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試圖通過對幼兒偷竊行為的研究,分析幼兒偷竊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進一步探討如何有效地防治幼兒偷竊行為。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采用文獻法為主的研究方式。通過文獻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結(jié)論:(一)幼兒產(chǎn)生偷竊行為的原因主要有幾點:①認識水平的因素;②心理的需求;③受他人的教唆或指使;④不良環(huán)境與教育因素的影響。(二)幼兒的偷竊行為的防治與矯正:①幼兒偷竊行為的矯正必須遵循幾個原則;②幼兒偷竊行為的防治與矯正策略。
關(guān)鍵詞:幼兒;偷竊行為;預(yù)防;矯正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期是人最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一個階段,幼兒給成人的感覺總是單純的、可愛的,因此幼兒的一些異常行為也往往被成人所忽視。但隨著一些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出現(xiàn),社會各種不良因素對幼兒的滲透等致使幼兒不良行為日益嚴重,幼兒不良行為及其產(chǎn)生的心理因素已經(jīng)普遍存在并直接影響到了幼兒的心理健康。偷竊是幼兒較為常見的異常行為,它是指未經(jīng)他人的準許,私自將他人的東西占為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偷竊行為的產(chǎn)生將嚴重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據(jù)《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透露:許多研究已經(jīng)顯示,幼兒的心理及行為問題比較普遍。有調(diào)查表明,各種異常行為問題的單項檢出率從4.33%至56.69%不等。偷竊如果得不到家長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不及早發(fā)現(xiàn)制止,正確地引導(dǎo)教育,它與其他問題行為一樣可能會對孩子的發(fā)展產(chǎn)生錯誤的導(dǎo)向,給孩子帶來不利的甚至更大的影響。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兒的某種“偷盜”行為不一定就是我們所認為的異常行為。我們應(yīng)該將幼兒的隨便拿,好奇或者出于其他正常心態(tài)動機的不問自取及成人的盜竊,以偷謀生區(qū)別開來。
二、幼兒偷竊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幼兒產(chǎn)生偷竊行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一般認為可以歸納成以下幾個方面:心理的需求,認識水平限制等內(nèi)在因素,受他人的教唆或指使,不良環(huán)境與教育因素的影響等外圍因素。
1.認識水平的因素
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匆獙⒂變旱耐蹈嬲饬x上的偷竊區(qū)分開來,正確看待幼兒的偷竊行為,分清楚哪些是偷哪些不是偷的原因。
第一,心理學(xué)家皮亞杰認為,2~7歲是兒童的前運算階段,又稱為自我中心表征階段。在這個階段,尤其是2~4歲,兒童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是最基本的思維特征。這個階段的幼兒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并沒有明顯的物權(quán)概念,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更不能完全理解并掌握“別人的不是自己的”的概念,以為自己喜歡的就是自己的,很少考慮后果及別人的意見,從而會出現(xiàn)“隨便拿”的行為,這種行為,與我們所謂的真正意義上的偷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
第二,從道德意識上來講,低幼兒童從3歲開始,才漸漸出現(xiàn)對自己內(nèi)心活動的意識,開始意識到“愿意”和“應(yīng)該”的區(qū)別,才漸漸開始懂得“愿意”要服從于“應(yīng)該”。所以在這個階段,孩子并沒有明確的道德觀念,并不能真正理解“偷”的本質(zhì),不能理解“我愿意”應(yīng)該服從“我應(yīng)該”的情感,所以這個時候的偷,或者說幼兒在已經(jīng)知道東西是“別人的”的情況下?lián)榧河小?/p>
2.心理需求的因素
(1)渴望擁有的需要。馬斯洛最為著名的理論“需要層次論”中提出,人具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在幼兒期主要體現(xiàn)為低層次中的衣食住行及喜愛的物質(zhì)。而當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如發(fā)現(xiàn)一些同伴都有的東西自己沒有而他非常渴望擁有時,道德意識薄弱的幼兒往往會做出偷竊行為。
(2)發(fā)泄、疏解心中情緒的需要。有些幼兒是因為渴望得到而偷竊,而有些幼兒偷竊卻只是為了發(fā)泄心中的某種不滿的情緒。如:教師偏愛同伴時幼兒感覺不公以偷竊同伴心愛的玩具來反抗或者以偷來泄憤。
(3)好奇與偷。除了一些幼兒的需要外,還有一些幼兒的偷竊行為是在其好奇心的驅(qū)使下進行的。比如同伴總是在炫耀自己某種東西的時候,幼兒也會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偷竊同伴的東西或者將自己家里的物品偷出來炫耀。
3.受他人的唆使或指使
在幼兒階段,幼兒往往沒有自己的主見,很多時候偷并不是自發(fā)性的,而是受他人教唆或指使的。其中包括自己的同伴,成人或者年齡比自己稍大的孩子。而有些情況也往往不是出于自愿的。
4.不良環(huán)境與教育的影響
(1)有的家長對幼兒有求必應(yīng),一切予以滿足,從而導(dǎo)致幼兒沒有該有的是非觀念,只是一味按自己的意識去占有,而忽略了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是不正確的行為。
(2)家長的袒護、縱容孩子或者放任自流。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順手牽羊只是小孩的不懂事,不問緣由,放任自流,甚至有的家長大加贊許,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干”,這種教育方式必然會導(dǎo)致幼兒養(yǎng)成慣偷的習慣,走向犯罪的道路。
