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靜 馬懋柔
【摘要】目的 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以時間護理為基礎的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以“入院順序”為隨機分組,分成對照組(45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45例;給予以時間護理為基礎的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的應用效果。結(jié)果 護理干預后綜合癥狀評分各維度意志力、思維敏捷度、認知能力、情感控制能力研究組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以時間護理為基礎的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病情,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時間護理;綜合護理干預;精神分裂癥;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6..01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精神科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意志、情感、認知、思維等功能障礙,其屬于慢性疾病,治療難度大,且極易反復發(fā)作,如此為臨床護理工作帶來較大的難度。本文旨在進一步探究以時間護理為基礎制定綜合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便于提高臨床治療和提供循證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接診的精神分裂患者選取90例,以“入院順序”為原則進行分組,分成對照組(45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45例;給予以以時間護理為基礎的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19~67歲,平均(45.36±9.27)歲。研究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17~66歲,平均(45.45±9.36)歲。統(tǒng)計學對兩組一般資料展開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含指導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基礎護理、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等。
研究組實施以時間護理為基礎的綜合護理干預:(1)為了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變化,選取適宜的時間,如每日早晚七點對患者體溫、血壓等進行測量。(2)心理疏導,每日四點到五點或七點到八點,給予患者個性化的心理疏導,時間半個小時。(3)健康教育,以知識講座、觀看小視頻、組織游戲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一般情況下選擇下午7點~9點,時間1 h。(4)飲食護理,為患者制定詳細的用餐時間和用餐量,少食多餐、飲食清淡為原則,合并糖尿病患者,應減少用餐量增加用餐次數(shù)[1]。(5)運動護理,在護理人員的監(jiān)督下,每日早上患者情緒亢奮時,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在下午較為乏困時組織籃球等活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后綜合癥狀評分改善情況,評價指標意志力、思維敏捷度、認知能力、情感控制能力4個維度,采用0~10分制,分數(shù)與癥狀改善情況成正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軟件統(tǒng)計分析,以(x±s)形式錄入計量資料綜合癥狀評分,行t檢驗。以P<0.05為參照標準判定統(tǒng)計值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jié) 果
綜合癥狀評分評價,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護理干預后綜合癥狀評分各維度意志力、思維敏捷度、認知能力、情感控制能力研究組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以時間護理為基礎的綜合護理干預強調(diào)時間理念,遵循人體生物規(guī)律,在最佳時間點給予患者的認知、行為、心理等方面的護理干預,可以提升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提升護理質(zhì)量,有效改善預后[2]。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護理干預后綜合癥狀評分各維度意志力、思維敏捷度、認知能力、情感控制能力研究組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jù)人體生物節(jié)律特點,結(jié)合患者心理及生理特征,給予其更具針對性、計劃性的時間護理,可以提升患依從性,同時本次研究中所選時間點下午4、5點,7點到9點均為精神力提高時間段,有助于激發(fā)患者積極性,體征測量選擇波動最小的時段,飲食與運動均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安排,可幫助患者有效改善病情,提升精神狀態(tài)。
綜上,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以時間為基礎的綜合護理干預,臨床療效顯著,可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金菊芳.以時間護理為基礎的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在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效果、改善其預后中的作用[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9,31(03):414-415.
[2] 李緒珍.時間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智慧健康,2019,5(0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