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劍波
(西京學院 外國語學院,西安 710123)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文化思想領域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這一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盛況空前的思想交流和辯論局面。其中,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思想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當時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最大,有“非儒即墨”之說。在戰(zhàn)國紛亂的社會和政治背景下,懷著治世濟民的熱切期望,墨家提出了“兼愛”“非攻”“節(jié)用”“尚賢”“尚同”等核心觀點。
電影《墨攻》的劇本以中國傳統(tǒng)的墨家思想為指導,在日本漫畫家森秀樹的漫畫和日本作家酒見賢一的小說基礎上改編而成。該片2007 年由香港導演張之亮執(zhí)導,中日韓三國合作拍攝完成。電影描繪了戰(zhàn)國時期趙國侵略梁城,墨家弟子革離孤身救梁,利用精巧的防御體系幫助梁城軍民抵御趙軍十萬鐵騎侵襲的恢宏場景,是反映墨家思想的經(jīng)典之作。在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各國的文化都在努力借助各種媒介在世界范圍內介紹和傳播著自己的文化。作為綜合視聽藝術的電影以其直觀性、逼真性、運動性、綜合性成為文化傳播的最有效媒介之一。然而,字幕的翻譯勢必會或多或少地使文化的傳播遭受某種程度的流失,本文即以《墨攻》中的英文字幕為切入點考量和探討墨家核心思想在譯介過程中的文化流失現(xiàn)象。
“兼愛”是墨家思想最核心的概念。它倡導每個人對于其他一切人同等的、無差別的愛。戰(zhàn)國各諸侯國為了爭奪霸權相互混戰(zhàn),百姓飽受戰(zhàn)爭之苦,社會動蕩不堪。墨家認為社會動亂的根本原因是人們“不相愛”,即“交相惡”,于是提出“兼愛”的思想并將其作為實現(xiàn)治世的前提和保證。他們認為,“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墨子·兼愛上》);只有“兼相愛”,才能建立一個“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墨子·兼愛中》)的和平、和諧的社會。
在影片《墨攻》中,“兼愛”被譯為“universal love”。比如,革離說,“我認為‘非攻、兼愛’才是和平的唯一道理。”英文譯文為“I believe universal love is the only path towards peace.”逸悅說的“墨家一直說‘兼愛、兼愛……’”譯文為“You talk about universal love all the time.”“兼愛”這個核心詞的翻譯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墨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派生出墨家其他思想諸如“非攻”“節(jié)用”“節(jié)葬”“尚賢”“尚同”等主張的出發(fā)點。英文譯文中用了“universal love”來表示和傳達墨家這一核心的思想,表面上看傳達了“普遍的愛”“愛所有人”這一觀念。但仔細分析,這一翻譯似有欠妥之處。在孔子的儒家學說中,也提倡“愛人”“泛愛眾”等主張,如“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暗茏尤雱t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論語·學而》)。孔子的“仁愛”思想主張仁者用慈愛之心去愛大家,從這個意義上講,“universal love”也可以用來指儒家的愛。然而,“儒主泛愛,別親疏,分貴賤;墨主愛無差等?!盵1]儒家主張的普遍之愛卻是有差別的,是區(qū)分對象的??鬃诱f:“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論語·陽貨》),意思是如果父母去世了,作為子女,要服三年之喪。對任何一個其他的人都如此,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再比如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也是先“老吾老,幼吾幼”,再推廣至“人之老,人之幼”的,對自己父母和孩子的愛總要近于對其他人的愛。而墨家針對儒家“愛有差等”的說法,主張愛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相比儒家,其愛更多地建立在公平、同等的基礎上,具有更為強烈的包容性。英文字幕里采用了Ian Johnston 等人的譯法“universal love”,這里對“兼愛”這一核心思想的翻譯,確實能夠傳達出墨家對大眾的博愛和關懷之情,但是對于曾有過儒家“仁愛”概念認知的西方觀眾來說,這或許會構成混淆,使他們認為儒墨一家,無法體現(xiàn)出墨家“兼愛”這一思想的獨特之處,造成了墨家“兼愛”思想在譯介過程中的文化流失。Ian 本人也在文章的腳注中解釋道自己的翻譯可能“not entirely satisfactory”(不完全滿意),“兼愛”或許可考慮譯為“universal and equal caring”或者“indiscriminate love”。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說到墨子及其門徒源出身于俠?!