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摘 ?要:對于國家或民族而言,歷史是承載集體記憶的根脈所系,正確的歷史觀更是安身立命之本。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面對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振興的重大歷史課題,歷史觀教育凸顯出時代價值。為應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挑戰(zhàn),亟需重視歷史觀教育在高校軍事課教學中的應用,發(fā)揮重要導向作用。高校應從教師素質和教學設計兩方面不斷完善軍事課中的歷史觀教育,幫助學生塑造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培養(yǎng)他們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問題和判斷形勢的運用能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在青年學生中樹立科學歷史觀,培育國家意識、歷史自信和民族精神,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歷史觀教育;高校;軍事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2-0015-07
Abstract: For a country or a nation, history is the root of collective memory, and the correct view of history is the root of life. In the new era, facing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subject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education of historical view highlights the value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historical nihilism, it is urgent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concept education in military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ducation of historical concept in military courses from two aspects of teachers' quality and teaching design, to help students shape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judge situations with it. Under the guidanc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centering on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 scientific view of history among young students, and cultivate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and national spirit are set u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new people of the time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grea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words: histor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ilitary teaching
馬克思主義認為,所謂“歷史觀”或“社會歷史觀”,是人們對世界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和總的看法[1]。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基于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兩種歷史觀根本對立,其中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否定唯心史觀中將人的“精神”、“思想觀念”等作為歷史發(fā)展根本推動力的觀點,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否定唯心史觀中把個別英雄人物看作是推動歷史的決定力量。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承認歷史的客觀性并將這種客觀性置于歷史研究的首要位置”[2],是唯一科學的正確歷史觀。
一、高校歷史觀教育的時代價值
古往今來,凡是珍視歷史的國家都能歷經考驗,即使階段性地“落后挨打”也能重新走上發(fā)展振興的道路,而那些忽視甚至拋棄歷史的國家,或是解體,或是被吞并,政治不穩(wěn)定帶來了人民的顛沛流離。中華文明作為“四大古文明”的僅存代表,雖歷經滄桑、飽受磨難,仍綿延不絕、歷久彌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兒女尊重歷史,并善于以史為鑒[3]?!扒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一句話道出了青年之強給予國家發(fā)展的強大動力,突出了高校青年教育的重要意義。高校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是孕育實現國家未來發(fā)展宏偉藍圖的希望所在。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4]。新形勢下加強高校青年的歷史觀教育凸顯出時代價值。
(一)加強高校歷史觀教育有助于大學生自身素質的發(fā)展
歷史觀反映出人們對世界、國家和民族歷史的基本觀點和看法,不同的歷史觀導致形成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過去,我們衡量知識分子倚重學歷和技能,如今將思想和觀念看作首要的基本素質。國家需要培養(yǎng)擁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青年學生。大學生學習和探討歷史,有助于自身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等良好品質的養(yǎng)成;通過學習把握歷史人物、事件以及社會面貌,對增長知識、塑造人格都有著巨大的幫助[5]。堅持唯物史觀的人,能夠認識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摒棄唯心史觀的機會主義色彩,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立足自己的實際需求,以認真努力和拼搏奮進實現個人理想,發(fā)散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加強歷史觀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勤奮踏實和不屈不撓的優(yōu)秀品質。
國際歷史教育協會(ISHD)主席蘇珊·波普指出:“歷史課程的使命是讓年青一代在一個迅速變化的世界里加強辨別能力,做好負責的準備”[6]。青年學生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是未來國家建設的接班人和棟梁,要承擔起這樣艱巨的歷史責任,應當具備認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素質,具備運用唯物史觀的能力,不斷改造自己的思想,成為國家和民族的合格人才。
(二)加強高校歷史觀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
