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藝茜
游戲是孩子生命中迸發(fā)的激情,沒有哪個孩子不愛玩游戲,尤其是戶外游戲。戶外是一個開闊天地,也是本很好的教科書。積極開展戶外活動,培養(yǎng)幼兒參加戶外活動的興趣,是增強其體質、提高其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縱觀大部分幼兒園的戶外活動,時間短、隨意性強,“放羊”現象普遍,加上設備、空間不足,人數過多等客觀因素,活動開展得不正常、不活躍。小班孩子身體各器官尚未發(fā)育完善,動作能力弱,骨骼、肌肉都還處于初步發(fā)育期。此外,他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面對太多的玩具往往不知從何玩起。要怎樣做才能把戶外活動組織得有聲有色,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勤收集,善制作
活動材料是開展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只有投放大量的材料才利于活動的展開,除攀爬架、繩、球、圈、自行車、網架等孩子喜歡的成品玩具外,秉持廢物利用原則,可發(fā)動家長、保育員自制活動玩具?!毒V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孩子不喜歡的、家里沒用的東西都是“死物”,但教師可成為“醫(yī)生”“魔術師”,把它們變“活”。在班里投放“百寶工具箱”,搜集大量塑料瓶、奶粉罐、紙板、塑料棒等,變廢為寶。材料的收集并非一蹴而就,可按不同類別分類收集,時間也可持續(xù)久些。在我班活動室外擺放著幾個大紙箱,家長和孩子可根據實際情況收集廢舊物品,按照紙箱圖示分類,請孩子自己放一放。在收集過程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辨物意識和不隨便亂扔東西的習慣。同時可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實現教育資源成效的最大化。
小班幼兒對材料充滿好奇,喜歡擺弄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敲敲打打,發(fā)現不同玩法。多問一個“你覺得這個可以做成什么?”對后期老師與孩子共同制作,還有介紹拉力器、紙板坦克、跳方格、保齡球、走迷宮等物件玩法也有鋪墊作用。比如,最近一段時間,班上孩子對竹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家長朋友的幫助下,鋸多根竹竿做成竹梯,練習鉆、爬、跳,還有竹轎、竹馬等可鍛煉練習連續(xù)跳、繞物跑和合作能力。竹筒還可做成高蹺,鍛煉幼兒的平衡、協調能力。再比如說,長長的麻繩通過打結,變成一段段的,可供孩子進行直行、彎曲、躲避走等練習。麻繩還能編成大網,鋪上“桑葉”,讓幼兒玩蠶寶寶吃桑葉的體育游戲,趣味十足。
荀子說:“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庇變簣@老師最需要具備的品質,除了愛心,還有勤快。工作從日常小事做起,成效顯著。到了中大班孩子動手能力提高后,教師便可退到身后了。
二、小空間,大利用
有了玩的材料,接下來就要想盡辦法擴大戶外活動空間。教室內空間有限,需巧妙利用走廊、陽臺、操場、天臺、草坪,輪流安排活動。當沒有專用活動室或者操場時,我們可在走廊里畫上各種各樣的格子,讓幼兒自由地、三五成群地玩跳格子游戲;在通道邊上,畫上幾何圖形相互交叉的曲線,讓孩子們沿著每一種圖形找方向。因小班孩子好模仿,所以一旦有一個孩子做了,就會有一群擁戴者隨之進行,且面露喜色。
如,大型泡沫墊立體箱可存放物品,在下雨天還可拆開拼成墊子,讓幼兒分幾組在室內進行各種爬行、跨跳活動。這可保證每個孩子每天活動量不因天氣或人為因素受到影響。孩子對戶外活動的渴望是天性。在有限的區(qū)域里可設置單個球門,排好隊伍,定點練習踢球、投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小空間也可玩出大智慧,增添一抹新“色彩”。這還有助于孩子形成規(guī)則意識,有序排隊,及時避讓,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三、你選擇,我參與
