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粉香
本節(jié)寫作指導課旨在引領學生把目光聚焦身邊的匠人,挖掘匠人身上的認真、敬業(yè)、執(zhí)著等精神,傳播、傳承“匠人文化”。教學設計的主要思路是:從身邊的匠人聊起,說說自己對他們的了解;以名家作品為范例,引領學生如何描述匠人的手藝;提升立意,認識匠人匠心所在,明確寫作目的。課前,要求學生了解身邊有哪些匠人,聽長輩們講講他們所知道的匠人故事。
(投影“匠”字的金文大篆寫法、小篆寫法及隸書寫法。)
師:同學們,這是“匠”這個漢字的演變過程?!敖场笔且粋€會意字,你能猜測一下這個字的本意是什么嗎?
生1:從金文大篆體的“匠”可以看出,它的外面是個筐,里面應該是工具之類的東西。
師:你很聰明,里面放著的是斧頭等工具。由此你能猜出它的本意了吧?
生1:我覺得是木匠。
師:對的。但是后來,這個“匠”就不僅僅指木匠了,而是指代“有手藝的人”,也就是“匠人”。除了木匠,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匠人呢?
生2:瓦匠、皮匠。
生3:剪紙的、磨剪刀的、修鞋的匠人。
生4:捏糖人的匠人。
生5:畫匠、漆匠。
生6:銅匠、鎖匠、陶匠、泥水匠、裱畫匠、毛皮匠……
師:哇!你知道的可真多,太厲害了。
生6:老師,我課前上網(wǎng)查的。對了,還有教書匠,算不算?
師:哦,原來你是一個有心人,做了充分的準備。教書匠當然應該算啊,因為我們教師也算是“有手藝的人”?。∥覀兊氖炙嚲褪恰皞鞯朗軜I(yè)解惑”。課前,老師布置大家去關注一位你感興趣的匠人?,F(xiàn)在,我們就來交流一下你準備寫的這位匠人,說說你對他有何了解。
生7:我準備寫一個捏糖人的匠人。他在揚州東關街上。有一次,我就站在他旁邊,看他給我捏出了一個“猴子撈月”的糖人,捏得真像。我覺得他的手藝特別精湛,所以我今天準備寫他。
生8:我準備寫一個磨刀具的匠人。他經(jīng)常在我們小區(qū)里喊“磨剪子、戧菜刀嘍……”。他很老了,也很瘦,磨刀特別慢。但是我奶奶說,他磨過的刀,特別好使,所以就讓我送給他磨過幾次。我還能記得他磨刀的樣子,所以準備寫他。
生9:我準備寫一個剃頭匠。他店里很破舊,沒有什么先進的設備,連空調都沒有。他本人還有點瘸。但是他剃頭真是又快又好,并且特別便宜,一次只收5元錢。我以前不樂意去他那,覺得他肯定水平不行。哪知道他理的板寸頭又平整又好看,每次還給我洗得干干凈凈的,所以我想寫他。
生10:我準備寫一個木匠。他是我的爺爺。雖然他歲數(shù)已經(jīng)很大了,但是村里鄰居們找他打家具的還有不少。他那種手藝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多見了,就是比較慢,要提前半年預約。記得小時候,爺爺還給我做過一個木馬,坐上去可以前后搖晃的那種,現(xiàn)在還在老家,已經(jīng)成了老古董了。
生11:我也準備寫一個木匠,是我看電視時看到的。他手中誕生的作品真是藝術品?。∪藗儐査麨槭裁茨艹晒?,他說做什么事都急不得、懶不得,手藝人哪個不是經(jīng)過不斷地磨煉,才練就真正的本領的?他的話對我觸動很大。
……
師:聽完同學們的發(fā)言,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都已找到了寫作的對象。你們對匠人的了解,有的是通過直接接觸,有的是聽長輩講述,還有的是來源于視頻介紹,我覺得都可以。如果是自己認識的或接觸過的匠人,可能生活的體驗會更真切一些,寫起來也更容易一些。此外,老師還聽出了同學們特別佩服這些匠人精湛的技藝。我們今天寫身邊的匠人,自然必須著重描寫匠人的技藝。如何去描寫呢?我們先來看兩段文字。(板書:身邊的匠人 描寫)
