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汝欣
哲學是思與想的呈現(xiàn),是辯與明的學科,是觀點與精神的表達,也因此而有了不同的理論與流派。王陽明是古代著名哲學家,其哲學思想與精神直到今天依然有價值,有探究學習的空間及必要。在有與無之間,在心與理之中,在知與行之際,感受王陽明哲學理論的精神,體會哲學家思想的深邃,可形成對哲學的透徹認知。陳來的《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以王陽明哲學為核心所展開的研究,匯集了這一哲學家的多元思想觀點,融入了作者的闡釋與評析,直觀地揭示了王陽明哲學之全貌。
對王陽明哲學思想的相關(guān)研究很多,本書的特點在于全面詳盡、史料豐富、觀點通透、探究深入。作者從“有”與“無”這兩個對立的層面展開,探尋哲學家精神的高深境界,呈現(xiàn)哲學家思想的全貌,闡釋其哲學觀點的精妙之處。本書探討全面,從“有”與“無”,從“心”到“理”,從“知”到“行”,從“格物”到“良知”,王陽明曾提出的各種思想觀點,所闡釋的哲學對立面。在書中均有所呈現(xiàn)。王陽明哲學明辨之透徹、思想境界之高遠,在本書觀點的羅列與分析中可見一斑。我們學習哲學,是以“包容”的心態(tài)來進行的。只有綜合地掌握不同哲學理論與觀點,才能在討論、爭辯、思考、感悟中形成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才能以哲學的態(tài)度來面對人生。本書史料豐富,作者在深入闡釋哲學理念時大量引用王陽明的作品,客觀真實地展示其思想的精髓,配合本書作者的分析闡理,更易于讀者把握與理解。本書觀點清晰,既有對“心即理”觀點的透徹分析,又有對“有無境界”的探究展開,有從誠意與格物角度的分析,也有對“良知”觀點的深入探討。毫無疑問,王陽明的諸多觀點頗有理論意義,而且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依然有其價值。
要達到“大家”的思想境界并非易事,但以嚴于律己的態(tài)度來約束自我,追求“良知”,注重“人身修養(yǎng)”,又何嘗不是個體成長的必然之路。如果每一個個體都能有良知,一心向善,修身養(yǎng)性,社會整體環(huán)境氛圍也會更理想,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又能進一步促進個體的成長,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本書探究深入,從歷史成長的角度,對王陽明哲學思想形成的路徑展開了分析,刨根問底,追根溯源,使哲學觀點也有了清晰的形成脈絡(luò)與路徑。王陽明的個人成長發(fā)展歷程,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境遇,由此也對其思想形成影響,使其頓悟,在哲學觀點上有了變化。本書正是循著這一發(fā)展變化的歷程而展開的分析,因此也有觀點的變化,有思想的轉(zhuǎn)折。感受這種變化,理解這種轉(zhuǎn)折,方能更深入地挖掘王陽明哲學思想的價值,把握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特質(zhì)。
總之,作為全方位展示王陽明哲學思想全貌、透徹分析王陽明哲學精神真諦的著作,本書觀點明了、闡理透徹、分析全面、資料翔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本書對于讀者更好地理解感受中國傳統(tǒng)哲學大家的思想,把握傳統(tǒng)哲學的本質(zhì),以及對于讀者理解哲學家的境界,并以更高的標準要求提升自我有著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