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佳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要明確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根本上轉變小學體育教師陳舊的教學思想,時刻秉承著“以生為本”的核心教學原則,將體育課堂更多地留給小學生,合理配置教學資源,靈活安排教學活動,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為此,本文主要對在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前提下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途徑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以生為本;體育教學;有效性;途徑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以及小學生的實際參與度都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養(yǎng)成有直接的影響。然而,從新課改發(fā)展到現(xiàn)在,仍然有部分小學體育教學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只是將相應的體育動作要領進行講解和示范,然后就帶領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或者自由活動,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參與,教學的有效性沒有體現(xiàn)出來,不利于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發(fā)展,課堂教學的目的無法達到。
一、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小學體育教師經常會把自己擺在體育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上,過于強調教學任務的完成以及體育知識技能的講授,而忽視了小學生主觀上的接受能力以及體育活動參與情況。在大多數(shù)的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都是在課堂教學開始的時候向學生示范一些體育基本動作,并將相關的動作要領進行講解,然后就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練習,或者由教師指導練習,體育教師會主觀地認為任學生自己練習、自己摸索就是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則不然,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所以,體育教師想要從根本上找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就必須先從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上入手,逐漸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將學生與自己的位置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到體育課堂教學當中,加強與學生的有效交流,實時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特點以及接受能力等適當?shù)卣{整教學計劃與方案,與學生共同參與各項體育練習,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出教師的組織作用和引導作用。
二、優(yōu)化體育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普遍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重的特點,所以,小學體育教師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以及制定體育教學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性格特點,為小學生選擇一些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內容,以此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教導學生學會自然走的動作方法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是通過教師的個人示范,幫助學生認識自然走的動作要領,在走路的過程中要保持上身的正直、挺胸抬頭、目視前方,雙臂自然下垂隨著行走前后擺臂。教學的過程看似簡單,但對于剛剛接觸體育教學的低年級小學生而言,簡單的自然走依然是難于理解的,做好了一點忘記了另一點,還經常會出現(xiàn)“順拐”的現(xiàn)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徹底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示范動作完成以后,需要將小學生進行分組,并且依次進行自然走的練習,每組學生完成自然走練習任務之后,其他組的學生都要對他們的走路姿勢以及擺臂動作進行評價,在觀察與評價中逐漸掌握自然走的動作要領。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自然走的教學為學生增設一些趣味教學內容,例如木頭人游戲,讓學生采用自然走的姿勢進行游戲,誰的動作做錯了就失去一次參與游戲的機會,由別的同學代替,依次反復,幫助學生在游戲中獲得體育知識,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三、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說尤其適用于小學生的日常教學,是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新課改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對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起到了關鍵的促進作用。目前,如情境教學法、微課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都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教學階段的課堂教學當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推動課堂教學的良好發(fā)展,有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小學體育教學也不例外,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以及探究欲望正好可以作為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支撐,通過利用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好奇心,將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與創(chuàng)新,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不一樣的教學情境,幫助小學生在游戲和娛樂中學到相應的體育知識,同時為小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歡快的學習氛圍,徹底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可以更多地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將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徹底展現(xiàn)出來。
例如,教師在教導學生進行30米障礙跑的時候,可以在示范規(guī)范動作之前,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高年級學生參加團體接力比賽的錄像,讓學生感受到接力競賽的緊張性和趣味性,然后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詢問學生對接力跑的認識與興趣程度,可以問學生“大家了解接力跑比賽嗎?同學之間誰跑得最快啊?”等問題,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和同學之間的討論,找到班級公認的跑得最快的幾名同學作為代表,由教師向其示范正規(guī)的接力跑動作,并且要求學生進行模仿。在學生掌握基本的接力跑動作要領以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接力跑的競賽,通過實際比賽觀察學生的動作要領掌握情況,再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幫助學生規(guī)范動作。通過微課、情境教學以及實踐教學方法的結合,既可以幫助學生調節(jié)課堂氛圍,又有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是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四、注重學生個體差異,保證體育活動參與度
現(xiàn)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學,不再單獨考量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學生體育成績,而是更加注重學生體育發(fā)展性的評價,也就是說要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由于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成長環(huán)境也不同,所以,小學生從小接觸過的體育活動也存在較大差異,再加上性別差異,導致有的學生喜歡跑步,有的學生喜歡玩球,有的學生喜歡下棋等。為此,教師在設置體育課程內容以及安排體育活動的時候,要全面且細致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全面考量體育教學內容的覆蓋面以及涉及范圍,要盡量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并且發(fā)揮出自己的體育潛能。
例如,教師在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性別差異,要避免運動量過大的跑跳游戲,會降低女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現(xiàn)偏差。教師應該設計一些問題男女合作進行的游戲,讓學生互相幫助完成游戲,既提高了學生的整體參與度,又拉近了同學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五、結語
總之,體育教學作為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以及體育技能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同時,要時刻牢記“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通過轉變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法以及注重學生參與度等推動體育教學發(fā)展,有效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崔宏亮.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8(10).
[2]劉金湖.論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J].體育風尚,2019(2).
[3]宋美儀.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長江叢刊,2018(32).
[4]陸秋,蘇祝捷,高鉞.提高小學體育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