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無限”之途:史鐵生的務虛寫作研究

2020-02-20 05:26:23艷,閆
陰山學刊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心魂史鐵生個體

李 志 艷,閆 海 凌

(廣西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史鐵生始終是一個深沉的冥思者,在他的冥思中彰顯著以殘缺之軀超越疾病、超越苦難,直抵靈魂又伸展至宇宙的豐盈又溫馨的人類關(guān)懷精神。在對史鐵生進行研究的三十余年中,眾多學者已經(jīng)在各類文獻中對這種精神進行了充分探討并表示了感動和敬仰,以其為人類個體、族群自我救贖之可能性的彰顯甚至人類文化秩序的回歸。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精神背后還潛藏著一個“務虛”的核子,正如周國平先生的評點:“他從來是一個務虛者,小說也只是他務虛的一種方式而已?!盵1]史鐵生所“務”之“虛”與當下學術(shù)界再度興起的熱詞“非虛構(gòu)寫作”之“虛”有著某種微妙的聯(lián)系?!胺翘摌?gòu)寫作”的文體包括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傳記文學等,具有文學與新聞的雙重特性——該類寫作的具體內(nèi)容立足于真實的現(xiàn)實事件,但與其他的虛構(gòu)性文學有著基本一致的藝術(shù)形式和審美追求,只是在價值取向上更強調(diào)對歷史、時代、社會和人性的挖掘。可以說“非虛構(gòu)寫作”和史鐵生的創(chuàng)作都對現(xiàn)實社會和人類生存狀況給予了極大關(guān)懷,其本質(zhì)不同在于,“非虛構(gòu)寫作”的“虛”是“實”的對立面,而“務虛寫作”之“虛”作為史鐵生文本創(chuàng)作的素材來源和關(guān)照對象,是蘊含著強大的勢、具有無限的“有”和“實”之可能性的“空無”空間,也是作家日夜巡游的心魂世界,是“不確定的真實”[2]15。史鐵生通過在“虛”中否定、反思,從而發(fā)現(xiàn)世界新相,并對人之為人的獨立精神和思考力給予肯定?!皠仗摗笔鞘疯F生作品中突出的語言和結(jié)構(gòu)策略,更是一種思維和認知方式,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從一般到一般的新型文學投射模式,并通過偶然性的情節(jié)設(shè)置,彰顯著消解文學作品對歷史真實的追問、關(guān)注個體生命的歷史境遇的獨特歷史精神和審美精神。在當今消費時代的歷史文化語境之下,同樣是在史鐵生逝世十周年之際,探討他以“務虛”寫作為斧為刃,為人類大軍開辟通往無限的道路的壯舉,對于重新喚醒我們對人道主義的體悟、尋找文字的救贖力量有著獨特的價值。

一、務虛:深遠“空無”和心魂世界的巡查

史鐵生的各類作品都潛藏著對“存在”的關(guān)注,這種獨特性植根于“務虛”寫作的土壤?!皠仗摗边@一概念從內(nèi)容層面上講,是史鐵生作品中投射出的廣闊天地、深遠時空和身處其間的人們所面臨的命運、生死等普遍問題,是蘊含著無限“有”的可能性的“空無”。從更深遠的價值層面來看,便是不囿于外物,從自己的心魂之中尋找文字來源,向生命之內(nèi)發(fā)現(xiàn)生命,是對人的內(nèi)在心魂力量的肯定。

“空無”是什么?“是勢,強大到極點的勢,因而是成為一切的可能性?!盵2]149絕對意義上的“無”是不存在的,其中有“勢”,甚至可以說是有“欲”,此二者的強大力量孕育著生發(fā)萬物的可能,因此能指向無比豐裕的“有”。史鐵生所“務”之“虛”,是一種無規(guī)定性的存在,所有顯現(xiàn)的、出場的事物都只是從不同角度窺探、照亮這一片“虛”而顯露出來的景觀,那些未出場的事物是無窮無盡的?!叭绻屢粋€存在者得到‘敞亮’‘澄明’,就必須把它放回它所‘隱蔽’于其中的無限性之中”[3],要讓一個存在者得到證明、澄清,就必須把其他存在者隱藏、遮蔽起來。史鐵生作品中所投射的世界是極其廣闊的,在他的筆下,現(xiàn)象總是可以勾連到本質(zhì),一時一地的情思可以綿延至恒常無限。一個失魂落魄的人在這個園子里思考生與死的問題,得出“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4]185的哲思;他遇見一對和他一樣十五年來堅持來此園的夫婦,看著他們從一對令人羨慕的年輕愛侶變成兩位老人,還有熱愛歌唱的小伙子、真正的飲者、眼里有琴音的中年女工程師,他從自己和形形色色的人身上看到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光彩;他還記得一個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認識到苦難是人間劇目和存在本身的需要……總之,地壇于史鐵生而言,絕不是一時一地的靜默的存在,亦非一個單純的空間地點符號,它帶領(lǐng)史鐵生向宇宙終極進發(fā),從瑣碎細事和無名人物獲得關(guān)于命運、生死的靈感,他的深遠哲思從此事物延申到彼事物、從已出場的實在轉(zhuǎn)移到未出場的“空無”。

