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上海哈同花園征集“造字圣人”倉頡畫像,康有為、王國維、蔣梅笙等十余位名家、教授被聘為評委。數(shù)月后,收到應(yīng)征畫作百余幅。評選這天,眾評委目光被一幅“滿身須毛、闊頭寬額、臉上重疊四只眼睛”的倉頡畫像吸引,康有為對這幅充滿上古神韻的佳作給予高度評價:“想象絕妙,靈氣飄逸,勁健神煥,佳為首之?!弊詈?,這幅畫評為頭獎,同時他也記住了作者的名字:徐悲鴻。
頒獎這天,花甲之年的康有為見到了徐悲鴻,并于他相談甚歡。王國維見二人談得傾心,便對康有為說:“您何不收他為學(xué)生?”
康有為高興地同意了。
一周后,在王國維、蔣梅笙等人見證下,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儀式。此后,徐悲鴻經(jīng)常到康家,幫助老師整理資料、謄寫文稿,照顧康有為的飲食起居。康有為也將珍藏的歷代書畫、碑帖拿出來讓徐悲鴻賞識、臨摹。
康有為毫不保留地傳授進步思想、前衛(wèi)理念,徐悲鴻也對老師倍加尊崇、精心照顧,師生間忘年友情日益深厚。
1917年初,徐悲鴻結(jié)識了蔣梅笙教授的女兒蔣碧微,兩人一見鐘情,但蔣碧微已與一個富豪子弟定下終身,難以退親。為成全二人百年好合,康有為把徐、蔣二人藏在自己家中,親臨蔣宅說服了蔣梅笙同意婚事,并為兩個年輕人聯(lián)系好同赴日本寫生。
幾經(jīng)周折,徐悲鴻終于在1919年3月17日,攜蔣碧微登上赴法國留學(xué)的客輪。因國內(nèi)政局動蕩,北洋政府不能按時、足額給留學(xué)生郵寄學(xué)習(xí)費用。康有為得知后,經(jīng)常出資接濟他們。
康有為與徐悲鴻的忘年師生情誼,一直持續(xù)11年。1927年,康有為去世前夕,給徐悲鴻畫作寫下評語:“精深華妙,隱秀雄奇,獨步中國,無以為偶。”
(摘自2019年9月2日《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