投影:
超市的拐角處有個攤兒,一個老頭常年坐在“馬扎兒”上。他60多歲,禿頭,黑瘦黑瘦的,扎著一條說不清是什么顏色的帆布圍裙。攤子坐北朝南,一年四季,他那張憨厚的、黝黑的方臉都沐浴在燦爛的陽光里。他在陽光里乒乒乓乓釘掌,在陽光里刺刺啦啦干活。
他把零錢遞給我的時候,我認真看了他一眼。這是一張很蒼老的臉,上面的褶子一條摞著一條,寫滿了歲月的滄桑和生活的艱辛。令我過目不忘的是他那雙粗糙骯臟的大手:灰白的指甲像是早失去了生命,厚硬得好像骨質化了;手指被柔韌的細繩勒出一道道嫩紅的溝壑,指尖破裂著大大小小的口子,且被污垢彌合——這大概是人間最難看的一雙手了。(母國政《知道女人喜歡什么嗎?》)
師:這兩段文字主要對人物進行了什么描寫?你們知道文中的“他”是干什么的嗎?
生1:外貌描寫。他應該是修鞋的。
師:對的,是一個鞋匠。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生1:從他的手可以看出來——粗糙骯臟,因為經(jīng)常用手修鞋,而鞋往往比較臟。還有就是“指尖破裂著大大小小的口子”,也可以看出他是修鞋的。
師:其實,很多勞動者都會有這樣的粗糙骯臟的手。還可以從哪里看出來?
生1:但是他的手指是“被柔韌的細繩勒出一道道嫩紅的溝壑”,從這里可以看出來。
師:不錯。再結合哪些句子,職業(yè)特點就更分明了?
生1:他“坐在‘馬扎兒’上”“扎著一條說不清是什么顏色的帆布圍裙”,還有就是“在陽光里乒乒乓乓釘掌”,都可以看出他是修鞋的。
師:這兩段外貌描寫沒有提到一個“鞋”字,我們卻能讀出文中人物的職業(yè)。這就提醒我們,外貌描寫也可以表現(xiàn)人物的職業(yè)特征。(板書:外貌描寫 表現(xiàn)人物職業(yè)特征)大家再讀這兩段文字,雖然兩段都是以外貌描寫為主,但是觀察人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生2:我覺得第一段是遠看,第二段是近看。
師:對的。我們在對人物進行描繪的時候,就好像拿著一架攝像機,可以遠遠地先拍一下,粗筆勾勒,然后將鏡頭拉近,聚焦一點,細筆描繪。(板書:遠近 粗細)聚焦描寫時,當然不限于外貌描寫,對于匠人,自然要突出其動作。我們來看這樣的文字。
投影:
他不厭其煩地圍著你轉,好像你來自鐘鳴鼎食之家,其實你不過是引車賣漿者流。他麻利周到,一邊抖著白圍裙,一邊迎你進門。你兜肚里才準備了一毛或兩毛錢,但依然能夠大步向前,坐上高位。他先是給你的脖子繞上一圈白紙,再撒些兒白粉,輕輕地系上白圍裙。他并不似梁實秋先生描寫的那么魯莽,那么不講衛(wèi)生;不,他的手總是很柔軟的,態(tài)度總是很溫和的。他的剃刀磨了又磨,落刀之前總要先在自己手上試試刀鋒。他的剃刀絕不會落在你的咽喉管道上,而是準確無誤地掠過你的臉皮,就跟風吹過水面一樣。你舒服地仰面兒躺著,把眼睛微微地閉著。他俯首奏刀,好比外科大夫在給病人做手術。你若是稍稍皺個眉頭,他就忙不迭地問:“是手太重了嗎?”或者說:“讓我把椅子再旋低一些,這樣就好了?!毕窗l(fā)時,他自己用手先試試水溫,覺得適度了,才讓溫水順著毛巾流下來。水若是流進你的脖子,或是濺到你的眼睛里,他會十分抱歉地用干毛巾替你揩凈。他從不吝惜肥皂,更不節(jié)約時間。他想象你是趕去做新郎或是出席一場盛宴,假如有一根發(fā)絲沒有抖掉,使你不舒服,你就有理由發(fā)脾氣;而你如果不發(fā)脾氣,你就是一個既尊貴又客氣的好人。(陳震《剃頭匠》)
師:這段文字描繪的是一位什么職業(yè)的匠人?