史鐵生有言:“寫作,法無定法,唯一不變的是向自己的心魂深處去觀看,去發(fā)問,不放過那兒的一絲感動與疑難?!盵5]文學與人類的心靈難舍難分,它們都祭奠著人類未完成的夢想,又供奉著人類孤獨生活中鮮活的希望?!靶幕辍弊鳛橐环N理念,在偶然間與肉體發(fā)生融合,但不會隨著肉體的毀滅而消亡。在短篇小說《命若琴弦》中,老瞎子封在琴匣里的無字藥方就是這樣一種“心魂”之力的象征。在老瞎子發(fā)現(xiàn)那“藥方”其實只是一張白紙之前,他還可以拉緊生命的琴弦,永遠保持盼頭;而在這之后,他的心弦就斷了。所謂“藥方”就是老瞎子心魂的寄宿,它的存在使老瞎子能興致勃勃地趕路,使所有的憂慮和心焦都如同歡樂,即使它并沒有一個真正的答案,但是心魂的存在本身就是超越理性而抵達感悟和信心的,只要心魂堅定,希望就長存。老瞎子最后回到小瞎子身邊,把空白的藥方交給小瞎子并告訴他要彈斷更多根琴弦才可以去抓藥,這一行為就是心魂的交接、希望的轉(zhuǎn)移。個體生命總有陷入絕境的風險,但心魂作為精神與無限和終極相通后的產(chǎn)物,它不斷地進行自身的超越,同時又深知這超越的無限性和永恒性。如此一來,心魂就會成為肉身甚至命運的指引,不以一己之享樂或受難而歡娛或痛苦。

在史鐵生這里,“心魂”不僅是文學要表現(xiàn)和記錄的對象,更是文學的源頭,文學的書寫過程就是人類心靈史的編寫過程。他筆下的故事主要不是在現(xiàn)實空間中發(fā)生的,而是來自心魂世界的。另外,史鐵生還指出,“發(fā)生在心魂里的事,似乎僅僅用‘發(fā)生’這個詞就不夠了,要用‘發(fā)現(xiàn)’。因為,如果心魂沒有發(fā)現(xiàn)它,它就等于沒有發(fā)生?!盵2]23心魂是指向無限的,聯(lián)結(jié)著無限的人群與痛苦,也顯示著無限的希望與可能。于心魂中巡查的寫作方式為史鐵生的務虛寫作注入無窮無盡的信仰和力量,成為他人本精神和終極關(guān)懷的來源,也由此顯示出史鐵生務虛體寫作的核心內(nèi)容——“無限”。

二、“無限”:在無界定和否定中創(chuàng)造

“無界定”和“否定”都是史鐵生在務虛寫作中表現(xiàn)無限的“空無”世界和心魂空間的實踐性策略?!盁o界定”直接體現(xiàn)在文本中人物身份的模糊化、故事情節(jié)的游移化,及由此引發(fā)的人物與情節(jié)之間對應性、適配性的消弭,提供了一種從一般到一般、從普遍到普遍的與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模式相背離的新型寫作策略。對于前兩者,王高林和王春林在《〈務虛筆記〉:對不確定性的沉思與表達》一文中已有精到闡述。[6]但是,從更深層次來看,人物和情節(jié)的“不確定性”背后對二者適配性的弱化處理亦值得深入探討。

