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慶華
摘要:兒童詩高度契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但受制于教師課程開發(fā)經(jīng)驗,導致兒童詩校本課程目標不明、選材不準、體例混亂等問題。教師在設計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校本課程時,應基于全局視野的頂層設計,從課程價值、目標確立、材料選擇、主題設置、結構梳理、實施路徑、管理策略、評價路徑等方面進行綜合設計,以增強課程操作的適切性。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校本課程;設計策略
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不成熟,其理解能力非常有限,他們更喜愛那些短小別致的閱讀材料。兒童詩具有篇幅短小、內(nèi)容淺顯易懂、情感深刻等特點,它不僅有優(yōu)美的語言,還有婉轉的韻味,是學生思想啟蒙教育的重要材料。兒童詩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文字賞析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又能豐富其情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教材中,兒童詩所占的比例較少,種類單一,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各學校可以根據(jù)本校學生的特點,設置合理的詩歌教學目標,進行兒童詩校本課程開發(fā),引導學生在兒童詩校本課程中研讀賞析一些優(yōu)秀的詩作,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給學生深刻的情感啟迪。
一、開設兒童詩校本課程的必要性
(一)傳承中華文化的需要
中國詩歌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中華文化的傳承離不開詩歌教學。詩歌是人們情感表達和精神寄托的重要載體,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情感,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詩性的人生、詩意的生活在古人的詩詞歌賦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學校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詩歌教學,可以借助兒童詩把文化的內(nèi)涵表達出來,非常有助于兒童的全面發(fā)展與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二)課程改革的需要
課程改革要求學校根據(jù)地方特色和學校傳統(tǒng)辦學優(yōu)勢開發(fā)特色課程,滿足學生多元化發(fā)展的需求。兒童詩課程的開發(fā)是對傳統(tǒng)課程的補充和發(fā)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審美情趣;還可以體現(xiàn)學校的辦學品味和教育宗旨,能夠提升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打造品牌教育。
(三)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開發(fā)兒童詩校本課程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加強學生課外知識的學習與積累,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多一些詩情畫意,增進其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思考和認識,引領其在兒童詩的熏陶下塑造自我、成就自我、全面發(fā)展,初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編制兒童詩校本教材的原則
兒童詩作為詩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較好地適應了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拓展了兒童的學習空間,為低年級教學活動注入了活力?;谏鲜稣J知,部分學校在校本課程研發(fā)的過程中,將兒童詩引入其中,形成難易有序、覆蓋全面的低年級兒童詩校本課程,較好地滿足了兒童詩教學的客觀要求;但教師受制于校本教材編制經(jīng)驗,導致低年級兒童詩教材編制目標不明確、選材不合理、體例混亂等問題,無法真正滿足實際的教學實踐要求。因此,筆者結合兒童詩校本課程實施的經(jīng)驗,對低年級兒童詩校本教材編制目標、選材與體例進行全面梳理,以期為后續(xù)兒童詩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理論參考。
(一)目標的確定