生(齊):剃頭匠。
師:很好。這位剃頭匠跟我們接觸過的很多理發(fā)師不太一樣,大家又是如何看出這是一位剃頭匠的呢?
生3:從“洗發(fā)時,他自己用手先試試水溫,覺得適度了,才讓溫水順著毛巾流下來”這一句可以看出。他給別人洗頭發(fā),再加上前面有關白圍裙的描寫,跟老一輩的剃頭匠蠻像的。
師:是的,你讀的這個句子寫了他給別人洗頭發(fā),先后主要寫了哪兩個動作?
生3:試水溫,揩凈顧客脖子上或眼睛里的水。
師:你概括得很準確,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細心有愛的剃頭匠。同學們,這段文字前半部分寫這位剃頭匠在干什么?有誰知道嗎?
生4:給顧客刮臉。
師:你真厲害,連這個都知道。我們看下面幾句話,請大家圈畫出刮臉的相關動詞,說說動作描寫要注意什么。
投影:
他先是給你的脖子繞上一圈白紙,再撒些兒白粉,輕輕地系上白圍裙。
他的剃刀磨了又磨,落刀之前總要先在自己手上試試刀鋒。他的剃刀絕不會落在你的咽喉管道上,而是準確無誤地掠過你的臉皮,就跟風吹過水面一樣。
生 5:動詞有“繞”“撒”“系”“磨”“掠”。動作描寫要有一定的順序,要能把他刮臉的過程按順序呈現(xiàn)出來。
師:你說得非常準確。我們要寫匠人的手藝,自然會對其進行動作描寫。動作描寫尤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板書:動作呈現(xiàn)有序)如果老師把這幾句話改成下面的句子,行不行?
投影:
他先是給你的脖子圍上一圈白紙,再抹些兒白粉,輕輕地圍上白圍裙。
他的剃刀在磨刀石上擦了又擦,落刀之前總要先在自己手上試試刀鋒。他的剃刀絕不會放在你的咽喉管道上,而是準確無誤地落在你的臉皮上,就跟風吹過水面一樣。
生6:不行?!皣币蝗Π准埡汀袄@”一圈白紙意思有區(qū)別;“撒”和“抹”的動作顯然不一樣;“系”換成“圍”雖然意思一樣,但是“圍”和前面重復了,而且后面又是“白圍裙”,這個字反復出現(xiàn)不好。
生7:第二段中的動詞也不能換?!胺拧痹谘屎砉艿郎?,讓人害怕?!奥洹痹谀樒ど?,也不如“掠”準確,因為后面說的是“跟風吹過水面一樣”,所以應該用“掠”。
師:兩位同學分析得都非常細致,這就提示我們在呈現(xiàn)匠人的動作時,需要斟酌運用什么樣的動詞最合適。(板書:選詞準確)同學們,為了表現(xiàn)剃頭匠的精湛技藝,除了動作描寫,作者還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生8:語言描寫?!笆鞘痔亓藛幔俊薄白屛野岩巫釉傩鸵恍?,這樣就好了。”可見他特別關注顧客的感受,特別為顧客著想。
生9:還有細節(jié)描寫,如“剃刀磨了又磨”“在自己手上試試刀鋒”“先試試水溫”等,都可以看出這個匠人不僅技藝高超,而且人品高尚。
師:其實你找的這些細節(jié),都是動作上的細節(jié)。前面我們已經(jīng)分析過,語言也是細節(jié)描寫,可見要想將人物刻畫成功,必須關注動作、語言甚至神態(tài)上的細節(ji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這段文字除了多角度地寫“他”這個匠人,還多次出現(xiàn)了第二人稱“你”。首先回答老師,“你”是誰?
