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探究教學為高中語文課堂改革提供了一個既能追求教學本質的普適性又能呈現(xiàn)特定課堂教學的具體性的窗口。筆者在嘗試語文微探究教學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微探究與課堂生成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微探究引發(fā)的課堂生成往往更高效、更真實。而且微探究教學的生成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文化、審美等核心素養(yǎng)方面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對語言和思維的提升最具效力。
關鍵詞:探究教學;課堂生成;核心素養(yǎng)
一、 語文微探究教學的基本內涵
語文微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彈性預設為前提,尋找具體而微、可控又有價值的教學內容作為探究對象,以達到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學效能的最優(yōu)化的教學模式。語文微探究教學是“生本”理念和“以學習者學習為本”理念,以及教學相長理念有機融合的產(chǎn)物。
教師通過學案等途徑了解學情,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確定有價值、有挑戰(zhàn)的探究方向,在課堂實施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探究活動。教師啟發(fā),引導,點撥;學生思考,感悟,體驗。學生在對話、個人活動、小組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并自由表達,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 課堂生成的基本內涵
課堂生成是在“以生為主”的課堂中,師生共同接納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意外,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來應變,從而產(chǎn)生更高水平的互動,創(chuàng)造更具生命力的課堂。
三、 微探究教學與課堂生成的有機融合
課堂生成能夠煥發(fā)師生的生命活力,推動教學的雙向互動,點燃師生激情與智慧的火花。但課堂生成不能是無源之水,無基之廈。它必須要有能夠生成意外的教學思想和課堂模式的孕育,而微探究教學就是一種能夠形成興奮點、催生新思考,并把課堂引向深入的教學模式。所以,筆者把課堂生成和微探究教學有機融合,在微探究過程中及時抓住學生的有效生成,和學生一起進行更具個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延伸式探討和求證。這樣的有機融合,不僅給課堂教學帶來新變革,同時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基本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四、 在微探究教學的生成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微探究教學的生成課堂聚焦課堂教學中比較細微而重要的東西,深入探究,以小見大,最終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微探究教學的生成課堂通過創(chuàng)設一系列的問題情境,推翻了陳述性知識授予的形式,建立了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習得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如何學習”“如何思考”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在“怎樣做”的動態(tài)習得中,產(chǎn)生新發(fā)現(xiàn)和新探索,并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這樣的課堂是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學習服務的殿堂,更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天堂。
下面,我就微探究人物形象、微探究語言和微探究主題等三個方面來簡單地介紹一下,我的微探究生成課堂的教學實踐。
(一)探其人物,生其群相,思維與文化交織
學生認知的膚淺性給語文教學帶來許多困擾,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改變語文課堂思維缺失和思維平面化的現(xiàn)狀,并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加強思維訓練。而微探究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僅是一個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可操作性強的好方法,而且是一個把思維引向深入,生成新課堂的好方式。
在《鴻門宴》的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對項羽這個人物認識片面性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品析細節(jié)、聯(lián)系史實,確定微探究的相關問題。比如有個小組確立如下的問題探究。范曾說項羽“君王為人不忍”,那么項羽真的是一個“為人不忍”的人嗎?“為人不忍”的背后有沒有更深層性格特點的主導?課堂上,該組同學首先展示了項羽的個人簡歷。從他見秦始皇出游擲言“彼可取而代也”;到他攻城略地,自封霸王,果斷殺宋義;再到他抗秦降兵二十萬;最后到他屠咸陽,殺子嬰,燒阿房宮??梢姟而欓T宴》前的簡歷中,明明寫著一個霸氣、果斷、兇殘的項羽,何來“婦人之仁”。該組同學又呈現(xiàn)了項羽垓下之圍和烏江自刎時,感嘆“天亡我,時不利,非用兵之罪也”的情形??梢婍椨鹬了蓝紱]有認清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是自矜功伐的傲氣和膨脹,這也是“為人不忍”背后的元兇。在此組同學的激發(fā)下,課堂又生成了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如“項羽出賣曹無傷,是輕信別人、魯莽無知的表現(xiàn),還是別有用心?”又如“從藺相如事繆賢不事平原君中窺真實的藺相如”,還有“王熙鳳伶牙俐齒、詭計多端、心狠手辣,她的穿衣風格又暴露了什么呢?”
