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健男 李 穎
(遼東學院師范學院, 遼寧 丹東 118001)
所謂“第二課堂”是相對于高校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而言的,在課堂教學之外的其他教學活動,“第二課堂”的范圍相當寬泛,既可以是高校組織的各類實踐活動,也可以是學生自愿組成的各類組織和團體[1]。高校黨建視域下的“第二課堂”教育,旨在將黨建工作與“第二課堂”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深刻理解黨建工作的要求,借助“第二課堂”的各項教育活動踐行黨建思想,從而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養(yǎ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喚醒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
高校黨建視域下“第二課堂”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應當遵循高校黨建工作的特點,結合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情況與實際需求,明確黨建工作的核心,從黨政建設、黨員教育與教學管理方向出發(fā)。一方面,直面當代大學生對黨建工作認識上的不足,敢于革新思想、深入滲透,針對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各類問題,深入尋找其原因,并借助“第二課堂”教育為高校黨建工作的落地提供全新的方向;另一方面,以黨建工作的要求為指導,對癥下藥,以科學的方法開展“第二課堂”教育,重視“第二課堂”教育中思想、精神、觀念的引導,發(fā)揮黨員群體在“第二課堂”教育中的作用,借助“第二課堂”各項活動塑造大學生群體的健全人格與核心素養(yǎng)。
高校應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優(yōu)勢,借助“第二課堂”引領大學生廣泛積極地參與思政教育活動,提高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識,以科學的方法促進大學生群體思政教育的有效開展;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在文化、學術、科研、社團活動等方面的優(yōu)勢,動員大學生群體自動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題材多樣的思政教育活動,借助“第二課堂”傳播黨的方針政策與要求,為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提升奠定基礎。
“第二課堂”是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部分,“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的開展同樣需要學校層面的科學管理、輔助、監(jiān)督與約束。高校黨建工作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是“第二課堂”教育工作有序開展的保證,“第二課堂”教育應當充分結合黨規(guī)與校規(guī)的相關要求,制訂科學可執(zhí)行的活動規(guī)劃與活動方案,明確其責任主體與執(zhí)行方式,發(fā)揮黨員群體的主力作用。同時,高校黨員師生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服務能力,提高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效率,更為有效地發(fā)揮“第二課堂”的教育作用,更好地為在校學生“第二課堂”活動提供服務。
大學生黨員是高校黨組織中的重要成員,是執(zhí)行黨規(guī)黨紀、落實黨建工作各項要求、站在黨建工作一線的群體。高校黨建視域下“第二課堂”教育的創(chuàng)新開展,應當重視大學生黨員在“第二課堂”各項活動中的重要價值,充分發(fā)揮大學生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重點培養(yǎng)具有較高思想政治覺悟、良好德行修養(yǎng)、責任感強烈、執(zhí)行能力強的優(yōu)秀大學生黨員,給予其充分的權利與進步的空間。積極引導大學生黨員帶頭開展“第二課堂”教育活動,并在其中展示黨員群體的作風與作用。借助自身的影響力帶動更多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黨組織建設當中,發(fā)揮自身的能力,散發(fā)個人的熱量,為黨建工作的開展獻計獻策。
高校黨建視域下“第二課堂”教育的創(chuàng)新開展要求高校應當本著黨建工作的目標與要求,以“第二課堂”為途徑展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明確黨建要求,達成黨建目標。隨著社會發(fā)展,大學生的思想更加開放,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也更大。開放的外界環(huán)境給大學生提供了更為多元的資訊和信息,但同時也給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帶來了更多的誘惑,如果學生不能堅守思想道德底線,很容易在誘惑中失去自我?;诖?,“第二課堂”教育的開展應當本著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按照黨的建設的全新方向和要求,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與約束,強化對大學生個人行為的糾正與培養(yǎng),在“第二課堂”中積極鼓勵各項健康、積極、向上的活動,借助“第二課堂”教育強化責任意識,提升大學生的歸屬感與自我認同感,以黨建目標和要求明確“第二課堂”教育的目標和要求,進而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例如,針對近年來高校大學生由于缺乏法律與道德約束,為滿足個人虛榮心而頻繁出現(xiàn)的校園貸現(xiàn)象,“第二課堂”教育可以開展各類普法活動。通過校園辯論賽、模擬法庭、演講比賽等社團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深入探討,糾正大學生中存在的錯誤思想,引導大學生增強法律意識、加強自我約束。
高校黨建視域下“第二課堂”教育的創(chuàng)新開展應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優(yōu)勢,有機結合內部與外部的雙重力量。所謂內部力量就是以黨建工作為指導,通過“第二課堂”教育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進行感染與約束,引導大學生由內而外改變自身行為;而外部力量指的是在校園中廣泛宣傳黨建思想與行動,用環(huán)境影響人、用環(huán)境約束人、用環(huán)境改變人。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會、家庭和校園的各項資源,借助網站、專欄、板報、校報、電視、校園廣播、校內公眾號等多種媒介開展傳播活動,以團體為單位舉行座談會、分享會、宣講會等活動,在學生生活與學習的細節(jié)上反復進行滲透和引導,實現(xiàn)高?!暗诙n堂”教育的創(chuàng)新開展[2]。
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因長期受到高校傳統(tǒng)管理體制的制約和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形式大于內容、理論大于實踐的情況。不斷完善“第二課堂”教育,通過豐富多樣、形式靈活的“第二課堂”教育,系統(tǒng)地對黨建工作的模式進行不斷優(yōu)化和改進,實現(xiàn)黨建路徑、方法、舉措的創(chuàng)新,從而更好地發(fā)揮高校黨建的引領作用。高??梢酝ㄟ^組織黨員、干部、大學生代表參加相關的學習、培訓、座談等活動,深入了解當代大學生在黨建活動方面的興趣和需求,并以此為指導進行“第二課堂”的完善和調整,借助黨建目標為“第二課堂”教育和活動提供指導,從而依托完善的“第二課堂”教育系統(tǒng),更好地助力黨建工作的落地。
對大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黨建工作取得的成果需要在學生的各類實踐活動中完成轉化。大學生已經具備了分辨是非的能力、自我約束與管理的能力、廣泛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因此高校應注重以黨建工作目標和要求為指導,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活動機會,或鼓勵優(yōu)秀的大學生黨員組織發(fā)起各類有益于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第二課堂”活動,將黨建工作的成果在“第二課堂”中積極踐行。本著以活動促行動、以行動促提高的原則,在“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和思想政治覺悟,確保黨建和“第二課堂”各項活動指標和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促進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進步。
作為高校重要的育人陣地,“第二課堂”必須在黨建工作的引領下建設和發(fā)展。一方面,高校黨建工作是“第二課堂”建設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為“第二課堂”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高校黨建工作為“第二課堂”建設指明方向,進一步推動“第二課堂”活動內涵式發(fā)展。高校黨建視域下“第二課堂”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應遵循高校黨建和“第二課堂”的特點與規(guī)律,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以堅定的信心、完善的制度、科學的手段,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