生(齊):顧客。
師:這是一篇寫剃頭匠的文章,作者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筆墨寫顧客“你”呢?
生10:這是側面描寫,起襯托作用。
師:請大家結合文中具體文字,說說顧客是如何起到襯托作用的。
生11:從“你舒服地仰面兒躺著,把眼睛微微地閉著”,可見顧客刮臉時很是放松、愜意、享受,側面突出剃頭匠的技藝高超。還有“你若是稍稍皺個眉頭,他就忙不迭地問”,可見剃頭匠是個觀察很仔細的人。
生12:從“他想象你是趕去做新郎或是出席一場盛宴,假如有一根發(fā)絲沒有抖掉,使你不舒服,你就有理由發(fā)脾氣;而你如果不發(fā)脾氣,你就是一個既尊貴又客氣的好人”,可見剃頭匠服務非常周到,不會使顧客感到不舒服。
師:看來這真是一個招人喜歡的剃頭匠。還有補充嗎?
生13:還有“好像你來自鐘鳴鼎食之家,其實你不過是引車賣漿者流”“你兜肚里才準備了一毛或兩毛錢,但依然能夠大步向前,坐上高位”,可以襯托剃頭匠不媚俗不勢利,不會嫌貧愛富。哪怕你是窮人,在這里也會享受到一流的服務。
師:說得非常好??梢姙榱耸构P下的匠人形象更為生動,除了對其進行肖像、動作、語言等方面的直接描寫外,還可以通過旁人的眼光、感受等,對其進行側面襯托。其實,我們學過的《口技》也是用的這種方法,通過側面描寫聽眾的反應,以及對道具簡單的反復強調,凸顯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樣的句子。
(投影相關文字,略)
師:讀完這樣的句子,我們應該發(fā)現(xiàn),對于整篇文章而言,這樣的文字并不多,但是對主要描寫對象的襯托效果特別好。所以我們描寫匠人時,還是要以正面描寫為主;側面描寫要注意文筆簡潔,且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最好不是一次寫完,而是要穿插在文本中間。(板書:正側 主次)下面,就請同學們描寫一位你所了解的匠人,重點突出其精湛的技藝。寫一段文字即可。
(生寫作)
師:下面,我們請幾個同學讀一下他們的作品。其他同學在聽的過程中思考:他的文字有沒有突出匠人手藝的精湛?運用了什么方法?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生14:我寫的是一個磨刀的老人?!袄先四サ逗茏屑殻以谝慌阅⒁曋?。只見他的手又黑又瘦,一只手摁著磨刀石上的刀刃,一只手抓著刀柄,瘦削的肩膀帶動著胳膊,用力地來回移動著刀具。刀具被老人磨得光亮無比,悄悄反射出老人滄桑的臉龐。那尖銳的磨刀聲似乎被陽光軟化了,我甚至有些陶醉了?!?/p>
師:雖然文字不多,但是老師覺得寫得還是不錯的。誰來分析一下好在哪?
