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芥川龍之介一生雖然短暫,但創(chuàng)作了許多與基督教相關(guān)的作品,從這些作品中能夠看出芥川龍之介本人對基督教的態(tài)度從最初的諷刺懷疑,到逐漸接受再到完全否定的全部過程,從而也能反映出芥川龍之介的心路歷程。
【關(guān)鍵詞】諷刺;懷疑;肯定;絕望
中圖分類號:I106.4文獻標(biāo)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9-0208-02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大正時代小說家,亦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創(chuàng)作上既有浪漫主義特點,又具有現(xiàn)實主義傾向。他全力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寫了超過150篇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篇幅很短,取材新穎,情節(jié)新奇甚至詭異。
明治維新后的日本,隨著西化進程的推進,基督教亦給同本社會帶來了巨大影響,熏陶了日本的近代文學(xué),并且涌現(xiàn)出國木田獨步等一批基督徒作家以及武者小路實篤等同樣深受基督教影響的作家。芥川龍之介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出生之時,西方的科學(xué)文化知識大量進入日本社會,使他能夠接觸到很多西方文化。芥川在高中時的專業(yè)就是英語,他還曾想過要成為英文學(xué)家,1913年,芥川進入東京帝國大學(xué)學(xué)習(xí)的專業(yè)就是英國文學(xué)。芥川的家仆室賀文武是一位基督教徒,芥川最早接觸到基督教就是受他的影響。
芥川作品中以基督教為題材的作品有很多,主要反映了他對基督教的觀點。主要包括《煙草與魔鬼》《基督徒之死》《圣克里斯多夫傳》《南京的基督》《諸神的微笑》《阿吟》《阿筱》等。另外還有以《西方的人》及《續(xù)西方的人》為代表的芥川晚年對宗教進行的總結(jié)性思考的作品。雖然芥川發(fā)表了許多跟基督教有關(guān)的作品,但是他對基督教的態(tài)度不是一成不變的,本文想通過對芥川“切支丹物”①的解說,來探討芥川文學(xué)及其本人對于基督教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
一、諷刺到接受
《煙草與魔鬼》是芥川的第一篇“切支丹物”,在表現(xiàn)人們對西方事物感興趣的同時,把傳教士比作魔鬼,直接對基督教及其傳教士提出了嘲諷——“煙草是魔鬼從一個什么地方帶到日本來的,而這個魔鬼是天主教神甫萬里迢迢帶到日本來的”,因為“輸入西方的善的同時,也輸進西方的惡,這是很自然的事”。煙草這種慢性毒品由傳教士帶入日本,流布甚廣。芥川一針見血地指出,煙草由魔鬼帶來,魔鬼又由神父帶來,而魔鬼又化作教士,來“誘惑此地的百姓”。魔鬼許給牛販子的賭注——“地里長的東西”“紅葡萄酒”和“人間樂園圖”,這些物質(zhì)的東西戰(zhàn)勝了基督徒牛販子的信仰,雖然牛販子因“后悔自己不該麻痹大意上了魔鬼的當(dāng)”而智勝魔鬼,但出于貪心,他最終還是被魔鬼用煙草攫去了肉體和靈魂。小說最后“明治時期以后,他又來日本,對其情況毫無所知,實為遺憾……”表現(xiàn)了芥川對文明開化后基督教的迅猛發(fā)展并搶占日本傳統(tǒng)文化陣地的不滿。
《基督徒之死》發(fā)表于1918年,這時候芥川對基督教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皫啄昵埃矣謱浇痰难辰陶邆儺a(chǎn)生了某種興趣。殉教者的心理恰如一切狂信者的心理,給我?guī)懋惓5呐d趣”(《西方的人》)。小說描寫古時日本長崎的一座基督教堂里有一位品貌出眾的教徒羅連卓,羅連卓因為拒絕了傘鋪老板女兒的求愛,被其污蔑為腹中孩兒的父親。他百口莫辯,被逐出教堂,成為乞兒,在外受盡侮辱劫難,但仍然堅信天主,每晚來到教堂外祈禱。后長崎城發(fā)生大火,傘鋪被波及,羅連卓以德報怨沖入烈火中救回嬰兒,自己卻被燒傷致死。傘鋪女兒心懷愧疚說出真相,眾人也在此時發(fā)現(xiàn)羅連卓原來是女扮男裝。
