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1949—1978年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意識形態(tài)向度及啟示

2020-03-12 11:20
甘肅理論學刊 2020年5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思想建設

李 閻

(1.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2;2.唐山師范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在東方大地重新站起。彼時,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深深懂得要使新中國真正站住、站穩(wěn),一定要進行大量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實際行動。建設強大社會主義國家的迫切愿望,快速推進經濟政治建設的任務,使得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建設的思想和行動與社會現(xiàn)實發(fā)展水平之間存在張力,這反映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近三十年,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思想和實踐在道路、理論和制度維度上均呈現(xiàn)出比較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向度。

一、從政治革命到社會革命:文化建設意識形態(tài)向度的道路維度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歷史開啟新篇章。馬克思主義揭示了政治革命是社會革命的部分和階段,政治革命之后,將是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為核心和基礎的上層建筑全面變革,即龐大社會革命,這個目標賦予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的任務一方面是“適應和推進政治變革”,另一方面是“適應和推進經濟建設”[1]310。前者集中表現(xiàn)在大規(guī)模的思想改造,后者主要表現(xiàn)為培育社會主義新人。

(一)以社會革命為目標的思想改造彰顯強烈階級性

具備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新中國成立這一政治前提之后,真正社會主義性質的文化建設提上了議事日程。

首先,文化建設表現(xiàn)在清理舊文化工作上。中國共產黨延續(xù)民主革命時期重視婚姻制度的傳統(tǒng),繼續(xù)致力于扭轉和掃除封建社會畸形的社會道德、社會習俗以及半殖民地萎靡的社會風氣,以頒布新《婚姻法》為標志的婚姻制度改革,動搖了封建婚姻制度和舊有家庭關系的根基,觸動了舊思想觀念和倫理道德,促進了社會風氣的轉變,為建立新型婚姻家庭關系打開了局面。這項改革既是中國共產黨推進民主改革和社會文化改造的一個重要側面,也是中國共產黨對全部社會文化進行整頓的先聲。中國共產黨在大約三年之內,將有著深刻舊社會歷史根源、被視為不治之癥的娼、賭、毒等舊社會痼疾基本禁絕,贏得廣大群眾交口稱贊,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政府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立竿見影的行動一方面證明中國共產黨治理社會的強勁行動力;另一方面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凈化社會環(huán)境、振奮民族精神的決心。掃除娼、賭、毒,為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滌蕩了污垢,奠定了民心基礎。

其次,契合土改后農村經濟恢復、農民文化需求增加的現(xiàn)實,黨在廣大農村推進文化掃盲和移風易俗運動,客觀上促進了農村文化的社會主義傾向。在不誤農時的情況下,通過上冬學、上夜校等形式,組織農民學習文化,提高農民文化素質,是土改后農村文化建設的整體樣貌。根據(jù)黨中央指示,農村掃盲運動有兩個要點:一是本著“根據(jù)農事忙閑和農民生活情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分別采取集中或分散學習的形式”[2]263,拓寬農民學習途徑,使學習在不妨礙生產的條件下進行;二是在對農民進行文化教育的同時,對其進行政治教育,做到將文化科學教育和政治教育結合起來,避免“孤立進行文化教育,脫離政治”和“只重視政治教育,忽視文化科學知識”兩個極端。正是黨在農村開展的兼具思想和政治素養(yǎng)的文化掃盲提高了農民的社會主義覺悟和對社會主義改造及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解力、執(zhí)行力,從而使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得以順利推進。農村中普遍進行的掃除封建迷信、改革陳規(guī)陋習等移風易俗活動在新中國的農村幾乎興起了一股文化熱潮,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尤其是深化了農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激發(fā)了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和積極性,這是農村掃盲和移風易俗極其重要的成果。