生15:這段文字運用了正側結合的方法。正面描寫主要是寫其動作,呈現(xiàn)老人磨刀的過程,可以看出這個磨刀匠是個做事認真的人;側面描寫通過寫刀具的光亮以及“我”的陶醉,襯托老人手藝不錯。
師:說得不錯。你覺得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生15:還可以寫得再多一點,比如寫寫這個老人的外貌。這里只寫了“他的手又黑又瘦”,我覺得還可以再寫一點。具體怎么寫,我還沒有想好。
師:老師也覺得描寫還不夠充分。參照我們剛才給出的范例,這段文字還可以加入什么描寫呢?我們請作者本人說說吧。
生14:我想可以寫寫他的語言。他經(jīng)常在我們小區(qū)里喊“磨剪子、戧菜刀嘍……”,聲音特別有意思,拖得很長,傳得很遠。
師:對,這是一個不錯的補充。老師有一個建議,你還可以寫寫老人對刀具的愛惜,比如刀磨好后,他是怎樣細心地用抹布擦干凈刀的。我們再請一個同學讀一讀他寫的片段。
生16:我寫的是一個剃頭匠?!八?0多歲的樣子,一身略顯肥大的青布素衣,一雙圓口黑色的輕便布鞋,肩膀上搭著一條白羊肚手巾。他走起路來,一腳高,一腳低,身子跟著向左傾斜——原來是個跛子。我暗自擔心:跟著他那節(jié)奏和步伐,我這頭發(fā)會不會被理成45度斜角?我在椅子上坐定。他將圍布在我脖子上繞了一圈,然后熟練地打了個蝴蝶結,接著用一把木梳捋我的頭發(fā)。頭發(fā)太干了,他便用噴霧器潤濕。噴霧器里加的竟然是溫水,一點也不冷。開始理發(fā)了,他優(yōu)美地揮動著膀子,仿佛跳起了奔放的舞蹈。我的一頭碎發(fā)便像雪花般散落在地上。到了最后的兩鬢時,他將手中的推子放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貼著我的臉頰從下往上移動。然后,他把我的頭壓低,用刮刀將我脖頸處的頭發(fā)茬子刮了個干凈。最后,他用那雙大手在我頭上輕輕地來回按摩——真舒服!一切工序都已完成?!嗌馘X?’‘老規(guī)矩,5 塊錢?!?,才 5 塊!’‘是啊,多少年了,都這個價。你是新來的,不曉得罷了?!?/p>
師:這么短的時間,這位同學能寫這么多文字,并且寫得這么棒,我建議大家先把掌聲送給他。
(生鼓掌)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他是如何能寫得這么具體的?
生17:描寫比較多,從外貌寫到動作,最后是語言描寫。
師:是的,豐富的描寫使人物變得立體。你最欣賞他的什么描寫?
生17:動作吧。他能夠像老師說的,按照一定的順序寫,用的動詞也很準確,還注意到了細節(jié)。
師:是的,動作描寫把理發(fā)的過程具體呈現(xiàn)出來了。其他描寫有沒有值得大家借鑒的?
生18:外貌描寫也很好,能看出寫的是個剃頭匠。還有寫他是個跛子,估計是為下文埋下伏筆。文中“我這頭發(fā)會不會被理成45度斜角”的說法,也比較幽默。
師:你分析得不錯。大家再仔細讀讀,看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生19:我覺得“奔放的舞蹈”這一比喻不太恰當。前面用的是“優(yōu)美”一詞,而且是“膀子”,后邊卻說跳起了舞,還是“奔放的”,感覺不恰當。
師:是的,老師也是這么想的,還不如直接說“動作很是優(yōu)雅嫻熟”。還有嗎?
生20:“碎發(fā)便像雪花般散落在地上”這一比喻也不恰當,因為雪花是白的,而作者的頭發(fā)顯然是黑的,并且形狀上也不太相同。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要想寫好一個比喻句,并不那么容易,需要好好斟酌。
師:大家再往深處想一想,我們寫這篇匠人的文章,僅僅是為了表現(xiàn)匠人的手藝好嗎?還可以有什么立意?請大家暢所欲言。
生1:我覺得應該表現(xiàn)匠人的品質。
師:你寫的是什么人?你準備表現(xiàn)他的什么品質呢?
生1:我寫的是我的爺爺。他是個木匠。除了寫他的手藝得到別人夸贊外,我還想表現(xiàn)他熱心、樂于助人的品質。奶奶說他年輕的時候,左鄰右舍經(jīng)常有欠他工錢的,拖久了,人家不還,他也不計較,反而說“有錢自然會還的,不還肯定是日子過不去唄”。他的善良和熱心腸贏得了全村人的尊重。我想表現(xiàn)這一點。
師:你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聽奶奶講爺爺過去的事。還有其他意見嗎?
