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沙沙 李淑敏 王素英
摘 要:以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為基礎,在提高學生汽車專業(yè)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計算機應用能力,搭建“一條主線、兩個體系、三大基礎”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實踐教學;理論教學;教學模式
“一條主線”就是以汽車專業(yè)實踐能力和基本知識為主線,實現(xiàn)這一理論就是依托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在理論教學當中除了專業(yè)知識教學之外,還包括人文素質課程、選修課程等,以夯實學生的汽車維修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目的[1];在實踐教學方面,就需要學校模擬真實的汽車維修、檢測等開發(fā)環(huán)境,讓學生親手將所學的汽車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不斷提高他們專業(yè)技能水平。在課程設置上主要包括實訓、實習、實踐協(xié)作綜合實訓。三大基礎是指人文素質基礎、汽車專業(yè)基礎和計算機基礎,人文素質基礎主要掌握基本英語、汽車商務、職業(yè)道德等;汽車專業(yè)基礎包括發(fā)動機維修、汽車底盤維修、汽車電氣維修、汽車日常保養(yǎng)與維護知識;計算機應用基礎包括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與汽車維修相關的各類維修軟件的操作及使用等只有保證在汽車維修專業(yè)教學當中,嚴格按照這一模式。
1改革教育思想,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改革在教育教學改革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校多年的辦學實踐證明,教學改革必須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改革為先導[2]。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涵蓋面很廣,可歸結為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的思想觀念問題、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的思想觀念問題以及高等教學領域中的思想觀念問題[3]。據(jù)此,搞好教學改革,必須首先在教育觀念中牢固形成這樣的認識: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工作永恒的主題,教學改革是各項改革的核心,重視互聯(lián)網思維的引入。要重視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個性發(fā)展,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實施素質教育。學校教學改革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教學第一線的廣大教師的關心、理解、支持和參與是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4]。
2 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模式及人才培養(yǎng)機制
創(chuàng)新實訓教學模式,推進實訓項目標準化和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化建設,將實訓設備、實訓項目和實訓情景進行有機的統(tǒng)一和組合,進一步提升學習實訓效果的綜合能力;重點培養(yǎng)學生借助于各種診斷、檢測設備,能夠獨立排除汽車常見故障的能力。以現(xiàn)場教學、案例分析等為主要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這就需要大課時段的實訓教學模式。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進一步改善校內實訓條件。在現(xiàn)有的實訓基地基礎上,重點進行三項建設。一是擴建整車實訓基地,提高學生熟悉典型汽車構造并掌握實車檢測與維修的能力;二是完善現(xiàn)代汽車技術實訓基地(汽車發(fā)動機電控實訓室、汽車底盤控實訓室、汽車電器電控實訓室),用以提高學生對現(xiàn)代汽車典型技術的檢測和維修能力;三是建設汽車維修仿真模擬實訓室。同時學校還要逐年加大對汽修實習設備的投入。通過與相關企業(yè)的密切合作,廣泛開辟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實習鍛煉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3 加強教學課程內容改革
在專業(yè)教學內容上,要從傳統(tǒng)的理論“三段式”教學,全面的向實踐教學轉變,圍繞“基于新技術下的汽車維修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這一主線,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充分考慮汽車維修工作對從業(yè)者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對專業(yè)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和充實。
同時不斷將汽車維修中的新技術融人其中。第一,人文基礎教學內容,在汽車維修專業(yè)當中開設人文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汽車維修芙語、汽車法律法規(guī)、汽車文化、職業(yè)道德等,尤其是要重視汽車專業(yè)英語的學習,在英語專業(yè)教學當中適當?shù)脑黾悠噷I(yè)英語的能力,讓學生熟練的掌握各類進口配件上各類英文的具體含義,同時英語教學應該貫穿于專業(yè)教學的整個過程。第二,重視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yǎng),在計算機應用教學當中,可以將第一年作為基礎學習年,第二、三年作為汽車維修軟件的操作及使用,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汽車維修市場當中,出現(xiàn)的一些新技術、新的汽車維修軟件,以保證學生的學習能力走在崗位要求的前面,只有這樣學生畢業(yè)以后才能真正的達到崗位工作的要求。第三,汽車維修理論知識,這是人文教育的重點,在這一方面上每學期都要開設汽車維修理論課程,讓學生熟練的掌握汽車機械基礎和基本識圖,汽車電子系統(tǒng),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各類汽車底盤維修,汽車電路、汽車檢測基礎、常見故障診斷與排查等,使其能夠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為其將來的成長做好鋪墊。
4 不斷探索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
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教學組織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講授,隨堂提問,按效果計平時成績。上課時,提出問題利用情境導入法,取材生活中的實際需求,讓學生明確自己要學習的目標和內容,完成車輛維護作業(yè)[5]。課堂上,教師利用視頻演示法,使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汽車維護各項任務的操作步驟及方法。視頻播放過程中,教師需強調各項技術要點及規(guī)范操作要求。通過動畫導入,使學生對汽車維護各項任務有整體認識,并提出各個項目所設置的活動內容;用動畫詮釋法,讓學生明確本項目中,要學習并完成的工作內容,引出各項任務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并引出項目概述內容;利用虛擬實訓法,通過汽車維護虛擬實訓軟件,讓學生操作演練,掌握汽車維護操作流程和技能要點;最后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操作,操作前要強調提示安全事項。
參考文獻:
[1]張安富.基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15(12).
[2]高思.提高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的重大舉措[J].中國大學教學,2007(02).
[3]劉璽,朱茂桃,劉文光.面向專業(yè)認證的車輛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教學改革探索[J].創(chuàng)新教育,2018(21).
[4]高強,薛金林.車輛檢測技術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2(114).
[5]姚嘉,盧偉,邢蕾等.車輛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提出與教學方法改革[J].經濟師,2015(07).
作者簡介:張沙沙(1987-),女,河南商丘人,碩士,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汽車系統(tǒng)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