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艷(云南民族大學附屬小學 650500)
在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標,充分落實學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計劃,推進素質教育方面,班主任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骨干,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向導。對小學班主任來說,面對課堂中的實際沖突情況,正確對待和處理至關重要。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學生,要學會正確處理好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課堂管理工作的平和性,使各個學科的教師共同努力,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為此,班主任要正確分析學生在班級中的各種矛盾,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班主任對待班級內沖突如何處理至關重要。班主任應正確分析班級學生的各種矛盾,并提出相應的化解策略,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矛盾是普遍的。在學校中,小學是最基本的學習場所,也存在著一些矛盾和沖突。從課堂管理的角度,我們發(fā)現(xiàn)課堂管理的主要表現(xiàn)有:從沖突表現(xiàn)來看,有角色沖突、文化沖突等。每個班級都是由不同的學生組成,每個學生在班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平時的生活中,同學之間沒有利益沖突,但由于受年齡、虛榮、好面子等因素的影響,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而產(chǎn)生矛盾。從群體的角度來看,小學生之間存在外部排斥,導致課堂和課間的反復沖突。
班內矛盾和沖突的存在,會影響學生之間的團結和良好班集體的形成,應引起每一位班主任的重視。但是也應該看到:并非所有的沖突都只起到消極的作用。就像矛盾是推動事物發(fā)展的基本動力一樣,要抓住矛盾和沖突的價值,在轉化過程中促進學生和班集體的發(fā)展。
近代組織理論研究表明:沖突是保證高績效的必要條件,但必須保持在適度的水平。在適當?shù)臎_突水平上,才能充分挖掘組織成員的潛力,使人際關系處于一種緊張、活躍的狀態(tài),既有競爭意識,又能保持適當?shù)臎_突水平,從而有利于有效地實現(xiàn)組織目標,同時又能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班集體,促進班級組織的有效、健康發(fā)展。若沖突狀態(tài)過低,就會削弱組織成員的競爭意識,從而喪失斗志,達不到集體的奮斗目標;若沖突狀態(tài)過高,就會破壞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會使組織、集體陷入混亂,就會給組織、個人帶來不良后果。
為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注重平衡人際關系,兼顧人際關系和工作績效,切實服務于班級建設目標。課堂中存在著矛盾和沖突,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件好事,能讓學生獲得解決矛盾和沖突的經(jīng)驗,豐富他們的經(jīng)歷,為生活打下基礎。
小學生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并非道德上的,大多受心理、年齡等因素影響,并無利益沖突。只有采取有效的戰(zhàn)略,這樣消極影響才能轉化為積極的影響。
(1)合作策略
在合作策略下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相互幫助,學會相互學習,自覺加強合作教育,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
(2)思想轉換策略
在學生發(fā)生沖突時,他們傾向于從自身利益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并且有很強的討論意識。班主任要能使學生冷靜下來,轉變角色,加強溝通,克服偏見,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3)公平競爭戰(zhàn)略
不公容易引起沖突,尤其是獎懲不公對沖突產(chǎn)生較大影響。為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提高課堂活力,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應始終堅持公平與正義的原則。
校園人際關系是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對小學生的人際關系進行調查和研究,了解小學生與同學和教師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如何解決小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問題,創(chuàng)設適合小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
本文主要從學生問題、同伴問題、班主任問題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其中,對學生問題從個性、行為、學習三個維度進行思考。
本研究以小學一至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共發(fā)放問卷60份,檢索問卷50份。
以下是調查內容每道題回答“是”的百分比統(tǒng)計情況:
(1)你覺得自己是個活潑的孩子嗎?占89.2%;
(2)學校里你是個遵守行為規(guī)范的學生嗎?占87.2%;
(3)你是否經(jīng)常說些不文明的話?占16.8%;
(4)你會主動跟小伙伴交流、玩耍嗎?占92.6%;
(5)你是不是很愛跟別人生氣?占28.8%;
(6)你是不是經(jīng)常捉弄、嚇唬別人?占19.2%;
(7)跟別人交往時你是否使用禮貌用語?占90.8%;
(8)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會不會愿意主動幫助別人?占92.2%;
(9)有沒有“別人在你背后說你壞話”的感覺?占6.4%;
(10)是否覺得在學校里朋友很少?占28.4%;
《孫子兵法·虛實篇》中提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痹趹?zhàn)爭中,“實”和“虛”實戰(zhàn)爭中的兩種基本態(tài)勢。如:防守堅固時就是“實”;防守薄弱就是“虛”;人數(shù)和兵力占優(yōu)的時候就是“實”,反之就是“虛”;進攻的火力強大就是“實”,進攻的火力薄弱就是“虛”。這種“實”和“虛”實相對的,并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的。所以善戰(zhàn)者首先要理清“實”和“虛”的辯證關系和轉化條件,并且做好針對性的部署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11)你是不是覺得同學們都很壞?占8%;
(12)在學習上你是否自覺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占88.2%;
(13)在學校里,同學們會主動和你玩耍嗎?占72%;
(14)如果你有困難同學們會主動幫助你嗎?占72%;
(15)老師批評你的時候同學們會嘲笑你嗎?占40%;
(16)平時尊重老師嗎?占92%;
(17)你認為老師對你特別嚴厲嗎?占24%;
(18)你認為老師對你跟別人一樣嗎?占87%;
(19)老師會無緣無故批評你嗎?占1.6%;
(20)老師對你的批評是不是比別人多?占7.2%。
可以在上述結果中發(fā)現(xiàn)以下問題:
(1)部分學生對學校生活沒有安全感。有6.4%的學生認為同學在說他們的壞話,40%的學生認為他們在受到老師批評之后會被同學嘲笑,還有28.4%的學生認為他們在學校沒有朋友。在校生活中,師生間的不安全感、同學間的交往導致了焦慮和緊張。這些情感會引起一系列的學習和行為問題,如一些學生的敏感和易怒與他們的緊張和焦慮有關。
(2)個別學生很少得到獎勵和贊揚,聽到的負面消息很多。批評使學生產(chǎn)生不安全感,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和行為受到過度消極的自我保護,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
(3)在重視學生學習問題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的人際關系和心理發(fā)展。好的人際交往能滿足人們對安全感和自尊的需要,從而不在社會群體中產(chǎn)生不安全感和自卑。人際狀況會影響學生情緒,并直接影響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