生2:我覺得還可以表現(xiàn)文化的傳承,因為這些手藝慢慢地都要消失了。我寫的是一個剪紙的婆婆,她剪什么像什么。過年時,我們老家不少人家的窗花就是她剪的。我覺得她剪的比外面賣的都要好,可惜現(xiàn)在沒什么人會這種手藝了。
師:你的觀點非常好,這也是老師想跟大家說的。你的文章題目可以擬為“漸行漸遠的剪紙匠”。曾幾何時,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工匠,但隨著工業(yè)時代的來臨,這些老手藝、老工匠正在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有些手藝在今天確實過時了,被淘汰了,但是昨日的工匠于今天的人們而言,大家覺得他們永遠不會過時的是什么呢?
生(齊):他們的精神。
師:是的,“匠人精神”永不過時,值得代代傳承。(板書:匠人精神)我們來小結一下,你們覺得匠人有哪些精神值得傳承呢?
生3:我覺得是對技藝精益求精的精神。
生4:對工作執(zhí)著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
生5:我覺得是善良寬容、心中有愛的人格魅力。
生6:我覺得還要傳承他們的生活智慧。
生7:應該是一種耐心、專注的品質,堅持不懈的追求。
……
師:同學們總結得不錯,但是落實到筆下,顯然不需要把這些精神品質都寫出來,突出一兩點就夠了。那我們寫作時,該如何表現(xiàn)“匠人精神”呢?
生8:我覺得可以在文章的結尾處點明主旨。
師:這是一種不錯的方法,通過結尾處的議論、抒情,贊揚“匠人精神”,升華主旨。我們看這樣的文字。
投影:
這些手工藝者以他們一貫的精細做工對抗工廠產(chǎn)品的粗劣,以他們的綿密緩慢對抗世界的粗疏快速,以他們的溫熱和質感對抗世界的冷漠與虛浮。在這種對抗與堅守中,匠人為我們這個社會保留了許多寶貴的東西,比如真實,比如專注,比如耐心,比如堅守。在這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越來越多的時代,社會若想恢復凝聚力,一個人若想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必須重拾“匠人精神”,讓“匠人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師:請同學們仿照這樣的示例,運用議論或抒情的方式,贊一贊你筆下的匠人的精神,提升文章的立意。
(生寫作并交流,略。)
師:同學們,你們寫得都太好了,但是匠人的精神品質,我們是不是只需在文章結尾總結一下就行了呢?或者說,文章的立意只能在結尾處點明嗎?
生9:我覺得對匠人的贊美文字應該穿插在文章中間。
師:這也是一個辦法,將議論、抒情的文字穿插到文章中去。對“匠人精神”的贊美只能通過議論、抒情的方式嗎?
生9:不是的,我覺得在前面的描寫中就應該有所體現(xiàn)。
師:是的,這也是老師要特別提醒大家的地方——結尾對“匠人精神”的贊美是建立在前文描述的基礎上的。體現(xiàn)一個人的精神品質,離不開描寫,離不開具體事件的敘述。寫人是離不開寫事的。今天這節(jié)課上,我們借助“匠人”這個寫作對象,重點學習了如何通過多種描寫凸顯其技藝,如何通過議論、抒情提升文章的立意。而要將一個人物刻畫得更加豐滿立體,就必須通過具體的事件來呈現(xiàn),就要將你的描寫放到你所寫的事件中。課后,請大家將自己的文章修改并補充完整。最后我想說的是,今天我們重提“匠人精神”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今天“匠人”這一概念已經(jīng)遠遠超出熟練手工勞動的范圍了。今天的工程人員、科研人員、建筑師、醫(yī)生……都是匠人?。〗ㄗh大家課后看一看系列節(jié)目《大國工匠》,里面講述了8位不同崗位的勞動者用自己的雙手與匠心,筑夢逐夢的故事。他們都不是名牌大學畢業(yè),卻孜孜以求,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職業(yè)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內不可或缺的人才。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學生作文首先應該解決“寫什么”的問題。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關于“寫人”的寫作指導課,但是限定了寫作對象,要求學生寫一寫身邊的匠人。匠人的手藝正在消失,“匠人文化”已漸行漸遠,而我認為這個社會迫切需要重拾“匠人精神”,所以引領學生將目光聚焦到匠人身上,從“什么是匠人”談起??紤]到有些學生對這樣的群體認知較少,課前,我布置學生做了預習,事先通過多種渠道去了解身邊的匠人,選定課上準備寫作的對象。