再次,從奪取政權的政治革命到塑造新社會的社會革命,以破舊立新為主旨的大規(guī)模思想改造運動成為中國共產黨最典型的文化建設行動。思想改造學習運動不只限于對知識分子的改造,而是包含對共產黨員和知識分子在內的各界人士思想的改造,運動內容包括“學習理論”“學習政策”、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為形式的“整風”,主要目的是清算人們頭腦中的封建、買辦思想和以“崇美、親美、恐美、反共、反蘇、反人民”[3]174為特征的法西斯思想,同時也批判和清除人們頭腦中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如“崇拜英美、狹隘民族主義、宗派主義、自私自利、對人民國家不負責任、保守觀點等”[3]117。顯然,前者是人民掌握政權之后必須堅決杜絕的不正確思想;而后者,毋庸諱言,時至今日還在為數(shù)不少的人們頭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據(jù)初步執(zhí)掌政權的中國共產黨看來,這些思想念頭與社會主義格格不入,應該即刻剔除。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以非凡勇氣和魄力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掌握政權之后依然保持既有勇氣和魄力進行思想文化純潔性建設。另一方面,也要承認,中國共產黨此時對思想文化革命的長期性、復雜性和階段性認識尚不成熟。當然,這并不能否定黨在掌握政權之初就著手意識形態(tài)向度思想改造舉措的正確性。

(二)以社會革命為方向的全方位教育旨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

新中國成立伊始,黨即認識到辦社會主義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1958年黨領導了“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4]22的文字改革,為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推進社會主義教育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政權確立后,中國共產黨即著手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新中國建設人才。

首先是建社會主義學校,辦社會主義教育。中共中央指示采用辦簡易小學和農業(yè)中學的方法,積極發(fā)動貧下中農子女入學,提高女孩子入學率;鼓勵辦勞動和教育相結合的半農半讀、半工半讀學校,減輕國家和家庭雙方面負擔,使農村普及教育更為可能,使城市孩子由于“下鄉(xiāng)有地種又有書讀”[5]166而不再顧忌和抵觸下鄉(xiāng)。理論上看,“學校制度與勞動制度結合,可以初步地消滅腦力勞動同體力勞動的差別”[5]166,契合馬克思主義關于人全面發(fā)展的目標要求,這是巨大的歷史進步。實踐也表明,黨在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條件和階段性上還存在理解和認識偏差,以致忽視根本生產力條件而提出在社會主義時期就消滅“三個差別”的口號,明顯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其次是大力發(fā)展科學,進行文化教育革命。在發(fā)展教育問題上,中國共產黨認為“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4]405,極力反對和批判“為教育而教育,勞心與勞力分離,教育由專家領導”[4]407的資產階級教育方針。一方面,強調教育是社會科學,包括教育學在內的一切社會科學都要“跟政治走”[4]408;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一反幾千年的舊傳統(tǒng),主張“消滅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4]425而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黨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全面規(guī)劃與地方分權相結合”“學校政治工作、管理工作、教學工作和研究工作全面貫徹群眾路線”的辦學方針,黨的教育事業(yè)因此取得較快發(fā)展。

二、從民族性到階級性:文化建設意識形態(tài)向度的理論維度

中國共產黨以實現(xiàn)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其文化建設服務的終極目標始終是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盡管黨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中實事求是地提出了文化建設民族性向度的目標,然而一旦建立起無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國家,其文化建設就自帶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色彩,昭示明顯階級性。

(一)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

新中國成立后,黨延續(xù)“隨時隨地向人民群眾進行宣傳”以“啟發(fā)和提高人民群眾的覺悟”[6]1的傳統(tǒng),不僅領導全國人民努力消除舊社會思想痼疾,有步驟地改革舊有文化教育事業(yè),更致力于樹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占主導地位的新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

首先表現(xiàn)為掌握報紙、廣播等輿論工具。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政府各級行政機關逐漸成立,黨及時進行了由黨的組織機構向國家行政機構進行職能交接的相關事項。延安時期黨創(chuàng)辦的新華通訊社成為統(tǒng)一集中的國家通訊社。始建于延安的北京新華廣播電臺定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由于認識到“思想斗爭是一切革命斗爭的前提”[6]294,黨十分重視“拿筆桿子”的宣傳工作,認識到“實現(xiàn)領導最廣泛的方法是用筆桿子”[7]145。這時候黨在宣傳上以“肅清”和“不能宣布它非法,但是我們一定要批駁它,指出它的錯誤”[6]293的辯證態(tài)度有分別地對待不同的非無產階級思想,體現(xiàn)出新民主主義特征。當然,由于社會主義是我國新民主主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馬克思列寧主義始終是宣傳工作的根本方向。