(3)家教過嚴。物極必反,家長過分嚴厲或限制也會導(dǎo)致幼兒因得不到而失望,最終做出偷竊的行為。
(4)言傳身教及周圍環(huán)境的耳濡目染。幼兒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是極強的,特別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尤其是家長言行的影響。如果個別家長極愛貪小便宜或者有類似不良的行為引導(dǎo),加上幼兒本身不具有成人的道德觀念,很容易就養(yǎng)成壞的習慣。
三、幼兒偷竊行為的防治與矯正
1.幼兒偷竊行為的矯正必須遵循幾個原則
(1)矯正要遵循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而不能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原則。在矯正幼兒偷竊行為前,我們需要明了的是,矯正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如果在過程中出現(xiàn)“矯正過當”或者給幼兒心理造成其他的傷害,那么,我們就偏離了矯正的最初動機,得不償失。
(2)矯正要始終保持正確的心態(tài),遵循道德的準則。第一,如果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必須征得家長的同意,讓家長了解,得到家長的配合。第二,如果作為家長,對矯正自己孩子的不良行為同樣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客觀、正面地進行分析了解,做到矯正時不嚴厲過當亦不包庇寵溺。
(3)矯正要遵循正確地使用矯正方法的原則。行為矯正是一項有嚴格程序要求的技術(shù),在使用矯正過程中,我們要做到不濫用、誤用,切實注意方式方法,用最小的傷害達到最大的效果。
2.幼兒偷竊行為防治與矯正的策略
(1)從個案實際出發(fā),分析原因。要做好幼兒偷竊行為的矯正,首先我們要清楚的一點是幼兒的許多偷竊行為不一定就是我們認為的病態(tài)的反應(yīng)或異常行為。所以對于幼兒出現(xiàn)的偷竊行為,我們先要正確地分析其產(chǎn)生的原因、動機,是否已經(jīng)形成了異常的行為習慣等。了解清楚了,我們才能正確地處理,對癥下藥,在做好“防”的同時,又處理好“治”。
(2)樹立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幼兒的行為形成更是如此。我們要預(yù)防幼兒養(yǎng)成不良的行為,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家長的行為是孩子最好的典范,如果一開始家長就能以身作則,對自己的言行多加留意,注意養(yǎng)成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就能夠把不良行為扼殺于萌芽狀態(tài),這也起到了預(yù)防的目的。所以家長平時應(yīng)在言傳身教的前提下多運用生活中的實例故事與孩子交流,讓孩子多發(fā)表自己對美好事物的看法和觀點,幫助孩子分清是非,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堅持正面教育、說理,必要時懲罰。對待幼兒分辨能力較弱或偶爾發(fā)生時,家長了解原因,冷靜分析后,堅持正面的教育方式而不要輕易指責幼兒,使其認識到錯誤并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對于不止一次偷竊行為并屢教不改的孩子,說理、制止不一定有效時可以考慮其他的方法,適當?shù)膽土P也是必要的。適當?shù)膽土P也是阻止幼兒繼續(xù)犯錯的一個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劉全禮.兒童行為塑造及行為問題矯治[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
[2]鄭 雪,劉學(xué)蘭,王 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M].廣州:暨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6.
[3]陳幗眉.學(xué)前心理學(xu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金光發(fā).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偷竊行為[J].幼教博覽,2009(9):20-23.
[5]韓迎春.如何看待幼兒的“偷竊”行為[J].教育導(dǎo)刊(下半月刊),2004(8):22-25.
[6]務(wù) 本.兒童偷竊行為及對策[J].人人健康,1994(2):33.
[7]卓曉孟.兒童“偷竊”現(xiàn)象背后的認同危機及倫理關(guān)懷[J].教學(xué)與管理,2018(23):7-9.
[8]鄧 穎.談?wù)動變旱男睦斫】到逃齕J].成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6(2):78.
[9]楊 濤.理智對待幼兒的偷竊行為[J].黃河·黃土·黃種人,2009(2):43.
[10]周個菊,殷 明.家庭教育縱橫談之六——怎樣糾正兒童的“偷竊”行為[J].家庭教育,1996(11):20.
[11]肖 梅.怎樣對待孩子的“偷竊”行為[J].家庭教育,2004(10):20-22.
[12]肖 梅.孩子有了“偷竊”行為之后[J].中華家教,2006(12):11.
[13]沈紅霞.還是這樣處理好些[J].幼兒教育,1997(4):18.
[14]段作華.兒童戀物(偷竊)行為的教育對策[J].人民教師論壇,2008(7):49-51.
[15]何嘉明.基于有社會行為問題幼兒的個案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153-154.
[16]楊 婧.你知道孩子的行為密碼嗎(下篇)[J].現(xiàn)代婦女,2016(5):42-43.
[17]金光發(fā).淺談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偷竊行為[J].成功(教育版),2009(6):243-245.
[18]趙淑蓉.心理健康教育應(yīng)從學(xué)前兒童抓起[J].都市家教月刊,2012(4):230.
[19]丁婉琦.淺談5~6歲幼兒偷竊行為的原因及矯正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xué)版),2014(27).
[20]李 怡.小學(xué)生偷竊行為的心理分析及矯正策略[J].校園心理,2012(1):67-68.
作者簡介:戴金梅(1981—),女,廣東梅州人,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xué)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