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峰
【摘?要】現(xiàn)代化教學體制要求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基于此項教學任務,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斷被革新,突破以考試成績?yōu)橹鞯慕逃砟?,在從教學實踐中不斷重視學生自主能力、思考能力及合作能力的提升。合作探究教學是眾多教學學者在研究和實踐過程中得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都積極引進并付諸實施,尤其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本文對此種模式的組織和實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科學;合作探究;組織;實施
小學科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雖然科學這門學科在考試中的比重不高,是卻極大地豐富了小學生的知識體系,開拓了小學生的眼界,是小學生認識生活的重要方式,而科學素養(yǎng)更是綜合素養(yǎng)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zhì)。合作研究教學雖然得到了很多學校及教師的認可,但在推廣實施過程中依然面臨很多問題,不利于教學效果的充分發(fā)揮,本文對目前合作探究實施中面臨的問題給予了分析,并對其組織與實施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合作探究模式所面臨的問題
首先,小學科學這門課程不同于數(shù)學、語文等基礎知識的教學,科學內(nèi)容趣味性強,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而且易引發(fā)小學生的興趣,因此課堂氛圍比較活躍和開放。合作探究形式需要將小學生進行分組,并給予他們自行討論和研究的機會,對于自控能力較差的小學生來說,這種方式增加了管理難度,在小組合作時的秩序容易混亂。其次,合作探究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需要給予小學生充分的時間,并加以科學的引導,教師要付出很多精力,但是科學這門學科在考試中比例較低,課堂時間有限。因此,部分學校并不重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模式,即便開展也往往流于形式化,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習和思考。再次,合作探究模式的運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各學校及教師也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完善其程序,希望可以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因此合作研究還無法靈活運用自如,往往在教師的主導下進行,學生們還是無法從被動學習的形勢中脫離出來,如果小學生始終無法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那么合作探究的價值就始終無法真正體現(xiàn)。面臨這些問題,筆者從實際教學過程出發(fā),根據(jù)自己的心得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舉措。
二、合作探究模式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組織與實施策略分析
(一)遵循“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分組原則
合作探究的第一步是要對小學生進行分組,奠定合作基礎,在分組時需要遵循幾點原則。首先,小組人數(shù)要適宜,不能太多或太少,在方便教師管理的同時可以讓每位學生都充分參與;其次,以小組為單元,各單元之間的水平不能差異太大,這樣在開展活動過程中才能公平、公正,并且利于評價;再次,小組各成員在學習成績、性格、興趣和學習能力等方面要有明顯的個體化差異,這樣才能互相補充、促進。例如,分組時以4~6人為一組,指定態(tài)度積極的學生為組長,帶領組員一同學習,由組長或教師對組員的職務進行確定,并且各職務采取輪換制,給予每位學生體驗不同職務的機會,一段時間后重新分組,使小組成員呈流動狀態(tài),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利于學生的團結。同時,各小組自取組名,教師根據(jù)各組表現(xiàn)設定榮譽稱號或者物質(zhì)獎勵,使小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二)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合作條件
要充分發(fā)揮合作探究模式的作用,必須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合作條件,否則就會流于形式,阻礙其價值體現(xiàn)。首先,要給予小學生充裕的時間學習和研究,以加強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在學習有關植物生長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一種植物,觀察它的生長周期和特點并詳細的記錄,使小學生對植物生長過程有充分了解。其次,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集思廣益,開拓學生思路,教師予以正確的引導。例如,有關液體之間溶解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出常見的幾種液體,如酒精、水、膠水、油等,由于小學生認知有限,因此對于一些問題經(jīng)常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此時教師不要急于揭曉答案,要讓小學生們以小組形式開展實驗和談論,并講解各自持有觀點的理由,最后教師再揭曉答案,以加強學生對問題的全面理解。
(三)注重合作過程,進行客觀評價
合作探究的價值重點不在于解決問題的結果,而在于合作的過程,因為合作的過程才是鍛煉小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不能太過于注重結果,要關注學生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成長,對小學生表現(xiàn)給予客觀的評價,多鼓勵多認可,適當引導。例如,部分小學生得到的結果可能不正確,但是在合作過程中積極參與,積極思考,而且做實驗時態(tài)度認真,對實驗器材整理有序,這樣的好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是值得其他學生學習的。教師可以對此提出表揚,以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結語
合作探究式教學可以讓小學生自覺學習,并在交流中開拓眼界和思路,加強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彼此促進成長。教師需要在組織和實施過程中給予學生科學的引導,積極為其創(chuàng)造充分的合作條件,重視合作過程中學生各方面的進步,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龐書君.小學科學課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方式與教學策略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43.
[2]許永芳.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11):40~41.
[3]傅小毅.小學數(shù)學課堂小組合作有效性探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