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萍
【摘? 要】近年來,根據(jù)部編教材的閱讀課程化構建,基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核心素養(yǎng),推行整本書閱讀已深入人心。作者以歷險類小說的閱讀為例,從激發(fā)閱讀期待、實施閱讀計劃、提升閱讀能力、延展閱讀實效四個方面闡述整本書閱讀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閱讀策略;閱讀期待;閱讀計劃;閱讀能力;閱讀實效
早在2001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就已經(jīng)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體的書”,要求學生義務教育階段課外閱讀量達到400萬字以上。新部編教材極其重視課外閱讀,通過設置“快樂讀書吧”欄目,首次實現(xiàn)了課外閱讀的課程化。借此,我以六年級下學期推薦閱讀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為例,探討歷險類小說“整本書閱讀”的指導策略。
一、激發(fā)閱讀期待:從“要我讀”到“我要讀”
真正的閱讀憑借的是內心的力量,通過玩味文字慢慢提升自己?!伴喿x期待”是有助于強化這種力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幫助學生建立起強烈的閱讀期待,使學生產(chǎn)生探究故事結局、渴求知識真諦的沖動,是學生能否喜歡閱讀、持久閱讀的關鍵。孩子一旦形成對一本書的閱讀期待,就能很快地進入閱讀情境,從“讓我讀”的被動閱讀狀態(tài)轉向“我要讀”的主動閱讀狀態(tài)。
(一)導讀激起期待
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選擇課外讀物,往往沒有什么標準,大多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或是別人的一些推薦來選擇的。課外歷險類小說“讀整本的書”導讀,教師必須做好設置足夠懸念的“功課”,帶著學生近距離觸摸一個又一個“令人無限驚訝的故事”,有效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以《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為例,教科書“快樂讀書吧”也有一段令人神往的介紹,“翻開它,你會看到一個人如何從落難水手變成自己的國王,一座島如何從荒蕪之地變成微型的文明社會。二十八年,魯濱遜憑借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勞動,成就了一段英雄傳奇”。遠航,荒島,海盜,野人,以第一人稱自述的魯濱遜的傳奇經(jīng)歷,足以令人不忍卒讀。當然,導讀課上,教師也可以介紹作者,講講笛福一生周游歐洲列國的故事;看看書的封面和文中插圖,猜猜魯濱遜、星期五和他們在荒島上可能發(fā)生的故事,激起他們的閱讀期待。
(二)憧憬引發(fā)期待
孩子們天生愛幻想。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孩子都是歷險小說家。在推薦和引導閱讀《魯濱遜漂流記》前,教師可以先介紹幾位少年作家,如竇蔻,幼小時候因家境貧寒,隨父母走南闖北四處漂泊,6歲時寫作《竇蔻流浪記》;大連9歲男孩邊金陽,寫出了20萬字魔幻小說《時光魔琴》,被譽為“中國的哈利·波特”等等。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些少年作家在創(chuàng)作的起始階段,往往是從寫冒險小說、魔幻小說開始的。但是,要創(chuàng)作就得先閱讀,要想寫出歷險小說,就要多看看別人怎么做、怎么寫,找到歷險類小說的寫作“密碼”,掌握小說創(chuàng)作的基本框架。教師向學生介紹笛福,介紹這些中國少年作家,可以拉近學生與歷險小說的距離,引發(fā)學生對創(chuàng)作歷險小說的憧憬。實踐證明,懷著創(chuàng)作的憧憬,能夠引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三)比較增強期待
有比較才會有鑒別。比較的重要作用在于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基于學生原有的閱讀經(jīng)驗、生活經(jīng)驗,從學生熟悉的探險類圖書入手,通過比較分析,激起并增強他們從已知探求未知的欲望。比如在指導閱讀《魯濱遜漂流記》之前,可讓學生回顧英國作家卡·羅琳的《哈利·波特》、英國作家查爾斯的《愛麗絲夢游仙境》、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書中最動人的歷險情節(jié),也可以談談張樂平漫畫《三毛流浪記》、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等其他藝術中的精彩故事。待學生交流一番自己熟知的情節(jié)后,教師順勢引出《魯濱遜漂流記》一書,告訴他們這本書有更多的令人驚訝甚至驚心動魄的冒險故事。小學生喜歡獵奇,通過比較歷險類小說的異同點,可以自然地吊起孩子的閱讀胃口。
