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性質(zhì)中就提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一課程性質(zhì)的界定確定了語文課程的主要任務: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寫作正如人說話一樣,胸中有所感受,不吐不快。但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情感,讓作者有傾吐心聲的快感,讓讀者與作者有情感相通的妙趣,卻是需要一定的技術。正如歌德所說:內(nèi)容人人看得見,形式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是一個秘密。
語文教師都深諳以上道理,故在課堂上特別是在作文課上講得口沫橫飛,學生聽得昏昏沉沉。于是,就有了教學界流傳的一句話:“語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數(shù)學是清清楚楚一條線?!边@種說法促使筆者不斷反思:語文教學怎樣才能做到清清楚楚一條線?
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形象的、具體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語言容易記得多。在教學中,筆者嘗試把數(shù)學的加法算式用進去,在學生被長篇大論弄得暈頭轉(zhuǎn)向時,以其形象化的特點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左右腦同時運行,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很好地結(jié)合了起來。
一、構(gòu)句
《人物描寫一組》由小說《小兵張嘎》《駱駝祥子》《儒林外史》節(jié)選的三個片段組成,分別以《摔跤》《他像一棵挺脫的樹》《兩莖燈草》為標題?!端印穼π「伦雍托∨侄账訒r的動作進行了具體描寫,這些細致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小嘎子的機靈?!端褚豢猛γ摰臉洹纷プ∠樽拥耐饷瞾韺?,形象地寫出了祥子高大健壯、充滿活力的特點?!秲汕o燈草》寫了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因為燈盞里點著兩莖燈草,硬是伸著兩個手指頭撐著不肯咽氣的情景,通過典型的動作描寫,把嚴監(jiān)生極其吝嗇的特點刻畫得入木三分。
《摔跤》與《兩莖燈草》這兩篇選文都是抓住人物動作來描寫,并且描寫細致,非常有代表性,是引導學生在抓住人物動作描寫基礎上,學習細致動作描寫的很好的例子。在文本解讀中發(fā)現(xiàn),《兩莖燈草》動作描寫相對簡單,主要抓住“嚴監(jiān)生臨死時總是斷不了氣,卻一個勁地伸出兩個指頭”這一主要動作,將嚴監(jiān)生守財奴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端印分?,在對小嘎子摔跤時的動作描寫中夾雜著神態(tài)、心理活動描寫以及比喻手法的運用等,這些描寫豐富了人物性格,顯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畫上的功力。把《兩莖燈草》調(diào)整到《摔跤》前面教,目標定位為:同一動作要有不同描寫才能避免重復單一;初步用簡單的加法算式呈現(xiàn)動作描寫,以及動詞前后加的內(nèi)容越多,句子越生動。旨在循序漸進、從易到難地引導學生掌握對人物動作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在學習《兩莖燈草》時,筆者開宗明義地對學生說:“老師要教你們用數(shù)學的加法算式來破譯作者的寫法奧秘。請看‘他把兩眼睜得溜圓……越發(fā)指得緊了這一句,主要的動作詞‘越發(fā)指得緊了前面是哪一句?”學生目光馬上落到“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這句。筆者追問:“寫哪里的動作?”學生自然明白這是寫頭部的動作,筆者板書跟著呈現(xiàn)“頭部動作+越發(fā)指得緊了”……
就這樣,筆者引導學生把嚴監(jiān)生臨死前的一次動作進行分解,從他主要動作詞“越發(fā)指得緊了”入手,逐步分解開來,最后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是“眼睛動作+頭部動作+越發(fā)指得緊了”簡單明了的加法算式。筆者乘勝追擊,讓同桌一起找一個句子來練習用加法算式的形式進行分解。
“同一動詞應變化寫”只是第一步,怎樣發(fā)揮算式的無限延伸性,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無限想象力呢?筆者又選了《摔跤》中細致描寫小嘎子動作且成分較復雜的一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仿佛很占上風”,抓住其難點進行引導:“‘蹦來蹦去前面有一個短語‘圍著他猴兒似的,把誰比作猴兒?‘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這么一比喻,怎樣的小嘎子就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像這樣的比喻這段還有幾處,快速圈出來,讀一讀看有沒有不理解的?”“我們把這樣用比喻等來形容的統(tǒng)稱為‘修辭?!惫P者邊講解,邊板書呈現(xiàn)“+修辭+動詞”,順勢復習之前學過的像這樣的修辭句子。突破難點后,這句剩下的部分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生興趣盎然地列出完整的算式:神態(tài)+心里活動+修辭+動詞+心理活動+作者感受,明白了“加得越多越細致”這一寫作奧秘。
筆者從“同一動詞應變化寫”用簡單加法算式破譯動作描寫奧秘,到“加得越多越細致”用復雜算式呈現(xiàn)動作細致描寫妙秘,循序漸進地還原細致動作描寫的思路,清晰明了地驅(qū)使學生同化和順應對原有知識的認知,同時擴充并建立新的思維圖式?!凹訑?shù)可以增加或減少嗎?加數(shù)的順序可以前后對調(diào)嗎?”這兩個問題的拋出,引發(fā)學生的進一步思考,使加法算式如搭積木般隨心所欲地開啟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二、成段
如何引導學生將習作內(nèi)容寫得具體是教師指導學生習作的重點和難點。
筆者在破譯句子描寫奧秘的基礎上,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這只是對動作的一句句描寫,怎么構(gòu)成段?能不能也用加法算式把寫法破譯出來?”“剛才的這一句是寫誰?”“描寫的語句用【 】表示?!痹趯W生回答有關“小嘎子”的問題時,先板書呈現(xiàn)“小嘎子【 】+?”……然后分解出“小嘎子【 】+小胖墩【 】+兩個人【 】+作者感受+小嘎子【 】+小胖墩【 】”的完整加法算式。最后從實踐上升到理論:“這是他們摔跤的過程,這就好比播放動作片,播放完這個畫面,再播放另一個畫面,這樣輪流地播放畫面,當時的場景就真實地再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表樌沓烧碌毓タ肆恕皟?nèi)容具體”的硬核,學生明白了要描述兩個人的動作場面時,可以像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再你一句,我一句地讓畫面轉(zhuǎn)換起來,這樣,動作場面也就顯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復雜的文字變成這樣簡單的圖示,不需死記硬背已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于是,學生很有成就感地用這樣的眼光審視《兩莖燈草》中“一屋子人輪流與嚴監(jiān)生說話”的場面描寫,準確找出構(gòu)段規(guī)律。
三、謀篇
構(gòu)好段之后希望能謀好篇。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逐步發(fā)展,怎樣來安排材料的寫作順序,怎樣開頭和結(jié)尾,怎樣過渡等寫作知識可以相機滲透。
在學完《人物描寫一組》后,筆者以《摔跤》為例,在分項突破難點并用加法算式表示、感受這段選文的精妙之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之前的分項圖示整合起來形成文章的思維導圖,直觀形象地讓學生對作文整體布局有了初步的把握。
總之,這樣的教學嘗試契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促進了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抽象思維的發(fā)展,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平潭城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