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愉珍
【摘要】陶行知先生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庇纱丝梢姡掠龑πW生品行素養(yǎng)方面的培養(yǎng)要比傳授其文化知識更為重要。學校應將德育教育的教學內容定義為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學科。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教育理念,把品德教育視為學生成才之路的向導,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對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德育滲透;小學課堂
在當今的小學教育中,教師應把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首要任務,而學生的健康成長可分為兩個終極目標,即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較身體健康的外在表現(xiàn)而言,教師更應時刻關注學生內在的心理健康,將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作為小學德育及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新課程改革體制中的重要教育目標,隨著加強學生心理建設工程的“開疆動土”,小學課堂中的德育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為使德育的學習氛圍滲透到班級中,滲透到教師的言傳身教之中,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入,學校應加大宣傳力度,組織活動,讓道德之花開遍校園。
一、將德育以情境教學的模式融入到課堂中
眾所周知,情景模擬教學法是小學課堂教學中最為常見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其特點是用真實的情節(jié)呈現(xiàn),用事實來說話,這種源于生活,貼近生活的教學手法能極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通過對情景的真實感受,提升了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因此,情景教學是德育工作在課堂中的一個滲入點。例如,在學習語文課文《吃水不忘打井人》時,教師通常會以圖片或者視頻音頻資料等多媒體課件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情節(jié),讓學生充分體會課文中所傳達的正能量信息,讓學生領悟到除課文文字本身更深一層的教育含義。教師應當借此良機及時利用課堂情境向學生推行德育教育,教導學生遇到困難時要通過努力去克服困難,解決困難;同時,也要對在困難中能夠伸出援助之手的人表達感恩和感謝,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懂得與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在學習課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教師通過將雷鋒叔叔的事跡在課堂中進行重演,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了解發(fā)生在雷鋒叔叔身上的感人故事,并將故事以自己的理解和描述分享給其他同學。通過學生間互動的形式將雷鋒精神以德育教育的角度切入到課堂中來,教師可通過雷鋒日記中的內容教育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本質,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并不一定體現(xiàn)在要有多么大的作為和貢獻,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通過對一些小事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感,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在這樣的課堂中以情境和情感的滲入,一點一滴,由淺入深地將學生代入到品行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中,而這種深遠的教育,短期內并不能在學生身上有所呈現(xiàn),這是水滴石穿的過程,也是一場經(jīng)得起考驗的持久戰(zhàn)。終有一天,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通過教師在德育中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生會在品行素養(yǎng)方面獲得更好的啟發(fā),取得更好的成就。
二、言傳不如身教
對于身處小學階段的學生,“模仿”式學習還是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而作為小學教師,我們仍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傳統(tǒng)標準來對教師的職業(yè)精神進行規(guī)范,為人師表,以德為首,我們將道德教育作為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一門專項課程,讓學生通過良好的引導和適當?shù)慕逃?,使其成為一個擁有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的優(yōu)秀人才,而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則要從自身出發(fā),以言傳和身教雙管齊下,在課堂教育的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須成為學生德育學習的榜樣,在教學中教師要以自身的品德和言行為教育的依據(jù),通過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進而教育學生、塑造學生的人格魅力,做受人敬仰的師表。教師的“言傳”就是要以語言的力量將道德修養(yǎng)的精髓傳播出去,但是言傳并不意味著說教,不是以通篇的道理和概念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將德育編成故事,形成交流體驗的談話方式,讓學生從平等的溝通中將德育教育注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從而凈化自己的靈魂?!吧斫獭眲t是教師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言合一、知行合一,通過有聲的言傳轉變?yōu)闊o聲的身教,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這就是“潤物細無聲”的道理。比如,課堂上教師提問A學生,而在A學生思考的間歇,B學生打斷其發(fā)言,自圓其說起來,待B學生回答完問題后,還一臉得意地看著教師,針對此行為,教師可以問學生這些問題:“什么情況下打斷別人的講話是對的,什么情況下是不對的?”讓學生進行討論,并告訴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但是要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才是禮貌的行為。引導學生學會傾聽、等待和尊重他人。而作為教師,在要求學生的同時也要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例如,現(xiàn)代人對電子設備的依賴程度可以用愛不釋手來形容,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少用手機,不玩游戲,教師可在班級中開展“斷電”活動,在學校學習期間,教師與學生相互監(jiān)督,沒有特殊情況下,不得使用手機,以這種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即增進師生間的情誼,還有效地以“身教”的力量為學生起到了帶頭作用。
三、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弘揚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是指中華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并得到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益于學生學習的優(yōu)秀道德遺產(chǎn)。概括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品質、優(yōu)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它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而針對德育的教學理念來說,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美德是激發(fā)小學生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有效途徑。在開展小學課堂德育課程時,教師應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進行強化,通過歷史的回顧和當今國際形勢發(fā)展的狀態(tài)來突顯我國的優(yōu)勢和強大,讓學生對身為中國人,內心充滿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從而對愛國教育目標進行有效實現(xiàn),教師需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強大的數(shù)據(jù)面前,用事實來證明國家飛速的發(fā)展和不斷雄厚的實力。同時,在與現(xiàn)代科技相比,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和著名建筑,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師可通過分享著名的古典文學,來讓學生體會德育智慧的傳承,以《論語》為例,《論語》中的道德思想在現(xiàn)實中的具體意義體現(xiàn)在能夠啟發(fā)家庭和學校的道德教育。通過學習具有典范作用的著作,引導學生體會德育由古至今的發(fā)展歷程。我國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和歷史,有著壯美的大好河山,還有層出不窮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等,為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甚至在用生命捍衛(wèi)著我們的家園。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學生肩負著傳承美德的重任,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品質,在德育中得到體現(xiàn)和升華。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道德觀念的理解也在不斷的升級和更新中,我們要將倫理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賦予現(xiàn)代感,為學生提煉出更適用于當今社會的道德觀念。使學生能夠有理有據(jù)地對道德行為進行判斷和選擇,不要被社會上無理的道德綁架行為混淆視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育為本。”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提高教師德育教學水平是關鍵,教師應將德育的理念發(fā)揮到日常教育的每一處,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在德育的熏陶和影響下,將德育的高尚思想植入學生的腦中,從而成為一種定向的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劉麗.德育在小學課堂上的滲透[J].新課程·上旬,2016(2):52.
[2]戴安全.百年大計,德育為本——小學學校德育教育策略淺析[J].南北橋,2015(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