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嶺柏,徐松鶴,郭美蘭,王 菁,任 琴
(1.集寧師范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內(nèi)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2.集寧師范學院 烏蘭察布經(jīng)濟作物逆境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內(nèi)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3.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九幼兒園,內(nèi)蒙古 鄂爾多斯 017200)
鉀是植物必需的大量營養(yǎng)元素,在植物體內(nèi)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高濃度和強移動性,與馬鈴薯塊莖形成及其抗逆反應密切相關。研究表明,鉀所介導的植物防御反應與茉莉酸信號有關[1-2],外源鉀濃度的改變,通過植物體內(nèi)鈣等信號激活茉莉酸代謝途徑加速茉莉酸類物質(zhì)合成,提高植物的抗蟲性,表明鉀在茉莉酸信號網(wǎng)絡中起重要作用[3]。
茉莉酸介導的十八烷酸途徑在植物誘導防御反應中具有重要作用[4]。茉莉酸過量表達的擬南芥突變株中桃蚜種群存活率明顯降低。用外源茉莉酸處理番茄植株,能誘導其系統(tǒng)防御能力增加,使蚜蟲的生存受到抑制,并且導致茉莉酸誘導的基因如PIN2mRNA在番茄葉中表達量增加[5]。野生型番茄植株被蜘蛛螨取食2 d后,茉莉酸含量增加3倍[6]。白粉虱取食擬南芥后,擬南芥體內(nèi)茉莉酸途徑上游應答基因LOX2和OPR3也被誘導[7]。麥雙尾蚜(Diuraphisnoxia)和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取食小麥后,小麥植株中參與茉莉酸合成和其介導的防御酶如10,11-還原酶、脂氧合酶(LOX)和細胞色素P450等都被大量誘導[8-9]。當受到植食性昆蟲危害后,植物組織通過啟動茉莉酸等信號物質(zhì)調(diào)節(jié)下游合成大量揮發(fā)性化學物質(zhì)。如棉花受到害蟲取食后,受傷部位能夠釋放出大量揮發(fā)性萜烯類和綠葉揮發(fā)物,進行防御反應[10-11]。茉莉酸信號調(diào)節(jié)對植物誘導抗性方面的報道較多,但施用鉀肥與馬鈴薯誘導抗蟲防御之間的關系未見報道。
馬鈴薯(Solanumtuberosum)是烏蘭察布市主要經(jīng)濟作物之一,在其生長過程中,常受到桃蚜(Myzuspersicae)的危害,導致植株生長發(fā)育不良,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受到嚴重影響。筆者在前期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施鉀馬鈴薯葉片上桃蚜數(shù)量顯著降低。鑒于此,探討不同施鉀量對馬鈴薯葉片中茉莉酸信號及其揮發(fā)性化學物質(zhì)含量的影響,為揭示鉀肥增強馬鈴薯抗蟲機制、有效開展蚜蟲的生態(tài)調(diào)控提供科學依據(jù)。
馬鈴薯品種選用克新1號(Kexin No.1)和費烏瑞它(Feiwuruita)。克新1號由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育成,屬中晚熟高產(chǎn)品種。費烏瑞它原產(chǎn)于荷蘭,屬早熟高產(chǎn)馬鈴薯品種。種子均購自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種子公司。
