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錦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都勻湘才學校 貴州 都勻 558000)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產(chǎn)生質疑,從問題中學習教材知識,這也能夠更好地加深學習效果。并且,能夠走入學生的生活,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這就有利于展開課堂教學。
1.1 沒有重視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課程中,包含有諸多的化學現(xiàn)象,有些現(xiàn)象是教材中的考點,需要教師通過較多的實驗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學習,但是從當前的現(xiàn)狀來看,有些教師采取的實驗教學措施較少,更多的是用理論知識填充學生的認知,雖然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提升一定的化學成績,但是不易于學生突破成績瓶頸,不能靈活應對試卷中的實驗題目,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1.2 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在實際情況中,教師會用“習題+教材知識”的配套方法教學,從形式上看會讓學生“學以致用”,但是往往效果不太明顯,因為該種方式適用于各種課程,導致學生的背記量、練習量較大,這會導致學生的思想負擔較重,在學習化學時的積極性不高,這會影響學習效果。
2.1 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展開化學實驗教學。對于剛剛進入化學課堂的初中生,對化學課程充滿好奇和新鮮感,所以教師需要保留住學生對化學課程的興趣,可以在課堂中更多地展開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觀看實驗、探討實驗的過程中,感受學習化學的樂趣。不過,由于有些學校給教師提供的實驗器材、材料有限,導致化學實驗不能有效地進行,所以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虛擬化的化學實驗,既能夠解決缺乏實驗材料、器材的問題,又可以滿足實驗教學的需求。并且,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找尋到更多的實驗資料,能夠促使學生更為直觀地觀看學習,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
比如,在教學《溶液酸堿性的檢驗》時,從教材內(nèi)容中看,要求學生能夠學會使用酸堿指示劑、pH試紙測定酸堿度、酸堿性,需要教師根據(jù)該方面要求展開實驗教學。
首先,需要教師從網(wǎng)絡中下載關于酸堿溶液實驗的教學視頻,同時讓學生準備若干張白紙,用于探討時制作表格、記錄信息等。
然后,將學生分為若干探討小組,每個小組由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擔任組長,在開始播放實驗視頻后,要求每個小組認真觀看視頻,向學生提問:“同學們,請問你們剛剛看到視頻中的花瓣發(fā)生顏色變化,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讓每個小組成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圍繞該問題展開探討,同時讓學生繼續(xù)觀察視頻中的其他花瓣變化,如月季、紫羅蘭等,將這些花朵和加入的溶液制作成表格,如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等。
再者,給學生播放pH試紙測試溶液酸堿度的實驗視頻,讓學生細致地觀察視頻中使用的不同溶液后,pH試紙發(fā)生的反應變化,如肥皂水、白醋、草木灰水等,向學生提問:“同學們,請問視頻中這些溶液滴入pH試紙后,顏色有什么區(qū)別呢?這說明了什么呢?”,同時讓學生將這些信息歸總為表格。
因此,通過以上方法,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在觀看實驗視頻的同時,結合教材加深對實驗現(xiàn)象的理解,吸收更多的教材知識,有利于構建高效化學課堂。
2.2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課堂教學。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細細地回想,會發(fā)現(xiàn)諸多有趣的化學現(xiàn)象,如水蒸氣、油水不融合等,這些都是常常發(fā)生的現(xiàn)象。所以,在展開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從該方面著手,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nèi)容融合教材知識,既能夠帶給學生新鮮的學習體驗,又能夠有效地灌輸教材內(nèi)容,從而可以達到教學目的。
比如,在教學《燃燒和滅火》時,從教材內(nèi)容來看,要求讓學生認識和了解燃燒和滅火的原理,以及學會基本的安全常識,需要教師圍繞這些內(nèi)容展開教學,那么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貼近生活的內(nèi)容。
首先,可以給學生展示生活中實際發(fā)生的案例,如8.12天津濱海新區(qū)爆炸事故,該起事故的起因,在于瑞海公司的危險品儲藏在倉庫中,由于某些工作人員的職務疏忽,導致沒有合理地保管爆炸物,最終產(chǎn)生特大的爆炸事故,導致165人喪生。
那么,在看過該案例視頻后,相信多數(shù)學生對火災產(chǎn)生新的認識,這時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請問該場事故的起因是什么呢?為什么會發(fā)生爆炸呢?”,這會讓學生產(chǎn)生質疑,在教師的引導下,會得知本次事故由于硝化棉的潤濕劑出現(xiàn)局部干燥的問題,加之在高溫天氣下循序放熱,形成自燃效果,同時沒有得到及時地處理,火勢蔓延開來,直接到硝酸銨爆炸,釀成特大事故,這會讓學生明白火災的成因。
然后,給學生展示消防滅火的方法,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火災,可以使用房間內(nèi)的濕布、鍋蓋、食鹽、沙土等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火勢蔓延,以及保證自身的生命安全,同時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為什么要用這些工具滅火呢?”,這會讓學生產(chǎn)生質疑。再者,教師在多媒體屏幕上分別展示各個工具的滅火原理,如濕布可以阻絕氧氣、降低可燃物的溫度,食鹽可以被燃燒后吸收火焰的熱量,達到降溫的效果。
最后,教師對本堂課展示的信息進行總結。由此可見,在該過程中,教師將實際發(fā)生的生活案例介紹給學生,促使學生結合教材進行思考,再由教師引導學生答疑解惑,這就促使學生有效地吸收和理解知識,提升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既需要通過理論教學傳授教材知識,又需要通過實驗教學促進吸收,這樣才能有效地展開課堂教學,構建高效化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