二、實施閱讀計劃:從“隨意讀”到“規(guī)范讀”
實踐證明,整本書的閱讀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事,重要的是“做”。一個人,能夠真正樹立閱讀的意識、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形成閱讀的能力,是一生的幸福。而成就一個人“一生的幸?!保枰鸪缫?guī)律、科學規(guī)劃,需要自我錘煉、久久為功,通過制訂和實施閱讀計劃,從“隨意讀”到“規(guī)范讀”,讓閱讀真正成為一種學習的習慣、生活的必需和生命的組成。
(一)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從“不閱讀”到“愛閱讀”,從“隨意讀”到“規(guī)劃讀”,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人都要經(jīng)歷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愛好三個階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書有了興趣才能養(yǎng)成習慣,一旦閱讀習慣形成,時間久了,就容易變成閱讀愛好。美國科學家進行的樣本試驗表明,經(jīng)過有意強化、反復操練,一種習慣的形成平均時間為21天。全國養(yǎng)成教育研究專家在對福州地區(qū)多所中小學校和多個家庭的孩子閱讀習慣養(yǎng)成實驗中也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需要周密準備、扎實跟進、久久為功、善終如始,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愛好三個階段,教師或家長可以采用三個周期共63天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計劃,經(jīng)過毫不放松的反復強化,最終促成閱讀愛好的形成。
(二)加強閱讀監(jiān)控
整本書的閱讀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我根據(jù)教學實踐,推薦采用“元認知”的監(jiān)察與控制辦法。也就是在實施63天閱讀習慣養(yǎng)成計劃過程中,閱讀者應該清楚自己當前的閱讀任務有哪些,并根據(jù)閱讀任務為自己設定閱讀目標和計劃,在執(zhí)行過程中對自己的計劃進行合理的調整。
人都是有惰性的。加強元認知監(jiān)察和控制,讓閱讀更有目的,富有挑戰(zhàn)性,有助于合理安排閱讀活動,確保閱讀任務達成。在歷險類小說《魯濱遜漂流記》課外閱讀指導中,我設計了如表1的任務清單,驅動學生的“元認知監(jiān)控”。
學生在每次閱讀之前,填寫閱讀計劃;每次閱讀結束,完成閱讀監(jiān)控。這些閱讀計劃與閱讀監(jiān)控都是由一些短問題構成,可以加強對整本書閱讀過程知識獲取與思維活動的控制,同時能在閱讀進程中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適時調整閱讀計劃,持續(xù)評價閱讀成果,促進閱讀活動由“隨意讀”逐步轉向“規(guī)范讀”。
三、提升閱讀能力:從“我愛讀”到“我能讀”
閱讀是提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正確認識和有效處理好閱讀與其他能力的關系,打通閱讀與表達、閱讀與思維、閱讀與想象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從“我愛讀”向“我能讀”轉變,實現(xiàn)閱讀在提升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上的“倍增效應”。
(一)以閱讀豐富表達
一個人善于表達,體現(xiàn)在有話說、說得有條理,做到這一點,至少要經(jīng)常讀書,然后按照邏輯分出層次,組織語言,把自己知道的情況、掌握的知識表述出來。借助讀整本的書這個抓手,在布置學生閱讀之后,適時安排和引導學生復述故事,是提升表達能力的很好辦法。不管是哪一部小說,都有一定的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的內容既與前后相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學生閱讀一個章節(jié)之后,可以引導其講述故事情節(jié),談談對書中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的基本印象。比如課外閱讀《魯濱遜漂流記》共十一章,每一章都有獨立的故事,引導學生復述故事,是一種檢查,也是一種促進。
(二)以閱讀開啟思維
在閱讀過程中思考、品味、揣摩,可以有效激活學生思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未知世界。在這其中,“預測”無疑是歷險類小說訓練思維比較好的閱讀策略,因為歷險類小說靠的就是以驚險的情節(jié)吸引人、打動人。因此,教師在整本書閱讀的分享課、討論課上,可以深度實施預測策略,不斷提供閱讀的新鮮感與源動力,幫助學生拓寬思維視野,提升思維品質。
(三)以閱讀促進想象
