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榮
最近,有兩件事又觸發(fā)了我們對弘揚中華文化的思考。
這兩件事都與日本有關(guān)。第一件事發(fā)生在疫情期間。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wù)所捐贈給湖北20000只口罩和一批紅外體溫計,物資外包裝的標簽上寫著8個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8個字與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有關(guān),促使他東渡的原因是,日本長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給唐朝眾僧,袈裟上繡著四句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jié)來緣?!边@8個字的意思是: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我們抬頭時,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我們不見彼此,但我們心意相通。鑒真和尚,很受觸動,決定東渡弘揚佛法。其實,鑒真東渡弘揚的不只是佛法,還有中華文化。日本和中國同屬漢字文化圈,受中華文化影響很大。這次日本義援中國的防疫物資,有的包裝盒上還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病毒來襲,人類命運與共,共同捍衛(wèi)我們的生命領(lǐng)地!看到這則消息,自愧不如:你看日本多有文化。這些詞句是“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另一種表達,送來另一種鼓舞: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美好的,中華文化有著深沉的精神力量。
第二件事更有意思。旅日華人作家毛丹青先生,有一年冬天,在一個面館買了一碗面。他旁邊坐了一位老人,也許眼神不大好,他把牙簽和胡椒粉拿反了,一著急,把一盒牙簽全倒進了面湯,所有的牙簽一下子鋪在面湯上,可以想見,當時的情景多尷尬。可就在這時,只聽見老人嘟囔著說了四個字——“草船借箭”。毛丹青吃驚了,被感動了。多妙?。∥覀兛戳?,在哈哈一笑后,也是深深地感悟:中華文化的魅力妙不可言,中華文化是一種影響力、硬實力。
由此想到兩個問題。其一,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將會不斷加大,不僅繼續(xù)影響日本,也會影響世界,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將中文作為大會使用語言,便是一個明證。為此,我們應(yīng)更有文化自信。其二,需要深思,為什么日本人能將中國成語、詩詞運用得如此自如?這不完全是一種情感問題,抑或說,這樣的情感是由文化的魅力對他們的滋養(yǎng)形成的。關(guān)鍵是讓中華文化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使用中形成一種素養(yǎng)。無疑,這對中國的語文教育是一個極大的啟發(fā)。為此,我們更應(yīng)增強弘揚中華文化的自覺性。
毋庸置疑,這么多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得到了極大的關(guān)懷和重視,無論是教材,還是課堂,但是還不能令人滿意的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還只停留在朗讀、背誦、默寫、比賽中,沒有讓學生沉潤在文化之中,沒有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還沒有讓中華文化滲入到他們的血脈之中,因而最終沒有積淀為一種語文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
我們該牢牢記住我們的使命:用中華文化來播種、培植素養(yǎng),用中華文化鑄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