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的演進邏輯

2020-06-04 12:49姚宏志,羅先奎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改革開放

姚宏志,羅先奎

關(guān)鍵詞: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的演進邏輯,與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考察40多年來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演進,可以勾勒出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軌跡,深刻地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nèi)在發(fā)展脈絡,增強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D6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2435(2020)03-0007-08

The Evolutionary Logic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YAO Hong-zhi,LUO Xian-kui(School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2, China)

Key words:reform and opening up;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bstract: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storical proces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rom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udying and combing the evolution logic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ast 40 years, we can not only clearly outline the historical track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but also we can deeply grasp the internal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strengthe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masses road self-confidence,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institu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的歷史演進,與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疾旌褪崂?0多年來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的演進邏輯,不僅可以清晰地勾勒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軌跡,而且可以深刻地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nèi)在發(fā)展脈絡,增強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以后,中國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guān)頭,擺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路有三條:第一條是老路,即繼續(xù)肯定和沿襲“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突出表現(xiàn)就是“兩個凡是”思想。第二條是邪路,即借口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的道路。第三條是新路,是在深刻剖析和批判前兩條道路的錯誤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通過總結(jié)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既沖破“兩個凡是”的禁錮,拒絕繼續(x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的老路,又維護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拒絕資本主義的邪路,開辟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路。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這條新路的歷史起點。江澤民在20年后論及這次全會的重要意義時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zhuǎn)折。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是從這次全會開始的。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揭開序幕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次全會為起點開辟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在這次全會前后開始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光輝的標志,它表明中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時期?!盵1]594

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起初源于1982年9月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開幕詞。鄧小平說:“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jié)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jié)長期歷史經(jīng)驗得出的基本結(jié)論?!盵2]3有研究者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命題的提出,使中國共產(chǎn)黨關(guān)于現(xiàn)代化建設的理想設計、理論架構(gòu)、實踐活動第一次有了科學稱謂和概念表達,是后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等概念界定的起點,為新時期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指明了根本任務和努力方向。雖然之后這一概念的表述不斷變化,但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核心涵義和主要話語始終如一。[3]408

不過,筆者新近查閱文獻時發(fā)現(xiàn),早在1982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guān)于國營工業(yè)企業(yè)進行全面整頓的決定》(下稱“《決定》”)中就明確使用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提法?!稕Q定》最后一段指出:“黨中央、國務院充分相信,我們的企業(yè)經(jīng)過全面整頓以后,必將出現(xiàn)一個嶄新的面貌。希望工業(yè)戰(zhàn)線上的全體干部和職工奮發(fā)努力,完成企業(yè)整頓的各項任務……為建設具有高度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企業(yè)的偉大目標而奮斗?!盵4]389在這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雖然是作為限定語修飾“現(xiàn)代化企業(yè)”的,畢竟在黨的文獻中已經(jīng)有了這樣的表述,且比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提法早了整整8個月。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逐步展開,中共十二大后,鄧小平在不同場合和講話中多次論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或“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時則簡稱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如:1983年1月12日鄧小平同國家計委、國家經(jīng)委和農(nóng)業(yè)部門負責人的講話,1984年6月30日鄧小平會見第二次中日民間人士會議日方委員會代表時的談話,1985年9月23日鄧小平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1986年11月9日鄧小平會見日本首相時的談話,1987年7月4日鄧小平會見孟加拉國總統(tǒng)時的談話,1988年5月25日鄧小平會見捷克斯洛伐克共產(chǎn)黨中央總書記時的談話,1989年10月26日鄧小平會見泰國總理時的談話等。據(jù)統(tǒng)計,《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有30余處提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念。這些概念已經(jīng)成為貫穿《鄧小平文選》的關(guān)鍵詞和核心范疇。1984年12月,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書,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版的第一本鄧小平文集,收錄了鄧小平1982年9月至1984年11月間的22篇重要講話和談話。該書增訂本于1987年3月出版,除收入原書全部文稿外,同時增補了鄧小平1984年12月至1987年1月間的重要講話和談話21篇,書名仍舊沿用之前的名稱不變。編者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為書名,可謂抓住了鄧小平理論的主題。