《務虛筆記》是這種無界定性的最集中體現(xiàn)者,文本中所有的人物都只擁有一個字母符號作為身份象征,在某些情況下,人物的身份甚至可以相互轉(zhuǎn)換。女導演N出場的時候,有這樣的表述:“……在這之前、之后,或與此同時,她也可能是別的女人,比如是T,是X,比如也許很簡單她就是O。沒人能預先知道,思緒會把她變成誰。”[7]49很明顯,作者放棄了塑造所謂豐滿完整的人物形象,使他們看起來如同某時某刻偶然性的心緒的產(chǎn)物,這是對傳統(tǒng)文學中追求塑造豐富充盈、有明確特色的“同一性”人物形象的巨大叛逆。這些人物拒絕“上帝視角”的統(tǒng)攝,他們懷擁創(chuàng)造者也難以琢磨的復雜心境。這種無界定的寫作方式中蘊含的是作者對人類靈魂和精神自由的尊重,以及對人的自主意識的肯定。

至于人物和情節(jié)之間對應性的消弭,則見出作家對世界偶然性、無定性的深刻體察。從現(xiàn)實角度考慮,史鐵生作為一個輪椅上的冥思者,許多行為是他難以自主完成的,殘疾處境決定了他大多數(shù)時間只能通過心靈、精神的思考和詰問來探索世界,他的行為動作與自身意志是不匹配的。長此以往,自然而然就會對主體的動作行為和意志之間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懷疑。行為不再受意志控制,二者之間的一致性和邏輯性被取消,當這種處境投射到文字中,人物和情節(jié)、情節(jié)與情節(jié)之間也就不再遵循傳統(tǒng)的因果律了,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因大量裂縫的存在而變得松散,意義空間卻也因此得到擴展。

總的來說,“無界定”營造了一個無限充盈的意義空間,創(chuàng)作主體和接受主體在其中都享有高度自由,體現(xiàn)著這一策略的使用者對生命自由意志和人類尊嚴的尊重;而“否定”則來自作者對紛紜事實深沉的思考,浸潤著作者懇切反思、孜孜以求,將已有的認知大廈不斷推倒以持續(xù)建立新廟堂的心血。在史鐵生的行文里,經(jīng)常見到牽涉“否定”的句式。比如《務虛筆記》中,詩人L同文中的“我”說起的“一個美麗的位置”:“那必不能是一個從赤誠相見退回到彬彬有禮的位置?!潜夭荒苁且粋€心血枯焦卻被輕描淡寫的位置。”[7]61再如“愛情,不是自然事件,不是荒野上交媾的季節(jié)”[4]29;“你所有的記憶都是發(fā)生過的現(xiàn)實嗎?不,那里面肯定有從未發(fā)生過的夢”[2]16;“通往非理性的信仰之路,但愿不要是無理性的”[2]152,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在史鐵生處,“否定”不是單純的下定義的方略,其意義不在于批判,而在于沉思冥想,利用“不是”的句式啟發(fā)人們思索其“是”,其本質(zhì)是對同一性和本質(zhì)論的消解。

除了否定句式的使用,否定同一性、消解本質(zhì)論的另一途徑為對相同事物使用不同的命名方式,構(gòu)筑起動態(tài)的、開放的、均衡的概念“星叢”,其中成員相互為勢,使原本混沌的概念日益清晰,并在反思-推倒-重建的輪回中,將越來越多的新意義容納其中。史鐵生的“終極視點”就是在這樣動態(tài)的意義體系中,通過不同的命名方式構(gòu)筑起來的:有時它被命名為“宇宙”,有時被稱為“自然之神”,有時又被叫作“佛法”或者“上帝”。它們都是史鐵生的概念星叢的一部分,在相互闡發(fā)和不斷否定中前行,成為作家終極域中不同側(cè)面的注腳,體現(xiàn)著一位眼光長遠、不畏迷途、致力于為人類大軍尋找永恒精神家園的詰問者對沉迷于當下的客觀實在物和過分追求同一性思想的世俗精神的警醒和超拔,也包含了向殘疾和愛情給予了極大熱忱的沉思者對生命意義的根本——“覓”的深情呼喚?!吧且粋€流,生命的意義在于覓?!盵8]455“尋覓”是依靠“否定”來完成的,唯有不滿足于眼下現(xiàn)存的結(jié)論性知識,摒棄傳統(tǒng)的追求同一性的思維方式,尊重且肯定異質(zhì)性、個體性事實經(jīng)驗的價值,人類的認知路途方得以無限延伸,獲得生命意義和實現(xiàn)人性升華的可能性也來自于此。