在真正的戶外游戲中,學習戶外活動是兒童“自發(fā)自主自選的”“生動的”“沒有任何功利目的”、能帶來快樂、能滿足兒童需要的活動?!澳阍诟墒裁??”“快下來!”“不可以!”往往從老師嘴里會無意識吐出這些字眼。對于小班孩子要避免說教,呵護童心。老師雖是擔心安全,但無意中會扼殺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游戲的“生命力”。
在一次玩沙中,我反復提醒孩子們不要揚沙??赡菽菀黄ü勺谏晨永铮芘d奮地拿著工具把沙堆在自己身上,企圖把腿埋起來?!鞍?!我要變成沙灘邊的美人魚啦!”看著她陶醉在自己的“大作”中,我才想道:“是呀!孩子們看到挖沙池會想到自己在沙灘上堆城堡、埋東西等?!庇袝r老師不必告訴孩子材料怎么玩,他們在反復擺弄中也可以想出沙子噴泉、維修地下水管等。聽到孩子大叫:“我們成功啦!”我別提有多高興了。
他們有強烈探索材料和周圍一切的本能,這種生命沖動促使幼兒從生活中學習并發(fā)展自我。幼兒將許多生活中的經驗帶到了游戲中,使游戲情節(jié)得到發(fā)展。我鼓勵班上孩子多帶幾雙雨鞋來,下雨時撐起傘就可以玩濕沙,濕沙可塑性更強,如作畫等,能變出更多好玩的東西。幼兒也在操作中感受到沙的顆粒感,知道沙子遇水成形固定的道理。他們參與性強,探究欲望大,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老師也不必擔心。
四、排時間,互交流
克魯普斯卡雅曾說過:“教育要站在兒童的位置上,并鉆到他們的肺腑里去?!庇變盒睦硎澜缗c成人的全然不同,只有了解幼兒心理及行為特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要善于選擇參與活動的時機、角色,以“活動者”的身份出現在孩子的活動中,在自由、民主、平等的前提下與孩子共同參加活動,避免太多示范和規(guī)則講述,特別是對于小班的孩子。把指導安排在和孩子一起玩的過程中效果會更佳。教師要更重視一物多玩,不要和盤托出。不可高高在上巡視游戲,一定要彎腰、蹲下,與孩子溝通交流。有時還可聽聽他們自己制定的游戲方法、規(guī)則。孩子的游戲規(guī)則并非永恒不變的,讓他們自己設計,更能持久有趣。
五、換形式,多層次
在戶外游戲活動時,大部分幼兒園都是自己班級玩,“各家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其實同個游戲可平行班級聯合游戲,甚至可打破年級界限,小中大班混合交替游戲。固定的老師、不同的玩伴、流動的選擇,可以讓孩子充分享受到自主交往、創(chuàng)造的快樂。還可“一幫一”“大帶小”“小帶小”,增強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其動作發(fā)展。此形式現在有些學校非常倡導,也在試行中。這是師幼、幼幼互動的好機會,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形成校園文化特色。在組織時要注意三個方面的指導要點。
注重安全性:牽涉面積廣,流動性大。師與師之間合理規(guī)劃,角色成為“規(guī)劃者”“活動的保安”。注重細節(jié),可給孩子掛著貼好班級、姓名的胸牌,與保育員說明游戲情況,做好巡視工作。提醒孩子不要過度興奮,導致碰撞。在游戲結束后清點人數,共同整理戶外游戲場地、材料。
加強聯系性:比如說,玩一個簡單的趕小豬游戲,小班并不適合競技比賽,所以不妨將兩班穿插排隊,面對面站立。師幼協商好,明確游戲中合作的重要性,雖不是一個班級的同學,但要很快、很穩(wěn)地把“小豬”趕過去交給對面的小朋友再趕回來。這樣穿插時,你班一個人我班一個人,他們之間就會有交流,有心靈的碰撞,非常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交往與互動的需求。他們在別的班級也會有許多的好朋友,也想要一起游戲,這樣班與班之間的有效聯系能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豐富情境性:不同年齡的孩子混合游戲會在選擇材料,玩的內容、形式上產生一些小分歧。老師就要扮演好“協調者”角色,以減少摩擦。選擇難度較低的游戲,層層遞進,豐富游戲情境。還可以提醒中大班孩子謙讓小班孩子,有時也可以讓中大班的孩子扮演游戲“裁判”和“工作人員”,客觀公正地評價,安全細致地保護弟弟妹妹。在游戲的各個區(qū)域可設立指示牌,讓哥哥姐姐來提醒:“出汗了擦擦,你累了去休息下,我?guī)湍憬又??!毙“嘤變焊鞣矫嫠刭|不如中大班幼兒,開展民間體育活動有一定局限性,可適當開展音樂游戲。如,放一段鳥飛的律動曲,幼兒就會很自然地翩翩起舞;放一曲進行曲,幼兒就會雄赳赳、氣昂昂地學解放軍走路。這種配樂活動,孩子也是很喜歡的。