其次是加強理論教育。相對民主革命來說,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要廣泛和深刻得多,社會主義思想取代人們頭腦中落后思想和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據(jù)此,1954年,中共第二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提出在“全部思想戰(zhàn)線上和資產階級思想進行嚴肅斗爭”的基本任務。這種宣傳任務的轉變是及時的,也是必要的,呈現(xiàn)“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緊隨經濟建設需要”“以宣傳唯物主義思想、批判資產階級思想為目的”的特點,在群眾頭腦中奠定了實現(xiàn)國家工業(yè)化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思想基礎。為加強對干部和群眾進行理論教育,中共中央推動刊印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工作。例如,1951年10月,1952年4月,1953年4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陸續(xù)出版發(fā)行,幫助群眾正確了解中國革命經驗,使其掌握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引導群眾思想并促進了國家各項事業(yè)發(fā)展。

(二)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和引領文藝

文藝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必須有所把握、有所作為的文化建設領域。從1951年到1955年,文學藝術界三次大規(guī)模的批判運動[8]403開啟了黨領導文藝工作意識形態(tài)向度發(fā)展的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圍繞評《武訓傳》確立以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為標志。1951年圍繞評價電影《武訓傳》的根本分歧在于文化界是應該堅持“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歷史唯物論,還是像武訓那樣“否定被壓迫人民的階級斗爭,向反動的封建統(tǒng)治者投降”[6]273。武訓這個曾經被褒揚、受崇敬的形象,在新中國成立后遇到中國歷史進入以消滅階級對立的新社會取代存在階級壓迫舊社會的關鍵節(jié)點,階級立場選擇和階級分析方法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今天看來,武訓固然未能“勇敢”超越其經濟基礎和階級背景去與“封建文化”和“反動的封建統(tǒng)治者”進行堅決的階級斗爭,但在對《武訓傳》及其評論進行評價時也應該避免“把思想認識問題不適當?shù)靥岬较蚍磩铀枷搿督怠恼胃叨取盵9]149。不過,這卻并不意味著不需要在對武訓的宣傳中明確彰顯無產階級立場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武訓的行為無可規(guī)制,但是對武訓精神的宣傳需要規(guī)制,那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

第二階段則從學術上升到政治的文化批判。如果說批《武訓傳》尚維持在以作品為對象,并未發(fā)展到對文藝工作者從組織上過分處理的話,那么,對俞平伯《紅樓夢》研究的批判在程度上則嚴重得多,對胡風最后定性為“反革命集團”已經完全超出思想斗爭范圍了。從學術討論到政治性文化批判運動,能夠看得出以毛澤東為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對文化工作要求之嚴、責備之深和求效之急。毋庸諱言,過火批判客觀上傷害了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消解了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如果要在這個已然不能改變的歷史過往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的話,那就是一定要實事求是地判斷和處理文藝領域的問題。文學藝術領域的批判給文學藝術領域乃至全社會學習和宣傳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文化提供了一個契機。遺憾的是,種種原因合力作用之下,學術、思想領域的論爭沒有停留在應有范圍。伴隨肅反工作進行的是思想文化領域的批判無端升級。歷史實踐表明,一方面,思想文化領域的問題更為復雜、實質更難把握;另一方面,也能看出黨在執(zhí)政之后對思想文化領域問題的認識尚存在局限。實踐表明,在學術和文化領域,如何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前提下,進行有益、有效和適宜的文化建設工作,對黨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群眾

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如果不能夠獨立自主地掌握并發(fā)展自己的文化,并獲得群眾在主體性認知基礎上的認同,那么,文化領導權就是一句空談。因此,黨將文化主體塑造作為重要工作,著力點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爭取團結改造知識分子,讓知識分子人盡其才。早在黨的七大召開時,毛澤東就主張對“舊文化工作者、舊教育工作者和舊醫(yī)生們”采取適當?shù)慕逃椒?,使他們“獲得新觀點、新方法、為人民服務”[10]1083。這種表達并非黨的權宜之計,而是在實事求是基礎上最切合實際的判斷。如今對待知識分子的態(tài)度剛好為曾經的判斷作出注腳。事實證明,這些歷經社會變革洗禮、由舊社會走過來的知識分子,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建設新中國的中堅力量。原因不但在于他們本身具備才能,更在于他們受到了有計劃、有步驟的旨在重塑他們革命人生觀的政治和思想教育。事實表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其智慧和力量能夠得以充分激發(fā)和彰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知識分子更有條件能夠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創(chuàng)造出驚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二是完成思想教育和政治塑造,樹立先進典型。1958年9月19日,黨在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要求所有學校必須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必須進行唯物主義群眾觀點和集體觀點教育,必須進行馬克思主義勞動觀點教育,必須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樹立典型詮釋了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的階級性向度。青年戰(zhàn)士雷鋒犧牲之后,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鄧小平等領導人在不同場合為雷鋒題詞。一個普普通通的青年,受到領導人如此高度的評價,不但在中國歷史上,即便是在中國共產黨黨內也是少有的。樹立榜樣和典型是中國共產黨宣傳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完成黨員和群眾思想教育和政治塑造起著積極作用。