三、“第五只眼睛”:發(fā)現(xiàn)新相與超越苦難

史鐵生的寫作之夜呼喚著“第五只眼睛”“當白晝的一切明智與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只眼睛看這世界。很可能是第五只眼睛……它是對生命意義不肯放松的累人的眼睛。”[4]170在永遠關(guān)注人類價值和生命意義的“第五只眼睛”的凝視下,心魂世界才能暫時甩脫外物世界的喧囂,人類的靈魂、生命的意義才得以澄清。這只眼睛于一片黑暗的“虛空”中抵達人類心魂世界,尋找到人類存在的本真,完成向內(nèi)尋找在白天未被發(fā)現(xiàn)、未被闡明的世界“新相”和幫助人類從內(nèi)在超越普遍困境、建立生存依據(jù)的重要使命。

要發(fā)現(xiàn)世界新相,首先要明確何謂世界“舊相”。自人類話語體系建立以來,人類便執(zhí)著于將自己的意志滲透與客觀外物之中,試圖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夠解釋世界的根本法則。我們當今的“存在”被包圍在由各種定義和范式中,這便是已經(jīng)得到闡明和界定的世界“舊相”。與之相對,“新相”就是宇宙中未闡明、未界定、無秩序,具有遮蔽性和神秘感的部分,它是在“問”中產(chǎn)生的:“樂觀地說:人可在那兒,以有限的腳步作無限的行走。悲觀地說:無論你走到哪兒,前面還是無邊無際的空。樂觀與悲觀夾擊,心里難免會生出一點詢問著意義的聲音?!盵2]145這詢問意義的聲音促使人類在認識、接受已有“舊相”的基礎(chǔ)上對其進行反思和否定,并向未知領(lǐng)域摸索探求,“新相”就是在摸索探求中被觀察和發(fā)現(xiàn)的。另,現(xiàn)實的地理空間意義上或者社會文化意義上的未被發(fā)現(xiàn)的世界實在少之又少,所謂世界“新相”實際上更多地存在于個人的心魂世界中,是在認識到已有客觀性知識的局限并對其進行否定后建立起的屬于個體的新世界。發(fā)現(xiàn)世界新相就意味著拋棄過去同一性的哲學追求和思維方式,不把外在客體等已知世界框定在一個原則之內(nèi)。在“第五只眼睛”的視線里,差異性、個別性、神秘性、偶然性及其非概念性得到彰顯,通向“新相”的大門被敞開,個體對世界的認知和想象也得到了尊重?!靶孪唷弊鳛橹饔^的造物,與客觀事實之間是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的,對“新相”的感悟越深,某種意義上就意味著對現(xiàn)實世界的領(lǐng)會越多。發(fā)現(xiàn)“新相”不僅是為了以主觀想象世界為材料實現(xiàn)個體差異性的構(gòu)建和為人尊嚴的確立,更是要在否定和思索中,確立起人之為人的本體價值。

除了發(fā)現(xiàn)世界新相,“第五只眼睛”還要為人類尋找超越苦難的途徑,幫助鮮活的生命在黑夜中問路。外部世界的奧秘永遠不可能窮盡,“一切知識都只是在不斷地證明著自身的殘缺,它們一再地超越便是一再地證明著自身的無效”[4]171。但這并不是人生無望的例證,這種徘徊最終會在逼迫下催生出思考的力量,強制人們關(guān)注生命的意義,關(guān)注自身的殘缺,再尋找超越殘缺的方法,寫作行為的意義便由此得到確立,發(fā)現(xiàn)世界新相、尋求生存依據(jù)的使命也是通過這一行為完成的。史鐵生曾提出這樣的命題:“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體現(xiàn)?!盵8]436科學和哲學致力于破除世界上一切迷障,但客觀世界和人類心魂中的難題是無法窮盡的,此時便需要“宗教精神”的引領(lǐng),使人們可以在知其不知時仍保持堅定的信念。文學如何才能被稱為宗教精神的文字體現(xiàn)?一個明確的回答便是,它必然在人類陷入生存困境時,能夠為人類提供繼續(xù)戰(zhàn)斗的動力,再鍛造人類的心魂力量。當人類落入生存絕境時,實現(xiàn)救贖不需要科學證明,只需要信心和熱愛:對目的和方向的信心,對歡樂和幸福的熱愛,對救贖之路的信心,對人類本身的熱愛。文學的使命就是激發(fā)這些信心和熱愛,讓長期漂泊的心魂找到皈依之所,讓身陷苦難的人們樹立起超越苦難的決心。

