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在崎嶇的小道上停下,車內(nèi)人卻略顯踟躇,而終又徐徐打開車門,踏上這一片熱土,回到眼前這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xiāng)。
仍是一間老屋,青磚的墻,靜靜地杵著,似是在等待離人歸來。墻邊一條斑駁陸離、不知原色的青石小道蜿蜒到我腳邊,道兩旁蓬亂的雜草像一條綠波的長河,將道隱匿于其中,遠(yuǎn)遠(yuǎn)地,仿佛只能看到翻滾、流動的綠。沿著道,我來到老屋前。墻皮已脫落了大片,角落泛著青苔,窗臺上落了層厚厚的灰塵。我推開那扇紗門,門痛苦地發(fā)出“吱呀”的呻吟聲。屋內(nèi)的一切,依舊是多年前那熟悉原來的模樣。
八年不曾相見,我苦澀地笑笑,故鄉(xiāng)院落的一切,似都已從我腦中淡出了。這毫無生機、支離破碎的院落早已不再是我所期盼的那個地方了。
我漫無目的地走在院落中,不經(jīng)意間繞到了屋后。突然,仿佛一道驚雷擊中了我,是它!我驚喜地沖過去,沖向那棵榆樹。它仍是瘦瘦的、小小的,還未趕上那老屋高。瘦弱的枝、孤零而又干枯的葉、掀起的樹皮、覆著蛛網(wǎng)的干……但它卻仍立在這天地間。
是在盼我回來嗎?我憐愛地摸了摸它的干,輕悄悄地,怕折了它的枝。熟悉的粗糙感蔓延至全身,勾起了我的回憶。
我在兒時便與這小榆樹有著不解之緣。最令人沉醉的是夏夜的星空,那總是我盼著的。小榆樹旁立著的小凳正是我仰望星空時的位置。牛倚著榆樹,頭上是一片星波,點點的星子不大,但總令我癡迷。那時的榆樹可真夠大的,也許是我太渺小了。有時我仰望星空,還能看見那透著光的葉的輪廓,一遮就遮住了天際,形成一塊漆黑。我常常煩惱著生活中的瑣事,卻總不得其解,旋即又拋到腦后。每到夏夜,我常坐在榆樹下,聽鳴蟬穿透天空的叫聲,看祖父又新栽了一株月季。這棵榆樹,就在這不經(jīng)意間伴著我,悄悄地刻畫出我童年的樣子,記下了我所盼的一切。
時光是流轉(zhuǎn)的,我也在不經(jīng)意間長大了。我的個子越竄越高,直至超過了榆樹,但這榆樹卻似是不長了。我不再盼鳴蟬的叫聲,也不再盼祖父的月季。夏天的夜被繁星點亮了一遍又一遍,可榆樹旁總少了個我。
離開故鄉(xiāng),我漸漸淡忘了榆樹。然而久別重逢,星光透過榆樹又再一次點亮了我的夏夜。它是不是在盼我倚在它身旁,數(shù)夏夜的繁星一顆、兩顆?是不是在盼我摸著它的枝干、仰頭看它葉片的形狀?是不是在盼我在下雪的清晨,替它抖落一身的白雪?
我啞然了。原來這仍是我熟悉的故鄉(xiāng)。它盼我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一切都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我走回到屋前。父親正用心地擦拭一塊玻璃?!鞍郑^年我們再回來吧?!蔽铱聪蛩?。
我看見他驚異的眼睛里,閃過一絲笑意,仿佛期盼此刻已經(jīng)許久……
作者簡介:尹藝臻,女,籍貫:江蘇連云港,學(xué)歷:高中,學(xué)校:南京師范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