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溝通:以教練員和運動員為主體的討論
王 迪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610041。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教練員和運動員之間的關系由傳統(tǒng)的師徒關系走向平等包容的新型師徒關系,其溝通方式也在新媒體環(huán)境影響下變得多元。本文在文獻資料研究基礎上,圍繞尊重、信任、平等為主題對6名高級教練員和13位運動員進行開放式訪談,深入了解教練員和運動員之間的關系變化以及新媒體介入后新型師徒關系的溝通方式。
師徒關系;教練員;運動員;溝通交流
溝通,是走進他人內心世界的一座橋梁,也是打開彼此心門的一把鑰匙;溝通,是站在對方立場看問題的思維和能力,也是接納他人的胸懷和境界。在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在人們社會化的進程中,善于與他人溝通,能有不同氣度融合,對于個體或集體而言異常重要。
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教練員與運動員的關系是競技體育中最基本的關系[1],他們?yōu)閷崿F(xiàn)共同的目標進行著長期艱苦的奮斗。然而,傳統(tǒng)師徒情感或家長管理模式下的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關系漸漸不能適應社會、大眾和自我認知帶來的期待和滿足。教練員和運動員之間因各種問題產生的糾紛、矛盾等新聞近年來時常出現(xiàn)在輿論浪潮之上,人們關注事件本身之外,更關注的是教練員和運動員兩者間的關系變化和在物質利益面前的共生姿態(tài)。而今,在以互聯(lián)網為依賴基礎的生存空間里,手機、iPad、便攜電腦等為代表的數(shù)字化新媒體的出現(xiàn)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進而也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方式,也推動著人類的文明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2],教練員和運動員這類群體也不例外。
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問題,即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教練員與運動員的關系是否有了新的變化及溝通的方式是否有所改變等。
本文以6位一線執(zhí)教的高級教練(國際運動健將1人,運動健將5人)和13位在訓運動員(國際健將1人、國家健將8人、國家一級運動員5人)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文獻資料研究基礎上,對運動員和教練員采用開放式訪談,采訪提綱圍繞尊重、信任、平等為主題,涉及訓練、學習、生活等方面展開交流。與教練員進行逐一訪談,地點在訓練場或辦公室;與運動員進行集體訪談與個別訪談兩種形式,地點在按摩理療室或教室。
教練員和運動員是我國競技體育領域中的一個整體,他們有共同的價值目標,但教練員和運動員又是整體下的兩個獨立個體,他們的意識、行為、語言等與年齡、閱歷、受教育背景、成長環(huán)境等密切相關。由于我國國情的特殊性,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同,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的關系無疑也具有中國特色[3]。在被訪談的6名教練員和13名運動員中,大多談到教練員與運動員的關系仍存在傳統(tǒng)的師徒關系,這種關系也將長期存在于雙方關系之中。
2.1.1 教練員采用“嚴父嚴母”的家長式管理 運動員作為體育苗子在兒童少年時期就被選入運動隊接受常年運動訓練,這一時期的運動員與教練員接觸的時間遠超過自己的父母。教練員在訓練中常扮演著多種角色,但在我國幾千年文化史占據主體地位的儒家文化中,“家族至上”的傳統(tǒng)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觀念、“唯上、唯權、唯資”的權威化傾向影響下[4],教練員仍扮演著家長角色為主,并帶有權威性和主要話語權。
藝術體操運動員HSY對自己教練采用家長式管理表現(xiàn)出感激的同時也有一絲憂慮:“我5歲就進隊開始參加訓練,跟我的教練訓練了十幾年,我很感謝她能夠像父母一樣嚴格要求我,但到現(xiàn)在還是有些怕她,畢竟她是教練,不是我的爸爸媽媽,我不能在做錯事的時候跟她撒嬌,讓她原諒我?!碧飶竭\動員YJ在談到教練員的家長式角色時說:“我跟教練員常年在一起訓練或外出參賽,教練勝似父母,但對我的約束太多會讓我有些不自在,心理不舒服?!彼囆g體操教練員GS在談及“嚴父嚴母”般管理自己的隊員時,她非常坦誠的說:“我知道運動員會怕我,但我必須這樣嚴格要求她們,無論是訓練中還是生活上,我們管的不嚴就會出現(xiàn)問題,就會讓家長們失望。”從與教練員和運動員的訪談中,筆者能感到教練員的無奈和運動員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2.1.2 缺少溝通和交流的訓練環(huán)境 競技運動訓練過程是長期的、艱苦的亦是枯燥的,對于教練員和運動員而言,漫長的競技體育道路既充滿機遇也充滿挑戰(zhàn)和考驗。一個和諧的訓練環(huán)境能夠使參與主體體驗到快樂和滿足,相反,缺少溝通和交流的訓練環(huán)境潛伏著諸多危險因素,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產生的矛盾,大多由溝通不暢所致。在訪談的6名教練員和13位運動員中,他們都與教練員(運動員)產生過矛盾,其中4名運動員在與教練員產生矛盾后萌生過退役或更換教練的想法,究其原因,均是與教練員產生矛盾后不能很好溝通交流后導致雙方關系緊張。
