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琿峰
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插入了許多的圖片,這些插圖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畫面精美、圖文關系和諧,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取多種方式研讀插圖、解析圖文關系,充分利用插圖組織教學,能夠較好地增進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彰顯語文課堂趣味。
一、圖文對照
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的插圖是課文文本內(nèi)容的忠實反映和重要補充,充分利用課文插圖的形象性與直觀性特點,巧妙運用圖文對照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本含義、梳理文本結(jié)構(gòu),進而為學生深入文本學習打下基礎。
如《盤古開天地》一課描寫到:“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像個大雞蛋?!庇钪婊煦缫黄?,這到底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象呢?眼光轉(zhuǎn)向課文左上方的插圖,一個如大雞蛋般的球體在天地間旋轉(zhuǎn),天地模糊一團,沒有分界,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東西南北。通過圖文對照的方式,學生很快便會明白,“混沌”原來是天地未開辟前宇宙模糊一團的狀態(tài)。教材還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分別在文本上方插入了“盤古沉睡”“開天辟地”“頂天立地”“化為萬物”四幅圖畫,生動地展現(xiàn)了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稍一梳理文本內(nèi)容就會發(fā)現(xiàn),這四幅圖畫分別對應著課文的相應段落:第1自然段描寫了天地未分、宇宙混沌一片,盤古在“雞蛋”中沉睡的情景,是故事的開頭,對應著“盤古沉睡”圖;第2自然段描寫了盤古醒來后用斧頭劈開天地,天和地初步形成,對應著第二幅圖“開天辟地”;第3~4自然段講述了盤古像柱子一樣撐在天地之間,天地最終成形,對應著第三幅圖“頂天立地”;第5自然段講述了盤古累倒后身體化為萬物,最后一個自然段則盛贊了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世界,是故事的結(jié)局,對應著最后一幅圖“化為萬物”。抓住這四幅圖畫對文本進行梳理、歸整,學生便能夠很快地厘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和結(jié)構(gòu)。
二、借圖觀察
統(tǒng)編教材中每一張插圖都是教材編寫者精挑細選的,蘊含著豐富的與教材內(nèi)容相關的信息,能夠補足文字描寫之所不及。引導學生開展有目的的觀察活動,能夠有效地解讀出插圖所包含的豐富內(nèi)涵,進而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深度。
如《精衛(wèi)填海》一課作為統(tǒng)編教材的第三篇文言文,學生如何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精衛(wèi)鳥的形象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在教學時,通過觀察插圖來深入文本,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方法。精衛(wèi)鳥具有什么樣的外形特點?全文并沒有具體描述,但教材右上角插入了一張圖。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圖中的這只鳥像極了一只烏鴉,頭上有著灰色的花紋,長著一張相對較長的白色的喙,兩只爪子細長鋒利,一雙翅膀在伸展中充滿了力量,兩條長長的尾羽在空中隨風飄蕩。一只美麗的精衛(wèi)鳥形象便印在學生的腦海里了。精衛(wèi)鳥又有著怎樣的品質(zhì)特點呢?文中下方和左邊位置插入了一幅洶涌澎湃的大海圖片,表明了精衛(wèi)鳥在填海過程中,時刻處于滔天巨浪的兇險之境,但右上角插圖中的精衛(wèi)鳥卻目光堅毅,毫無畏懼之意。通過觀察,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精衛(wèi)鳥面對東海雖如滄海一粟般渺小,但卻有著百折不屈的精神和勇氣。這樣的理解深度自然是文字描述所不能代替的。
三、由圖想象
統(tǒng)編教材中的插圖,形象鮮明,豐富多姿,具備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插圖發(fā)揮想象,能夠幫助學生將文本的語言表述進一步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悟相關文字所飽含的豐富內(nèi)涵,感悟語言文字所體現(xiàn)出的情感。
如《普羅米修斯》一課除描寫了普羅米修斯語言的堅定:“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還描寫了普羅米修斯行動上的堅韌,即普羅米修斯戴著鐵環(huán),日夜遭受著風吹雨淋和兇惡的鷲鷹每天的啄食卻從未屈服。但這種非人的折磨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酷刑呢?結(jié)合文中插圖,充分發(fā)揮想象,學生會對文本產(chǎn)生新的理解和認識。陡峭的懸崖上,勇敢的普羅米修斯被鐵鏈鎖住手腳,他不但不能動彈、不能睡覺,還將接受大自然的挑戰(zhàn)。不難想象,當狂風暴雨來臨時他要接受風雨的洗禮,當火熱的夏天來臨時他將被炙烤于艷陽之下,當寒冷的冬天來臨時他將被近乎赤裸地暴露于冰雪之中。如果以上的痛苦他能夠硬抗,兇惡的鷲鷹每天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臟時,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目光堅毅和身體疼痛相交相織,會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呢?學生回想自己受凍受餓受曬受淋的滋味,以及受到小傷害時難以忍受的痛,自然能想象、體會到普羅米修斯被活生生地啄食肝臟的痛苦。普羅米修斯為民造福、矢志不渝、不畏強暴、絕不屈服的高大形象也將因為學生的感同身受,而深深鐫刻于學生心中。
四、看圖說話
統(tǒng)編教材中的插圖為學生看圖說話、寫話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話,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夠較好地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如《女媧補天》一課,課文頂端橫貫兩頁插入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圖,圖中女媧長發(fā)飄飄,身邊祥云繚繞,雙手捧著石漿補天,眼神中充滿了善良、勇敢和堅定。這樣的女媧形象美麗而端莊,學生一定會非常感興趣,也一定會激發(fā)學生說一說自己所知道的女媧造人和女媧補天的故事。插圖中,天塌下來一個大窟窿。天為什么會塌下一個大窟窿?天塌下來后還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圖中的女媧有什么樣的舉動?最后的結(jié)果怎樣?學生讀一讀、找一找,弄清前因后果,最后再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自然也就把握到位了。女媧雙手端著補天的石漿,這些石漿的原材料——五彩石來之可不易。女媧在找石頭的過程中,除了要面對前進道路上的一道道深溝、泛濫的洪水、兇猛的野獸外,她還會遇到哪些兇險?相互交流說一說,一定會加深學生對女媧善良、勇敢和堅定形象的認識。女媧向著天空中的大窟窿飛去,補天的具體過程,課文只用了一句話來描述。實際的補天過程會有哪些作者沒有描述的細節(jié)呢?這又一次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課堂上所有的觀察和想象充實進文本后再講給別人聽,以達到進一步把握文本內(nèi)容的目的。這樣的看圖說話,學生因為挖得深、挖的透,對文本的理解自然就更加深入了。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楊陵區(qū)教研室 本專輯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