三、制度缺失與群眾運動:文化建設意識形態(tài)向度的制度維度

暴力革命奪取政權之后,包括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設等在內的上層建筑革命理應被納入制度性軌道,直到社會革命完成。遺憾的是,文化建設的制度化并未即刻提上日程。更由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有著善于開展群眾運動的傳統(tǒng),因此在黨執(zhí)政之后,在制度尚未完備之時,文化建設也采取了群眾運動的方式。

(一) 文化方針成為文化制度探索的基礎

新生人民政權,既要有工業(yè)、國防等物質力建設,也要有戲曲、文藝等文化力建設,同領導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一樣,領導文化建設是執(zhí)政黨推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必然要求。關于文化建設的方針和思路,中共中央在1956年關于《論十大關系》的討論中明確提出要把政治思想問題同學術性質、藝術性質、技術性質的問題區(qū)別開來,貫徹毛澤東過去在藝術問題和學術問題上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兩個口號。中共八大正式確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繁榮科學和文化藝術工作的指導方針,使文藝界和科學界為之轟動、備受鼓舞。一時間,黨的文化建設工作呈現(xiàn)出新氣象。

針對反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左”的教條主義和借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批判和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右傾機會主義,1957年3月,毛澤東在同文藝界部分代表談話時明確表示,黨的主張是“有領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11]253。在毛澤東看來,“完全學術性的”百家爭鳴 “在報上爭來爭去不會有影響”,但是政策性的百家爭鳴就要“分別一下情況”[11]265。用今天的話說,學術研究可以無禁區(qū),但是政策宣傳有紀律?!案鱾€學術部門可以有許多派、許多家”,但是就世界觀來說,就只有“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這兩家[11]273。這涉及文藝工作者是持“無產階級世界觀”、替無產階級說話,還是站在資產階級立場、替資產階級說話的問題。毛澤東為黨所提倡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明確了政策邊界。

這個邊界的確定對于文化制度探索具有制度雛形的積極意義。不過,當時尚未能從制度角度認識這個問題,而是將著重點放在由文化表達來判斷政治立場?;凇八枷雴栴}現(xiàn)在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11]282的判斷,中國共產黨在文化建設方面的主張存在學術和政治的張力。1963年至1965年間,盡管黨對文藝工作調整之后文藝戰(zhàn)線出現(xiàn)了活躍局面,但在同時,文化教育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一系列過火批判仍在發(fā)展甚至加劇,并且很快擴展到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拔乃嚭诰€專政論”更使得文化領域已經相當嚴重的“左”傾錯誤進一步升級?!鞍倩R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方針盡管有著為文化制度奠基的積極意義,遺憾的是文化建設并未沿著制度化的正確道路走下去,反倒與群眾運動糾纏在一起,成為黨塑造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和先聲。

