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童
賈誼是漢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雖然去世時年僅三十三歲,但是他短暫的一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政治遠見和文學(xué)魅力卻照亮了整個漢代的歷史天空。文采過人又博通諸子百家的他,在漢文帝即位之初,便被生命中的貴人吳廷尉推薦上去,成為了最年輕的博士。每次討論國家大事,其他老先生才窮識短、捉襟見肘的時候,只見他一人辯才無礙口若懸河,說得人人自愧不如。于是乎龍顏大悅,破格提拔,一年之中,賈誼便當(dāng)上了執(zhí)掌議論的太中大夫。
少年得志的賈誼彼時真是指點江山,意氣風(fēng)發(fā),于是一鼓作氣提出了諸般改革方法和條例,條條切中肯綮,《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就說道:『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坏舱且驗檫@種大刀闊斧的改革,讓朝廷中一些位高權(quán)重的大臣們越來越忌憚之。于是,當(dāng)天子想進一步委賈誼以重任時,周勃、灌嬰、張相如、馮敬等這幫身為既得利益者的職場老油條們都聯(lián)合起來打壓這個剛剛嶄露頭角的職場新秀。理由很簡單:你一個乳臭未干,毛都沒長全的小屁孩,一天到晚在老夫前面露才揚己,大放厥詞,企圖借機上位,若真掌握了實權(quán),不僅給國家添亂添堵,我們這幫人還怎么混?漢文帝雖然愛才,但看到這么多重臣都出來阻撓,畢竟眾怒難犯,無奈作罷,順手給了一個長沙王太傅的閑職,把這位小兄弟調(diào)離出了權(quán)力中樞。
不難想象,血氣方剛的賈誼有多么抓狂和郁悶。胸懷經(jīng)邦濟世之志,身負(fù)擎天架海之才,又有大領(lǐng)導(dǎo)的加持,本來是前途無限的一只潛力股,正待擼起袖子加油干時,卻猝不及防被當(dāng)頭棒喝,一腔抱負(fù)和錦繡前程都被雨打風(fēng)吹去。鵬未舉而翅先折,滿腹經(jīng)綸頓時化作了滿腹牢騷。經(jīng)此刺激,這個職場失意的政治憤青的文學(xué)細(xì)胞瞬間滿血復(fù)活,先后寫就了他人生中兩篇最沒有爭議的賦文。
第一篇是在赴任途中渡湘水時寫的《吊屈原賦》,名為吊屈,實則自悼,通篇都是憤世嫉俗的氣息和悲士不遇的感慨,諸如『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阘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蹠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铦』等句。他似乎不認(rèn)同屈原的自沉汨羅,而希望『歷九州而相其君』,換一句話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但這恰好襯托出他本人的困境,因為屈原的時代,天下還分屬列強,好歹還有幾家寡頭在競爭,雖然互相傾軋,卻也相對制衡,一言不合就跳槽的事是完全可能的。而賈誼所處的時代,天下已經(jīng)大一統(tǒng),都?xì)w了劉氏集團,絕對的壟斷企業(yè),雖然股份比例因時代不同而略有差異變化,但董事長和實際控制人基本上都是劉家的嫡系,鬧矛盾也是內(nèi)部的矛盾。溥天之下,莫非劉土,除非你跳槽到匈奴,否則再跳也無非從一個部門跳到另一個部門,從一個子公司跳到另一個子公司,還能跳得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嗎?沒有了擇主而事的余地,一旦不為所用,也就意味著這輩子仕途的天花板已經(jīng)到頂了,這是他比屈原更悲哀的地方。
在做長沙王太傅第三年的時候,賈誼寫下了第二篇賦文《鵩鳥賦》。文中開篇即提到了創(chuàng)作時間『單閼之歲』,一說在漢文帝六年(公元前一七四),一說當(dāng)在漢文帝七年(公元前一七三)??傊谶@年初夏的某天傍晚,一只貓頭鷹(即鵩鳥)突然飛到了賈誼的住所,停在那里一副『葛優(yōu)躺』的派頭,讓賈誼頗感奇怪,于是占卜了一番以測吉兇,結(jié)果顯示:野鳥入室,主人將去。這可把賈誼嚇了一跳!盡管寫完此賦一年多后,賈誼確實再次被文帝征見,似乎印證了卜辭的準(zhǔn)確預(yù)見性,但對于當(dāng)時尚處在消極彷徨中的賈誼而言,到底去哪里?是福是禍呢?這是他心中的困惑,也由此假托貓頭鷹的想法寫下了后面一番說理性文字以求自我釋懷。話說貓頭鷹作為一種不吉利的征兆和形象可謂由來已久,早在《詩經(jīng)·豳風(fēng)》中就有《鴟鸮》一詩,它已作為恃強凌弱的反面形象出現(xiàn)。即便是今天,在很多地方,貓頭鷹叫也被視為不吉利的兆頭。所以,賈誼有隱約不祥的感應(yīng)并不足為奇。
