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摘要】教師在融合教育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會碰到一些特殊學生在課堂上的不良問題行為,這些問題行為都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秩序,處理不好就會損害師生關系和破壞課堂氣氛,影響教學效率。面對這些課堂問題行為,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問題行為,分析其成因,制定一系列的溝通干預,及時巧妙地處理,將事端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關鍵詞】課堂問題行為;干預;共情;樹洞
一、個案分析
1.陽光里的向日葵
2016年,當年我是擔任二年級(2)班的英語教學,有個姓葉的小女孩(小葉)給我的印象很深:我剛上完她班的第一節(jié)課,她就熱情地走過來和我說:“老師,你的課很有趣,我很喜歡哦?!彪m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那雙眼發(fā)出的光芒,我至今還記憶猶新。那一年,我的每一節(jié)課她都很用心,尤其在書寫方面,很有天賦。
2.向日葵遇上狂風暴雨
2019年,我又接手這個班的英語教學,但與幾年前不一樣的是,眼前這個小葉已經和幾年前我認識的小葉完全不一樣,剛開始,我只是認為她只是偶爾上課不認真,后來逐漸發(fā)現(xiàn)問題的嚴重性。她表現(xiàn)在:(1)上課神情呆滯、寡言,整個人沒有朝氣;(2)總喜歡沉醉于桌面上和抽屜里的小物件,課堂上不聽講;⑶課后作業(yè)沒有很好完成,有厭學或想逃學的心理;(4)封鎖自己的內心,不與老師、家長或同學交流;(5)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后來與班主任交流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因為她存在的行為問題,現(xiàn)在已經成了隨班就讀的自閉型學生了。
二、課堂問題行為的定義和根源
(一)課堂問題行為的定義
課堂問題行為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持續(xù)表現(xiàn)出來的、與既定的課堂行為規(guī)范和教學要求不一致、對自己學習或他人學習產生負面影響的課堂行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會碰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問題行為,如,多動,學生這一秒在座位上,老師一轉身,已經走到了教室的后面;多言,學生整節(jié)課不定時發(fā)出與教師授課內容不相關的話題;沉默寡言,只沉醉于自己的世界,玩文具或其他東西……這些問題行為都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秩序、學習成績甚至他們正常的日常生活。當學生做出一些你不能理解行為的時候,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理由的,認真問問自己“他這樣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其實,人們所有行為的目的無非兩類:得到某件他們想要的東西或事情,或是避免某件他們不想要的東西或事情。
在分析干預問題行為的套路的時候,首先根據(jù)行為分析abc去分析問題行為發(fā)生之前的情況也就是A;問題行為發(fā)生之后,學生得到了什么樣的結果,也就是C。
通過一段時間的分析和記錄,會得到這個問題行為的功能,一般是如下四種功能:
(二)課堂問題行為的根源
1.與感官刺激相關。各種感覺尋求者是自我刺激行為,例如多動,會嚴重影響學生專注力的持久性,多表現(xiàn)為坐立不安。
2.交流障礙。語言交流不清、表達困難會導致問題行為,學生與監(jiān)護人之間沒有建立有效的溝通。
3.與需求滿足相關。學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是誘發(fā)問題行為。
4.逃避行為。比如說,上課課件難度大過學生的能力,學生會出現(xiàn)情緒問題,要及時疏導,真正的教學目的在于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透過學生的興趣愛好再去拓展與延伸學生的學習生活,做到寓教于樂。
5.主動性缺乏。就是學生缺乏自身的內在驅動力。表現(xiàn)為學生過分依賴指令。
6.學生渴望被關注等。
三、課堂問題行為的干預方法(前攝型策略)
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理方法有很多種,其中前攝型策略可以強調通過操縱前因來預防問題行為的發(fā)生。
(一)共情(語言溝通干預)
共情就是語言溝通的干預,當我發(fā)覺小葉的課堂問題日益嚴重,開始有厭學或逃學的心理,我發(fā)現(xiàn)要對她進行語言溝通干預,而且越早越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最好的方法是,理解她的出發(fā)點,與她共情。
1.心理咨詢溝通
我試著接近她的內心,第一次是不成功,她對老師有拒絕的心態(tài),怕暴露自己內心的想法,一直選擇沉默,我說:“不要緊的,如果你不想說,可以不說,老師只是想你知道,我是愿意聽你說說你的心事?!睗u漸地,一次、兩次、三次、到了第五次,一天下課后,我故意從她身邊經過,不說任何話,她主動和我說:“老師,你什么時候有空?”我說:“有事想和我分享嗎?”她點了點頭。我說:“剛好今天我也東西和你分享,我們學校的資源室建好了,里面很舒服,你愿意和我去看看嗎?”
于是,我們開始了第一次的心理訪談:
我:小葉,你還記得我三年前見過你嗎?(她沒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我:你記得三年前我有表揚過你嗎?(對她表示肯定)
小葉:記得,你夸我寫字好看。
我:那后來幾年中,你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嗎?