(二)從文化“大躍進”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文化建設與群眾運動交織

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對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是有正確認識的。1950年6月8日,周恩來在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教育改革不能漫無計劃,興之所至亂搞一氣,要區(qū)別輕重緩急,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在有些問題上要善于等待”[12]274。對教育有如此冷靜認識的前提是對當時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有正確認識。1950年代末,伴隨經濟領域的“躍進”,失卻對文化教育正確認識的前提之后,黨對文化教育方位的判斷逐漸偏離。文化教育領域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左”的“躍進”之中。不少地方提出從“人人能讀書”到“人人能創(chuàng)作”[9]485的高指標,作家和藝術家們也紛紛制定“躍進”計劃,放“創(chuàng)作衛(wèi)星”。1964年,以穩(wěn)定農村青年從事農業(yè)生產和給城市沒有能夠升學和就業(yè)的知識青年開辟就業(yè)之路為初衷,中共中央作出動員和組織城市知識青年參加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開始了知識青年到農村的嘗試?!拔母铩逼陂g,在“以階級斗爭為綱”思想的指導下,“停課鬧革命”使得正常教學秩序被打亂,全國掀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高潮。一方面,上千萬城市知識青年在農村和邊疆等艱苦地區(qū)經受了鍛煉,其中很大一批人成長為國家建設人才;另一方面,如此多的年輕人在青春大好年華失去接受學校教育的機會,也使得國家人才培養(yǎng)產生斷裂帶,留下文化建設領域的一個遺憾。1973年6月至8月召開的全國知青上山下鄉(xiāng)工作會議,交流、總結情況之后,開始對知青下鄉(xiāng)、管理、返城等政策作出調整[13]819。

黨的十一大之后,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正式宣布恢復一度被廢棄的高考制度。1977年有570萬青年參加高考,其中27萬多人通過高考進入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 恢復高考制度給無數(shù)年輕人帶來了希望和奮斗動力。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今天,經歷過無數(shù)血雨腥風,付出過值得反思的代價?,F(xiàn)實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能夠自我修正和療愈的政黨,能夠在歷史的天平上以無與倫比的勇氣和誠坦蕩的心對曾經的錯誤作出改變。這也正是黨能夠走到今天仍然充滿強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三)“斗批改”思想形塑群眾性政治文化

伴隨“文化大革命”全面發(fā)動,文化領域階級斗爭擴大化愈演愈烈,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的“十六條”中提出了“斗、批、改” 任務[14]186,教育、文藝、新聞、衛(wèi)生等各個文化領域都貫徹“斗批改”要求進行徹底“革命”。這種革命沒有止步于思想領域,而是遠遠超出思想范疇,以群眾運動的方式上升到政治層面,深入到組織乃至家庭,不光是“斗批改”思想,也“斗批改”肉體?!岸放摹彼枷氤蔀椤拔母铩睒酥拘栽捳Z,反映了“文革”思維模式,建構了“文革”群眾性政治文化?!岸放摹彼枷胨嗡艹鰜淼娜罕娦哉挝幕缁鹑巛钡陌l(fā)展阻礙了文化制度化的進程。從主體方面來說,人熱衷于不受章法約束的鼓動和群體行為;從客體方面來說,群眾性政治文化已經不單純是文化,而是與政治立場和人身命運緊密相關的特殊文化。這種以“斗批改”為特征的群眾性政治文化是一種被意識形態(tài)異化了的文化?!岸放摹钡慕Y果是“黨內矛盾和社會矛盾繼續(xù)緊張,傷害了大批干部群眾”[13]820。教育文化界從批《武訓傳》用政治批判解決思想問題的不好先例開始,到“文化大革命”文教、科技等領域首先受到沖擊,雖然中間也因有文化建設制度性條例而蘊含不可否定的局部成就,但是在依靠群眾運動的蹣跚行進中,文化建設終究沒有走上建章立制的軌道。

四、歷史反思和現(xiàn)實啟示

新中國成立后近三十年在文化路線規(guī)制上、在文化建設路徑上均呈現(xiàn)出明顯的意識形態(tài)向度,既有混淆學術和政治乃至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錯誤,阻滯了社會主義文化健康發(fā)展,傷害了人的積極性,也有積極塑造社會主義國家形象,提升社會主義國家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歷史鏡鑒今天和未來。

(一)文化建設不可躍進,必須遵從規(guī)律

新中國文化建設始終在摸索中前行,當黨的文化建設思想適應客觀現(xiàn)實的時候,文化建設就能夠取得成果,人們積極性就高漲;當黨的文化建設思想偏離實際的時候,文化建設就遭到阻礙,并且黨和知識分子的關系就緊張。這在一個側面鑒證了黨的文化建設思想反作用于文化建設實踐的規(guī)律。在以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的革命道路上,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對文化建設的指導,否則,百家爭鳴就會“變成現(xiàn)代修正主義者所希望、所實行的自由化的方針”[15]363。無論何時,黨領導下的文化建設必須講意識形態(tài)。但同時也要保持意識形態(tài)和多元文化思想的張力,或者給予人們思想靈動的動力,在學術問題上允許百家爭鳴,鼓勵自由探討、互相辯論和獨立思考,避免“采用行政命令的辦法去解決復雜的精神世界的問題”[15]363,否則,學術界思想就會陷于僵化。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仍然要在掌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的前提下,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這是兼具原則堅定性和政策靈活性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道路。

