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指引下,高中數學教師要敢于創(chuàng)新,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以致用。文章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從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互動探索、總結歸納等方面論述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總結歸納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4-0082-02
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要以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需要為目標,讓他們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得到提升。高中數學教師應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習慣。本文基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例,探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一、提出有效問題,完成學習目標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高中生圍繞著問題去探究,繼而進入到概念理解和知識應用的狀態(tài),這樣可以確保教學目標不會出現偏差。因此,教師要懂得以學生學科素養(yǎng)培育為目標,將問題引導與學習目標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概念、公式的知識點復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就要高度重視問題的設置,以引導學生順著問題的脈絡進行知識總結和歸納。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步驟主要涉及以下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什么是等差數列,在此基礎上要寫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接著,教師要求學生以不同的方法實現通項公式的推導,看看有哪幾種方法;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圍繞對應的問題去學習知識點,如有的學生傾向于用累加法的方式來驗證,有的學生會使用迭代法的方式來證明,有的學生會使用恒等變形法來進行分析。按照同樣的程序,教師可圍繞等比數列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寫出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并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方法來驗證。上述教學案例中牽涉多個問題,各個問題之間呈現出層次性特點,前一個問題是后一個問題的前提和基礎。隨著問題探究的不斷深入,學生就能夠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對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內涵和應用有更深刻的認知,實際的學習目標也因此得以達成。由此可見,教師要集合數學知識點實現“問題串”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成為知識理解和知識應用的主體,以達到良好的知識復習效果。
二、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激發(fā)學習欲望
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不但要具備充足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具體的情境學習過程中積極性得以激發(fā),繼而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會實現數學思維的鍛煉和提高。
例如,在不等式的分類和解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初步了解不等式的分類和解法相關概念之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道路上發(fā)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兩輛汽車相向行駛,兩位司機發(fā)現情況不對之后都踩住了剎車,但是還是發(fā)生了相互碰撞,這是因為汽車行駛的慣性作用,一般稱其為剎車距離。你作為交警在對于現場勘查之后發(fā)現,甲車的剎車距離超過12米,乙車的剎車距離超過10米,而兩車的剎車距離與車速之間的關系為s=0.1v+0.01v2、s=0.05v+ 0.05v2。請問應該如何去判定交通責任。很明顯,可以將上述的案例情境轉化為不等式解法的問題,學生在掌握已知信息之后,結合自身學習到的不等式解法的相關知識,可以迅速找到對應的問題解答的切入點,并以更大的熱情參與到實際的學習中去。并且,教師刻意設計讓高中生扮演交警的角色,需要結合實際事故情況做出判定,準確說出做出判定的緣由,由此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使得他們積極思考,最終的思維方向集中在不等式解法上。
從這個教學案例可以看出,教師在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過程中,運用適當的數學情境,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樂于探索問題,繼而去解決情境中的數學問題,這樣就可以進入到更加深入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
三、倡導互動探索,形成數學應用意識
良好互動探索格局的形成可以為高中生數學應用意識的養(yǎng)成、數學知識的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對學生而言,掌握好基礎知識是其進一步探究新知識的前提。而探究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使得學生潛在的思維意識得到激發(fā),使得學生的數學視野更加開闊,而這一切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實現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
例如,以指數函數及其性質的教學為例,教師要確保學生能夠理解指數函數的內涵,掌握指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并且懂得以歸納推理方式或者數形結合思維來詮釋對應函數。為此,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來增強教學互動。首先,教師通過對應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得學生對于相關的函數有基本認知,接著引出相應的概念,并設定探究條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不同函數圖像的繪制。接著,學生要以類比的方式分析不同函數的差異性,此時可以借助幾何畫板來進行演示,讓學生相互探討,觀察圖形的特點,由此進行指數函數性質的總結和歸納。不同小組結合得出的結論進行進一步探究,增強對指數函數的理解程度,并且由小組代表來講述指數函數的特征,表述本小組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提升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最后,教師要求各個小組結合相互探討和交流,共同繪制相關知識點的思維導圖,這樣就會對指數函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系統化,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四、善于總結歸納,實現知識靈活運用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常常會發(fā)現這樣的情況,不同知識點融合在一起的數學題目,往往成為學生比較頭疼的問題。如果將兩個知識點拆解開來,學生往往可以很快進入問題分析和問題解決的狀態(tài),而一旦融合不同的知識點,學生就會感到無從下手。這種情況的癥結在于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學生不是很清楚。為此,教師要懂得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
例如,在高中數學知識的復習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來檢查自身知識體系存在的問題。以“集合—映射—函數”的知識體系構建為例,首先,教師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記憶實現對應知識點框架的構建,此時學生可能感到比較困難或迷茫,因為之前學習知識點的方式都是單個知識點分別學習的,實際的問題情境也是與知識點相關聯的。而此時教師要求將知識點融合起來,就需要學生能夠理解“集合”“映射”“函數”三者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需要明白“映射”與“函數”之間的關系,“集合”與“函數”之間的關系,“集合”與“映射”之間的關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在腦海中總結和歸納各個知識板塊之間的聯系,找到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隨著對這些關聯點的不斷尋找,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逐漸加深,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也更加清晰。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為工具,繪制出對應的知識點關系圖,在思維導圖中呈現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聯。為加深印象,教師可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然后將自己的思路講述出來,在這樣的講述過程中所有學生都可以很受益,從而使得學生的歸納和總結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法是多元化的,數學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需求進行教學調整和改善。要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從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互動探索、總結歸納等方面積極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閆彩平.核心素養(yǎng)關照下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新探[J].教育觀察,2018(04).
[2]邵廣明.基于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研究——以《三角函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9(21).
[3]史寧中.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中的關鍵問題[J].數學教育學報,2018(01).
[4]史淑莉.數學素養(yǎng)視閾下初高中數學銜接問題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7(04).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
Luo Baisheng
(No.1 Middle School, Lianche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Liancheng 3662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re literacy training goal,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dare to innovate, use new teaching methods,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ctively and apply what they have learned. Combining with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to cultivate students' mathematical core literacy from the aspects of raising questions, creating situations, interactive exploration, summary and induction.
Key word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 training methods; creating situations; summary
作者簡介:羅柏生(1978-),男,福建連城人,一級教師,從事高中數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