羅連卓是一個在品性上完美無缺的人。小說中寫道:“人生剎那間的感銘,實千金難求,至尊至貴?!边@剎那間的感銘是指在面臨生與死的選擇時,對能夠超越自己的私欲的人的感動。殉教者可以為了自己的信仰戰(zhàn)勝普通人的私欲,即使?fàn)奚苍谒幌?。奔向火海的羅連卓篤信基督,她忍受著世人的誤解,忍受病痛折磨,承受著身體和心靈的雙重痛苦,但仍然懷著對世人博大無私的愛,在關(guān)鍵時刻從容赴死。
《圣·克里斯托夫傳》是根據(jù)西方“圣人傳”而創(chuàng)作的。小說里的萊普羅保斯先是在別人的建議下投靠了安提阿王,接著又轉(zhuǎn)而信仰魔鬼,最后終于在耶穌基督的超脫下得升天國。接受了老者的洗禮、在流沙河旁邊當(dāng)了三年辛勤的渡守之后,終于把“集全世界痛苦于一身”的耶穌基督給背過了河。芥川的這種意圖是借助基督教的意向來完成的:“只要你萬事勤懇永不懈怠,必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得見主基督的尊容?!痹谙炊Y之后更名為“圣·克里斯托弗”的“萊普羅保斯”作為天主的信仰者無疑是得救了。
《基督徒之死》和《圣·克里斯托夫傳》分別塑造了非常虔誠的基督教徒的形象,而這些主人公最后也都通過信仰得到了救贖,從中可以看出芥川逐漸地認可并接受了基督教。
二、懷疑到否定
《南京的基督》,講述妓女金花與“基督”的夢幻式相遇。宋金花“五歲時就受了洗”,身為基督徒她雖然溫柔真誠,卻暗娼接客,這本身就是對她的基督徒身份的諷刺。為不傷害他人,她在上帝面前誓言不與客人同床,結(jié)果還是為十美元而委身,使“十字架從墻上跌落”。因為這十美元,金花把一無賴混血記者幻視為基督,并夢入天國,最終還是被基督拋棄,雖然只有她始終固執(zhí)地以為是基督降臨,醫(yī)好了她的病。這是一篇介于“肯定的切支丹物和否定的切支丹物之間”的作品,尖銳的諷刺背后引發(fā)出讀者對金花這樣的信徒超乎憐憫的情感。以金花的無知來揭示了其信仰的虛空,也從中看出了芥川開始對基督教動搖。
在《諸神的微笑》里面,芥川描寫了奧爾甘蒂諾神父和日本諸神之間的爭論。奧爾甘蒂諾認為,在“十字架的威光面前,骯臟的日本的神靈的力量要獲勝依然是困難的”,并堅決地說“沒人能勝過上帝”。但那位由日本神靈變化成的老人卻舉出了這樣的例子:中國的道教和佛教傳入日本,并沒有取而代之,而是和日本的神教并存或是與之結(jié)合在了一起。雖然“是上帝獲勝還是大日靈貴獲勝,這直到現(xiàn)在也許還不能輕易斷定”,但小說對基督教似乎傾注了更多的惋惜之情,表現(xiàn)了芥川對于基督教的懷疑和矛盾的心情。
《阿筱》中武士阿筱為給兒子醫(yī)病而畢恭畢敬地求請神父并嚴(yán)肅沉靜地聽講神父的說教,又耐心地接受神父對自己提及“清水寺的觀音”后的訓(xùn)斥,但這并不意味著她對基督教義的理解和接受,因為,和當(dāng)時一般的同本人一樣,基督只是“南蠻的如來”,是佛教諸佛中的一員,所以當(dāng)她聽到天主在受刑時發(fā)出“我的神,我的神,為什么離棄我”的哀鳴時,“眸子里閃現(xiàn)的不是神圣的感動,而是冰冷的蔑視和徹骨的憎惡”——“我的丈夫……只穿一件寫有‘南無阿彌托佛的紙外褂……殺向……柴田的軍隊。而堂堂天主,被釘上十字架后卻發(fā)出此等裒聲,實在是卑鄙下作。信奉這懦夫的宗教又有何益?”阿筱的這番話顯示出了日本武士道精神與基督教觀念的沖突,揭示基督教在日本難以深入人心的弱點。從這部作品,芥川對基督教的態(tài)度逐漸從懷疑變成了否定。
三、絕望到反思
在晚期小說《河童》中,芥川龍之介對人生、社會、歷史、哲學(xué)、宗教等各方面進行了總結(jié)性的思考和批判,小說包含了芥川關(guān)心的所有問題。從這部小說中可以看出,芥川對基督教的態(tài)度一如他對現(xiàn)實人生的態(tài)度,已經(jīng)是失望灰心了,他以細膩又不失諷刺幽默的筆調(diào)描述了河童國的信仰狀況。河童國的居民信奉諸宗教,流行佛教、基督教、拜火教、伊斯蘭教等宗教,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被稱為生活教的近代教。芥川在《河童》中虛構(gòu)了“生活教”這樣一個非常引人深思的概念?!吧罱獭敝械摹吧睢辈⒉粌H僅指活著,還含有“吃飯、喝酒、交合”的含義。這種宗教教義和佛教、基督教都是大相徑庭的。生活教是芥川對現(xiàn)實的諷刺,這與《基督徒之死》中描繪的沒有私欲的、完美的世界完全相反。
