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小作家》確實是一本開卷有益的好刊物?!赌睢ば∽骷摇肥恰赌睢反蠹彝サ男鲁蓡T,去年9月出第一期雜志時,即覺清新雅致,懵懂之中透著爛漫,恰似早春二月毛茸茸的柳芽。
看每一期封面,均顯得素雅,似乎是對喧鬧的刻意回避,這分明是主創(chuàng)者的良苦用心,寄托的情愫美好而又高遠。
封二的作家寄語,娓娓道來、語重心長,曹文軒、范小青等文學大家親筆題寫的文學寄語,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份非常寶貴的期許。
還有每一期的卷首語,打造出輕盈、雋永的閱讀體驗,如《素材》《精準》《信念》等,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感觸、一份點染,透露著智慧,親切而富有誠意。這樣的姿態(tài),如春風拂面,引領和陪伴著讀者們跨入文學的殿堂。
《莫愁·小作家》的刊名中雖然有個“小”字,但內(nèi)涵卻不小,“創(chuàng)·星”“采·美”等欄目,內(nèi)容大多直接面向中小學生,但凡日常生活、校園活動乃至心靈感悟、成長煩惱,都在孩子們稚嫩的筆觸之中靈動起來、生發(fā)開來,匯成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像《光,跟著愛走》一文中,小作者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描寫生活中那些細小的光亮時刻,諸如給老人讓座、背老人上車、扶老人過馬路等,寫得特別生動、有人情味,既脫離了學生氣的作文腔,也沒有通常好人好事表揚稿的調(diào)調(diào)。這就是文學的表達方式給學生寫作帶來的清新氣息。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來自“第一線”的創(chuàng)作,充滿了舒展自由的氣息,掙脫了應考式功利作文的窠臼。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些活潑的文字,就是孩子們本來的樣子。當這些孩子長大,無論是否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這都是他們生命中最豐厚的營養(yǎng)。這樣的“小”,正是為了成就生命的“大”。應該說,對一本新創(chuàng)的刊物來說,這條路還很漫長,值得付出更多的心思與心意。
《莫愁·小作家》又是“大”的,“讀·鑒”欄目,網(wǎng)羅了全國各地的知名作家。他們或者暢談人生經(jīng)歷,或者講述創(chuàng)作心得,“作家履跡”“文心雕龍”“經(jīng)典品鑒”“致敬大家”“學者美文”等欄目,可謂無微不至,精雕細琢。對孩子們來說,這些就構(gòu)成了絢爛的文學星空。尤為值得稱道的是,這其中不少作家,不僅有名家、大家,也有一些不是純粹意義上的作家,透著一些“業(yè)余”“民間”的色彩。這在無形之中,是對文學本質(zhì)意義的追尋,恰恰體現(xiàn)了刊物主創(chuàng)人員的專業(yè)精神。大作家攜手小作家,大作家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引領小作家,這份獨特的內(nèi)容版塊設計非常值得稱道。如果沒有大作家的這份“調(diào)和”,可能我們這本雜志難免會陷入“優(yōu)秀學生作文選”的泥沼,將成為全國無數(shù)的優(yōu)秀作文選毫無創(chuàng)意的復制品,根本不可能形成目前這樣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大作家來描寫火熱的現(xiàn)實生活,走進《莫愁·小作家》的字里行間。
《莫愁·小作家》的宣傳語很精準,是“給未來的禮物”,這樣的定位,于平淡中隱藏著某種“野心”。如何在各種各樣的“規(guī)制”中煥發(fā)原動力,如何在各種各樣的“局限”中突出重圍,顯然是前進道路上時時面臨的挑戰(zhàn),這是需要編輯部花心思和力氣去琢磨的。
這是份怎樣的禮物呢?《莫愁·小作家》的獨特魅力,在于涵養(yǎng)人的精神氣質(zhì),呵護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關愛正在做夢的心靈,牽掛人生中的點點滴滴,還原生活本來的樣子,這里有春天的和煦陽光,更有一年四季的風霜雨雪,更追尋生活背后的真相。說到底,《莫愁·小作家》是希望通過日積月累的閱讀和書寫,培養(yǎng)起孩子的獨立人格、自主精神和洞悉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
這,才是一個人走向未來最重要的能力。這,就是我們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莫愁·小作家》在讀者、作者隊伍上的拓寬拓深,刊物煥發(fā)出的文學魅力必將照亮到更多的小讀者,這樣的未來,總是那么充滿希望,充滿活力,充滿創(chuàng)造的驚喜。但愿,《莫愁·小作家》就這樣慢慢地走著,走穩(wěn),走實,一定會走向一個大的天地。
賈夢雨:《新華日報》高級記者,《傳媒觀察》副主編,文學博士,江蘇省委宣傳部期刊審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