(1)首先,在傳統(tǒng)意識影響下,教練員始終是訓練過程的主裁者,他們與運動員保持著微妙的關系,無論在訓練場下如何親近,在訓練場上,他們的權威則不容挑戰(zhàn)。從訪談中得知,在訓練計劃的制定及參賽地點、時間的選擇上,有6名運動員提及自己的教練會在乎運動員的感受,并主動與運動員進行溝通和交流。但從對某一技術的改進到對新方法手段的嘗試上,有3名教練員與自己的運動員進行過溝通和交流,并能夠做到教練員與運動員平等的討論;而運動員對這一點的回答呈兩極分化,有7名運動員曾與教練員就技術改進或新方法手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教練員能夠接受,但有4名運動員的教練并未做任何改變。
(2)我國教練員不愿平等的與自己的隊員進行交流和溝通,曾在中國長期執(zhí)教短跑項目的美國教練員Tony Veney在WROLD SPEED SUMMIT(世界速度訓練峰會)談到:“in the Chinese system, athletes do not get as much encouragement.”運動員在訓練中不能獲得更多的鼓勵,并非是運動員做的不夠好,而是教練員不愿放下威嚴而輕易肯定隊員的努力。
2.1.3 復雜關系及情感下的調適 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的關系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單一的線性關系,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多維的動態(tài)關系[5]。在訪談中,舉重運動員ZPX在談到與教練出現(xiàn)矛盾后如何調整自我情緒時,她說:“像我從事的運動項目,比大家想象的還要枯燥和艱難,狀態(tài)不好的時候就想早點下訓,就會松懈偷懶,教練發(fā)現(xiàn)了會馬上讓我停止訓練,因為怕受傷,但他不會馬上批評我,有點像生悶氣,我當時很生氣,不過我會想到教練平時對我的好,就不會生氣了?!遍L跑隊教練T說:“如果我是他們的父母,我想在出現(xiàn)這樣問題的時候或許不需要情感調適也能過去,但跟我的隊員就不同了,我時常告訴自己要有耐心,這些小孩跟我訓練都是遠離父母的,我要對他們好一些?!睂τ诔ο喟榈慕叹殕T和運動員,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以尊重彼此為前提,在充分互信的基礎上建立的,這樣在面臨矛盾、危機時,雙方才可以打開溝通的大門,融合對方的想法、觀點甚至是批評。
2.2.1 “嚴師出高徒”的思想繼承 Philippe對瑞士國家游泳隊的男性運動員進行調查,認為“教練員—運動員關系”不僅包含了基本的社會性關系(親密性)、溝通和目標設定(共向性),還包含了認同和尊重角色(互補性)。我國培養(yǎng)運動員體制的特殊性,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關系正從過去的主動和被動發(fā)生著改變,但無論雙方關系如何變化[5],“嚴師出高徒”的傳統(tǒng)觀念和行為仍將作為教練員對運動員進行管理的基本思想。在被訪的16位(y=19.62±4.37)年輕運動員中,她們并不能完全接受教練員所堅持的管理理念,但承認目前階段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需要教練員嚴格的管理。6位教練員們(y=43.86±9.08)則認為,面對更為年輕的“零零后”運動員,她們接觸的信息更多元,思想更活躍,因此,在汲取傳統(tǒng)的管理思想基礎是上,需要結合年輕運動員的心理、性格、年齡及從事運動項目等特點進行“因材施管”的有效方式。
2.2.2 “等級差”的出現(xiàn)及應對 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在自我更新、重塑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其構成和內涵也發(fā)生著變化。在競技體育領域,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關系也發(fā)生著新的變化。
在我國,絕大多數(shù)運動隊(國家隊、省隊)的主教練執(zhí)教的項目是其運動員時代訓練項目(之一),這些教練員通常擁有很高的運動等級、較長的運動年限和訓練經驗,運動員在青少年階段與教練員的運動等級差較大,運動員對教練員多是崇拜和尊敬的。隨著運動員的成長、成材,尤其在取得一定運動成績或達到與教練員相近的運動等級后,運動員與教練員的運動等級差縮小甚至消失后,兩者的認識和關系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教練員和運動員在該階段較容易出現(xiàn)認識不統(tǒng)一情況,導致矛盾產生。在訪談的具有健將運動等級的運動員與該教練員的相處過程中,均出現(xiàn)過類似情況,其中,2人因退役問題與教練員發(fā)生矛盾,1人因無法在訓練中尋求新的突破想改變訓練現(xiàn)狀而與教練員發(fā)生沖突。在談到類似矛盾出現(xiàn)后,教練員和運動員雙方是如何解決的,散打隊教練員W說:“當運動員水平上去了,長大了,我們就要換個方式,要多聽運動員的想法,多從他的角度看問題,尤其是新一代的運動員,面臨的干擾因素太多了。”
