用,同時各種附子的效果根據(jù)炮制方式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