寫作目標確定之后,接下來解決的就是“怎么寫”的問題?!皩懭恕钡奈恼伦匀皇峭ㄟ^“寫事”來塑造人物的。本節(jié)課指導的重點卻不在于此,而在于指導學生如何對人物進行描寫,重點是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結合,粗筆勾勒與細筆描繪的結合,尤其是對動作描寫和肖像描寫進行了指導。與其他寫人文章的不同之處在于,本節(jié)課的描寫指導特別強調突出筆下匠人的技藝的精湛。學習方法上,是將范文賞析與當堂寫作相結合。事實證明,模仿始終是寫作者提升寫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徑。學生在名家作品的引領下,筆下的匠人都描寫得比較成功。
本節(jié)課的授課目的并不是止于對匠人的描寫,而是要挖掘“匠人精神”,傳承“匠人文化”,所以我在最后一個教學板塊中,引領學生思考“為何寫”的問題,即如何提升本篇文章的立意。我先讓學生暢所欲言“匠人精神”包含哪些內容,進而還是通過范文引領,告訴他們如何在結尾處借助議論、抒情的方式卒章顯志。學生第二次當堂寫作,完成后再交流,最后教師總結。
學生在描寫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是不夠真實。有些學生只是課前了解了有哪些匠人,或聽家人說,或通過網(wǎng)絡查詢了匠人的相關資料,沒有事先對寫作對象進行仔細觀察,所以外貌、動作等只是憑著想象去寫,缺少生活的真實。此外,還有些學生與寫作對象并無交集,對筆下的匠人的命運缺少真情實感的流露,為抒情而抒情,不夠自然。這些都是今后的作文教學中,值得我進一步關注并思考的地方。
【名師點評】
寫人敘事,看似簡單,但要寫出人物應有的特質,則不簡單。凌老師的這節(jié)課,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嘗試,值得我們學習。
首先,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欲望。寫人,學生的視野往往只局限在身邊的熟人——親友、老師、同學等,選材比較單一,主旨也平庸。因此,作文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打開視野,走進新的素材天地,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這節(jié)課上,凌老師引導學生聚焦匠人,非常有價值和新意。當下,工業(yè)化、信息化高歌猛進,人們喜歡把目光聚焦于“自帶光環(huán)”的人身上,而忽視了身邊默默無聞的匠人。其實,匠人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生活與他們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他們看似平凡,卻有著獨特的生活方式與生存技能。凌老師把學生的目光引向匠人,為學生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引領他們走進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寶庫。
其次,盤活了學生積累的寫作方法。寫作方法只有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揣摩、內化,才有意義,否則就是僵死的知識。學生已經(jīng)學過不少寫作方法,只是不會用,甚至沒有運用的意識。這節(jié)課的“繪一繪精湛的匠藝”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凌老師有意識地將人物描寫的方法指導和特定的描寫對象結合起來,以文學作品中的描寫片段為例,抓住修鞋匠、剃頭匠等具有特定技能的勞動者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面描寫描繪人物;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活用方法,結合自己的觀察,刻畫身邊的匠人,目標具體而明確,操作性很強,能收到活化寫作方法的效果。
再次,深化了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的思考。學生日常寫作的基本模式是在記錄生活事件的基礎上,貼上諸如“愛”“進取”等格式化的主題標簽,缺乏深入思考。這節(jié)課上,凌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匠人的平凡生活,透視“匠人精神”,具有特別的意義:一是能引導學生針對當下浮躁、急功近利的“時代病”深入思考“匠人精神”的特殊意義;二是培養(yǎng)了學生轉換視角,透過現(xiàn)象思考生活本質的習慣。
(點評人王偉為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教育體育局中學語文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