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玲,孫新剛,張咪咪,侯雅芝
(1.山西醫(yī)科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1;3.山西省心血管病醫(yī)院,山西太原 030024)
腦組織炎癥反應是影響自發(fā)性腦出血(ICH)患者預后不佳的重要機制[1]。髓系細胞觸發(fā)受體-1(TREM-1)是介導炎癥發(fā)生與放大的關鍵介質[2],但與ICH后腦組織炎癥反應的關系尚無研究。本研究擬觀察TREM-1在大鼠ICH后血腫周圍腦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腦組織炎癥反應形成的關系,報告如下。
選取健康雄性SD大鼠36 只,由山西醫(y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體質量250~300 g。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大鼠分為假手術組和ICH后1d,2d,3 d,5 d,7 d組,每組6 只。
參照文獻[3]方法,將100 μL自體新鮮股動脈血注入大鼠尾狀核,制作大鼠ICH模型,ICH組大鼠分別于術后相應時間點處死。假手術組采用相同手術過程但不注血,于術后3 d處死。
取出-70 ℃冰箱中保存的標本,按說明書依次進行提取總RNA,合成第1、第2鏈,電泳分析等步驟。凝膠圖像分析系統(tǒng)檢測灰度,分別以TREM-1,IL-1β,TNF-α與β-actin的比值表示其相對水平。
RT-PCR法檢測顯示,與假手術組相比,ICH組血腫周圍腦組織中TREM-1的相對水平在造模后第1天即升高(t=9.378,P<0.001),并于造模后第3 天時達到高峰(t=9.248,P<0.001),此后呈下降趨勢,至第7天時最低,但仍明顯高于假手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327,P<0.001)(見圖1)。
依據(jù)實驗設計方案,在TREM-1表達最高時間點即造模后3 d時采用RT-PCR檢測IL-1β及TNF-α,結果顯示與假手術組相比,IL-1β(82.60±1.92 VS 16.61±1.08,t=22.330,P<0.001)及TNF-α(1.45±0.24 VS 0.62±0.16,t=6.564,P<0.001)均明顯升高。
ICH后3 d,TREM-1與IL-1β(r=0.604 5,P=0.007 9)及TNF-α(r=0.646 9,P=0.003 7)呈正相關(見圖2~圖3)。
自發(fā)性ICH是一種神經(jīng)系統(tǒng)急危重癥,具有高發(fā)病率及致殘率的特點[1]。研究結果表明[4],ICH后血腫周圍腦組織炎癥反應的形成可能與其不良預后密切相關,積極探討其形成機制并予以干預,臨床意義重大。TREM-1表達于髓系細胞表面,近年來在炎癥反應中的作用受到關注。最初有關TREM-1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急性微生物感染[2,5],但后續(xù)研究發(fā)現(xiàn)TREM-1在急性非微生物感染、慢性感染性病變及自身免疫疾病的發(fā)病過程中均起重要作用[6-8],并與腫瘤及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病變的炎性發(fā)病機制密切相關[9-10]。因此,TREM-1廣泛參與多種疾病微環(huán)境的炎性進程,并與疾病的發(fā)生、轉歸及預后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TREM-1在ICH后血腫周圍腦組織中表達增高,并與炎癥因子的表達有關,提示TREM-1可能亦與ICH后腦組織炎癥反應的形成密切相關。
近年來有多種炎癥因子被證實參與了ICH后腦組織炎癥反應的形成[11-12],但針對這些炎癥因子實施干預后其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結果提示TREM-1與ICH后腦組織炎癥反應形成有關,而TREM-1是介導多種炎癥反應發(fā)生與放大的關鍵介質,這就有望為臨床改善ICH的不良預后提供藥物作用新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