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京襄 許小麗
陳棚墓地位于南陽市區(qū)孔明南路與醫(yī)圣祠街交叉口東北,原屬陳棚村范圍,地勢平坦,土壤為黃老土和沙土。2005年7月,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這一區(qū)域鉆探時發(fā)現(xiàn)并清理了17座漢代古墓葬,大部份已殘,其中兩座(M2、M17)保存相對完好。
M2
墓葬形制
M2為“甲”字形豎穴土坑墓,墓道位于墓室的東側(cè),墓道口距地表1.9米,呈長斜坡式,坡度11°。墓室平面略呈方形,單室,口大底小,四壁傾斜向下??觾?nèi)填淺黃褐色五花土,土質(zhì)松軟,墓底經(jīng)夯實(shí),有熟土二層臺。葬具為一槨雙棺和一邊箱,都已腐朽僅存灰跡。從灰跡來看,木槨原長3.8米,寬2.6米,厚0.1米;兩棺東西向并排位于木槨南部,頭尾寬度相同,長2.16米,寬0.7米,厚0.01米;邊箱位于槨的北側(cè),與槨并排稍有夾角,長2.5米,寬1.66米。人骨遺骸已腐朽無存,故葬式不詳。隨葬品主要集中在邊箱內(nèi),棺槨內(nèi)僅存數(shù)件。
隨葬器物
M2出土隨葬品18件,有陶器、銅器和鐵器。陶器多為泥質(zhì)灰陶,部分器表施有紅色彩繪痕跡,器形有陶大壺、陶鼎、陶圓盒、陶罐、陶小壺等;銅器包括銅鏡和銅錢;鐵器為刀和削。
出土的2件陶大壺為泥質(zhì)黃陶,通體施紅彩繪,出土?xí)r已脫落。侈口外敞、方唇、唇部加厚,束頸、圓粗,弧溜肩,圓鼓腹略垂。肩及上腹有數(shù)周凹弦紋;口沿下和頸上有一道凸弦紋,肩塑一對鋪首銜環(huán),折曲狀高圈足外撇。
陶鼎出土2件,為泥質(zhì)灰陶,器身施紅彩繪(已脫落)。直口,方唇,腹中部稍鼓,下腹弧形內(nèi)收,圜底,方耳外侈。三蹄形足,足上飾有獸面紋,三足與兩耳對稱;腹飾兩道凸弦紋;上承弧形蓋,頂飾四瓣花紐,蓋的中部和口沿上部有兩道折棱。
陶罐共3件,根據(jù)下腹部的不同分為兩型,皆為夾砂黃褐陶,陶質(zhì)堅(jiān)硬,屬硬陶器。侈口,方唇,矮斜頸,圓溜肩,平底。下腹斜收者最大徑近肩部,器身布滿細(xì)密的方格紋,有拍打的痕跡;下腹弧形內(nèi)收者最大腹徑在中部偏上,通體飾細(xì)方格紋。
銅鏡出土1件,為連弧紋鏡,圓紐,外飾一周凸弦紋及內(nèi)向八連弧紋,內(nèi)飾四枚乳釘及弧形紋飾,外飾兩周短斜線紋,其間四組乳釘將其四分,每組四枚,寬平緣。
銅錢共計21枚,多數(shù)保存完整,錢面有“五銖”兩字,錢徑2.5—2.6厘米,方穿0.95—1厘米。
銅戈1件,為有銎長胡四穿戈,援身寬長,稍上揚(yáng),上下刃平直,峰端為弧形刃,援胡交角近90°,援根部有一個橢圓形穿。短胡略呈半圓形。闌部突起,闌側(cè)有三個長方形穿,長方形平直內(nèi),其上有一橢圓形穿。尾上部圓滑。圓筒狀的銎穿插在內(nèi)上,緊靠闌的一側(cè)。銎體上端有一鳥形裝飾,作臥姿、長尾上翹、回首狀。
銅鐏1件,為圓柱形套筒,一端圓滑, 鐏體中間有一道重疊凸棱,內(nèi)有木削殘跡,可能是戈柲下端的金屬套。銅飾件主要有泡釘和車飾件(銜鑣、當(dāng)盧和管狀器),大部分表面鎏金。
出土的環(huán)首刀與其鞘已銹為一體,刀體直長,橫截面作三角形。柄身扁條形,末端有橢圓形環(huán)。環(huán)為銅質(zhì),表面鎏金,環(huán)上飾有鳳鳥紋,首尾相連,造型優(yōu)美。鐵削柄部殘缺,刀背稍彎,刀身尖直單面刃。
M17
墓葬形制
M17為平面呈“卜”字形的豎穴磚室墓,由前室、后室、耳室和墓道組成,長4.7米,寬2.32米,墓口距地表0.5米,填土為黃褐色花土。墓道位于墓室北部,為平底豎井式,東側(cè)被一口近代水井打破。耳室位于墓室的西部,平面呈長方形,券頂保存完好。墻壁為單磚錯縫平砌,底磚錯縫平鋪,楔形磚券頂。墓室、墓道相通,平面呈長方形,分前室和后室,后室比前室略高20厘米。墓室墻壁用單磚錯縫平砌,鋪地磚為豎排錯縫平鋪,墓室頂部已塌。墓門口有少量封門磚。
隨葬品
M17出土隨葬品共9件,主要集中出土于前室和耳室中,分別為陶灶、陶方盒、陶罐、陶磨、陶豬圈、陶狗、陶圓盒、陶盆和陶雞。
陶豬圈為泥質(zhì)灰陶。方形圍墻,圈墻正面有三個方形圈門,后部兩側(cè)各有一望亭,四阿式頂,方柱形壁墻,正面有一長方形門洞,望亭前各有一條斜坡道,底部平整,有三個呈倒品字排列的圓洞。圈外有一豬,立姿,抬頭、瞪眼、豎耳、長嘴,頸部有一道直立的鬃毛,四足直立,中空。陶狗為泥質(zhì)灰陶。伏臥,昂頭,豎耳,作回首狀。
M2和M17都沒有明確的紀(jì)年物,我們根據(jù)墓葬形制結(jié)構(gòu)和隨葬品特征對這兩座漢墓的年代和墓主人的身份做出初步的判斷。
M2墓葬形制與南陽牛王廟M60相同,隨葬器物以鼎、壺、盒、罐等仿銅禮器為主,與南陽西漢中期墓葬的陶器組合和器形相近。該墓為夫婦合葬墓,從墓葬的規(guī)模和隨葬品來看,墓主人生前有一定的經(jīng)濟(jì)能力和政治地位,可能是西漢中期時的高級士族或官吏。
M17墓葬形制與南陽一中M240相近。該墓雖經(jīng)擾亂,但能看出隨葬品主要由罐、盒等日常用器和灶、磨、豬圈、家禽、家畜等明器組合,與南陽一中M240、M294、M215、M176所出同類器物的器形相同。墓主人的身份可能為官宦或地主,M17的年代應(yīng)為新莽至東漢初期。
(作者翟京襄為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許小麗為河南博物院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