除鄧小平外,這一時期黨的其他領導人以及相關(guān)文獻也多次述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概念。例如:1982年11月5日,萬里在全國農(nóng)業(yè)書記會議和農(nóng)村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隨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責任制的實行,“農(nóng)村經(jīng)濟出現(xiàn)的這種新局面,已經(jīng)顯露出它今后發(fā)展的趨向,從中可以看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道路和前景”。[5]224同年11月26日,彭真在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踐結(jié)合起來,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6]438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關(guān)于農(nóng)村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nóng)業(yè)發(fā)展道路”。[7]3621985年9月23日,李先念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閉幕詞中指出:“這次會議總結(jié)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經(jīng)驗,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建設和改革的經(jīng)驗,體現(xiàn)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要求?!盵8]477同年11月27日,薄一波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紀念“一二·九”運動5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我們在實現(xiàn)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歷史任務中,已經(jīng)邁出了重大的一步,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的政策,并且還在繼續(xù)探索前進,使這些政策不斷地趨于完善?!盵9]441

單從詞語構(gòu)成來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概念是一個偏正結(jié)構(gòu)的詞組,由“定語+名詞”構(gòu)成,定語為“建設有中國特色”“具有中國特色”或“有中國特色”,名詞為“社會主義”。定語與名詞之間是修飾與被修飾的關(guān)系,即“建設有中國特色”“具有中國特色”或“有中國特色”的修飾語,修飾“社會主義”這一中心詞。這些概念所要強調(diào)的重點,不僅在于指明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原則,更重要的在于突出和彰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中國特色”。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剛剛從“文化大革命”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征程剛剛起步。中國共產(chǎn)黨已經(jīng)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不能偏離科學社會主義的軌道;同時要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能照搬照抄別國模式,不能重蹈“文化大革命”及其之前“左”傾錯誤覆轍。為此,黨只能邊摸索邊思考,在實踐中總結(jié)經(jīng)驗,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理論?!敖ㄔO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概念的提出,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這一“底色”前提下,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蘇聯(lián)模式和過去“左”傾錯誤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條式理解中解放出來,根據(jù)中國國情和現(xiàn)代化建設實際,盡可能多地增加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從量的積累進而達到質(zhì)的飛躍。這樣看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概念基本反映了80年代中國共產(chǎn)黨探索社會主義的實踐進程及其對這一進程的思想認識程度。

伴隨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概念的使用,與此相關(guān)的一系列概念相繼衍生出來,如“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等。這些概念在80年代直至90年代前中期黨和國家文獻以及領導人講話中,當然也包括思想理論界的研究成果中,已經(jīng)成為廣泛使用的高頻詞匯,它們從不同方面豐富和深化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

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國內(nèi)發(fā)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國際上,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遭遇自俄國十月革命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國內(nèi)則發(fā)生了嚴重的政治風波。中國的發(fā)展又一次處在重大歷史關(guān)頭,中國共產(chǎn)黨和全國人民再一次面臨著三條道路的選擇問題:一是放任西方和平演變逆流的侵蝕,并就此走上資本主義的不歸路;二是堅持“以反和平演變?yōu)橹行摹保刈摺耙噪A級斗爭為綱”的回頭路;三是繼續(xù)堅持改革開放以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繼續(xù)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jīng)驗,接力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國內(nèi)外形勢復雜多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峻考驗面前捍衛(wèi)了社會主義尊嚴,成功地把中國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并在此過程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概念。

在整個80年代,黨和國家文獻中鮮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大約從90年代初開始,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使用這一新概念。1991年6月,喬石在給中共中央直屬機關(guān)黨員領導干部上黨課時強調(diào),要“使我們黨真正成為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核心”,[10]157“為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而努力”。[10]1651991年7月,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特別提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等新概念,明確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將始終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奮勇前進?!盵10]187與此同時,“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也見之于黨和國家文獻中。1989年6月24日,江澤民在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指出:“我們黨已經(jīng)制定和形成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和一系列基本政策?!盵11]41990年3月22日,李鵬在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也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已經(jīng)制定和形成了一整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政策?!盵11]363同年12月30日,中共十三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guān)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十年規(guī)劃和“八五”計劃建議》指出,“全黨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取得了共同認識”;[11]734“全面落實黨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方針政策,關(guān)鍵在于繼續(xù)堅定不移地實行改革開放”。[11]735

