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
【摘? ?要】? ?繪畫活動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活動。通過繪畫,能夠反映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是幼兒和自己心理進行溝通的一個過程。在幼兒開展繪畫活動時,老師使用一些方法去調(diào)控幼兒的心理,能夠使繪畫教學收獲到更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討有效開展幼兒繪畫活動的方式和方法。
【關(guān)鍵詞】? 幼兒園;心理效應(yīng);繪畫活動
心理效應(yīng)是由于社會心理現(xiàn)象或者心理規(guī)律的作用,使人在社會認識過程中對人或事物產(chǎn)生的一些特殊的反應(yīng)效果。通過引發(fā)幼兒的心理效應(yīng),能夠幫助幼兒調(diào)整學習狀態(tài)。調(diào)動幼兒繪畫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繪畫活動中更加深層次地感受到藝術(shù)的魅力。本文以三個常見的心理效應(yīng)為例,探討心理效應(yīng)和教學的融合過程。
一、巧用暗示效應(yīng),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暗示效應(yīng)也就是心理學上的“貼標簽”效應(yīng)。貼標簽效應(yīng)就是,一個人被某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之后,相應(yīng)地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言行與所貼標簽一致的效應(yīng)。也就是說暗示者能夠通過一些標簽去影響被暗示者的行為和意識。
總的來說,有經(jīng)驗的繪畫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當給學生貼上好的標簽時就會產(chǎn)生好的效應(yīng),反之當給學生貼上壞的標簽時,就會產(chǎn)生壞的效應(yīng)。對于幼兒來說,教師的語言具有非常高的權(quán)威性。如果老師給他們貼上好的標簽,學生就會按照好標簽的內(nèi)容去約束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能夠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課程導入階段,非常適合運用暗示效應(yīng),積極的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例如,在一次幼兒美術(shù)課堂上,老師需要教會學生如何去畫一只蝸牛。老師先講了一個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蝸牛不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他有著一雙非常好看的翅膀,可以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蝸牛有一次在飛行比賽中獲得了冠軍獎杯。從此蝸牛十分得意,想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飛行冠軍,他每天都把獎杯背在身上,而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杯里。這個獎杯很大,慢慢地,他再也飛不動了,只能從殼里伸出頭來,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緊接著,老師給學生貼上了這樣一個標簽:現(xiàn)在每位同學都是蝸牛的好朋友,我們需要讓他看到他現(xiàn)在的樣子,說不定看過之后,蝸牛同學就沒有那么驕傲了。它可能會再次飛起來哦。所以我們一定要畫得非常像才可以呢。通過這個標簽,給幼兒的角色進行了一個定義。老師是在給幼兒一個心理暗示,暗示他是蝸牛的好朋友,他需要完成畫畫的這項工作。相信很多幼兒已經(jīng)開始動手去準備了。
二、巧用登門檻效應(yīng),推進教學的進程
幼兒在學習一項新事物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動手操作上的困難。這會十分打擊幼兒學習的信心。就拿繪畫教程來說,繪畫也是分步驟完成的,先畫什么,再畫什么也是有講究的,因此需要老師一步一步地帶著學生學習,這種情況能夠很好地匹配“登門檻”效應(yīng)。
從心理學上來說,要讓他人接受一個很大的甚至是很難的要求時,最好先讓他接受一個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這個小要求,他就比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面臨不同目標的比較和選擇時,在相同情況下,簡單容易的目標更容易讓人接受。在繪畫教程中,老師可以先設(shè)置一些簡單明確的小目標。然后使目標的難度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從而使學生很好地完成一幅繪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還是以《蝸?!返睦L畫為例,第一步,我們先畫出蝸牛的身體,就像畫毛毛蟲那樣,慢慢來,一筆一畫。第二,在頭部那里畫出蝸牛的兩個眼睛和一個嘴巴,然后我們再為蝸牛添上觸角。第三步,我們先畫出一個大圓,這就是蝸牛的殼??墒俏伵5臍な怯屑y路的,它是一圈一圈的,那我們就再畫上一些小的圓,要一筆畫成哦,不能夠有間斷。第四步,蝸牛的獎杯是非常好看的,所以它應(yīng)該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我們可以為它涂上象征勝利的紅色,也可以為它涂上彩虹的七種顏色。第五步,蝸牛同學每天生活得非常開心。它和自然界中的很多小動物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那么蝸牛同學周圍可以有一些草地和一些鮮花。我們還可以畫上蝸牛形狀的白云以及蝸牛形狀的太陽。這就是蝸牛同學的蝸牛世界。就這樣,一步一步,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讓幼兒很好地完成了這幅畫。如果一開始就直接讓學生創(chuàng)作出一個蝸牛的形狀,難度就非常大。
三、巧用放大效應(yīng),挖掘幼兒的閃光點
由于幼兒是第一次接觸到美術(shù)創(chuàng)作。一些非常有天賦和美感的同學,可能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非常漂亮。而那些動手能力不是很強,表達能力不是很強的同學,可能創(chuàng)作出來的形象就不是那么美觀和好看。教育者應(yīng)該在教育的過程中學會賞識幼兒,包容幼兒的缺點,挖掘幼兒的閃光點,讓幼兒這朵祖國的花朵健康快樂地成長和開放。
在教育學中,放大效應(yīng)是指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優(yōu)點,即使是非常微小的優(yōu)點也要及時地給予認可和肯定,從而能夠收獲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只要教師擦亮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的眼睛,幼兒就會因為教師的發(fā)現(xiàn)而很快進入健康成長的軌道。比方說,在選擇顏色的過程中,有個同學把蝸牛的身子涂成了紅色,蝸牛的殼涂成了綠色,這樣看起來非常不協(xié)調(diào),同時又畫出了青青的草地。老師就表揚他,你把蝸牛的殼和草地的顏色設(shè)置為同一個顏色,整幅畫看起來十分和諧哦!老師覺得你很棒啊,把蝸牛和草地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老師還表揚其他的同學,你把蝸牛眼睛畫得很大,看起來非常可愛,老師覺得你也很可愛哦;你給蝸牛同學加上了一個快樂的笑容,看來你每天生活得都非常開心,真是一個天真快樂的孩子;老師覺得你把蝸牛的殼畫得非常好看,上課時候一定非常認真地在聽老師講課,這點值得表揚,其他同學也要向這位同學學習哦;你還畫了一個小朋友在蝸牛的殼上面,這個小朋友是你自己嗎?看來你和蝸牛同學的關(guān)系真的是非常好呢,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和動物們做非常好的朋友……在挖掘同學們的閃光點時,老師還可以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做到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將十分有利于幼兒今后的發(fā)展。
總之,心理活動常常伴隨著一些思考活動和思維活動。因此,通過一些具體的心理效應(yīng),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思考,做到對學生思維上的鍛煉。美術(shù)繪畫教育還能夠從小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費心。
【參考文獻】
[1]孟然,田蕊,王靖.巧用心理效應(yīng),有效開展幼兒繪畫活動[J].教師教育論壇(第四輯),2019.
[2]葛嬌,陳學峰.巧用心理效應(yīng),有效開展幼兒繪畫活動[J].幼兒教育研究,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