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漢洪 陳木升 陳榕生 趙丹青 李海珊 陳少真 何惠琴 劉美嫦
1.廣東省東莞市康復醫(yī)院骨創(chuàng)手外傷康復科,廣東東莞 523000;2.廣東省東莞市康復醫(yī)院作業(yè)治療科,廣東東莞 523000;3.廣東省東莞市康復醫(yī)院理療科,廣東東莞 523000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是骨科常見疾病,又名De Quervain病,是橈骨莖突部在慢性勞損或外力損傷作用下引起的無菌性炎癥[1],該病主要表現(xiàn)為橈骨莖突部疼痛、腕部及手部活動受限、手指彈響等[2]。由于手部腕部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患上該病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臨床上治療該病常采用手法治療牽引等治療,但傳統(tǒng)理療存在恢復慢、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不全等缺點,不能滿足治療需求[3]。為了探究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更好的治療方式,我院采用手法牽伸聯(lián)合沖擊波治療該病,取得一定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8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體征及臨床檢查符合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診斷標準;(2)年齡22~70歲;(3)患者入組前1個月未接受其他相關治療。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退;(2)患者伴有橈骨骨折;(3)患者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完成相關治療;(4)患者伴有嚴重骨質疏松癥。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實驗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獲相關倫理委員會批準本次研究,并由相關部門備案。將全部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4例,其中實驗組男9例,女15例,年齡22~68歲,平均(46.8±8.6)歲,病程26~97d,平均(58.24±13.93)d;對照組男11例,女13例,年齡23~70歲,平均(47.4±8.2)歲,病程22~104d,平均(60.31±14.52)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進行手法牽伸治療,其中手法治療20min,主要進行按摩、搖肩、關節(jié)方式、痛點按壓等治療,牽引訓練10min,每周治療6次。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沖擊波治療,儀器為瑞士EMS氣壓彈道式沖擊波疼痛治療儀。治療前于患者痛點涂抹耦合劑,治療頻率設置為10Hz左右,壓強為1.5~2.5bar,沖擊次數(shù)設置為1000~1500次,手持壓力適中,每周治療2次。治療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的疼痛感調整手持壓力,防止患者出現(xiàn)疼痛過度的情況,若患者出現(xiàn)局部紅腫的情況,可以對紅腫部位進行冰敷治療。所有患者均治療2周。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一個月后的療效,根據(jù)患者的體征、疼痛感及關節(jié)情況將療效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4]?;颊吲R床體征消失、患處無壓痛、腕關節(jié)能夠自由活動即為痊愈;患者臨床體征明顯減輕、患處輕度壓痛、腕關節(jié)活動功能顯著增強即為顯效;患者臨床體征輕微減輕、患處輕度壓痛、腕關節(jié)活動功能有所改善即為有效;患者臨床體征無改善、患處壓痛劇烈、腕關節(jié)活動功能無改善即為無效??傆行?(痊愈+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2周后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用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表示[5]。患者的疼痛情況采用視覺類似評分法(VAS):將一線段平均為10份,分別標上0~10的數(shù)字,表示疼痛的程度,0表示不疼,1~3表示輕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劇烈疼痛。評定時讓患者在獨立的環(huán)境下,標注出一段表示自己疼痛程度的線段,用直尺量出疼痛強度數(shù)值即為患者的疼痛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2周后自我腕關節(jié)功能評價(PRWE)[6]評分,其中包含15個評分項目,主要與患者的疼痛、日?;顒佑嘘P,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自理能力、疼痛程度、工作娛樂及家務活動存在的困難,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越嚴重,腕關節(jié)活動功能越差。
本研究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經過治療,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V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V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1周后,且同時期VAS評分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2周VAS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2周VAS評分比較(± s,分)
注:與組內治療前比較aP<0.05,與組內治療1周后比較cP<0.05
?
兩組患者治療后PRWE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PRW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1周后,且同時期PRW評分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2周后腕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2周后腕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 s,分)
注:與組內治療前比較aP<0.05,與組內治療1周后比較cP<0.05
?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是患者橈骨莖突部腱鞘內產生無菌性炎癥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手指彈響、局部疼痛、腕關節(jié)功能減退的一種疾病,好發(fā)于手部腕部工作人群,其中以女性居多[7]。傳統(tǒng)治療該病的方法有手法牽伸治療、激素治療、手術治療,但單純手法牽伸治療見效慢、治療時間長、易復發(fā),激素治療容易引發(fā)局部肌腱變性,手術治療費用高、創(chuàng)傷大,不能滿足治療需求[8-10]。為了探究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更好的治療方式,我院采用手法牽伸聯(lián)合沖擊波治療該病,取得一定成果。
研究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V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V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1周后,且同時期VAS評分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PRWE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PRW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1周后,且同時期PRW評分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產生的原因可能是:手法牽伸是傳統(tǒng)的治療手段,通過搖晃肩、腕等關節(jié),能使患者上肢充分放松,增大腕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減少關節(jié)活動阻力,改善患者橈骨莖突肌腱與腱鞘的關系,通過手法推拿還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等功效,達到治療效果[11]。而體外沖擊波是一種機械波,具有周期短、頻譜廣等特點,其能量可以直接深入至人體內部組織,作用于軟組織,對腱鞘炎起到治療作用[12]。實驗組患者在雙重治療下,療效更好,從而使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沖擊波是一種具有聲、光、力學特征并能穿過患者皮膚到達病變部位的機械波[13],它可以影響神經元受體的電位、阻斷神經傳導、破壞內皮細胞的完整性,促進血管因子、P物質等具有止痛作用的物質釋放,達到降低患者疼痛感的作用;同時沖擊波治療會對患者的感受器產生強烈刺激,使感受器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使患者的痛閾提高,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14],從而使實驗組患者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其次,沖擊波進入人體組織內接觸到不同介質的表面,由于不同介質表面的張力系數(shù)不同,在沖擊波的作用下會產生不同的機械應力效應,刺激血管內皮細胞生產,起到改善血液循環(huán)、松解粘連組織的作用,能顯著改善患者受傷部位的功能[15]。從而使實驗組患者PRW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手法牽伸及沖擊波治療聯(lián)合應用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效果更好,能顯著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腕關節(ji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