皞b和儒都源出于依附貴族的上層階級,后來有了分化,儒大都出身于上層或中層階級,而俠更多出身于下層階級。”[2]因此,墨家是代表下層階級利益的,是同情“農(nóng)與工肆之人”的。在烽煙四起,民不聊生的戰(zhàn)國時代,墨家認為,“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墨子·非攻下》)。墨子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給平民百姓帶來的巨大傷害,于是一方面極力奔走勸說強國不要發(fā)動戰(zhàn)爭,一方面不遺余力幫助弱國增加防守實力,抵御強國侵犯。于是,從下層人民對和平、安定生活的祈盼出發(fā),墨家提出了“非攻”的主張,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zhàn)爭。然而,鑒于“春秋無義戰(zhàn)”這一事實,“當時的所有戰(zhàn)爭全屬‘不義’的攻戰(zhàn),墨子所反對的是當時的所有戰(zhàn)爭,反戰(zhàn)是墨子毋庸置疑的戰(zhàn)爭觀?!盵3]
字幕中對“非攻”的翻譯,先得從電影《墨攻》的片名說起?;凇胺枪ァ钡膽?zhàn)爭觀,墨子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的體現(xiàn)應為“墨守”,成語“輸攻墨守”“墨守成規(guī)”也是從墨家對防守的主張而來的。然而電影卻命名為《墨攻》,似乎有某種相悖之處。從宣傳和商業(yè)化訴求的角度考慮,該命名或許不難理解。然而,從更深刻的層面也不難看出導演和編劇對“墨守”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闡釋,體現(xiàn)了墨家以守為攻,以戰(zhàn)止戰(zhàn)(以防衛(wèi)戰(zhàn)阻止侵略戰(zhàn)),為人民大眾創(chuàng)造和平、穩(wěn)定社會環(huán)境的戰(zhàn)爭哲學和終極愿望。影片的英文名將《墨攻》譯為“A Battle of Wits”,將重點落在了戰(zhàn)爭中智謀和計策的較量,既沒有很好地傳遞出墨家“墨守”,也沒有傳達出經(jīng)創(chuàng)造性闡釋后以守為攻,以戰(zhàn)止戰(zhàn),追求和平的理念。對片名的英譯將觀眾的關注點從墨家本身所追求的“反對一切非正義戰(zhàn)爭的‘非攻’”導向了戰(zhàn)爭中計謀計策的較量,不能傳遞出墨家關心下層人民疾苦及切身利益、痛恨戰(zhàn)爭禍亂,追求終極和平的主張。片名《墨攻》或許可考慮翻譯為“To Battle War”或”“Battle against War”,以傳達出墨家實施被動之戰(zhàn),以戰(zhàn)止戰(zhàn),勇敢抵抗非正義侵略戰(zhàn)爭,實現(xiàn)長久和平的可貴思想。
此外,在影片開始的背景講述中說到趙國十萬大軍攻打梁城,“梁城孤立無援,絕望中,向當時維護正義、宣揚和平的墨家軍求救?!庇⑽淖帜粸椤癟heir only chance for survival is to ask for help of Mozi warriors who are experts in defending.”此處的譯文中,譯者增加了描述墨家“experts in defending”的信息,可能出于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從具體的情節(jié)看,梁城請墨者革離來的確是為了協(xié)助防御,抵抗趙軍,而墨者也的確是精于防守的;二是增譯“善于防守”的信息以凸顯墨家以守止戰(zhàn),幫助弱小國家增強防衛(wèi)能力,抵抗大國“攻伐無罪之國”的立場?!霸谥袊糯鷺闼氐暮推剿枷胫校纫阅拥暮推剿枷刖哂歇毺氐牡匚?,從理論和實踐上總結出了兼愛貴義、反對攻戰(zhàn)、善守止戰(zhàn)的維護持久和平的一整套思想和方法?!盵4]可見,“非攻”和“墨守”的背后是墨家積極的和平主義思想,墨子“非攻”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和維護持久的和平。該句字幕的翻譯雖然在信息增補后反映出了墨者的“善守”,但是并沒有傳達出原文中“維護正義、宣揚和平”這一“非攻”背后更深層的墨家和平思想,未能將墨家“非攻”中所蘊含的追求終極和平的思想反映出來。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講,該句字幕的英譯并沒有很好地向英語世界的觀眾傳達出中國早期的樸素和平主義思想以及心懷天下蒼生的博大情懷,造成了墨家“非攻”思想的文化流失。
“節(jié)用”思想也是墨家思想中的重要部分。墨家崇尚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他們從衣、食、住、行、葬等方面倡導不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階級都要節(jié)用尚儉,避免奢侈。墨家認為,“圣人之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辭過》);“古者圣王,制為飲食之法,曰:足以充虛繼氣,強股肱,耳目聰明則止”(《節(jié)用中》);“其為宮室何?以為冬以圉風寒,夏以圉暑雨”(《節(jié)用上》);“車為服重致遠,乘之則安,引之則利,安以不傷人,利以速至,此車之利也”(《節(jié)用下》);“(禹)葬會稽之山,衣衾三領,桐棺三寸,葛以緘之”(《節(jié)葬下》)。墨家在四處奔走,傳播其“兼愛”“非攻”思想的同時,也致力于從衣、食、居、行、葬等各方面向各國君主及貴族宣揚“節(jié)用”的思想。