2.2.3 新媒體介入下催生新型師徒關系 新媒體具有高效、便捷的特點,在我們訪談的新生代運動員中(特指2000年及以后出生的運動員),有10位是2000年以后出生,其余3位是98年、99年的“老”運動員。這些新生代運動員日常生活除訓練、文化課學習外,更依賴新媒體網絡環(huán)境來獲取知識、與外界保持聯(lián)系等,比如:利用網絡聊天工具與父母、家人、朋友聯(lián)絡;在各大網上購物平臺網購;搜索網絡視頻、觀看娛樂節(jié)目等。
新媒體環(huán)境的“助力”作用使得教練員和運動員從傳統(tǒng)的師徒關系走向新型師徒關系。(1)運動員的社交關系網絡、知識獲取渠道等變得更加豐富,尤其在自己從事的項目,能夠通過網絡得到大量的訓練、康復等相關信息,這些信息的出現(xiàn)會影響運動員對所從事項目的認識,引發(fā)運動員的主動思考;(2)教練員利用開放的網絡資源不斷更新理論和實踐知識等,幫助其更好的執(zhí)教訓練。從生活角度來看,教練員和運動員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溝通的方式和渠道不斷增多,或能夠促使雙方關系更加緊密,“等級差”也因此而縮小。從專業(yè)領域來講,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關系從原來嚴苛的師徒關系朝著平等輕松的朋友關系逐漸轉變。
2.3.1 訓練日記 教練員在執(zhí)教過程中,為了解運動員對訓練負荷承受情況、身體情況及思想動態(tài),采用讓運動記錄訓練日記的方式,教練員和運動員通過書面交流進行溝通,這樣能夠留下珍貴的可查記錄,能夠在多年訓練中看到運動員的成材軌跡。但利用訓練日記的方式進行溝通也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年齡較小的運動員,通過文字語言對主觀感受、客觀事物的描述能力還稍欠缺,可能影響教練員的判斷;對于成年運動員,很容易將訓練日記寫成千篇一律的流水賬,影響教練員及時了解運動員的思想動態(tài)。在訪談中,一些“老運動員”也談到撰寫訓練日記的局限性問題,在網絡如此便捷的今天,他們更愿意選擇在鍵盤上打字記錄訓練情況。
2.3.2 網絡聊天工具(1)博客、微博、Q-ZONE空間、微信公眾號 像博客、微博、Q-ZONE空間能夠撰寫比較長的篇幅,其評論功能也可以與他人進行互動。在我們訪談的教練員中,有1位教練一直堅持寫博文,“將自己的執(zhí)教感悟、比賽見聞和業(yè)務思考等記錄下來,推送給我的隊員們,讓他們也一起思考一些問題,可以在留言區(qū)跟我互動交流,我認為這種溝通方式更好?!盳教練說到。微信公眾號使用人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申請的應用賬號,使用人可在微信平臺上實現(xiàn)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的全方位溝通、互動。田徑隊運動員ZPC特別提到公眾號,他經常瀏覽的幾個跟專業(yè)相關的公眾號上經常會推出一些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的訓練視頻等,他會把認為可借鑒的視頻保存下載跟教練進行溝通交流,他認為這種方式增進了與教練之間的互動,也能夠讓教練了解自己對從事項目的認識,一舉兩得。(2)微信、QQ聊天工具 網路聊天工具的興起,給教練員和運動員之間的溝通與融合搭建了平臺。在調查中,所有教練員和運動員都能熟練的運用微信、QQ聊天工具進行日常交流、傳發(fā)文檔等,他們更依賴這種短時高效的溝通方式。舉重教練L認為,特別是運用微信、QQ這類聊天工具可以基本代替其他方式,運動員也容易接受,而且群聊功能也十分強大,可以多人進行在線互動討論,但有一個文字保存的問題,這是一個缺陷。受訪的所有運動員更青睞微信、QQ作為與教練溝通的聊天工具,這種方式簡單易行,快速高效。田徑運動員ZPC在訓練后經常與的教練進行微信溝通,“過去大多是通過訓練日記的方式來記錄自己每堂課的訓練感受,而教練可能1周或2周才收1次訓練日記,這就存在延遲反饋的問題。而有了微信、QQ就不同了,當天訓練課結束我就可以把一些想法和感受與教練進行溝通,教練也可以隨時感受到我的想法,這樣的溝通效率很高。”而在比賽期間,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因住所有一定距離不方便面對面溝通交流時,聊天工具的視頻、語音連線功能就顯示了優(yōu)勢。對于教練所困惑的文字保存問題,運動員們認為有很多方式可以解決,比如,截屏,導出聊天記錄等。(3)郵件 在訪談的教練員和運動員中,有近半數(shù)提到寫郵件來進行溝通也是不錯的方式。因為相較于短平快的聊天工具,書信表達的是一種更加真誠的交流方式和情感。在一些重要事件、重要時刻,寫一封電子郵件被看作是一件正式而莊重的事情。藝術體操教練M說,“運動員在青春期遇到一些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波動,對于這樣敏感的事情和處在敏感年齡的運動員,我更愿意把與她們的溝通放在網絡書信上進行。我的隊員在收到我的郵件后都會認真讀并且認真給我回信。在網絡上的書信交流增進了我們之間的情感,我的隊員也愿意在書信中與我袒露心聲,我也跟她們成為了比傳統(tǒng)師徒更加融洽的朋友關系?!?/p>
郵件傳遞的溝通方式比聊天工具上教練員和運動員的一言一句顯得更加正式,運動員在收到教練員的郵件時有幾分忐忑但更多的是體會到教練員的良苦用心。而運動員在遇到困難羞于當面與教練溝通又難以用三言兩語描述完整時,也會想到用郵件形式與教練訴說?!班]件的溝通方式并不會被替代”藝術體操教練M認為在這個變快的時代,寫書信、郵件的方式與人溝通雖然傳統(tǒng)卻能夠讓人慢下來,靜下來去思考,有它存在的價值。
