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云峰
【摘要】分數(shù)是小學數(shù)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數(shù)計算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主要運算知識。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分數(shù)與整數(shù)相乘的意義,初步掌握分數(shù)與整數(shù)相乘的計算方法,正確建構知識體系,是數(shù)學老師必須密切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分數(shù)乘法;生長需要;數(shù)學教研
“分數(shù)乘整數(shù)”是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數(shù)乘法單元的第一課時。要掌握整個分數(shù)乘法,就需要在這節(jié)課上從整數(shù)、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進行遷移。筆者認為,數(shù)學教學不該是枯燥乏味的,不該是“為教而教”的,而應該是“為學生的生長需要而教”。
一、以舊引新,給新知鋪設橋梁
“為學生的生長而教”就是擴充學生的生活經驗。杜威認為:“教育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這種改造或改組,既能增加經驗的意義,又能提高后來經驗生長的能力?!苯逃氖滓蝿?,就是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豐富生活體驗,感覺到生活的意義。因此,為學生的生長需要而教,首先就要不懈地擴充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教學“分數(shù)乘整數(shù)”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
1.根據(jù)題意,列出算式
5個12是多少?
12+12+12+12+12或12×5
3個1.5是多少?
1.5+1.5+1.5或1.5×3
師:這兩個式子都能用乘法表示,那么怎樣的式子我們可以用乘法來表示?
生: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式子,我們就能用乘法來表示。
2.口算
1/6+2/6+3/6=6/6=1
2/9+2/9+2/9=6/9=2/3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個式子有什么共同點?
生:它們的分母相同,是同分母加法。
師:同分母加法我們應該如何計算呢?
生:只要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師:那么這兩個式子都能用乘法來表示嗎?怎么表示呢?
生:第一個三個數(shù)不同,所以不能用乘法表示,而第二個數(shù)字可以用乘法來表示,2/9×3。
師:這個式子與我們以往所認識的乘法算式有何不同?
生:式子中出現(xiàn)了分數(shù)。
通過這樣的兩組復習題,筆者在導入部分完成了對乘法意義的復習,對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計算的復習。以及在比較中,自然出示今天所學的知識——分數(shù)與整數(shù)相乘。
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指導思想是,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教育即生長,新的知識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上,只需要把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行整合、剖析,就能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種子,然后在課堂上,讓這顆種子進行萌芽。
二、由淺入深,讓問題自然呈現(xiàn)
“為學生的生長而教”就是滿足學生的生長需要。生長既說明了生命的存在,也說明了需要發(fā)展的狀態(tài)。生命的意義就是實現(xiàn)生長需要,沒有生長,生命就會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人和動植物的成長一樣,無不在展現(xiàn)自己的生命意志。但人和動植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有意識,有意志,不斷地向環(huán)境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不時地滿足學生的生長需要,而不是阻礙或抑制他們的發(fā)展,就成了教育的核心命題。教師應該圍繞著學生的發(fā)展和需要來設計環(huán)節(jié)。
修改前:
出示問題:小芳做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綢帶?
提問: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列怎樣的算式?
學生可能用加法計算,列式:3/10+3/10+3/10;可能用乘法計算,列式:3/10×3(或3×3/10)
直接教學3/10×3的計算過程。
修改后:
出示問題:小芳做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綢帶?
提問: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列怎樣的算式?
學生可能用加法計算,列式:3/10+3/10+3/10;可能用乘法計算,列式:3/10×3(或3×3/10)
比較乘法與連加兩個算式。
學生可能更傾向于連加,因為這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經驗。教師不該打斷學生,就讓學生接著做,得出分母不變,仍是10,而分子由3個3相加,就能寫成3×3,所以最終答案是9/10。然后再來問乘法算式的得數(shù)等于多少?同學們的回答不約而同,9/10。
此時就應該激發(fā)學生的需求,為什么就等于9/10呢?
