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南古鎮(zhèn)高郝小學 趙冬梅
英語課程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語言類學科,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能為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因而,教育相關部門就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大量語言輸入是語言學習的關鍵,而語言輸入多以閱讀的形式獲得,教師在教學中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上,通過拓展閱讀內容,使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yǎng)得到提高,進一步將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要求進行貫徹落實。同時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當以加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教育目標,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主要教學載體為教材,教師通過對教材的講解滿足學生的基本閱讀需求,以較為經典的閱讀內容奠定學生的基礎。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應當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基礎閱讀鞏固學生的閱讀知識,深化學生的知識記憶,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也使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擁有穩(wěn)固的根基。閱讀文本的質量與學生的閱讀能力之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教師應當優(yōu)化教材閱讀內容,并與學生的年齡、興趣特征相結合,對其文章進行選擇性利用。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英語教學目標也不盡相同,中低年級的英語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中鍛煉學生的口語、口音,而高年級的英語教學則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語篇意識進行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面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時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例如:教師在中低年級的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應當以教材文本為基礎,再配以具有故事情節(jié)的短文、生動的圖片或趣味性樂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學習,同時教師在課堂補充閱讀材料時,應當選用符合學生認知層次的內容,使學生在理解上能夠更加容易。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準備簡短精煉、圖文并茂的英語閱讀繪本,使學生在閱讀中得到理解能力的提升,梳理學生的閱讀思維。而在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簡易版的著作,如:《The Giraffe and the Pelly and Me》《The science book》等。可見,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能夠幫助學生補充閱讀材料,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
學生閱讀質量的提升離不開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保證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效果。學生對豐富閱讀方法的掌握,能夠幫助其輕松解決其在閱讀中遇到的障礙,并對閱讀信息進行合理、恰當的區(qū)分,將閱讀內容進行對比后,轉化為符合自身認知的理解方式。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豐富的學習實踐經驗,使其在學習中沒有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方法及策略,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使其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閱讀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yǎng)。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時,應當對學生的年齡、學段進行充分的思考,根據學生之間不同階段的層次差異進行指導。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對中低年段的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時以英語教材作為切入點,課堂中運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根據具體問題展開深層次的閱讀,如:在《My classmate》中,教師以“what、who、where”的問題,引導學生發(fā)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理解能力;而在指導高年級學生閱讀時,教師應當以較為有層次感的閱讀內容為主,要求學生先對文章進行全面的閱讀,使學生養(yǎng)成語篇意識,再帶領學生以精讀的方式對全文含義及重點段落進行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閱讀能力時應當對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能力予以關注,重視學生在進行大量語言輸入后對閱讀材料的整合,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念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在教學中為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應當重視對閱讀任務的合理安排,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合理閱讀任務的安排能夠檢驗學生的閱讀能力,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印象。教師在為學生安排閱讀任務時不應如出一轍,應當對學生之間的客觀性差異進行充分考慮,關注不同層級學生的閱讀需求,從而使班級中的每位同學都能夠在自身的能力范圍中獲得更大的進步。
例如:教師在安排閱讀任務時,針對英語基礎扎實且閱讀能力強的學生,要求其在閱讀后將閱讀感受用英語記錄,并對文章大意進行概括;針對英語基礎薄弱且閱讀能力差的學生,教師先帶領其進行文章閱讀,在閱讀后引導學生用中文的方式對自身感受進行闡述,并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組織英語語言,鼓勵學生大膽表述,使學生在閱讀任務中建立學習自信。教師除了為學生安排合理的閱讀任務,還應當為學生提供閱讀的平臺,在班級中定期組織閱讀作品交流活動,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鼓勵學生在組內與他人開展溝通及互動,通過對閱讀方法及技巧的討論,及時獲得閱讀成果的信息反饋,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一步實現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受小學生年齡特征影響,其判斷能力與選擇能力等均不夠成熟,在英語閱讀課堂的學習中,也缺失一定的自覺性。在此情況下,教師對小學生的引導與幫助則十分關鍵,而在實際教學中,個別教師過分注重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甚至將課堂的權利全然交付給小學生,殊不知因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若充分賦予小學生自主權,缺失對小學生必要的引導與指導,則會產生相反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對小學生進行觀察反饋,了解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便及時予以小學生正確的指正、指導以及評價等,讓小學生能夠更為充分地進行英語閱讀,進而升華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而在上述過程中,也利于循序漸進地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強化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推動小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The singing bird》一課時,教師則應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和教學評價進行融合,讓小學生不僅僅能夠進行書面閱讀,也能夠了解到深層次的閱讀內容,以提高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閱讀水平等。針對本節(jié)課內容,教師可提前制作好評價量表,在教學期間,若學生回答得正確,那么則可在該表中畫上一個對號,以此方式來提升小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也利于實現核心素養(yǎng)下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良好培養(yǎng)。
閱讀學習是對英語學科的拓展與補充,對學生的語言輸入范圍有進一步的擴展作用,使學生的語言通過信息獲取得以豐富,奠定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基礎。在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以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指導,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的閱讀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