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花,都是舊時溫和的樣子
園林路的黃昏,斜陽從法國梧桐的濃萌里漏下來,閃閃爍爍如掛在枝頭的小星星。光線到底暗淡了。從獅子林出來的游人正在一撥撥地散去,他們?nèi)缤顺币话愫芸炀蜁?。賣水果、小紀念品的流動小販倒格外活躍,在為一天的營業(yè)額作收官的努力。
忽有暗香飄過。我心中一動,果然看到擦肩而過的阿婆,臂彎里挎著一只不大不小的竹籃。
白蘭花。我收住腳步,還沒喊出聲,她已經(jīng)轉(zhuǎn)身,撩開籃子上的蓋布,對我含笑道:“妹妹,阿要白蘭花?”地道的蘇州口音。
籃子里有一只金屬托盤,鋪著濕紗布,放了兩支白蘭花和一只茉莉花手環(huán)。一根細鉛絲從中一折為二,兩朵白蘭花正好穿在兩頭,又可佩在胸前的紐扣上。茉莉香味細淡,大約七八朵穿成一只手環(huán)。她提起白蘭花:“妹妹,兩支都買了吧,就三塊洋鈿?!?/p>
清晨的花新鮮、誘人。黃昏已過了佳期,顏色開始泛黃如老玉,瓣尖隱隱顯出枯焦,到明早,基本就是殘花了。“還有嗎?”我急切地問。阿婆移開托盤,從下層的飯盒里摸出一個沾濕的粉色手絹小布包,托在掌心打開,果然包了最后一支瑩白光潔的白蘭花,因為水的滋潤,沒有風和光的摧殘,還是新鮮粉嫩的模樣。驚喜之下,我爽利地掏出兩個硬幣。她開心地笑著對我說:“謝謝倷。”裙子沒有紐扣,我不知所措,阿婆笑盈盈地說:“我有辦法咯。”她把鉛絲頂部稍稍向下掰了一下,變成一個小鉤子,果然就妥妥地掛在領(lǐng)口了。我開心地對她微笑:“謝謝倷。”
我隨口問:“這是自家種的嗎?”阿婆低下頭,“我自家種的還要好,就是嘸不地方種哉?!?/p>
人和花,都是舊時溫和的樣子,又似乎早就不是了。體溫和晚風,激發(fā)花香慢慢彌散出來,一低頭就可以聞到熟悉又久遠的渺渺幽香,勾連起一片遙遠的記憶。
不爭不怨,不悲不喜
白蘭花是她一生唯一擁有過的奢侈品。對我來說,這花香就是她的味道。
大概40年前吧,采光不良的房間里,靠窗掛著一個栗棕色的木質(zhì)相框。照片上,形質(zhì)清妍的年輕女子,旗袍、短發(fā)、細細的眉,眼神微茫,翩然而沉靜,恬淡而清寂,靜如寒潭秋水。這幀照片是我記憶里那團濃重深色畫面的高光點,小時候每天都會盯著看幾眼。那是再40年前的她。
她和周圍老太太不太一樣,纖瘦單薄,總穿著立領(lǐng)斜襟收腰的中式褂子,夏天是白色或淡藍的府綢、棉布,春秋天是燈芯絨、咔嘰布,冬天藍布罩衫下有駝絨棉襖,永遠中式的黑色闊腿褲,黑色的布鞋。她從來沒有穿過皮鞋,沒有穿過列寧裝、滑雪衫……即便進入上世紀90年代依然如此,卻又毫無違和感??赡芤驗樗齽幼魈呗仿?,說話也慢,所以跟不上北京時間了??伤髅髅刻於即髦恢弧吧虾E啤笔直硌?,不知道是金屬表帶松了還是手腕太細,總像藏在袖子深處,每次看時間都得扒拉下來再塞回去。
她的生活規(guī)律本分得近于禁錮。固定習慣是起床后必一邊穿衣一邊走到客廳的月份牌前,撕掉昨天的日歷,瞇起眼睛認真地、怔怔地愣神,有時念叨“今朝老和尚過江,要落雨哉”“哦,后日立秋哉”……然后洗漱燒早飯,從五斗櫥抽屜里找出當天買菜要用的各種副食品供應券,用小剪刀仔細剪下,挎上菜籃出門去。
回來后,第一件事是煮貓食,那時有專門賣貓魚的小攤,和蔥姜攤一樣,寸把長的小雜魚一份份分好了攤在巴掌大的樹葉上。她每天買菜的最后一站必是光顧這個攤子,每天的菜籃最上面總是有一張樹葉。老屋進深,有時很難聽到動靜,聞到那股清水煮貓魚的腥味,就知道她回來了。
可她買的菜常會受到爺爺?shù)臄?shù)落,因為蘿卜空心了,茭白發(fā)青了,菠菜根好長好老……但這只是單方面的質(zhì)疑,一般不會引發(fā)爭端。菜農(nóng)都認識她,有的急著回家就把剩下的賣給她,也難免有不厚道的硬挜一些下腳貨,誰叫她好說話又不精明計較呢?