將上述種子播種于塑料盆(內(nèi)徑∶高=33 cm∶27 cm)中,砂∶土為1∶2 (體積比)。每盆施農(nóng)家肥500 g,施前用CuSO4對農(nóng)家肥消毒。每盆種植馬鈴薯1株,自然條件下生長。
選取長勢一致、具有4片葉子的克新1號和費烏瑞它各40盆,將其分為4組,每組10盆,分別施硫酸鉀0、4、6、8 g/株。其中,0 g/株為對照(CK)。自然條件下生長2個月后,隨機摘取各處理葉片放入液氮罐中,置于-80 ℃冰箱中保存?zhèn)溆谩?/p>
1.2.1 桃蚜行為選擇試驗 根據(jù)程麗坤等[12]方法略加修改。所用儀器為“Y”型嗅覺儀,內(nèi)徑3 cm,底部長臂22 cm,上部兩短臂17 cm,兩臂夾角75°?!癥”形管內(nèi)置1根“Y”形鐵絲,鐵絲端部穿過紗網(wǎng),每個管臂均用Teflon管與流量計連接后,其中一短臂與馬鈴薯植株連接,另一臂與裝有蒸餾水和活性碳的玻璃瓶相連。調(diào)節(jié)兩臂氣流均為200 mL/min后,將準備好的蚜蟲由基部釋放口單頭放入。每個處理觀察20 min,試蟲20頭。重復10次。
對4、6、8 g/株處理均進行了測試,依據(jù)本研究中所測揮發(fā)物、脂氧合酶活性及茉莉酸含量的測定結果,6 g/株試驗效果最佳,故選擇6 g/株施鉀植株數(shù)據(jù)作為最終數(shù)據(jù)界定行為選擇。當蚜蟲爬至超過某臂的10 cm處并持續(xù)5 min以上,記錄為其對該臂的味源做出了選擇。若蚜蟲引入20 min后沒有做出選擇,則記錄為無反應。每測5頭后調(diào)換“Y”型管方向1次,每測完20頭用75%乙醇擦洗管的內(nèi)、外壁,烘干后再用。
1.2.2 馬鈴薯揮發(fā)物收集與測定 采用動態(tài)頂空采集法收集不同處理馬鈴薯揮發(fā)物。收集揮發(fā)物所用吸附管(Chrompack公司)長16 cm、內(nèi)徑3 mm,內(nèi)裝吸附劑為Tenax-GR(Sigma公司)。
采用熱脫附-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TCT-GC-MS)測定馬鈴薯揮發(fā)物。儀器型號分別為CP-4010 PTI/TCT(CHROMPACK公司)、TRACE TM GC 2000(CE INSTRUMENT公司)、VOYAGER MASS(FINNIGAN公司)。
TCT主要條件為,System Pressure:20 kPa;Rod temperature:250 ℃(10 min);Trap inject:260 ℃。
GC的工作條件為,色譜柱DB-5 Low Bleed/MS柱(60 m×0.32 mm×0.5 m),通過液氮脫附進樣,He載氣。GC程序升溫:初始溫度為40 ℃,保持3 min;以 6 ℃/min升至270 ℃,保持5 min;Post run 280 ℃,保持5 min。
MS工作條件為,Ionization Mode:EI;E-energy:70 eV;Mass range:29~350 amu;I/F:250 ℃;Src:200 ℃;Emission Current:150 μA;全掃描,每次掃描所用時間0.4 s,質(zhì)譜掃描范圍(m/z)19~435。
揮發(fā)性物質(zhì)鑒定:采用NIST 02譜圖庫兼顧色譜保留時間進行馬鈴薯揮發(fā)物成分鑒定,并通過面積歸一化法以各類揮發(fā)物的相對含量進行定量。
1.2.3 馬鈴薯葉片中茉莉酸提取與含量測定 樣品提?。悍謩e取不同處理的馬鈴薯新鮮葉片約0.5 g,加入少量抗氧化劑,用異丙醇、水、鹽酸組成的提取液(2.000∶1.000∶0.002,體積比)低溫研磨后轉入離心管內(nèi)。分別加入內(nèi)標9,10-二氫茉莉酸(2 ng/μL)于上述管內(nèi),置于搖床30 min(4 ℃、100 r/min)。取出后再加二氯乙烷1 mL,再搖30 min。之后于低溫離心機中離心(12 000 r/min、5 min),得到上清液,用氮氣吹干儀吹干。加50%甲醇100 μL,12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放入帶插管的取樣瓶后開始進樣,用于高效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HPLC/MS)測定。