此外,同一種游戲可以分多個階段進行,不斷嘗試,學會靈活地變通。如,闖關類的游戲,可大小分工,選擇適合自己難度的一關,配合進行,避免能力所不及而發(fā)生事故。比如,投擲、跳躍就比較適合中大班的孩子,他們四肢力量較強,能把控住。還可以安排一些戶外的運動會,讓更多老師、家長都參與進來。
六、勤記錄,細觀察
每次活動的結束其實是新的開始,活動中,教師情動于內而行于言,孩子就有話可說。在充滿成長體驗的情感傳遞中,孩子不僅教育了自己,啟發(fā)了同伴,也感動了老師。當看著一張張稚氣的臉龐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孩子意猶未盡,沉浸在美好的游戲中,你的內心也是十分滿足的。一次活動的結束可以變成下次活動開展的預備階段,我們一起進行點評、反思。研究證明:“孩子的參與活動≠真正活動。”人和動物在活動時,都有一種特殊的面部表情,這種“玩相”的典型特征就是笑。所以我們常??梢钥吹交顒又挠變旱母鞣N笑臉,如微笑、嬉笑、扮鬼臉、哈哈大笑等。有時,幼兒雖然沒有笑,但他們的表情是專注、認真的。當幼兒無所事事、茫然發(fā)呆、無聊厭煩時,他們就不是在活動。這種時候需要采取干預措施。另外,判斷一個孩子的活動是不是具有活動的性質,不是看活動的內容(他在做什么),也不是看活動的形式(他是以什么方式做的),關鍵是揣摩他的內心體驗。當然,記錄也要分為白描的客觀記錄和揣摩內心后的評價分析兩部分?,F在很多地區(qū)都重視觀察記錄這一塊。我們現在也在采取表格形式,有效、圖文并茂地來反映幼兒在游戲時的各種表現。班里的孩子最喜歡我在戶外活動時角色變成“攝影師”,給他們拍照,留下每一次快樂的瞬間。
戶外活動雖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卻不是現實生活的完全照搬。孩子們往往依據興趣和認知水平反映生活,也會有些不足之處。那么老師可以采取“追蹤式”調查,每天定人觀察,進行總結分析;或者每天定點觀察1~2名孩子交往互動,再根據多個數據對該點進行分析反思。真正高明的老師不是拉著孩子走,也不是背著孩子走,而是在下一個路口呼喚著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到來,與他們共同前行。老師給自己的定位不是“高控”,而該是“傾聽”。要主動詢問他們:希望開展什么活動?對某種游戲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是否需要對材料進行調整與補充?在他們的表達中捕捉到孩子的興趣點,充分挖掘、尊重興趣。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蘊含著無限的教育契機,就好像互動型“現場節(jié)目主持人”,提前“備課”,預設好節(jié)目環(huán)節(jié),對節(jié)目的主題和相應的知識熟記于心,同時準備幾套隨機應變方案。穿針引線,引導孩子在各環(huán)節(jié)中尋求共性,展示個性。麥克風不是一直在教師手里,它是流動的。很多道理借孩子之口說出來,往往會事半功倍。
總之,活動著的幼兒的情緒總是正向積極的。在戶外活動中的教師,交流、參與、豐富、記錄就是在給孩子童年的花園增添一朵朵鮮花,“香”味撲鼻。用眼發(fā)現,用心觀察,促使孩子內心深處一顆顆小種子萌芽,伴著他們茁壯成長。當戶外游戲采取這“活、色、生、香”的有效措施時,就能發(fā)揮其教育意義。放開手,放孩子們在戶外肆意玩耍、嬉戲、奔跑吧!還給他們時間、空間,他們是天生的藝術家,會向你我展示生命中最為純粹、最為美好的一面!
【作者單位:蘇州碧波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