想象力是對已儲存在頭腦里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屬于高級的認知過程。歷險類小說等兒童文學書籍的情節(jié)變化往往出人意料。要引導學生運用想象的方法閱讀這類書,并在讀到關鍵處停下來,調取他們已有的背景知識、生活經(jīng)驗,想象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再與書中描述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對比,更真切地體味到書中情節(jié)的動人之處,感受到作者寫作的獨特視角。在引導學生想象時,教師還可以繼續(xù)追問:“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象?”讓他們回到“文本”中去找依據(jù),到現(xiàn)實中找原因。當然,想象訓練還可以配合進行游戲、表演等形式,在讓學生迎接挑戰(zhàn)、實施創(chuàng)新中,增強對書的更深處閱讀的興趣。
四、延展閱讀實效:從“我能讀”到“我能寫”
閱讀所獲取的經(jīng)驗、感受、啟發(fā)、想象,可以轉化為表達資源,形成極具個性的閱讀成果。通過讀寫鏈接,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思考,表達自己的閱讀理解,促進自我的成長。這里的“讀寫鏈接”,就是指閱讀與寫作在內容上的關聯(lián)與連結、滲透與轉換。葉圣陶先生在《論寫作教學》中說:“學生所寫必須是他們所積蓄的。只要真是他們所積蓄,從腦中拿出來的,雖與他人所作大同小異或不謀而合,一樣可取?!弊x完一整本的書,教師要立足于鞏固閱讀成果、延展閱讀實效的更高層面,鼓勵和引導學生尋找讀書與寫作的必然聯(lián)系,唯有如此,才能讓閱讀素養(yǎng)與語言表達相輔相成。
(一)章節(jié)仿寫,續(xù)編故事
當閱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后,學生頭腦中會積蓄著魯濱遜歷險的一幅幅生動畫面,借助這些畫面,可以啟發(fā)學生舉一反三地想象其他歷險畫面,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特別是許多小說的結尾都留有懸念,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仿寫章節(jié),續(xù)編故事。比如《魯濱遜漂流記》敘述了魯濱遜五次出海航行的冒險故事,第一次當水手出海遇到風暴,幸被別船救起;第二次出海成功,給了他極大的鼓舞;第三次出海遭遇海盜,后成為巴西種植園園主;不安于現(xiàn)狀的魯濱遜第四次出海,船行觸礁困于荒島,與大自然搏斗了二十八年;第五次出海是返回英國家鄉(xiāng)后數(shù)年,以私家客商身份,重訪曾經(jīng)生活過二十八年的小島。整本書閱讀交流之后,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魯濱遜第六次出海,航行到中國一座無名小島”,并模仿原小說的寫法(如第一人稱敘述方式)進行續(xù)寫,創(chuàng)編屬于自己的特別故事,為《魯濱遜漂流記》補充一個章節(jié)。
(二)對話人物,拉近情感
歷險類小說的人物形象往往非常鮮明,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會經(jīng)常牽動著孩子的心,使其自然萌生出某種期待,希望這些人物此時怎么樣、將來怎么樣,產(chǎn)生與書中人物對話的沖動。閱讀《魯濱遜漂流記》整本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書信方式,與書中某個人物進行對話;或以“致××”為題寫讀后感,引導學生進入書中情境,進一步思考、玩味,以滿足其情感需求,更好地融入情節(jié)、理解人物,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三)設置情境,嘗試整本書創(chuàng)作
網(wǎng)絡文學日益發(fā)達的今天,小說創(chuàng)作的“低門檻”與作品傳播的“快速率”特征愈加明顯。對于一部分優(yōu)秀學生來說,掌握了歷險類小說的基本框架、敘述方式后,嘗試創(chuàng)作歷險類小說不是沒有可能。在有目標、有意識地安排一批課外“整本書閱讀”后,教師可以模擬一些類似的場景,如《神奇溶洞》《神奇風箏》,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嘗試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出自己班級、學校的“歷險小說家”。以上歷險類小說的閱讀策略,終歸只是管窺一豹。整本書閱讀教學之路任重道遠,必須持之以恒,內化于心,外顯于行,這樣的閱讀才能呈現(xiàn)生命的煥發(fā),助力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郝明義,朱衣譯.如何閱讀一本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朱愛華.小學語文“元認知”閱讀監(jiān)控策略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9(12).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