小葉:我記得我讀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英語考了97分,我很高興地拿給媽媽看,媽媽卻說我肯定沒認真聽課,因為以前哥哥總考100分的。從那開始,我就對學習沒有信心,對學習很擔心,甚至害怕。
原來當時小葉媽媽不但沒有對小葉的努力表示肯定,還妄下定論說她不夠認真,沒有哥哥當年成績好。很顯然,葉媽媽在小葉的學習上給予否定,也不太得到媽媽很多的關注,時間長了,讓小葉覺得自己努不努力,媽媽也不會表揚她,慢慢地對學習變成了無所謂,厭學甚至開始逃避,沉醉于玩小玩具,就形成課堂的問題行為。其實,當年媽媽的正確做法應該是這樣說:“考了97分,我相信你肯定下了很大的功夫,認真聽課,媽媽很開心,因為你通過自己的你努力,得到了相應的分數(shù),恭喜你!”然后,給小葉一個擁抱。對于孩子的任何行為,我們都應該做到,不否定,不比較,只分析與鼓勵,與之共情。
2.與家長交流溝通
經過與小葉父母的聊天,發(fā)現(xiàn)他們平時在小葉發(fā)生問題行為時會當場訓斥她或者說教,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引導家長明白,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和孩子都不是處在最佳狀態(tài),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行為學習時機,其實更合適的訓練時機應該是在平時未發(fā)生問題行為并且雙方的心情和狀態(tài)都很好的時候,例如,和小葉外出散步很開心的時候,遇到一些可以關聯(lián)起來的場景就可以開展相應的行為教育。
小葉發(fā)生問題行為的本質是因為她對學習缺乏信心,內心感到害怕與焦慮,當自己得到一點進步的時候,又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同,換來的就只有否定與比較,所以她試著去逃避,同時也是對父母表示不滿的一種表現(xiàn)。我試著與家長分析問題,引導家長善用鼓勵和表揚,例如,小葉平時在家不做作業(yè),不要期望她能夠一下子改變,只要她有所改進,就給予鼓勵與表揚。例如,她作業(yè)做對了,都可以夸獎她“你今天有努力了,我覺得你可以繼續(xù)做得更好”,逐步引導小葉往正面的行為表現(xiàn)發(fā)展。
3.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
小葉由于性格孤僻,和同學們之間相處得不是很好,因為不善于交流,所以時間一長,就整天躲在角落,獨來獨往。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會多創(chuàng)設情景,讓她和同學們多交流。例如:①在英語課堂上,往往有很多的對話表演,可以讓葉同學和她喜歡的同學進行一組,通過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進行交流與合作,逐步增強自己的自信和語言交流能力。②在研學實踐活動中,讓小葉做小組長,讓她有班級的歸屬感,體現(xiàn)到為班集體貢獻一份力量的滿足感,在當小組長的過程中,有助于和同學們的交流。
(二)樹洞
樹洞原指樹木因其自身和外來的一些因素所造成的一種局部空心,后來它被比喻成隱藏秘密的地方,不管人們如何向它傾訴,它只作傾聽不作回答,那就是吐露心聲的地方。
1.給自己挖一個“樹洞”
我給小葉的建議是希望她能給自己挖一個“樹洞”。適用于不信任任何人,不愿意交談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樹洞”,其實相當于寫日記,把自己心中的想法,想說的話寫下來,這是一種疏導情緒的有效辦法。
2.把心理話投進老師的“樹洞”
當小葉和老師漸漸熟悉后,我就告訴她:“你也可以把我當成樹洞,我愿意傾聽你心里所想的事情?!苯Y果三天后的一下午,她主動走過來和我說:“老師,那天和你在資源室聊天,我的心理舒服多了,感覺你就像我的姐姐。今天我們可以再聊天嗎?”
3.把心里話投進摯友的“樹洞”
在學習生活中,小葉身邊漸漸也有了幾個知心好友,于是,我也鼓勵她可以與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把心里話也投進摯友的“樹洞”,讓她與朋友多聊天,變得樂觀開朗起來。
4.把心里話投進父母的“樹洞”
當小葉向父母開始訴說自己的痛苦和感受時,父母不打斷他們,不隨意評判,不強行扭轉她的認知,僅僅是耐心地陪著他們,認真地傾聽,關心、滿足她的需要。這樣,可以得到她的信任,她與父母的感情也慢慢好起來了。
四、前攝型策略干預的效果
1.行為方面
通過觀察和記錄,發(fā)現(xiàn)小葉在前攝型策略的干預下,她的課堂問題行為(低頭玩物件)的問題得到大大的改善。
2.心態(tài)方面
學生心態(tài)上有了很大的轉變,連父母也徹底感受到,及不可待地與老師分享喜悅。
3.成績方面
通過大半個學期的努力,小葉的進步是顯著的。成績上的進步,由原來的不及格慢慢進步到80多分,盡管當中會出現(xiàn)一些小波動,但總體效果是有很大的進步。
特殊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不存在此消彼長的邏輯,問題行為通過及時疏導與解決,是可以徹底改善的,關鍵是我們是否從根源上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掩耳盜鈴般從表象上去下功夫。向日葵遇上狂風暴雨不可怕,只要有肥沃的泥土和燦爛的陽光作為支撐,必定會茁壯成長,讓暴雨化為自己的養(yǎng)分,頭抬得更高地面向太陽。
作為融合教育中的一名教育者,我們能感受到學生的轉變,體會當中的幸福感。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尊嚴地生活與學習,也是我們每個特殊教育者最大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施良方.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