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促進語文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是當前語文教師探究的重點問題。當前社會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要想進一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必須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維價值觀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自主思維,語文教學質量決定著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形成,所以必須要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夠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并提出具體的時間教學方案。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學習興趣
一、 引言
語文屬于教育中的重要學科,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幫助學生積累知識的重要基礎階段,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發(fā)展。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深入發(fā)展,語文教學相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言,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教師不只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者,而是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與學生做朋友,才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友好互動,切實提高學生的素質。所以優(yōu)化語文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所以教師在設置作業(yè)內容時必須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花大力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關愛每一位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研討。
二、 改變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
在當前課堂學習當中,由于小學生的自主控制能力和探究意識不夠強烈,所以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很容易走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自我作為教學的中心,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利用灌輸式的教學形式,對課堂內容進行教學的引導,所以每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很難有效的把握。教師需要在課堂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了解更多的知識和內容。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通過具有趣味性的教學話題引導學生了解課堂學習內容,將課堂教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和活潑。教師也可以聯(lián)系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所見所聞,進行知識的創(chuàng)新,通過逐步地改變教學的形式,創(chuàng)新學生的學習思想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將自我作為課堂的中心進行學習的思考和問題的提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思維。教師需要提高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并且根據(jù)小學語文課文當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開展教學的提問引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語文知識的思考和探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拓展學習思維,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
教師要在教育實踐當中提升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需要不斷地引導學生在參加活動中學會合作交流和互動探索,教師也要在布置教學任務時,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熱情,積極地提升學生的個人學習欲望。當教師在小學語文課文教學中向學生講解感人的場面以及美麗的風景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豐富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的學習和思想相互融合,從而使學生在感悟當中掌握語文的相關知識,能夠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能夠提高學生在探究當中的學習質量和拓展學習思維。教師要借助小學生的豐富想象力進行教育的引導和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閱讀和思考當中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夠講出來,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分享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語文學習素養(yǎng)。
三、 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由于語文知識不僅僅是一門普通的教學課程,而是讓學生在文字和文章語言當中感悟知識和素養(yǎng),強化學生的日常學習能力和開展學習活動。教師也可以通過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教學的聯(lián)系和引導,在小學語文實驗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探究能力和文字掌握能力,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幫助學生利用自身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實踐來進行學習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的教學引導,在知識傳遞和教學滲透當中,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強化學生自身的學習素養(yǎng)。教師要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個人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喜好進行主動地思考,強化學生在閱讀當中的學習動力。教師通過讓學生自主地進行閱讀觀看自己所喜歡的書籍,并且從閱讀當中尋找到閱讀的快樂,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在閱讀當中聯(lián)系實際進行提升和拓展。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學生親近大自然、體會大自然,這有助于學生的知識積累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也要在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當中,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語文知識的創(chuàng)新引導,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尋找到快樂。
四、 凸顯學生自主學習優(yōu)勢,引導學生取長補短
由于當前小學生年齡較小,學習自覺性和自控能力較弱,所以學生不可能在一整節(jié)課堂當中全神貫注地進行思考和探索,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以及學習特點,進行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引導,結合小學生個人的身心特點來進行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通過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利用實驗以及活動的形式將語文知識傳遞給學生,從而逐步地完善學生的個人思維和探究能力。教師要多與小學生互動和交流,逐步地提高小學生的知識點掌握能力,并且根據(jù)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教學進行教育教學的優(yōu)化,使學生利用有效的時間進行內容的高效思考和掌握,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優(yōu)勢,在實踐學習當中滿足學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學會取長補短,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五、 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氣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良好的教學氣氛是激發(fā)小學生在學習當中主動性的必要因素,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當中要以引導者的地位進行教育教學的拓展,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和活力,通過巧妙的運用教學語言,增強學生在活動當中的交流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讓學生在知識和探究當中輕松地學習和探索,教師也可以通過在課堂中讓學生學會聽講,使學生跟隨教師的語言,對語文知識進行合理地學習和理解,從而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思路。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氣氛的營造。由于多媒體能夠將直觀的事物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刺激學生的感官,所以教師也可以在教學當中將多媒體與精簡教學相互融合,將課文當中的人物進行教育教學的表演和呈現(xiàn),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學習的重點內容,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和開拓學習思維。教師通過調節(jié)課堂教學的時間和方式,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動力,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個人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完善和發(fā)展。
六、 精心打造趣味性的教學課堂,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在小學課堂教育教學當中,教師在傳遞新知識時,缺乏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有所下降,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行有效地培養(yǎng)。并且以新課標作為教學的背景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尊重教師的教學理念,轉變教育教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得到知識和思想的轉變和提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路。教師也要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的相關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地利用創(chuàng)新性的素材進行教育的拓展和完善,增加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互動和交流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參與當中掌握良好的學習思路。教師也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技巧,增強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和知識獲取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將課堂建設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科學性,滿足小學生在學習當中的學習欲望,通過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取能力,逐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主動性。教師也可以在布置教學任務時,利用多感官進行教學的融合。例如,學生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小學生聽這首歌曲,并且感受詩情畫意的境界,讓小學生在學習當中聯(lián)想到自己美好的童年,進行積極的探究和討論,從而塑造具有活躍性的教學氛圍,從而逐步地提升小學生在討論當中的參與熱情和學習動力。教師也要在教學實踐當中積極地融入學生群體,并且向學生呈現(xiàn)精彩的教學片段,使學生在情景當中有所感悟,有所探究,逐步地完善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性和思維活躍性,讓學生的語文成績能夠有所提升。
七、 作業(yè)設計趣味化,促進學生多元理解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后作業(yè)布置的過程當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進行作業(yè)的設計,由于傳統(tǒng)的作業(yè)講究題海戰(zhàn)術,引導學生在做題中了解語文知識,使學生產生過多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強化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和學習動力。所以教師在當前教學實踐當中,要通過區(qū)域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育教學的引導。例如,學生在學習生字詞時,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中,則會引導學生寫十遍,教師通過此類教學方式很難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意愿,所以教師又需要結合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來進行教育教學的引導,使學生將娛樂與語文學習進行相互融合,從而不斷地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獲取能力。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潑水節(jié)》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讓學生利用網絡在課后搜集關于潑水節(jié)的相關趣味性的故事,讓學生在課堂時學會分享和交流,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在探索當中的知識點掌握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
八、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總結得出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優(yōu)劣決定著學生綜合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能夠尊重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小學語文是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基礎,所以教師必須要以自身良好的榜樣形象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閱讀,開展豐富多元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各類活動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推動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1]李亞平.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的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5):241-242.
[2]張禮懋.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J].課程教育研究,2017(27):152-153.
[3]張平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6(5):64-65.
[4]杜秀麗.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的分析[J].學周刊,2017(3):48.
作者簡介:李玲,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文廟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