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一面鏡子
問:雙休日,我家和大姐一家出去玩。到了景區(qū)門口,大姐對她女兒說:“你今年長個兒了,估計得買票。你跟在那伙人后面進去吧?!焙⒆佑行┎缓靡馑迹骸拔也蝗ィf一被查到了呢?”“趕緊去啊,跟在他們后面,沒事。”孩子正猶豫時,那伙人已經(jīng)進去了?!敖心憧禳c不快點,這下沒法了?!贝蠼阖焸浜⒆?。外甥女委屈的淚花頓時涌上眼眶。我趕緊說:“已經(jīng)買過她的票了,大姐,別說了,咱們進去吧?!钡搅碎T口,有專人查票。我慶幸外甥女沒做渾水摸魚的事。不過,家里經(jīng)濟不寬裕,大姐想省幾十元一張的門票錢,是不是也可以理解呢?
林湘
答:可以理解,但依然不要去做。孩子現(xiàn)在還小,以后他們會走更遠的路途,見更大的世面,如果父母做事小家子氣,他們會有樣學樣。一個老板忠告年輕人:你干什么不重要,但一定要守規(guī)矩。因為人靠耍小聰明是走不遠的,老實本分、實事求是的人,更讓人放心,更有機會承擔重大責任。
說起投機取巧,我想起自己的一件事。一天,我?guī)畠嚎?D電影??赐觌娪?,我把眼鏡摘下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眼鏡壞了。我沒用力折,正常使用,可就是壞了。出門時我被要求付15元的損壞費。我跟他們理論:這眼鏡質(zhì)量太差了,我在很多影院看過3D電影,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他們看了我一眼,說:“我們是在確認眼鏡完好后才給您的,現(xiàn)在損壞了,就得照價賠償。”我看了看旁邊的女兒,她懵懂地聽著我們的爭論。
我想了想,決定認錯:“好。我賠,但我要把眼鏡帶走。”“可以的?!?/p>
我認錯是因為我覺得他們說得有理,所以認了錯,這沒有什么丟人的。
為人父母,要格外當心,特別是孩子就在身邊的時候,如果你隨地吐痰,如果你旁若無人地大呼小叫,如果你對服務員頤指氣使,如果你為一己之私逼停高鐵……孩子就可能覺得這么做是對的,是被允許的。如果你覺得能逃票何必買票,孩子將來也會照做;如果我死不認錯,胡攪蠻纏,就為少賠點錢,孩子將來也會和我一樣……等將來有一天,孩子成了別人口中的“熊孩子”,我們再反省就晚了。
孩子就是一面鏡子,把父母照得一覽無余。如果今天你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明天社會就會反手給你的孩子一巴掌。所以,如果你愛孩子,想讓孩子好,就請先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抓住放學后三小時
問:女兒剛上小學,成績一般。我感覺,不僅她沒做好當學生的準備,我也沒做好當家長的準備。眼看新學期又要開學了,作為新手家長,我怎么做對女兒的學習才更有幫助呢?
孫文靜
答:新學期里,建議你抓住孩子放學后的這三個小時。
飯桌溝通時間:晚上6~7點
這時,孩子結(jié)束了一天的學習,家長結(jié)束了一天的工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輕松愜意,氣氛融洽。家長可以先問問孩子今天都碰到了哪些趣事,也可以講講自己遇到的趣事。這樣不僅顯得親切,還能增進親子感情,讓孩子對你敞開心扉。這時,家長再提學習或進行教導,孩子也能聽得進去。
學習時間:晚上7~8點
吃完晚飯就到了學習時間,很多孩子做作業(yè)有嚴重的拖延癥,家長必須予以重視。
如果家長有時間,可以陪孩子一起做作業(yè)。當然,不需要一直陪,只需要在最初幫孩子養(yǎng)成做作業(yè)習慣的時候陪著,一旦好習慣養(yǎng)成,家長就不需要陪了。陪孩子做作業(yè)時,家長不要玩手機,以免影響孩子。
親子閱讀時間:晚上8~9點
這時,孩子的作業(yè)已經(jīng)完成,需要放松一下??梢蕴羲矚g的書籍和她一起看,并把親子閱讀時間固定下來。想讓孩子優(yōu)秀,就要讓她養(yǎng)成閱讀習慣,多讀書,讀好書。除一起讀書外,你還可以就書中內(nèi)容和孩子進行討論,并鼓勵孩子多說。
孩子上學后,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和老師、同學在一起,能見到父母的時間少了很多,所以要格外珍惜這段時光。
如果家長抓住了這三個小時,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并保持好親子關(guān)系,對孩子的學習進步和健康成長,都將有積極影響。
誰誰還不如我呢
問:我兒子9歲,各方面表現(xiàn)還不錯,就是沒什么上進心。其實,他要是再認真一點,再努力一點,成績會更好。我經(jīng)常提醒他要向好學生看齊。他總是說:我們班誰誰還不如我呢!對此,我很苦惱,他怎么光往下比呢?