兒童詩校本教材編制需要著眼于學生的學情,將學校的辦學宗旨融入其中,實現(xiàn)特色教育資源的開發(fā),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及文學能力的增強。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強化教材編制目標的設計,形成系統(tǒng)性的認知與可行性的操作方案,為低年級兒童詩校本教材編制工作的進行提供方向性的指導。教師需要明確教材編制目標,以現(xiàn)代教育觀、課程觀為指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度挖掘教學資源,厚植低年級兒童詩教學優(yōu)勢;還需要突出學習興趣的引領作用,切實保證低年級學生對兒童詩的接受程度,使教材內(nèi)容既能夠與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又能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對兒童詩的學習要求。同時,教師要激發(fā)低年級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其全面健康成長。教師還要堅持科學的編寫導向,明確校本課程的適用范圍及教學方向,將低年級教學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及情感目標融入校本教材編制之中。我校在校本課程編制的過程中,選擇《奶奶家的絲瓜》一詩:
順著墻根,攀著廊檐。
總在不經(jīng)意的時候爬滿整個秋天。
與絲瓜最親的,莫過于奶奶的手。
而絲瓜的紋絡,也悄悄爬上了她的額頭。
這首兒童詩構思巧妙、角度獨特,文字之中充滿了童真童趣,既有生活情趣,又將尊老愛幼的感情得以深化。這首詩實現(xiàn)了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及情感目標的有效銜接,充分體現(xiàn)了低年級兒童詩校本課程教學活動的基本訴求。
(二)材料的選擇
教師要以校本課程教材編制目標為主要指導,將校本教材編制選材納入到低年級教學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以及情感目標的整體框架之下。同時,教師要綜合考量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統(tǒng)籌考量學情,在學校辦學宗旨的引導下,實現(xiàn)低年級兒童詩校本教材的科學選擇,確定兒童詩的題材與內(nèi)容。如《別人家的小孩》一詩:
媽媽,在您的口中,
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小孩。
她練琴不倦,
拿獎拿到手發(fā)軟;
她奧數(shù)天才,
沒有難題解不開。
她乖巧可愛,
從不給您添麻煩。
哈哈,媽媽,
告訴您一個秘密,
在我的心里,
也住著一位別人家的媽媽。
她酷愛鍛煉,
總保持完美身材;
她廚藝精湛,
常燒出精美小菜;
她人意善解,
從不絮叨和嘮煩。
其實,我倆都很平凡,
但我們依然,
是彼此的最愛。
讓我們多一些忍耐,
用濃濃的愛,
將小小的缺點沖淡。
這首詩之所以能夠進入到校本教材,與其內(nèi)容及思想情感有著最直接的關聯(lián),作者選擇了一個較為新穎的寫作角度,從生活小事出發(fā),形象地描述媽媽心中的好孩子和孩子心目中的好媽媽,突出了兒童詩的立意。兒童詩將孩子心中最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既是對父母訴求的理解,又是對父母的一種啟發(fā),實現(xiàn)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交流,這對家庭關系的和諧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三)編制的體例
為了確保低年級兒童詩校本教材的教學價值,教師在教材體例設置的過程中需要從整體結構與編寫體例兩個層面入手,切實保證低年級兒童詩校本教材編制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在兒童詩校本教材總體結構設置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書名、整體順序進行梳理。在書名編制階段,要以兒童詩校本課程開展的效果和意義確定詩意的書名,通過對書名的合理選擇,強化兒童詩校本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總體順序確定過程中,要保證校本教材有前言、目錄、正文以及附錄等基本框架,尤其在前言書寫的過程中,教師要將低年級兒童詩課程開發(fā)的目標、方法以及編寫人員情況進行必要說明;在正文部分,教師則需要根據(jù)實際學情,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確保教學質量。同時,為了保證低年級兒童詩校本教材編制的系統(tǒng)性,教材需要按照章節(jié)結構,突出層次,選擇不同主題,避免主題重復,通過這種編制體例安排強化編制的有效性與科學性,使其符合實際的教學需求。除此之外,還要統(tǒng)一兒童詩的編排格式,使得格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審美。我校在低年級兒童詩校本教材編制體例確定的過程中,初步確定了包容篇與渴望篇,圍繞著不同的主題,選擇合理的兒童詩。在渴望篇,選用《心事晾衣架》一詩:
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
都藏著一個小小的心事。
我們都千方百計地把它隱藏在,
那從未有人到達的地方,
除了自己。
那小小的心事啊,
就像一件濕透的衣服,
穿在身上,
沉重萬分,
壓的人喘不過氣。
那小小的心事啊,
就像一個腳鐐,
無形地將我們禁錮,
讓我們的心,
也變得不堪一擊,
狹小封閉。
我多么希望,
有一個心事晾衣架。
每個人,
都把那濕透的外套脫下,
將它晾干。
讓心靈走出陰霾,
讓大自然,
也能傾聽你發(fā)自內(nèi)心的呼喚。
那時,
你會發(fā)現(xiàn),
原來自己,
是那樣的可愛。
這首詩通過樸實的語言將孩子的渴望進行直觀表達。低年級兒童詩校本教材編制工作的有序開展,需要明確的編制目標,并以此為核心,進行科學選材與設計體例,穩(wěn)步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兒童詩校本教材機制。
三、設計兒童詩校本課程的過程
(一)課程研發(fā)階段
