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群英
摘 要:在小學語文經典誦讀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對促進小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但能夠為我國中小學生所面臨的各種思想困惑提供有效的解決途徑和方法,而且有助于推動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文章通過結合實際調研情況,指出當前我國中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對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認識不足、學生誦讀經典的時間無法保障、誦讀教學的方法與學生認知特點不符等問題,并提出開展多元化活動、深入挖掘語文教材、構建科學評價機制的策略,旨在推動小學語文教育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背誦;傳統文化;融入策略
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存在的基礎和發(fā)展的源泉,其中蘊藏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精神思想,對中華人民起著激勵的作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典誦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隨著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經典朗誦教學已成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廣大語文教師研究與探討。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在經典誦讀中融入傳統文化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不僅阻礙了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順利開展,還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全發(fā)展。筆者在總結了其中的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經驗提出了具體可行的小學語文經典誦讀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當前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教師對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認識不足
在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經典”和“誦讀”這兩個詞本身是比較寬泛的概念,由于教師的教學經驗和自身認知不同,在教學中對“經典誦讀”的理解會有所差異,這就導致教學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有些教師認為經典誦讀就是對教材中古詩文的閱讀,所以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對經典文學的解讀,希望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但也有一些教師認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誦讀經典文學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會盡量選擇一些難度較低的作品。由于不同教師對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認識不足,導致學生的誦讀能力以及對經典文學的掌握程度出現差異,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實,經典誦讀并不是一般指某些文學作品,主要是指利用中小學生的思維形成發(fā)展的關鍵期,讓小學生閱讀一些有價值的經典作品,從而調動和激發(fā)小學生對經典作品的閱讀興趣,為學生進一步的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學生誦讀經典的時間無法保障
目前,雖然一直強調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全面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但有些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較深,仍把教學重點集中在提高學生的成績上,忽視了學習語文經典誦讀課程。即便一些教師意識到經典誦讀對于學生成長發(fā)展的意義,但由于不少學校沒有單獨開設與之相關的經典誦讀課程,教師沒法尋找更多時間來教學經典誦讀,導致學生的經典誦讀缺少連貫性和持續(xù)性。我們要清楚地知道,經典誦讀教學對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影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接觸這些經典作品后,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與思維方式。正是由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時間無法保障,學生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習慣,使得經典誦讀教學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三)誦讀教學的方法與學生認知特點不符
小學生的語言理解和思維邏輯能力正處于發(fā)展階段,經典文學中蘊含很多深奧的哲理,如果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來開展誦讀教學,會讓學生在誦讀時感到吃力,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厭煩誦讀的心理。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很多教師往往會按照自己的想法為學生選擇誦讀作品,很容易導致挑選的作品難度較大,學生無法準確理解其中含義,但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不得不誦讀。學生以這種狀態(tài)進行經典誦讀,即便掌握了作品的含義,但沒過幾天就會全部忘記。此外,大多數教師在挑選作品時會更側重知識方面,不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影響了最終的誦讀效果。
(四)教師不能正確評價學生的誦讀效果
雖然經典誦讀度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教師并沒有重視經典誦讀教學,經典誦讀形式化問題非常嚴重,很多教師無法正確評價學生的誦讀效果,嚴重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信心。經典誦讀對于小學生來說本身就有較大的難度,經過努力完成閱讀之后,如果沒有得到教師正確的評價,學生會產生消極情緒,影響接下來經典誦讀的開展。除此之外,教師過于單一的評價,很容易打擊學生經典誦讀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在接下來的經典誦讀中積極性不高。
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開展多元化活動,調動學生誦讀興趣
小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并未發(fā)育成熟,僵硬地開展經典誦讀很容易令學生產生恐懼心理,最終影響效果。要想充分調動學生的經典誦讀興趣,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多元化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經典誦讀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經典誦讀的習慣,從而使傳統文化對學生起到應有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師需結合本班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及課程安排情況,組織并開展各種經典的朗誦活動,提高傳統文化的融入效果。例如,猜字謎是我國的傳統文化,通過在經典誦讀中引入猜字謎活動,讓學生領會漢字的趣味性,動員學生主動參加經典朗誦,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此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誦讀,指導學生背誦傳統文化知識,并讓學生相互交流,說出自己在誦讀中的體會。通過小組誦讀活動的開展,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使在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二)深入挖掘語文教材,拓展學生閱讀廣度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是經過專家精挑細選選出的,教師可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借助書中的古詩,讓學生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就需要在改革原有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地研究所有教材,找到適合傳播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切入點,以此來拓展學生閱讀廣度。例如,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于謙的《石灰吟》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將其石灰高尚的品質表達得淋漓盡致,作者以此充分抒發(fā)了自己心中的偉大理想和抱負。在備課時,筆者深入挖掘該古詩,在課堂中結合詩句內容為學生介紹了作者于謙的人生經歷,使學生對詩句中蘊含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體會,從而令學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通過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經典內容,在不增加學生經典誦讀學習壓力的前提下,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閱讀思維范圍和知識廣度,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構建科學評價機制
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及生活經歷不同,在經典誦讀過程中產生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并且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以確保傳統文化與學習中國經典的有效整合。此外,在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學習中國經典的有效整合。教師選擇經典文學作品時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喜好,這樣會更容易調動學生的誦讀興趣。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課文時,教師發(fā)現學生對課文中的內容非常感興趣,特別崇拜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于是教師便引導學生誦讀《三國演義》,并推薦了幾個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版本,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誦讀效率。為了讓學生在誦讀中更加了解傳統文化,教師還組織開展了誦讀交流會,學生分別上臺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并說明理由。學生分享總結完以后,教師還為優(yōu)秀的學生頒發(fā)了“誦讀之星”的獎項,以此激勵其他學生。通過閱讀感興趣的文學作品,隨后又以恰當的評價方式進行激勵,營造了良好的班級經典誦讀氛圍。
三、結束語
經過了數千年沉淀的中國的傳統文化蘊含著優(yōu)秀的精神思想,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的人格塑造,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合理運用經典誦讀教學,將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根植學生的心靈,為塑造學生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娟.初探小學語文教學滲透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路徑[J].學周刊,2020(28).
[2]李強,王啟敏.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5).
[3]蘇霞.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中國教師,2019(S1).
[4]范國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及實踐[J].教育科學論壇,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