《河童》里的主人公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我當(dāng)然是物質(zhì)主義者,從未認真考慮過宗教?!边@句話其實可以看作是芥川本人的宗教立場,但是從芥川前后期對基督教的態(tài)度來看,又透露著他的矛盾態(tài)度。在《河童》的結(jié)尾,哲學(xué)家馬科為“我”念了一首詩,詩里有這樣兩句:“無花果已經(jīng)枯萎,基督似乎也一起死去。”這并非是對宗教神明的褻瀆,是詩人特庫也是芥川龍之介對基督教和基督的態(tài)度,顯示了其對基督教的絕望。
《西方的人》和《續(xù)西方的人》,完整地展示了當(dāng)時芥川心中的基督世界。在這兩篇評論里,芥川已經(jīng)平靜下來,在他決定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沒有再繼續(xù)懷疑和否定基督教。他將耶穌看做普通人一樣,對他的一生進行審視?!拔抑话凑瘴业母惺軄碛浭觥业幕健?,在作品中對和自己有著相同命運的基督產(chǎn)生了共鳴,從而將自己的末世觀通過基督的一生講述出來。芥川所描繪的“我的基督像”就像“快要燃盡的蠟燭一樣”“像下凡登天、慘然折斷的梯子一樣”。這也是他自身的肖像。
芥川像是從耶穌的一生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短暫的一生的終點,耶穌必須要清算自己的一生,他選擇了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去往耶路撒冷是恰如撲火飛蛾般注定的命運。而在此時的芥川心中也流露出清算的念頭,他回顧自己的人生,最終也選擇了“去往耶路撒冷”的道路。所以他在《西方的人》最后說出:“耶穌云:狐貍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峙逻B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的話語里包蘊著可怕的事實。我們除了變成狐貍或飛鳥,很難再找到棲身之窩?!睆闹锌梢钥闯鏊罱K選擇自殺是對人生感到疲憊與絕望的結(jié)果。芥川在《河童》中對“自殺”賦予了“自活”的新解釋。而基督進耶路撒冷的舉動在芥川眼中既是“自殺”,也是獲永生的途徑。
芥川龍之介并不是有神論者,這在他自殺前半個月所寫的描述耶穌基督生平的《西方的人》開頭即表明:“我大約從十來年前,開始從藝術(shù)的角度喜歡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本褪钦f從1917年前后,芥川就開始關(guān)注基督教,如他所說,他之所以喜歡基督教,是從“藝術(shù)的角度”,是創(chuàng)作的需要。從1916年《煙草與魔鬼》到1927年的《續(xù)西方的人》的大約十年中,芥川創(chuàng)作了很多跟基督教有關(guān)的作品。雖然時間不長,但在他短暫的生命中,卻占有了相當(dāng)重要的地位。在他對現(xiàn)實世界感到迷茫痛苦時,也會求助于基督教來尋求安慰,但他始終都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探討基督教的世界觀。他向往基督教所描繪的理想人性,欣賞信徒們?yōu)樾叛龈矣讷I身的舉動,但他的內(nèi)心深處卻拒絕相信這些的真實性,始終對基督教保持懷疑的態(tài)度,所以“要他相信上帝,相信上帝的愛,他畢竟做不到”(《傻瓜的一生》)。
注釋:
①芥川龍之介與基督教題材的作品被稱為“切支丹物”,“切支丹”是葡萄牙語中基督教的音譯,“物”就是“物語”。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江蘇省高校哲社基金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8SJA0934。
作者簡介:夏學(xué)巖(1980-),女,江蘇沛縣人,江蘇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日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