擇菜、洗菜、揀米(那時的米雜質(zhì)多,要把混進去的沙子、雜草、稻糠等揀出來)、淘米、切菜、下鍋、上桌……一切按部就班,幾十年如一日。午飯后收拾妥當,她就在客堂間的老沙發(fā)上養(yǎng)神,靜坐參妙一般似睡非睡,桌上半導體里的“廣播書場”正說著《啼笑因緣》或《描金鳳》。冬天,半堂的陽光包裹了她;夏天,濃蔭覆窗讓人清心寡欲,她慢慢就真睡著了。
一寣醒來或是洗刷,或是燒煮百合湯、綠豆湯、山芋湯之類的點心,依時而定。偶爾會等我放學回來,一起到巷口的飲食店吃一碗7分錢的泡泡小餛飩,文火吊的骨頭湯,透明如紗翼的皮子,勺尖蘸一點點辣椒醬,熱乎乎的鮮香微辣,殺饞。
她寡言少語又嚴重暈車,活動范圍十分有限,從不去街坊串門,和左鄰右舍都是“點頭之交”,親戚家也很少去。似乎只有唯一一次偏離了軌道。某個初冬的下午,她直到快吃晚飯才回來,稍帶興奮地講述:“排隊格人多是多得唻,儕為仔看看老法頭里皇帝用格物事,格個西洋鐘真咯好看……”她的表達能力不足以再現(xiàn)蘇州博物館舉辦的“故宮生活文物展”的盛況,以及描繪展品的水準,但在我家卻相當震撼,因為我們不知道她何以知曉這個展覽,也不知道她還有這樣的興致和好奇。
如今我剛剛開始理解,她的一生都在蘇州城里度過,作為一個小綢布商的長女,她要幫著家庭照料弟妹,以至成為終生職業(yè)?;楹?,丈夫長期在上海南京路的老字號工作,她一個人獨自拉扯4個孩子、7個孫輩,甚至還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為弟弟帶大了兩個女兒。她一生的職業(yè)就是“家庭婦女”,一生的社會角色是“胡師母”??蓺q月并非靜好,她也有過幼子夭折的痛,有過婚姻的危機,有過一個人帶著孩子在日寇鐵蹄下逃難的驚魂,有過因丈夫和女兒失和引發(fā)的苦惱。但她從來不爭不怨,不悲不喜,不提不說,似一口古井,深邃無波。那些從前,我只能從長輩的閑談中抓取一些碎片,卻猶如水面的閃金碎玉,虛浮遙遠。
只有她身上的一縷暗香,清晰且真實。
歲月靜好,只在心里
春夏濕噠噠的梅雨中,老房子里終日彌漫著令人抑郁的霉塵氣,所幸這時江南“夏日三白”開始出現(xiàn)在街頭。茉莉香淡,如二八少女,羞怯柔弱;梔子芬芳,如二十多歲的青春急切想引人注目,凋零快還引蟲。只有白蘭花才是真正的主角。它不妖不艷,優(yōu)雅沉靜,花型別致,即便盛放,厚實的花瓣始終內(nèi)斂低垂,不恣肆不張揚,每朵花的內(nèi)心似乎都收藏了一份雅致而又寂靜的心事。即便焦枯死亡,仍保持著最初尊嚴的形狀。香氣沉靜、從容而溫和,正如中年以后的女子。她隔天就會買一支掛在衣襟的盤扣上,晚上用手絹包好放在枕邊,這縷幽香和藥水肥皂、花露水一道,構(gòu)成了我記憶中關(guān)于夏天的味道。
還有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蠟梅,她都會折來插在客廳的天然幾上,香氣四溢,即便落花也收集在一只小白瓷碟里清供。她會在醬汁肉上市的第一天去排隊;會在清明前后去巷口的茶葉店給爺爺買上二兩新焙的碧螺春;會在端午編一只小巧的五彩絲線袋,裝一只最大的咸鴨蛋掛在我胸口……
而她每天的午后或黃昏,還是坐在那只舊沙發(fā)上,不過手里是一把蒲扇或一只鹽水瓶的輪換而已,蘇白、三弦和琵琶叮叮咚咚地飄來又飄去,她的一年似乎就是一天,而一生也就是一年而已。
我曾如此不屑于這樣的人生,沉悶、單調(diào)、閉塞、蒼白……毫無光彩,但當生命的年輪一圈圈加密,開始明白自以為是的荒唐。她不貪嗔不執(zhí)念,從容安詳,每天活在自己的責任義務里;她不苛己不責人,自在靜美,千般滋味歸于一處;她懂得惜時惜福,用順其自然、心甘情愿的態(tài)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歲月靜好,不在歲月里,在心里。
她胸前的那朵白蘭花,似乎也帶了拈花微笑的禪意。多年過去,暗香如故。
胡亦敏:作家,文宣工作者。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