“寫作不是要為人的生存尋找更美的理由嗎”[8]415,這是史鐵生發(fā)出的旗幟鮮明的追問。他認為中國文壇的悲哀在于作家們對人本困境的察覺太少,那些在太陽下陷入迷茫的精神和在黑暗中號哭的靈魂沒有找到突圍的策略。但作家畢竟不是命運的教導員,即使面臨著普遍困境,個體的人又各有各的缺陷,不能一概而論。所以雖說文學的使命包括為人類創(chuàng)造與生存困境斗爭的力量,那獨一無二的世界“新相”還是依賴個人靈魂力量去發(fā)現(xiàn)和挖掘。

四、偶然的碎片:歷史本體的生命個體化解讀

無論是無界定和否定的寫作策略,還是發(fā)現(xiàn)世界新相的寫作使命,都可見出史鐵生務虛寫作中的反本質(zhì)、反本體先行的傾向。這種去本質(zhì)化思想同樣體現(xiàn)在他的歷史書寫中。同時代大多數(shù)經(jīng)歷過重大歷史變革、對人生的起伏跌宕有著深沉感悟的作家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從歷史發(fā)展的總體觀念來理解和把握社會現(xiàn)實生活”[9],史鐵生則不然。我們很難以現(xiàn)有的理論話語對他的獨特歷史思想進行有效概括。史鐵生的歷史觀可以暫時被稱作“以個體生命為主體的偶然史觀”,他并沒有明確的“寫史”的動機,在他筆下,歷史不是以全面完整的宏偉圖卷鋪展開的,而是通過被時代巨浪裹挾推搡的個體人物的偶然性遭際,娓娓道來歷史在個體生命中的翻云覆雨。

這種以個體生命為主體的歷史觀體現(xiàn)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就是對歷史主體的生命個體化解讀。所謂“生命個體化”,強調(diào)的是人類生命主體的獨立性、自主性,以及個體行為的非規(guī)律性、偶然性。對歷史本體的生命個體化解讀體現(xiàn)為三個層面:其一,從歷史本體的形成看,人類的全部活動構(gòu)成了歷史,并為歷史的發(fā)展提供強大穩(wěn)定的推動力,所以認識歷史也應從人的生命存在本身出發(fā),關(guān)注人類生存境遇。其二,生命個體雖生活在整體歷史語境之下,受歷史影響的維度和程度畢竟各有不同,要呈現(xiàn)出被史書掩蓋遮蔽的真實歷史,關(guān)注個體生命的生活是一項有效的法則。其三,生命個體的行為動作并不完全由其意志所決定,因此歷史作為人類實踐行為的總和,也不能被完全看作人類意志的體現(xiàn)。

史鐵生致力于解開上帝為人類設(shè)下的永久普遍謎題,但他的終極視點往往是直接凝聚于細小的個體生命的。在不同的主體之上,歷史的存在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如《務虛筆記》中,N的父親在動亂時期失蹤,對得了失憶癥的他來說,“歷史”還停留在二十幾年前;Z的叔叔是一個老黨員,因為自己的父親有“反動”嫌疑而被當作叛徒進行批斗,直到十年后才得以平反,“歷史”在他這里寫滿了受人誹謗的冤屈和家人不得團聚的痛苦無奈;WR因一無印象的生父帶給他的“海外關(guān)系”而無法接到任何大學的錄取通知,“歷史”在WR和他母親心中是一份難以言說的罪孽和等待寬恕的期盼,是終于聽懂了的“那個時代的忠告”[7]122……史鐵生偏愛對生命個體的描寫,關(guān)注每一個細小的生命個體在歷史洪流中的遭際,使人物的生活實踐以一種巧妙的角度與歷史發(fā)生關(guān)系,最終呈現(xiàn)出“人類活動創(chuàng)造了歷史,歷史又制造了人類命運的起伏跌宕”這一充滿人本關(guān)懷意識的認知狀態(tài)。

