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蓓蕾,李 偉,周海鷗,倪冰穎,黃秋菊
(溫州市中心醫(yī)院體檢中心,浙江 溫州 325003)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老年婦女的常見疾病,絕經后婦女由于卵巢功能減弱,雌激素缺乏,骨轉換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致骨量丟失加速,導致骨質疏松癥發(fā)生風險明顯增加[1]。骨質疏松癥可導致患者身體功能受損、生活質量下降,其導致的骨折可顯著增加患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1-3]。目前臨床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檢查應用于各種原因所致的骨質疏松診斷,能夠反映骨礦物質水平,靈敏度和準確性高,但是檢測流程繁瑣,報告周期長,不能反映短期內骨代謝平衡變化[4]。骨代謝是由破骨細胞的骨吸收和成骨細胞的骨形成所構成的骨量動態(tài)平衡過程,骨代謝指標的血清學檢測流程簡單,操作簡便,報告周期短,能夠反映短期內骨代謝平衡變化,有助于臨床動態(tài)監(jiān)測[5-6]。本研究對絕經前后婦女骨密度及骨代謝指標水平進行了檢測,并分析骨密度與骨代謝指標的相關性,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前瞻性選擇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體檢的123例絕經婦女為絕經組,選擇同期50例未絕經婦女為未絕經組。所有對象入院后記錄年齡、BMI、絕經年限等一般資料。絕經組:年齡平均(56.67±4.23)歲;未絕經組:年齡平均(55.69±4.95)歲。絕經組與未絕經組年齡、BMI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根據骨密度T值[1]將123例絕經婦女分為骨量正常組(T值≥-1.0,n=51)和骨質疏松組(T值≤-1,n=72),骨量正常組:平均年齡(56.78±4.19)歲。骨質疏松組:平均年齡(56.96±4.38)歲。骨量正常組與骨質疏松組年齡、BMI、絕經年限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上報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
納入標準:①絕經婦女為自然絕經,符合臨床診斷標準[2];②依從性好,能夠配合完成本研究;③無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過敏性疾病、血液性疾病、感染性疾?。虎芩醒芯繉ο蠹捌浼覍倬獗敬窝芯?,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糖尿病、高血壓;②心、肝、腎、肺、凝血功能異常;③入院前3個月內重度吸煙、酗酒;④合并惡性腫瘤、甲狀旁腺疾病、認知功能障礙;⑤入院前3個月內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⑥病例資料不完整。
1.3.1骨代謝指標檢測
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5mL,用PE Centrifuge超速離心機(美國Beckman Coulter),3000r/min離心6min,分離血清,離心之后用生化儀AU5800(美國Beckman Coulter),采用偶氮砷Ⅲ法檢測鈣(calcium,Ca)水平,采用磷鉬酸鹽法檢測磷(phosphorus,P)水平,采用NPP底物-AMP緩沖液法檢測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骨鈣素(osteocalcin),儀器為北京普天新橋技術有限公司PT-3502C酶標儀,試劑為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ELISA檢測試劑盒。
1.3.2骨密度值檢測
采用美國Hologic公司的ASY-00409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儀測量腰椎L1-4、股骨頸BMD。由具有豐富經驗的醫(yī)師嚴格根據說明書描述進行操作。
絕經組腰椎L1-4、股骨頸BMD、血清Ca、P水平顯著低于未絕經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絕經組血清ALP、OC水平顯著高于未絕經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絕經組與未絕經組腰椎L1-4、股骨頸BMD值、Ca、P、ALP、OC濃度值比較
骨質疏松組腰椎L1-4、股骨頸BMD、血清Ca、P水平顯著低于骨量正常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骨質疏松組血清ALP、OC水平顯著高于骨量正常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骨量正常組與骨質疏松組腰椎L1-4、股骨頸BMD值、Ca、P、ALP、OC濃度值比較
骨量正常組和骨質疏松組腰椎L1-4、股骨頸BMD均與Ca、P呈正相關(P<0.05);骨量正常組和骨質疏松組腰椎L1-4、股骨頸BMD均與ALP、OC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骨密度與骨代謝指標相關性分析(r值)
注:*P<0.05。
骨量低和骨組織的微結構退化,導致骨密度降低,骨骼的脆弱性和骨折的易感性增加是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特點[3,7]。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加劇[8],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并因此成為一個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50歲以上的婦女中50%存在發(fā)生骨折的風險,骨折嚴重影響個人的生活質量,對個人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3]。BMD檢查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骨質疏松診斷方法,能夠反映骨礦物質水平,診斷準確性高,但需提前預約登記,等待結果時間長,且不能反映短期內骨代謝活動。骨代謝指標的血清學檢測具有簡便、快速的特點,能夠反映短期內骨代謝平衡變化。因此探索相關的血清學指標以更簡便的監(jiān)測絕經后婦女骨代謝狀態(tài),對早期預防骨質疏松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在本研究中,絕經組腰椎L1-4、股骨頸隆BMD、血清Ca、血清P水平均顯著低于未絕經組;絕經組血清ALP、OC水平顯著高于未絕經組。提示相比未絕經婦女,絕經婦女骨量和骨代謝血清學指標(Ca、P)明顯下降的,而血清ALP、OC水平顯著上升。Ca和P是羥基磷灰石晶體的基本成分,是為成熟骨的膠原網絡提供硬度的礦物質成分,其積累不足使得骨量峰值欠佳和骨礦化水平降低,是導致骨質疏松和骨折的重要因素[9]。ALP和OC均是骨形成的指標,ALP是一種在骨形成過程中分泌的酶,它能降低骨礦化抑制劑焦磷酸鹽的作用,從而促進骨形成,OC是成骨細胞分泌的一種非膠原蛋白,其與骨的形成密切相關[10]。近來有研究表明,骨代謝標志物升高會導致骨折風險增加,這可能和絕經后骨骼重塑單位的形成速度翻倍,但重塑不平衡有關[10-11],這或許能解釋為何本研究中,絕經組血清ALP、OC水平顯著高于正常組。
本研究顯示骨質疏松組腰椎L1-4、股骨頸BMD值及血清Ca、P水平顯著低于骨量正常組;骨質疏松組血清ALP、OC水平顯著高于骨量正常組。本研究結果與王瑛[12]、李原[13]等人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這可能是由于研究對象和分組標準的差異導致的。較高的骨更新水平與絕經后婦女更快的骨質流失有關,這可能會導致骨折風險增加[14],這與本研究觀察到的結果一致,即骨質疏松組血清ALP、OC水平高于骨量正常組。提示血清ALP、OC水平對篩查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高危人群可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0]。
本研究結果顯示,骨量正常組和骨質疏松組腰椎L1-4、股骨頸BMD均與Ca、P呈正相關;骨量正常組和骨質疏松組腰椎L1-4、股骨頸BMD均與ALP、OC呈負相關。提示對血清Ca、P、ALP、OC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可間接反映絕經后女性骨密度變化。該結果和國內報道不完全一致[12-13],這可能是與研究對象和分組不同有關。采用更簡便迅速的血清學指標對絕經后婦女骨密度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有助于及時了解絕經后婦女的骨代謝狀態(tài),提高診療效率,對骨質疏松做到提前預防,從而降低骨折發(fā)生的風險,減少醫(yī)療資源的浪費。
綜上所述,絕經后婦女的骨密度及骨代謝相關指標有顯著變化,且其骨密度與骨代謝指標具有顯著相關性,檢測絕經后婦女血清骨代謝指標可能有助于及時評估其骨密度情況。但應該結合其他臨床指標進行合理分析,且本研究時間較短,研究人群單一,尚須擴大研究范圍做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