測定條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Agilent 1260)-質(zhì)譜(ABQtrap 5500)聯(lián)用儀進行茉莉酸測定。色譜柱:C18(1.8 μm,4.6 mm×50 mm);流動相為乙腈和0.1%乙酸水,流速為0.8 mL/min。流動相初始為90%的0.1%乙酸水、10%的乙腈;5 min時為90%的乙腈和10%的0.1%乙酸水。
定性與定量分析:分析茉莉酸標準樣品峰度,通過保留時間對樣品進行定性。根據(jù)面積比等于濃度比的關系,求出該物質(zhì)含量。
1.2.4 馬鈴薯葉片LOX活性及蛋白質(zhì)表達量測定 粗酶液制備:分別取不同處理馬鈴薯葉片0.1~0.2 g,加入預冷的0.1 mol/L磷酸鉀緩沖液(含7%聚乙烯吡咯烷酮)冰浴研磨,加入3~5粒銅試劑,定容至4 mL。勻漿液于4 ℃、5 000 r/min離心20 min,上清液即為酶液。
LOX活性測定:采用比色法進行測定。所用儀器為UNIC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2800)。取上述不同粗酶液60 μL(對照管加60 μL磷酸鉀緩沖液),加入2 940 μL底物(0.126 mL的亞油酸用3 mL乙醇溶解,再溶于0.2 mol/L Tris緩沖液中,搖勻即可),234 nm條件下比色,記錄OD值。
LOX蛋白表達量:參考馬曉林等[13]的方法,通過iTRAQ技術研究不同鉀肥處理對LOX蛋白表達量的影響。(1)蛋白質(zhì)的提取與消化:取植物葉片,加入TCA-冰丙酮冰浴研磨,-20 ℃沉淀2 h,4 ℃、30 000×g離心30 min。取沉淀,再加入預冷的純丙酮清洗沉淀,-20 ℃沉淀30 min,4 ℃、20 000 g離心30 min。取部分沉淀加入1.5 mL離心管中(加0.1~0.5 mL即可),加入配制好的SDS復溶Buffer,超聲5 min助溶,離心25 min,取上清100 μL,加入DTT至終濃度10 mmol/L。56 ℃水浴1 h。迅速加入IAM至終濃度55 mmol/L,暗室靜置1 h。加入4倍于樣品溶液體積的預冷丙酮,-20 ℃沉淀3 h。4 ℃、20 000×g離心20 min,取沉淀。加入50 μL的1% SDS復溶沉淀,用水稀釋至250 μL,超聲3 min助溶。使用2D-Quant Kit定量,SDS-PAGE檢測蛋白質(zhì)質(zhì)量與定量準確性。每個樣品取100 μg,加入與100 μg樣品等體積的純TEAB,用含0.1% SDS的TEAB補齊所有樣品體積。加入1 μg/μL的Trypsin,每100 μg蛋白質(zhì)底物加入3.3 μg的酶,37 ℃水浴24 h,補加Trypsin 1 μg。37 ℃水浴12 h。凍干消化液,然后每管使用50 μL TEAB(水∶TEAB=1∶1,體積比,含0.1% SDS)復溶肽段。取1 μL消化后肽段,使用MALDI Tof/Tof檢測消化效率。(2)iTRAQ試劑標記肽段:將標記試劑平衡至室溫。每管標記試劑中加入70 μL異丙醇,混勻,離心甩至管底。將混好的標記試劑加入到肽段中,混勻后甩至管底,室溫靜置2 h。MALDI檢測標記效率(用MS/MS檢測是否有標記基團脫落)。(3)micro-Tof-Q檢測肽段信號:將標記樣品稀釋后調(diào)pH值至3.0,用0.22 μm有機膜過濾。經(jīng)排氣、清洗、平衡至壓力后,即可在HPLC(強陽離子交換色譜)中上樣。收集樣品,通過C18反相色譜除鹽。合并MALDI圖譜類似的肽段,低溫離心抽干。20 μL 0.1%甲酸復溶。取0.8 μL樣品點靶,LC-MS/MS分析。(4)Western blotting:蛋白質(zhì)樣品經(jīng)SDS-PAGE電泳后,室溫轉膜(100 V,90 min)。10%脫脂奶粉4 ℃封閉過夜,加一抗(北京華大蛋白質(zhì)研發(fā)中心有限公司制備),37 ℃ 1 h,TBST漂洗3次,每次10 min;加二抗(HRP標記的羊抗兔IgG,購于Jackson公司),37 ℃ 40 min,TBST漂洗3次,每次10 min。AB(發(fā)光液)液混合后,滴入膜上顯影,BIORAD凝膠成像儀拍照、保存。