除了通過個體生命的沉浮來表現(xiàn)歷史的動蕩變遷,史鐵生對歷史本體的生命個體化解讀還體現(xiàn)在他對歷史偶然性和輪回性的孜孜表達上。一個人的誕生就是偶然的造化,其人生機遇也處處充滿偶然和未知,歷史作為人類行為的總和自然也被偶然性貫穿。另外,以人類整體生命的普遍性規(guī)律來看,個體生命的情思和際遇總會存在著相同的部分,出于某種意志和目的,不同的個體生命在面臨相似的場景時大概率會采取相同的行為,此時歷史便顯示出輪回性。但是,無論是偶然性還是輪回性,歷史總要等到一生命個體從某一點進入其中才能生效,否則縱然外部世界如何千變?nèi)f化,于置身歷史之外的個體生命而言都是無差別的?!皩ξ襾碚f至關(guān)重要的是,它以其一點等待著我的進入了。……你被編織在一個既定的網(wǎng)結(jié)上,并且看不出條條脈絡(luò)的由來和去處,那就證明歷史的確在?!盵7]79可見,只有在生命個體由“一點”進入歷史以后,歷史對其的意義才逐漸萌生。另外,生命集體已創(chuàng)造的歷史對生命個體而言是一種雜亂無章的外在物,對生命個體有意義的歷史只有與自己關(guān)涉的那部分,因此要以蓬勃的生命力積極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

在史鐵生對歷史本體的生命化解讀中,一個個模糊的符號化名字在歷史的進程中逐漸鮮明起來,同時又因為這些故事的偶然性和和滑移性變得更加含混。真實的歷史注定是一種虛妄的理想,人們習慣于通過自己有限的眼界和實在的需求來“探求”歷史,實際上是一種斷章取義的行為。但史鐵生又說,“斷章取義說不定是歷史的本性”[7]109;“寫作之夜,空間和時間中的真實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印象”[7]123,體現(xiàn)出史鐵生的文學歷史觀中放棄追問歷史真實的一部分。事實上史鐵生截取歷史畫面中的碎片狀個體生命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斷章取義”。但這種“斷章取義”并不是可恥的,其深處是面對宏大歷史和個體細小生命的坦誠。他一方面謝絕了人類以個人、或少數(shù)或多數(shù)的群體意志來自以為是地闡釋歷史的做法,一方面又承認了用想象補足歷史之間的空白點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以偶然性為鑰匙,打開了人類認識歷史的新時空。

行文至此,雖對史鐵生務虛寫作的內(nèi)容、價值和偶然性的歷史觀進行了一定的探討,但其背后的深意和在今天的巨大潛力仍有廣闊的研究空間。但正如史鐵生所言:“不可到達的,才是無限。無限,只能趨向,或眺望?!盵2]96要辨明務虛寫作的審美價值和精神力量,也需要在眼前的處境和永恒的變化中不斷行走。在有限和無限的交織纏繞中,在對同一性的反思和否定中,史鐵生以他的務虛寫作為旗幟,帶領(lǐng)人類大軍在無限之途上披荊斬棘。如果說“非虛構(gòu)寫作”橫跨文學和新聞學兩大學科,為我們提供了觀察現(xiàn)實事件的新視角,促使我們對文學的真實性與真實的文學性進行更深刻的思考,那么務虛寫作則從直接從生化萬物的“空無”出發(fā),緊密凝視人類的心魂世界,以其深沉的哲學氣質(zhì)為生活在種種矛盾和困境之下的人類構(gòu)建起愛與自由的理想國。無限是永恒的行走與眺望,于是人類也必須不斷思考和探索,對已有進行觀察和否定、對未有進行求索和追問,這是史鐵生務虛寫作為我們推演出的人類生存本質(zhì),也應當成為我們在不同時代解讀史鐵生作品的指導信念。

猜你喜歡
心魂史鐵生個體
寫作之“夜”:史鐵生與魯迅的追問
去找史鐵生
關(guān)于史鐵生
白色的鳥 藍色的湖——寫給史鐵生的信
風致
關(guān)注個體防護裝備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始祖》心魂在 光焰萬丈長
天工(2015年3期)2015-12-21 12:23:40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學習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學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史鐵生:心魂之思
傳記文學(2014年8期)2014-03-11 20:16:56
肥城市| 双峰县| 阿克苏市| 教育| 陇西县| 南岸区| 卢氏县| 彩票| 榆社县| 溆浦县| 巨鹿县| 安义县| 莱芜市| 蕉岭县| 称多县| 长春市| 广德县| 宣城市| 高邮市| 崇礼县| 广灵县| 肇源县| 五家渠市| 乐至县| 东源县| 巴林右旗| 成安县| 桃源县| 长白| 郯城县| 玉林市| 城市| 南通市| 华阴市| 芮城县| 邹城市| 华坪县| 宝鸡市| 大姚县| 蒲城县| 小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