宋松林
答:保持平常心
父母應該從內(nèi)心深處杜絕攀比,不要用優(yōu)秀孩子給自己的孩子施加壓力,要用平常心對待孩子的不足,給孩子多些鼓勵,多些欣賞。這樣的教育意識,應該成為每一位父母的自覺追求。
看到孩子的進步
比較有兩種,橫向比和縱向比??春⒆拥倪M步,不要橫向地看孩子和別人的差距,而要縱向地看孩子和從前相比取得了哪些進步。
承認孩子間的差異
不同的孩子,性格和特點也是不同的。許多父母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而且總拿自己孩子的短處跟別人的孩子的長處相比。這樣做,實際上是忽視了孩子之間的差異。我們應當承認并接受孩子之間的差異。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有差異時,先不要焦慮,因為差異未必就是差距。孩子間的差異往往是其個性形成的開始,更需要父母加以保護。比如,自己的孩子反應遲鈍一些,教育孩子笨鳥先飛,多做出努力。孩子有了進步就及時鼓勵,同時要表示滿意,不要對孩子提過高要求,這樣的教育才科學。
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
向好學生學習固然重要,但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更重要。一個好家長,首先要欣賞孩子?,F(xiàn)在有些父母教育孩子,不是用欣賞的眼光,而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專挑孩子的缺點。最可怕的是,他們總是用別的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越比越覺得自己的孩子差。
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和別人沒有可比性。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所進步,就應該祝賀他。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而自信的孩子,往往能創(chuàng)造奇跡。
最簡明作文寫法
問:我兒子的作文我看過,東拉西扯,非?;靵y,不知要表達什么,純屬湊字數(shù)。我給他買了不少作文書,但都沒什么用,不會寫還是不會寫。請問,我該怎么幫助兒子提高作文水平呢?
程東東
答:混亂的文章背后,其實是孩子的思維邏輯混亂。那么,怎樣讓孩子形成清晰的思維邏輯呢?
就作文來說,當面對一個事物或經(jīng)歷一個過程后,如實寫出它的樣子或過程,叫陳述,也叫敘述。用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生動形象的文字把人物、動物、景物、場景等具體狀態(tài)表現(xiàn)出來,叫描寫。而描寫所涉及的對象的色彩、形態(tài)和動態(tài),由描寫者觀察到或感受到的,叫主觀感受。
在寫一個客觀對象時,有條理的做法通常是:先陳述客觀事實,再描寫客觀事實的具體狀態(tài),再闡述自己的主觀感受。也就是:先陳述,再描寫,后感受。比如:一個小學生早晨來上學。他背著新書包,臉上帶著笑。我猜他一定很喜歡上學吧!
這里的第一句是陳述事實,第二句是描寫事實的具體狀態(tài),最后一句是闡述自己的感受。
因此在寫作文時,不妨讓孩子借鑒以上步驟:一、陳述客觀事實;二、基于自己的觀察描寫客觀事實的細節(jié);三、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闡述自己的看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類型的文章中,這三個步驟不是等量齊觀,而是各有側(cè)重的。也不是嚴格按固定順序來寫,可以把感受或看法寫在前頭,或者把某一點精彩細節(jié)寫在前頭,隨后以客觀的陳述予以證實。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