電影《墨攻》中有兩處體現(xiàn)了墨家“節(jié)用”思想。一是比較明顯的體現(xiàn)在當革離進梁城幫助其抵御趙軍的侵略時并未受到禮遇,而是被梁城公子安排在馬廄中住宿,革離卻欣然接受,自己鋪了稻草且整夜安眠,絲毫沒有半點不滿。這體現(xiàn)了墨家自奉甚儉,安于清苦的精神。二是對墨家“節(jié)用”思想的體現(xiàn)只是在字幕中,并不是很明顯。當革離到達梁城,梁城公子核實其身份問他是否有攜帶梁城派人向墨家求救的信物,即相當于虎符的“牙璋玉”時,革離回答“牙璋玉在大禹廳?!蹦摇肮?jié)用”思想和大禹文化是有很大關聯(lián)的。大禹“菲飲食,惡衣服,卑宮室等”(《論語·泰伯篇》)。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中描述大禹“在治水時,沒有穿上禮服,完全和普通人一樣,穿的破破爛爛,一年到頭在外面跑;住的宮殿是一個茅草棚,臺階只是用泥巴堆起來?!盵5]《莊子·天下》中也說到“昔禹之湮洪水……腓無跋,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屐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盵6]通過《論語》和《莊子》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墨家“節(jié)用”思想和大禹精神息息相關、一脈相承,都倡導節(jié)儉,反對奢侈淫逸的生活,在“節(jié)用”自苦中謀求對天下人的大利益。在電影的英文字幕中,“大禹廳”僅被翻譯為“the Mozi Hall”,略去了大禹的信息,當然也便隱去了墨家和大禹的聯(lián)系,無法傳達出墨家在“節(jié)用”這一思想主題上對大禹精神的順接和秉承,也傳達不出墨家“節(jié)用”思想的源頭和以禹之道心懷天下的博大情懷,造成墨家“節(jié)用”思想在譯介過程中的文化流失。
影視作品中通過字幕譯介文化,進行文化傳播具有重大意義。同時,由于社會文化背景的巨大差異,再加上字幕翻譯的特點“聆聽性、綜合性、瞬間性、通俗性、無注性”[7],使得字幕翻譯難上加難,也使得字幕翻譯過程中意義或文化流失難以避免。
通過以上對墨家部分核心思想“兼愛”“非攻”“節(jié)用”等在英文字幕中反映出來的文化流失的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所發(fā)生的文化流失現(xiàn)象基本可以歸為Peter Newmark 在分析交際翻譯時所提出來的“欠額翻譯”,即譯文信息少于原文信息,造成文化流失。比如對“兼愛”的翻譯欠缺了“無差等”這一信息,從而使得人們容易將墨家的“愛”和儒家的“愛”混同起來;就“非攻”而言,在“墨攻”片名的翻譯中,欠缺了墨家的“墨守”思想或“以守為攻”的戰(zhàn)爭哲學,同時也欠缺了墨家內在的和平主義思想;在“節(jié)用”的傳達上,欠缺了對墨家自苦“節(jié)用”以利天下的思想淵源和文化內涵的有效體現(xiàn)。
電影字幕在對翻譯構成挑戰(zhàn)的同時,也引發(fā)我們深思,讓我們去思考如何更好地通過電影字幕譯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以上所體現(xiàn)的文化流失現(xiàn)象,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第一,影視作品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翻譯,尤其是傳統(tǒng)文化中核心思想的翻譯應以對核心概念準確、完整的把握為前提。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負載量大,在翻譯時應充分地查閱資料,多方核證,力求準確、完整把握文化或思想的核心概念,為等額翻譯提供基礎。第二,由于字幕的瞬時性和電影屏幕上字幕空間的有限性,譯者應努力提高英文表達的水平,注重用詞的準確性和靈活性,重視語言的概括性和凝練性,在臺詞和情節(jié)允許的情況下提高表達上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墨家思想是在戰(zhàn)國時期和儒學并稱于世的兩大顯學之一。戰(zhàn)國之后逐漸衰落,清朝又逐漸興起,20世紀以來又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學者的關注和研究。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與西方的民主主義、理性主義、人文主義、社會主義傳統(tǒng)思想神似……至今仍有生命力?!盵8]《墨攻》以精巧的情節(jié)設計,恢弘的戰(zhàn)爭場面,再現(xiàn)了戰(zhàn)國時期墨家?guī)椭鯂爻?、反對強國侵略的主張和場景,是表現(xiàn)墨家思想和墨家城守策略的優(yōu)秀影視作品。本文以影片中英文字幕為分析對象和切入點,探討墨家思想通過字幕的翻譯在跨文化傳播過程當中遭受的文化流失現(xiàn)象。從文化傳播的角度反思和審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對外傳播需要審慎的思考和嚴謹?shù)谋磉_,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其準確性和完整性。電影字幕中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英譯不僅要實現(xiàn)當下銀幕上影片內容的表達及對劇情和人物特點的契合,還要努力從深層意義上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國家文化表現(xiàn)與傳達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充分體現(xiàn)國家的文化意識,展現(xiàn)國家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