兒童詩校本課程的設計必須考慮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學校應先制定一份科學的兒童詩校本課程標準,合理安排教學課程,設置教學課時,同時有意識地培養(yǎng)一支優(yōu)秀的詩歌教學師資隊伍,編寫一套符合低年級兒童發(fā)展需求的優(yōu)秀詩歌教材。
學校還要創(chuàng)建詩歌創(chuàng)作和朗誦社團,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余也能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進一步提高詩歌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名家詩作和優(yōu)秀的兒童詩作,詩歌種類要豐富多樣,語言風格要簡潔明快,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也可以在學校網(wǎng)站及班級管理群展示兒童詩教學資源,確定各年級學生對兒童詩的價值取向,圍繞導語激勵、學習主題、賞析板塊、拓展實踐等方面進行編制兒童詩校本教材。
(二)課程實施階段
1.經(jīng)典誦讀,感受詩韻
詩歌是抒情的重要工具,飽滿豐厚的情感都蘊藏在語言、韻律和節(jié)奏之中。通過詩歌誦讀,低年級兒童更容易理解詩歌中的思想感情,潛移默化地接受優(yōu)秀藝術文化的熏陶。因此,教師在兒童詩校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學生詩歌朗誦的指導,引導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理解詩作中的思想情感,帶著飽滿的感情去誦讀詩作。以《妹妹,我想對你說》一詩為例,每小節(jié)以“妹妹,我想對你說”開頭,敘事與抒情結合,內(nèi)韻與外韻兼具,具有很強的音樂性與抒情性。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自己誦讀;接著,給學生示范誦讀,讓學生感受教師在誦讀過程中的節(jié)奏變化、聲音語調,指導學生體會詩歌中的情感,注意強調和停頓部分,把詩歌中優(yōu)美的韻律表現(xiàn)出來。最后一小節(jié)是全詩情感的高潮部分,教師應引導學生帶著飽滿的感情把這部分內(nèi)容生動地誦讀出來。
2.討論交流,體會詩境
讀詩其實是讀者和詩人情感交流的過程,每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有所差異,讓兒童共同交流學習體會可以促使生生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提高學習效率?!秹衾锼l(xiāng)》這首詩的意境十分優(yōu)美,詩作中蘊含的感情也比較細膩豐富,對于低年級兒童來說深入理解起來會有些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次誦讀,并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之間一起欣賞這首詩的意境,分析其中蘊含的情感,從多個角度剖析這首詩的魅力所在。“漁火”“河埠”“蓮花”“菱角”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非常朦朧的意境,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入體會這些意境在全詩情感營造中的作用,引導學生更深刻的體會詩歌的情感。
3.發(fā)揮想象,即興創(chuàng)作
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活躍,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他們也能創(chuàng)作出很多優(yōu)美的詩歌。兒童詩校本課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創(chuàng)作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奶奶家的絲瓜》一詩以我們?nèi)粘I钪谐R姷慕z瓜為寫作對象,“絲瓜”與“奶奶”聯(lián)系在一起,言語生動簡潔,想象豐富,寥寥數(shù)語便表達了對奶奶的感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為寫作對象,仿照這首詩創(chuàng)作有自己風格特色的詩篇。
(三)課程評價階段
兒童詩校本課程規(guī)劃需要基于全局視野的系統(tǒng)思維頂層設計。學校要從課程的設置、結構、實施、管理等方面進行思考和安排,增強課程操作的切適性。課程規(guī)劃要堅定兒童立場、教師立場、課程立場。因此,對課程的評價不僅要從系統(tǒng)性、整合思維考量課程的設計與實踐,還要從課程的切適性考量課程的適應力,考量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水平,考量學校文化和社會影響的效度。
綜上所述,兒童詩校本課程的開設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有利于學校品牌教育的創(chuàng)建。學校要重視兒童詩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要為課程的建設培養(yǎng)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愛上讀詩,培養(yǎng)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個性的詩歌作品,為其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莉.用兒童詩引領盲生認識世界[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6(1).
(責任編輯:孫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