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玲
(江蘇省揚中市興隆中心小學 212215)
新課改強調了課堂教學交流理答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恰當的理答教學方式,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合作積極的教學氛圍,從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理答是課堂教學反饋的一種方式,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作出的教學反饋,學生根據教師的反饋進行自我調整,是師生課堂交流的一種方式.理答一般的課堂表現為多媒體展示、教師親自示范、直接表達三種.多媒體展示是指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與學生的互動情況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教師示范是教師通過親自示范,引導學生思考理解問題.直接表達是指教師直接點名學生進行理答,教師及時給予反饋.
合理的理答教學可以啟迪學生思維,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任然存在著一些理答問題,阻礙了小學數學師生互動,影響了課堂效率,值得大家關注思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不能僅僅傳授知識,也不能為了提問而提問,而應當注重學與思的結合,通過理答傳遞數學思維.有的老師在提出問題后,沒有有效的跟進,存在提出問題后不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或者學生給出正確的答案后戛然而止,不給予教學反饋.這樣為理答而理答,不注重對問題的設計,也不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掘,會讓理答的效果難以發(fā)揮出來.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面對學生的錯誤答案,多數老師都會給予學生鼓勵,讓其不要喪失學習的信心,殊不知這樣只完成了課堂教學的一半.學生回答的錯誤答案,往往是其錯誤思維的體現,如果不注重從思維上去糾正,下次難免再犯,而且一個學生的錯誤答案,往往代表著這也是其他同學容易出錯的地方.一些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生的錯誤答案的反向價值,沒有及時地糾正改善,導致不能真實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追問是課堂教學理答的重要方式,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追問——學生再回答,教師的追問應當基于課堂教學,層層深入,直指問題核心.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追問往往存在著問題設計不合理,該提問的時候沒有提問,提出來的問題缺乏價值,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有些教師在提問之前做大量的鋪述,語言不夠簡潔凝練,讓學生抓不住重點,在追問的時候依然進行鋪述,讓整個追問環(huán)節(jié)顯得特別冗長.還有些教師在課堂追問時流于淺表問題,對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一問再問,讓追問失去意義,無法實現擴散和深化小學生思維的目的.
良好的理答行為可以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愿意主動地思考,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聆聽教師的教學反饋,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該對課堂中的理答實踐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改進理答行為,讓理答真正發(fā)揮出積極的教學作用.
教師在理答環(huán)節(jié)開始之前,要在心里認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授課中要多關注學生的想法,對于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要及時地做出教學反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認可,從而提升學習的熱情.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出這樣一道應用題:果農收獲一堆蘋果,如果每袋裝10千克,可以裝20袋,如果每袋裝8千克,可以裝多少袋?學生看到這道題目,會很容易地列出算式:10×20÷8=25(袋).這是根據題目一步步推算,列出的既簡潔又準確的算式,應該首先對學生得出的正確答案給予及時的肯定.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xù)追問“大家能不能換一種方法來解答呢?”這個時候很多同學會覺得無從下手,有個同學列出了這樣一個算式:(10-8)×20÷8+20=25(袋).這個學生可能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這個列式顯得非常復雜又繁瑣.這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這個算式表示肯定與贊揚,因為這個算式代表著另外一種數學思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與大家分享他的想法.學生受到老師鼓勵后,會更有自信地說“原來每袋比現在每袋多出了2千克,20袋就多出了40千克,這40千克可以再裝5袋,多出來的5袋加上原來的20袋一共是25袋”.如果其他學生不明白這個學生思維的價值,教師可以把問題做一下改變變成“可以多裝多少袋?”按照一般學生的思維列式:10×20÷8-20=5,按照后面這個同學的發(fā)散思維來列式:(10-8)×20÷8=5.后面一種辦法與前一種辦法變得一樣簡潔,甚至在運算中更加不容易出錯.通過上面這個案例可以得知,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非常珍貴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珍視并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也許學生的這一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這一題中不是最簡潔的,但是在別的題目解答中會有更好的效果.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些曲徑通幽,有些道路筆直,都是數學學習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導讀是知識銜接的重要方式,通過導讀讓課堂教學之間的過渡變得更加流暢,師生之間通過導讀可以有效地進入下一節(jié)課堂教學,導讀中的有效理答可以促進師生之間認知和情感的提升,在溝通理解中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深刻地理解課本,理清教材的體系,掌握學生的認知程度,從而通過導讀實現有效理答.
教師的課堂理答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針對一個知識點由淺入深進行啟發(fā)性的理答,在提問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有效的提問.比如一般的淺顯的問題可以請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回答,通過理答提升學生自信.對于難度較高,對邏輯思維要求高的問題,可以請能力比較高的同學回答,為其他同學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總體來說課堂理答的設計應該兼顧絕大多數同學,既追求理答的整體效果也要追求理答的示范引領效果.
準確又精彩的課堂理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示學生思維能力,通過師生的良好互動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從而提高小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師也應該充分認識到課堂理答的重要性,不斷地通過教學反思提升課堂教學理答技巧,讓小學數學課堂因理答而變得精彩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