于是學生們從自己的已有經驗發(fā)現(xiàn),3/10×3就是3個3/10相加,也就是3/10+3/10+3/10,至于為什么等于9/10,也就迎刃而解了。
修改前,按照老師的做法來做,學生的確能熟練算出答案,但是經過課后調查,學生其實不清楚為什么這樣做,對算理一知半解。因此,在備課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而這些問題又是能從學生的已有經驗中提取得到,所以,我把教學設計修改得更符合學生的生長需要。問題也要從淺入深,根據(jù)學生的需要,暴露出問題。
生命本身具有自主性,外界因素可以影響它,但是不能改變它。在課堂中也是這樣,應當不時地滿足學生的生長需要,學生不需要的東西,不該強加給他。
三、溯本求源,在深究中顯本質
“為學生的生長而教”就應該層層剖析,從本質上了解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真正的教育者不僅要傳授真理,而且要向自己的學生傳授對待真理的態(tài)度。對于數(shù)學來說,不光要會解決一個問題,而且還要知道為什么能解決這個問題,以及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在課中,練習部分是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課上知識的常見手段,但是教師不能只為了檢查是否會做而做練習。應該多問問孩子是不是懂了,以及這個方法的本質是什么,我們還能用這個方法解決怎樣的問題。例如:
練習3:幼兒園有3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吃1/2塊月餅,一共吃多少塊月餅?36×1/2=18(塊)
練習4:一個正方體的底面積是4/9平方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6×4/9=3/8(塊)
學生對于這兩題的計算方法基本不成問題,但是對于為什么用乘法做,一知半解。
因此,教師追問:比較一下這兩題,他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他們都是用分數(shù)乘法表示的。
師:這兩題為什么都能用分數(shù)乘法來表示呢?
層層剖析,激發(fā)學生對分數(shù)乘法的本質的需要,讓學生進行二次讀題,從題中看出,第一題就是算36個1/2是多少,而第二題就是算6個4/9是多少。讓學生知道原來這兩題的本質都是再算幾個幾分之幾是多少的題目。
此時,教師可以進一步,讓本質服務于實際??梢詥枌W生怎樣的題目可以用分數(shù)乘法來做呢?讓他們知道只要是求幾個幾分之幾的題目,都能用分數(shù)乘整數(shù)來計算。
對數(shù)學本質的剖析,是學生自我生長的內視,就好比在生長中進行一次體檢。反省自己,對于生長需要是否已轉變?yōu)樽陨淼哪芰?,能夠幫助自己破土而出?/p>
四、深度拓展,體現(xiàn)數(shù)學的價值
“為學生的生長而教”,就是要不斷地實現(xiàn)學生的生命意義,從而體現(xiàn)數(shù)學本身的價值。葉瀾曾說過:“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xiàn)生命關懷的事業(yè)。”因此,生長更側重于精神層面,即精神生長。數(shù)學教學,不光要教會學生如何計算,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建立緊密的思維邏輯,以及空間想象能力。數(shù)學的價值不僅在其實際的用途,更有其數(shù)學的特殊性質帶給人們精神層面需要的價值。絕大多數(shù)人從事于數(shù)學是基于人類物質生活上的需要,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確實也使人產生一種精神上的需要:理性生活的需要。
于是,教師在練習中,增設了“我來挑戰(zhàn)”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試著計算19/20×21,一部分同學埋頭苦算起來,而有一部分同學睜大眼睛,張大嘴巴,盯著大屏幕看。
師:咦,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嗎?
生:19×21,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雖然我會算,但是我不想這樣算。
教師在這時可以適當追問:如何才能更簡便地計算這道題呢?
由此讓學生產生理性思考。學生會從乘法的本質上來考慮這個問題,算19/20×21,其實就是算21個19/20是多少,可以先算20個19/20,再加1個19/20。發(fā)現(xiàn)20個19/20,正好能約分成19,再加19/20,變得十分簡單。
實現(xiàn)人的增長,尤其是促進人的精神生長,這才是教育的終極意義。因此,面對有著豐富多彩生命內涵的學生,教育只有回到生命,才能展示出它的無窮魅力,實現(xiàn)數(shù)學在實質生活中,或者是精神需要中的價值。
總之,“為學生的生長需要而教”是新課標下,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生長的課堂,是有生命力的課堂,要在學生的知識中埋下一顆種子,靜靜地等待它發(fā)芽,并不斷地擴充學生的知識經驗,幫助學生找到這枚種子。要不停地滿足學生的生長需要,重視生命的本質,給它破土而出的力量。讓數(shù)學不僅是一種學問,更是一種精神價值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孟曉東.從原點到“遠點”[M].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