(二)以辯證態(tài)度分析和對待文化建設中走過的彎路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近三十年,既有“雙百”方針的成就,也有對文藝工作的過火批判乃至“文革”錯誤。這場當代中國文化發(fā)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探索時間不長,“宛若一個攀登者用斧頭在上方的某一個地方敲打出一些印痕之后,便循著另一條路徑攀援而去了”[8]436。理論和現(xiàn)實表明,黨的文化建設思想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逐漸完善的過程。黨成立之初,文化建設思想曾經由階級向民族向度轉變,在民主革命中發(fā)揮了極大作用。黨在全國執(zhí)政之后,文化建設思想呈現(xiàn)出強大的意識形態(tài)性,既有可喜的成就又有遺憾的失誤。這啟示我們,黨的文化建設應當在實事求是基礎上摸索經驗,從中提煉出規(guī)律性的認識,形成既有真理性又有價值性的文化建設理論?;仡欬h文化建設的歷史,慶幸于黨內健康力量始終沒有放棄與錯誤文化路線作斗爭。例如,針對1958年文化“大躍進”的問題,在聶榮臻、鄧小平主持下,在周恩來督促下,黨內在科技、教育、文藝方面相繼出臺一些條例,改善了黨同知識分子的關系,改進了黨對科研、教育、文藝等文化建設領域的領導體制,促進了黨的文化建設。又如,林彪反革命集團覆滅之后,鄧小平主持黨中央工作,對國民經濟以及文化教育等進行了全面整頓,取得了顯著成績??隙ㄟ@些成績,不是為了對黨在領導文化建設過程中所走過的彎路進行開脫,更不是為了說明黨在“反右派”擴大化和“文革”期間的文化政策正確,只在于說明不應該把黨在一定時期內領導文化建設所犯的錯誤同整個文化建設歷史完全等同起來,不應該否認這期間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維護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和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所做的工作和努力。

(三)文化建設不可倚仗群眾運動方式推進,務求建章立制

黨在通過人民戰(zhàn)爭掌握政權、進入常規(guī)化國家治理之后,理應將文化建設推上建章立制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道路。遺憾的是思想跟人一樣會走彎路。新中國成立后一段時期內,文化建設脫離規(guī)范化制度軌道,甚至“斗批改”思想與群眾運動糾纏在一起。痛定思痛,文化建設不可倚仗“大民主”“造反有理”等群眾運動方式推進,而是應該納入制度軌道,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實現(xiàn)發(fā)展。幸運的是,中國共產黨生命力的強大就在于其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刮骨療毒,重獲新生。1976年10月6日,中央采取斷然措施,粉碎“四人幫”,結束了“文革”十年內亂。文化教育戰(zhàn)線也以嶄新的姿態(tài)開始了撥亂反正。伴隨否定“兩個估計”與“文藝黑線專政”,中國共產黨逐步恢復和發(fā)揚多年以來形成的指導文化建設的正確方針政策,平反冤假錯案,為大批文化工作者恢復名譽,為根據(jù)時代發(fā)展要求提出文化建設發(fā)展方向奠定了基礎。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思想建設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思想與“劍”
自貿區(qū)建設再出發(fā)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华蓥市| 龙陵县| 北宁市| 托克逊县| 镇雄县| 南陵县| 苗栗市| 江永县| 廊坊市| 金乡县| 勐海县| 赤峰市| 当阳市| 潼南县| 湟中县| 讷河市| 蚌埠市| 平远县| 余干县| 鹰潭市| 灵寿县| 韩城市| 客服| 永善县| 进贤县| 辽宁省| 庆城县| 资兴市| 昌平区| 锦屏县| 庆安县| 桂平市| 江城| 宜章县| 沧源| 新巴尔虎右旗| 大荔县| 仲巴县| 安宁市| 神农架林区|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