1992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歷史進程中的關(guān)鍵性一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以及中共十四大的召開是其中極具標志性的歷史事件。特別是江澤民在中共十四大上所作的《加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更大勝利》政治報告,不僅提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同時要求全黨“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更大勝利”。[12]2此后,這一概念迅速流行。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的流行,并不意味著之前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概念的消失。實際上,自1991年至1996年期間,“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概念一道,在黨和國家文獻中混用現(xiàn)象比較普遍。但就總體趨勢而言,“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概念的使用頻率逐年減少,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的使用頻率逐年遞增。1997年中共十五大之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概念在黨和國家文獻中基本被“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所取代。2002年8月,中央文獻研究室從江澤民1989年6月至2002年6月間所作的報告、講話、文章、書信、批示等370多篇重要文獻中,摘編有關(guān)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論述1300多段,編輯成《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書名彰顯和強化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突出反映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13年間的鮮明政治主題。

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面上看,兩者都是偏正結(jié)構(gòu)詞組,均是“有中國特色”修飾“社會主義”中心詞,前者僅比后者多出“建設”和“的”三個字,增加或減少似乎無礙于意思表達。確實,兩個概念在本質(zhì)上具有一致性、相通性,都是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嶄新概括。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性也不能完全無視,畢竟對于這些核心概念來說,字數(shù)的增減不是隨意的,可能會對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產(chǎn)生某種程度的影響。

其實,“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概念在90年代興起并非偶然。因為經(jīng)過80年代中后期直至90年代前中期的建設,中國共產(chǎn)黨越來越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這些成就的取得,與不斷破除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和不斷深化對我國社會主義本質(zhì)的認識是密不可分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過程,就是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不斷彰顯的過程,就是社會主義建設從較少的“中國特色”到越來越多的“中國特色”的過程。隨著社會主義建設所蘊含的“中國特色”不斷增加,當它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必然從概念的邊緣向中心蔓延,由概念的外在特征向內(nèi)在結(jié)構(gòu)滲透,從而引發(fā)對當下中國社會主義內(nèi)涵和外延的重新思考,以及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的深入解答。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概念不是簡單的省略了三個字而已,不能把“有中國特色”當作“社會主義”的簡單修飾語,或者看作我國社會主義的外在表征,而是更應該把它們當作我國社會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樣看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不是一個隨意分拆和組合的詞組,而是有著特定內(nèi)涵的專有名詞,是對我國社會主義進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后的質(zhì)的規(guī)定性的新提煉、新升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的提出,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認識的深化,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自信心的增強。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的提出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過20多年的探索,對社會主義的認識越來越深化,越來越系統(tǒng),黨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日趨成熟并更加自信。[13]140

這里還要提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念。早在1987年5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就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提法,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是富有生命力的、實踐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盵14]331同年10月,中共十三大報告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基礎、科學內(nèi)涵、地位影響等作了初步概括,特別是將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對社會主義再認識過程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論觀點概括為12個方面,并且認為,“這些觀點,構(gòu)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輪廓”。[15]47-481989年下半年,隨著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的召開,擺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務,就是如何評價鄧小平的突出理論貢獻和杰出歷史地位。這樣,鄧小平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概念之間就被聯(lián)系起來。同年9月29日,江澤民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強調(diào):“鄧小平同志關(guān)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經(jīng)過十年實踐檢驗而為億萬人民所認識和接受的科學理論,是指引我們繼續(xù)前進的旗幟?!盵11]671990年5月18日,李瑞環(huán)在中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第六次年會上的講話中說:“黨的十三大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改革和建設的偉大實踐的科學總結(jié),是以鄧小平同志關(guān)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而作出的高度概括?!盵11]4571991年7月1日,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鄧小平同志是捍衛(wèi)、堅持和發(fā)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關(guān)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路線、方針和原則,是集中全黨智慧和經(jīng)驗的創(chuàng)造?!盵10]173這些闡述,清楚地揭示了鄧小平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猜你喜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fā)展方向
論構(gòu)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鄧小平與中蘇論戰(zhàn)
紅色讀物
鄧小平“怕”回老家
繁峙县| 晋江市| 桃园县| 甘肃省| 勐海县| 田阳县| 平定县| 辛集市| 都昌县| 遵义县| 巨鹿县| 宝山区| 阳谷县| 云浮市| 吉隆县| 曲周县| 深水埗区| 巴彦县| 兴化市| 依安县| 花莲县| 临洮县| 宁乡县| 邯郸市| 大厂| 巫溪县| 绥棱县| 子洲县| 萝北县| 泸州市| 钟祥市| 曲阳县| 孟津县| 洛扎县| 昌江| 鹤岗市| 田阳县| 东莞市| 日照市| 偃师市|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