這樣的微探究生成課堂,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他們細嚼文字、辯證思考,他們引經(jīng)據(jù)典、積淀文化,從而使思維得到發(fā)展,文化得到傳承。
(二)探其語言,生其精妙,語言與審美同舞
“一枝一葉總關情”,文學作品中有很多容易被忽視卻極有揣摩和鑒賞味道的詞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去推敲和品讀,讓學生沉浸在豐富美麗的文字中。由微探究詞語生成的五彩繽紛的課堂,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和情感,而且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和“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核心素養(yǎng)。
在《項脊軒志》的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對“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情感理解不充足的情況,引導學生探究“項脊軒”的名稱變化?!绊椉管帯弊鳛闅w有光一生的縮略圖,它的名稱由“閣”變?yōu)椤笆摇?,又變成“軒”,這些詞語的背后到底蘊藏著怎樣的情感呢?我把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探究“閣”到“室”的變化,一組探究“室”到“軒”的變化。我提供了《說文解字》中對“閣”“室”“軒”的解說,學生課后搜集了歸家的興衰演變史?!墩f文解字》中說“閣,所以止扉也”??梢姟伴w”最初是防止門彈回關閉的木棍,后來引申為架空的可遠眺、游憩、藏書的木板屋。學生網(wǎng)上了解到,歸家曾是江蘇太倉一帶的名門望族,家中經(jīng)常高朋滿座,所以“閣”是家族威望的象征。《說文解字》中說,“室,實也,至所止也”。可見“室”就是一個屋子,是供人居住的。學生又了解到歸家由繁盛開始走向衰落,當初的庭院樓閣漸漸變成了老嫗等婢女居住的地方,最終成為人跡罕至的荒涼之地。《說文解字》中說,“軒”是有隆曲頂蓋的車,一般是供大夫以上的人乘坐的。后來慢慢成為詩人墨客吟詩作畫的優(yōu)雅安靜之地。歸有光將小室修葺后稱之為“軒”,而且歸有光自“束發(fā)”就在此讀書,這里一直是歸有光的書屋。書房是文人寄予情感和政治理想的地方,也是文人精神的棲息地。又結合歸有光的祖母、母親、妻子三代女子對歸有光的鼓勵和期許,不難得出“軒”字中寄托了他光宗耀祖、改變家族命運的理想。通過對這三個字的探究,學生表現(xiàn)出對詞語的極大興趣,思維馬上跑到《沁園春·長沙》《我與地壇》等文章中去,興致盎然地品讀其中的一些詞語。比如有的學生提出,“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中“擊”與“翔”除意境美之外,還具有什么精妙之處?又比如《我與地壇》中,史鐵生意外折回家發(fā)現(xiàn)母親站在原處的描寫中,用了“仍”“還是”這些樸實的詞語,有怎樣的穿透力?這些探究后的生成,足以證明學生語言的敏感度和審美鑒賞水平都有了明顯提升。
(三)探其主題,生其豐富,素養(yǎng)齊聚
閱讀文學作品時,因其內涵的豐富性和主題的多義性,閱讀便成為一個接受信息,綜合調動自身的各種生活體驗與積累,與作品默默對話的過程。時代的變遷,社會的演進,觀念的改變,使得不同時期的人對作品的理解不一樣。另外,生活背景、知識閱歷等不同,又使得同時代的人對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努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文章的主題進行微探究是發(fā)現(xiàn)作品主題豐富性和呈現(xiàn)作品主題多義性的有效途徑。微探究后生成的新漣漪更是打開學生思維之門和瑰麗的文學之門的鑰匙。學生的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核心素養(yǎng)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故都的秋》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從對景物的描寫和意境營造的欣賞中,以及對藝術手法的品析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故都秋日風光的眷戀和對美的追求。但文章第十二段關于寫秋詩文的議論,我們又該如何解讀呢?以此,我和學生確定了微探究十二段的課堂內容。
甲組同學從內容上進行探究,認為作者在這一段插入文人學士對寫秋詩文的議論,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內涵,增添了文化氣息。郁達夫是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浸潤的讀書人,文中插入中外寫秋詩文的說明和議論,無疑是把對故都之秋的獨特感悟和中外名人詩文聯(lián)通起來,從整個人類文化的層面去認識、理解、感悟秋景,這份厚重的感情才最觸動人心。
乙組同學從情感上進行探究。郁達夫在秋景中融入了對故都的秋的眷戀和向往,但作家的主觀情感又有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調是憂傷悲涼的。所以本文應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學生又結合郁達夫寫作《故都的秋》時中國正處在一片黑暗中,作者的心情非??鄲?。以及他為躲避白色恐怖的威脅,于一九三三年四月從上海到杭州。這些都說明他想找一個寧靜安逸的地方,用寄情山水來治療內心的煩惱和郁悶??梢姎v圖排解苦悶憂傷該是本文的感情核心。
在此微探究主題思想的激發(fā)下,有個同學提出對《蘭亭集序》“生”與“死”的主題再探究的想法。他說面對王羲之的悲嘆,我們只意識到生命短暫,生死是大,從而珍愛生命,有所作為好像不夠。因為他重點關注了“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這句話。此同學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我迅速抓到這個課堂生成進行積極引導,提議大家從“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進行再探究。最終我們得出《蘭亭集序》最大的悲痛是:人類在認識生死的問題上,還存在著一個幾乎永遠無法徹底擺脫的“局限性”——人生永遠面對變化,永遠帶著遺憾,卻又永遠無法解決這個遺憾。這也許才是《蘭亭集序》的偉大和高妙之處。
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質疑、探究、雕琢、思辨、碰撞、表達的過程。我們要引領學生在文字中暢游,親近玩味文字,然后質疑探究文字,最后真心喜愛文字,只有這樣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才能水到渠成。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之路有千萬條,微探究教學的生成課堂只是一個初步嘗試,希望得到同仁的指點和幫助,使之逐漸成熟起來。
參考文獻:
[1]馮為民.《高中語文微探究教學論綱(上)》《高中語文微探究教學論綱(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1-3.
[2]戴繼華.“生成課堂”的“境界說”原理分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1-2.
作者簡介:
王麗,浙江省義烏市,浙江省義烏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