歷史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民族精神和民族的歷史文化血脈相連,是民族歷史文化不斷積淀和升華的產物。黨和政府將傳承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與歷史發(fā)展、時代主題和青年成長相結合?!皩崿F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用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振奮起全民族的‘精氣神”[7]?!皼]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8]。
加強大學生的歷史觀教育,有利于強化青年學生的歷史認同,增強其歷史自信,培養(yǎng)他們堅定不移地傳承中華民族精神,樹立起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有力盾牌。古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獻身精神,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精神,勞動人民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奮斗在現代國防科技事業(yè)的科研工作者,人民軍隊“心系國家安全、為人民服務”的國防精神等,這些都是有益于培養(yǎng)大學生民族精神的歷史觀教育的重要支點。
(三)加強高校歷史觀教育有助于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新形勢下,中國緊跟歷史機遇實現總體的穩(wěn)定發(fā)展,但在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領域面臨的挑戰(zhàn)和威脅卻是有增無減,形勢依然嚴峻。如果將信息化軍隊和高技術武器裝備看作是我們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硬實力,那么青年學生則是潛力巨大的軟實力。高校歷史觀教育讓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國家利益觀念,深刻理解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界定,牢記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責任與使命。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提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要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tài)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9]。與總體安全觀相對應,新形勢下的國家利益觀也體現出綜合性、全面性、系統(tǒng)性。國家利益已經超出傳統(tǒng)的領土、領海和領空,向海洋、太空乃至無形的信息空間擴展,不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領土邊疆”,更擴大到資源、文化、科技、生態(tài)等“利益邊疆”。高校歷史觀教育以客觀的歷史分析方法,幫助大學生明確新形勢下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內涵,樹立科學敏銳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國家利益觀念,結合自己的本領和技能,無形之中煉造了一道堅固的“防火墻”。
二、歷史觀教育與高校軍事課教學的關系
新形勢下,加強歷史觀教育是抵御歷史虛無主義,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歷史觀教育的重要載體,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兩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之外,還應當凸顯軍事課教學中歷史觀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積極意義。認清歷史觀教育與高校軍事課教學的關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服務于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時代要求,兩者擔負著共同的時代責任:用科學歷史觀武裝并培育具備國家意識、歷史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青年人,承擔新時代育人使命。
(一)高校軍事課是歷史觀教育的重要載體
課堂教學是高校愛國主義和歷史教育的主渠道。目前眾多高校將歷史觀教育列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主要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平臺,拓展學生的歷史視野??v觀中國的近現代歷史,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毛澤東軍事思想、人民軍隊的發(fā)展和國防建設等內容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歷史空間,歷史教育中必然要涉及姓“軍”的內容,并且只有使大學生了解這些和軍事有關的歷史,才能使他們真正形成系統(tǒng)的理解和科學的判斷。高校軍事課教學注重黨史軍史教育,分析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尤其突出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偉績和抗戰(zhàn)精神、“人民軍隊的歷史”和“歷史中的人民軍隊”等關鍵知識,能夠從新的視角補充高校歷史觀教育,使之更為全面而有效,發(fā)揮歷史觀教育重要載體的作用。
英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英勇奮斗、自強不息光輝歷史的永恒記憶和象征[10],在信息化條件下,歷史虛無主義制造各種噱頭,披著標新立異的外衣,抹黑黃繼光、邱少云、趙一曼等為了國家和人民英勇抗戰(zhàn)、無畏犧牲的英雄。這些信息也在高校彌漫出對英雄人物的質疑聲,從所謂人體生理學分析、物理學分析等等否定英雄的犧牲奉獻。大學生如果能夠了解中國從抗日戰(zhàn)爭到抗美援朝那段艱難斗爭的歷史,將自己置身于當時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來感受英雄事跡,對在國家危亡之際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涌現的昂揚斗志和民族精神就會有所體會,對在紅軍長征、百團大戰(zhàn)、塔山之戰(zhàn)、上甘嶺戰(zhàn)役等戰(zhàn)爭中人民軍隊的戰(zhàn)士以意志力突破生理極限、以犧牲扭轉戰(zhàn)局的勇氣和血性有所感悟。
(二)歷史觀教育是貫穿高校軍事課教學的重要內容
根據我國《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育大綱》規(guī)定:軍事課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學生的必修課。軍事課以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遵循,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強軍目標根本要求,著眼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提升學生國防意識和軍事素養(yǎng)為重點,為實施軍民融合發(fā)展戰(zhàn)略和建設國防后備力量服務[11]。
軍事課教學內容包括中國國防、國家安全、軍事思想、現代戰(zhàn)爭和信息化裝備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中國國防是軍事課教學的入門和基礎,帶領學生了解國防,認識中國國防的基本概況,重點之一是講述中國國防歷史的發(fā)展,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國防歷史。中國近現代國防歷史是黨和政府在國防建設、國家發(fā)展中強調“以史為鑒”的關鍵歷史,這也使得軍事課教學在第一部分最能體現出歷史教育的特點。然而,如果缺失歷史觀教育,軍事課教師沒有將歷史觀教育貫穿所有教學內容,就會導致學生出現“只有中國國防講歷史,其他部分不需要學歷史”的錯誤認識,甚至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國防歷史無用,“歷史關心的是過去,我們想多了解現在和未來”。