2.3.3 第3方協(xié)助溝通 求助第3方協(xié)助溝通,多是指教練員和運動員在相處過程中出現(xiàn)意見不統(tǒng)一或出現(xiàn)矛盾時會采取的溝通方式。求助其他隊員或教練員或許能緩解教練員和運動員之間的矛盾、沖突或尷尬;求助運動隊管理者,通常教練員在認為自己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選擇的溝通方式,這種方式的成功率取決于運動隊管理者的立場和智慧,在調節(jié)中既支持教練員的觀點,又能夠理解運動員的想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求助家人或朋友,這是運動員通常采用的方式,力求在與自己的更親近的人面前來傾訴自己的想法,家長或朋友有必要在向教練員了解情況后再對自己的孩子或朋友進行溝通、勸說,這樣的效率更高,更有目的性。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教練員和運動員之間的關系從傳統(tǒng)的師徒關系走向更加平等寬容的朋友關系。在這種關系的演變過程中,新媒體下的多種溝通方式也起到了助力作用,利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多種方式進行高效快捷的溝通既是雙方的需求也是在不斷嘗試新方式的過程。這些方式并無好壞之分,而是能夠讓雙方新型師徒關系變得更加融洽,使得教練員和運動員朝著共同的目標奮進。正如《教練員執(zhí)教哲學》一書中所說,教練員要以“Athletes First,Winning Second”[6]這句話傳達出來的觀念對運動員進行訓練和指導,即是“運動員第一,獲勝第二”。只有教練員全身心的關注運動員的長期發(fā)展,尊重并愛護每一位運動員,那么,雙方的溝通和融合將是充滿希望的。
[1] 王廣虎.教練員與運動員關系的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5(04):4~6.
[2] 匡文波.“新媒體”概念辨析[J].國際新聞界,2008(06):68~69.
[3] 姒剛彥,等.當代體育運動心理學跨文化研究述評[J].心理學報,2006(03):468~474.
[4] 孫永泰,等.從儒家文化看我國教練員與運動員關系的雙重性[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11):17~20.
[5] 郭修金,等.我國“教練員——運動員關系”研究述評與展望[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09):79~80.
[6] Philippe RA.Co-Orienta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in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s: What Male Swimmers Say about Their Male Coaches[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06(07): 159~171.
[7] Peter J L Thompson. Introduction To Coaching [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03:9~10.
Communication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 Discussion is Mainly about Coaches and Athletes
WANG Di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aches and athletes has 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mentoring relationship to the new type of mentoring relationship.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s have become diversified.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conducted open interviews with 6 senior coaches and 13 athletes on the theme of respect, trust and equality, so as to hav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aches and athletes, and the communication mode of the new mentoring relationshi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new media.
Mentoring relationship; Coaches; Athletes; Communication
G80-3
A
1007―6891(2020)04―0075―03
10.13932/j.cnki.sctykx.2020.04.18
2019-03-02
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