在接下來的文字里,賈誼融匯『周易』和道家,表達出萬物變化、世事無常、禍福相倚、流轉(zhuǎn)不息的思想?!罕藚菑姶筚?,夫差以敗;越棲會稽兮,勾踐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說胥靡兮,乃相武丁』,夫差、勾踐、李斯、傅說等幾位歷史人物由盛而衰、由成而敗,或者由弱而強,由微而著的經(jīng)歷,都無非佐證。賈誼看到了人在命運與世事的無常面前微小和無助的一面,但也忽視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主觀能動性。文中的他似乎看透了世間貪夫殉財、烈士殉名、夸者死權(quán)、愚士系俗的眾生百態(tài),無比向往至人、真人、德人釋智遺形、超然自喪、知命不憂、與道翱翔的境界。但他越是極力旁征博引來自表超脫和曠達,便越是透露出此時他內(nèi)心的無比糾結(jié)和煩惱,他并沒有真正做到《放下》。
《鵩鳥賦》中關(guān)于道家的言論,有很多是直接引用或者化用自道家《鹖冠子》《老子》《莊子》等典籍的,尤其至少有二三十句與《鹖冠子》的文句驚人地相似。比如《鹖冠子》中有『憂喜聚門,吉兇同域』『遲速有命』『水激則旱,矢激則遠。精神回薄,振蕩相轉(zhuǎn)』『天不可與謀,地不可與慮』『吳大兵強,夫差以困,越棲會稽,勾踐霸世』『達人大觀,乃見其可』等句,《鵩鳥賦》中有的一字不變,有的只是調(diào)換了一下前后順序,有的則多加了一個『兮』字或者略改了個別字而已。那么,到底是誰在抄襲誰呢?有人(如唐朝的柳宗元)認(rèn)為《鹖冠子》是偽書,于是有的主張賈誼是被抄襲的對象。但自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大量古文獻后,已經(jīng)證實《鹖冠子》并非偽書,確是戰(zhàn)國時的著作。這樣一來,賈誼無疑成為了抄襲者。
但真正關(guān)鍵的還不在抄襲,而是賈誼對道家思想觀點的這種借用,充其量只能說明他對此的認(rèn)同,而非體悟,他自身還遠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修為,沒做到知行合一。否則,他就不會在梁懷王墮馬死后,因過分自責(zé)與憂傷,最終也抑郁而死了。須知道家的高人從來都是視死如歸的,君不見莊子亡妻之后,不悲反喜,邊敲盆子邊唱歌的那副德行么?哪怕以儒家『智者不惑,仁者不憂』的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賈誼也尚欠火候。某種程度上說,確實要歸因于他太過年輕的緣故,才智雖足以傲世,心性尚缺乏修煉。至于他內(nèi)心所耿耿于懷的,究竟是自己的仕途無望,還是天下蒼生與社稷的安危,這就見仁見智了,也許都有。
清人涂啟先將賈誼和董仲舒皆視為一代大儒,但認(rèn)為賈誼學(xué)有未粹,『賈生剛毅奮發(fā)之意多,董子沉潛醞釀之力厚,賈生之學(xué)專明治術(shù),董子之學(xué)洞見本原』(《賈誼董仲舒論》)。從賈誼的《陳政事疏》等代表性文章來看,他確實有王佐之才,并且可以看出他受儒家的影響頗深,終其一生,他所追求的還是治國安邦的入世事功,而非超然物外的乘桴問道,那只是他在失意時聊以自慰的借口而已。他不被重用,有外在形勢所限,也有自身的原因。漢文帝從代王的位子登基,本是多方勢力妥協(xié)的結(jié)果,彼時漢朝建立也才區(qū)區(qū)二十多年,又新經(jīng)諸呂之亂,百姓疲敝,社稷思安,急需休養(yǎng)生息以恢復(fù)元氣,漢文帝尚黃老之無為,不愿多事,既是他性格仁厚所致,也是權(quán)宜之計。環(huán)視諸王侯,尚有他的叔叔、兄長還有弟弟,以及開國重臣在,勢力很大,種種關(guān)系,盤根錯節(jié),頗多掣肘,自己屁股還沒坐熱就一意孤行,難保沒有變數(shù)。所以,只能一步步來。但年輕氣盛的賈誼,像一匹無所顧忌的黑馬,一出場就要求重新洗牌,攪動了多方勢力的相對均衡,人家抱團打壓也在情理之中。看看文帝劉恒,雖然比他大不了幾歲,卻能不聲不響中就把事情給辦了,反觀賈誼,才經(jīng)歷了這么點波折,就郁郁寡歡要死要活的,可知不是他才能不大,而是書生意氣,性子太急,不夠沉穩(wěn)老練,缺乏策略手段。正應(yīng)了民國劉師亮所對的那副不甚工整的聯(lián):
要對付惡勢力休得莽撞;
想開辟新天地需要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