試驗數(shù)據(jù)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8.0進行分析。各處理中的重復數(shù)據(jù)通過單因素方差進行分析,并用LSD法進行處理間差異顯著性檢驗(α=0.05)。選擇性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多配對樣本的Cochran’sQ檢驗法進行分析。
桃蚜對馬鈴薯2個品種選擇行為反應不同,其中對費烏瑞它施鉀植株的趨向率為 26%,對其對照植株的趨向率為71%;對克新1號施鉀植株的趨向率為30%,對其對照植株的趨向率為64%。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與各自的對照相比,桃蚜對施鉀馬鈴薯2個品種的趨向反應均有顯著差異,表明施鉀馬鈴薯植株對桃蚜具有明顯的趨避性。
桃蚜對馬鈴薯植株的趨性行為反應與植株中揮發(fā)物種類和含量密切相關。施鉀后,克新1號馬鈴薯植株揮發(fā)物含量變化最明顯的有4種:3-蒈烯、苯甲醛、檸檬烯和1,3-環(huán)己二烯。由圖1A可知,分別與各自的對照相比,3-蒈烯含量在施鉀6 g/株時顯著升高。施鉀8 g/株時,雖然3-蒈烯含量也升高,但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差異不顯著。不同施鉀量均使馬鈴薯植株中苯甲醛含量升高,但只有6 g/株施鉀量時苯甲醛含量顯著高于對照。施鉀處理時檸檬烯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其中6 g/株施鉀量時檸檬烯含量達到最高,是對照的2.5倍。費烏瑞它植株施鉀后揮發(fā)物的變化與克新1號不同,3種揮發(fā)物中,只有苯甲醛含量在施鉀6 g/株和8 g/株時顯著高于對照,其余2種揮發(fā)物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圖1B)。就1,3-環(huán)己二烯含量變化來說,施鉀量分別為6、8 g/株時,該揮發(fā)物含量在克新1號植株中顯著增加,而費烏瑞它在施鉀4 g/株時,1,3-環(huán)己二烯含量顯著升高。綜上,克新1號植株在施鉀量為6 g/株時,4種揮發(fā)物的含量均顯著增加。
A:克新1號;B:費烏瑞它;C:1,3-環(huán)己二烯;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A:Kexin No.1;B:Feiwuruita;C:1,3-cyclohexadiene;Different small letter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P圖1 不同施鉀量對馬鈴薯植株中揮發(fā)物含量的影響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potassium supply on the content of potato plant volatiles