三尺講臺無雜音。高效軍事課教師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唯物歷史觀作為自身的知識基礎,深刻理解其中的內涵,具備正確的歷史觀;把握客觀性,立足軍事課教學和歷史觀教育兩者本身客觀存在的特點和要求開展教學,拋棄個人主觀臆斷或空穴來風;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始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更新知識體系,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二)教學設計
1. 教學背景
(1)教育對象
高校青年學生是網絡主力軍,思維活躍、自主意識強,對歷史問題有一定的求知欲,善于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由于成長背景距離艱苦的革命歲月年代久遠,受多元文化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對歷史不敢興趣,對歷史觀教育抵觸排斥,“學習歷史,幫助不了就業(yè)工作,沒有經濟效益”,“國防是軍人的事,戰(zhàn)爭離我很遠”,“為什么總談過去,現在跟過去能一樣嗎”。目前,西方敵對勢力正是看到了這一機會,同我們在思想上爭奪青年一代,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擴大歷史虛無主義攻勢,部分高校青年學生自控力和認知力不足,深受其害。
(2)教學目標
幫助大學生塑造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問題和判斷形勢的運用能力,樹立歷史自信和歷史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侵犯。服務于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用科學歷史觀武裝并培育具備國家意識、歷史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青年人,承擔新形勢下國家的育人使命。
2. 教學方法
為突出歷史觀教育在高校軍事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學本身必須立足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求知特點,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灌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發(fā)掘學生歷史學習的意識和自覺。一是避免單純講述歷史故事,重視培養(yǎng)學生歷史觀思維的科學精神;二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以課堂教學為主,以選修課、專題講座、學生論壇、研究報告等形式為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圍繞教學大綱要求,分析和梳理教學知識點,使學生全面把握整個課程的學習。選修課和專題講座可以針對性地講解歷史觀教育的重點難點,例如選修課《孫子兵法》在現代國防的應用,專題講座“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精神”、“中日歷史問題對兩國關系的影響”等。教師教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分析歷史和現狀,動員學生結合自己的關注方向自主研究,組織研究小組,查閱歷史資料,完成研究報告,并在課堂上充分討論,教師評析并幫助學生樹立更加科學的歷史研究和思維方法。
3. 教學設計
高校軍事課教學內容本身存儲著很多承載歷史觀教育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引申課堂內外,串聯理論與實際。結合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主題,分別以“中國如何打贏未來信息化戰(zhàn)爭”、“我國周邊安全環(huán)境”為主題,運用課堂教學(必修+微課)和教學輔助(見圖1、圖2),多渠道引導學生理解科學歷史觀,掌握以科學歷史觀分析問題的運用能力。軍事課其他教學重點可以此類推,探討歷史觀教育的教學布局。
“中國如何打贏未來信息化戰(zhàn)爭”問題可作為教學主線,將教學模塊中相關的知識點連接起來,每個知識點著重分析歷史發(fā)展和現狀。利用好微課,以集中講解某一個問題的形式對必修課教學作補充。開設專題講座,選擇學生更關切的主題,拓展學生歷史視野。引導學生組織論壇和研究,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思維,鍛煉科學歷史觀的應用能力。
國家安全形勢是軍事課教學內容的重點,分析我國周邊安全環(huán)境的演變,全面客觀地判斷當前我國周邊安全環(huán)境的“和諧”與“挑戰(zhàn)”,通過總結歷史與現狀理解當前我國的國家安全觀與周邊安全政策,這些都需要圍繞歷史線索,基于不同歷史時期的現實條件展開實事求是地科學分析。依照唯物史觀引導學生認清我國道路曲折、成果豐碩的周邊安全環(huán)境,理解我國處理周邊外交事務的精神和難題,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信,自覺抵制“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云云。
做好歷史觀教育在高校軍事課教學中的應用,對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凸顯出時代價值,為高校軍事課改革和大學生歷史觀教育提供了可行的路徑。為充分把握高校教育的這塊新高地,我們需要做好高校軍事課教學中歷史觀教育的持續(xù)性,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
參考文獻:
[1]李松林,王秀剛.簡論加強大學生歷史觀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6):23-26.
[2]榮劍.論歷史觀與歷史價值觀——對中國史學理論若干前提性問題的再認識[J].中國社會科學,2010(1):17-34+221.
[3]劉勇.警惕敵對勢力切斷青年官兵歷史認同之根[J].國防參考,2015(19-20):48-50.
[4]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77年紀念儀式并發(fā)表重要講話[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708/c40531-25251002.html.
[5]周靜.加強大學生歷史觀教育的若干思考[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11:686-690.
[6]王雄.人類共識:歷史教育的新使命[J].歷史教學,2015(03):3-12.
[7]習近平闡述中國夢.在接受拉美三國媒體聯合采訪時的答問(2013年5月)[EB/OL].http://www.yiyuan.gov.cn/art/2014/7/3/art_11562_137824.html.
[8]習近平闡述中國夢.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3年5月4日)[EB/OL].http://www.yiyuan.gov.cn/art/2014/7/3/art_11562_137824.html.
[9]習近平主持國安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國家安全觀[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4-16/6067900.shtml.
[10]劉涵喆.崇尚英雄方可砥礪前行[J].國防參考,2015(19-20):5.
[11]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通知[Z].2019-1-11.
[12]侯西安.加強新時代青少年正確歷史觀教育[EB/OL].http://jds.cssn.cn/xwkx/sxpy/201906/t20190603_4912343.shtml.
[13]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EB/OL].http://www.wenming.cn/qmyd_pd/jckd/201109/t20110907_315016_2.shtml.
[14]王雄.人類共識:歷史教育的新使命[J].歷史教學,2015(0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