施鉀處理馬鈴薯克新1號揮發(fā)物變化較為規(guī)律(圖1),故選用克新1號進行信號物質(zhì)茉莉酸含量及關鍵酶活性研究,結果如圖2所示。與對照相比,4 g/株施鉀量均不能提高馬鈴薯葉片中茉莉酸含量和LOX活性(P>0.05)。6 g/株施鉀量卻顯著提高了馬鈴薯葉片中茉莉酸含量和LOX活性,兩者分別比對照提高了0.93、0.40倍。8 g/株施鉀量盡管也使茉莉酸含量和LOX活性有所升高,但與對照無顯著差異。LOX活性的變化規(guī)律與茉莉酸含量變化規(guī)律一致,說明不同處理中6 g/株施鉀量對馬鈴薯克新1號葉片茉莉酸含量和LOX活性影響最大。
圖2 不同施鉀量對克新1號葉片中茉莉酸含量及LOX活性的影響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potassium supply on jasmonic acid content and LOX activity of Kexin No.1 leaves
不同處理對LOX蛋白表達量的影響見圖3,Western雜交進一步確定了LOX蛋白變化的有效性。與對照相比,4 g/株施鉀量并未使馬鈴薯葉片LOX蛋白表達量增加,但6、8 g/株施鉀量均上調(diào)了其LOX蛋白的表達量,從而使茉莉酸生成量增多,馬鈴薯抗性提高。
圖3 不同施鉀量對克新1號葉片中LOX蛋白表達影響的Western雜交分析Fig.3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of LOX protein of Kexin No.1 leaves after different potassium supply
本試驗條件下6 g/株施鉀量為馬鈴薯抗桃蚜的最佳施鉀量,此時桃蚜對施鉀馬鈴薯趨性行為顯著低于對照,馬鈴薯克新1號葉片中3-蒈烯、苯甲醛、檸檬烯和1,3-環(huán)己二烯 4種揮發(fā)物含量、茉莉酸含量及LOX活性均顯著提高。表明鉀肥能夠促進茉莉酸合成,由此調(diào)節(jié)其下游揮發(fā)物含量,提高馬鈴薯的抗蟲性。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植物的抗蟲能力與其營養(yǎng)密切相關[14]。適量供鉀提高了小麥植株對鉀的吸收,促進了植株生長和總酚、酚酸、木質(zhì)素的合成及與代謝相關酶的活性,增強了小麥對蚜蟲的抗性[15]。鉀元素可通過提高苜蓿碳氮比,降低游離氨基酸含量,提高苜蓿對薊馬的耐害性[16]。當小麥受到蚜蟲危害后,充足供鉀激活了小麥體內(nèi)茉莉酸信號傳導途徑,顯著提高了茉莉酸含量,由此提高了防御酶活性,增強了小麥對蚜蟲的抵御能力[17]。用磷酸鉀處理小麥植株,可誘導其對俄羅斯小麥蚜蟲(Diuraphisnoxia)的耐受力[18]。上述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外源鉀的供應可能影響了植物體內(nèi)茉莉酸相關基因的表達[1]。
植物的新陳代謝、生長和抗逆反應與細胞內(nèi)鉀含量有關。研究表明,鉀介導的轉錄和茉莉酸相關,其也是茉莉酸合成途徑中必需酶的組分[2]。本研究中,外源鉀濃度的增加,能夠激活植物體內(nèi)茉莉酸代謝途徑,使茉莉酸類物質(zhì)合成加速,從而調(diào)節(jié)揮發(fā)物的生成量,對植食性昆蟲起到防御作用。
養(yǎng)分的缺乏和過量脅迫均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引起一些生理生化過程的改變,這些改變可以引起大量蛋白質(zhì)種類和表達量發(fā)生變化。ZHANG等[7]研究了玉米對亞洲玉米螟的茉莉酸甲酯誘導防御反應,確定了62種與茉莉酸甲酯誘導相關的蛋白質(zhì),其中43種蛋白質(zhì)含量增加,11種蛋白質(zhì)含量降低,表明茉莉酸甲酯不僅能夠誘導植物對昆蟲的防御機制,而且也促進了植物體內(nèi)有毒蛋白質(zhì)的產(chǎn)生,以此對亞洲玉米螟進行生物防治。本研究只對茉莉酸合成中的關鍵性酶(LOX)進行了一些研究,其他相關蛋白質(zhì)與施鉀的關系有待于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