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名忠 龔永紅
摘 ? ?要: 宋詞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藝術魅力,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璀璨明珠,能與唐詩爭齊,與元曲斗艷?!端卧~三百首》詞人巧妙的構思、細膩的筆觸讓宋詞具有無限的生命力,經(jīng)典宋詞也成為許多翻譯工作者難以割舍的翻譯素材。被譽為“中國古典詩詞翻譯第一人”的許淵沖先生所翻譯《宋詞三百首》英譯本成為宋詞翻譯的經(jīng)典之作。本文從文化缺失補償?shù)囊暯菍υS淵沖《宋詞三百首》中的《青玉案·元夕》的英譯本,進行文化缺失補償策略分析,以詮釋宋詞的文化魅力。
關鍵詞: 《青玉案·元夕》 ? ?翻譯 ? ?文化缺失 ? ?補償策略
一、《青玉案·元夕》簡介
青玉案原為詞牌名,因取自東漢張衡《四愁詩》中的“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而得名,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作于1174年宋淳熙元年或二年,是辛棄疾剛從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臨安所作,當時南宋國勢日衰,強敵壓境,統(tǒng)治階級只會屈辱求和,整日沉湎于歌舞享樂,粉飾太平。辛棄疾對當時執(zhí)政者不思進取頗多譴責,因而備受排擠,空負文才武略卻無法施展,于是將自身的憂國憂民之情和滿腔愛國熱情寓于詞作之中,抒發(fā)憤慨愁情。雖然壯志難酬,殺敵雄心無法實現(xiàn),報國之心始終不曾泯滅。其中的“那人”不是別人,正是文韜武略集于一身卻報國無門的辛棄疾,就算燈火闌珊,國將不國,然詞人的家國天下情懷還在,隨波逐流自甘墮落絕非辛棄疾本色[1](43-44)。
(一)原文: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二)原文詳解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之夜,煙火繽紛,街頭巷陌燈火輝煌,猶如東風一夜吹散繁花千樹。
寶馬雕車香滿路:
——達官顯貴乘坐豪華馬車,傾巢而動,留下一路幽香。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悠揚的簫聲,滿輪的明月,徹夜的魚龍社舞,好不熱鬧。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盛裝女子笑語盈盈,婀娜多姿,暗香隨風飄灑。
眾里尋他千百度:
——我千百次在萬千佳麗中不停地尋她,然蹤影難覓。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不經(jīng)意間,猛然回首,發(fā)現(xiàn)她在燈火零落處。
(三)原文內(nèi)涵
該詞分上下片,上片側重元宵之夜,萬人徹夜狂歡,盛況空前。街頭巷陌燈火輝煌,猶如東風一夜吹散繁花千樹;燃放的煙花鋪滿天際,隨風而散,恰似彩星從天而降,一派喜氣洋洋。佳人美景,魚龍社舞,令人眼花繚亂?!皩殹薄暗瘛薄傍P”“玉”如此這般華麗辭藻將元宵夜的熱鬧繁華寫得格外傳神。下片側重寫人。盛裝佳麗們個個笑語盈盈,她們說笑著,走走停停,暗香隨風飄蕩。然而作者在眾佳麗中只尋找意中關切之人,可還是蹤影難尋。忽然,燈火零落之處,所尋之人一直在那殘燈下,等待著,無怨無悔。
上下兩片互相呼應:上片元宵之夜,萬人徹夜狂歡,下片盛裝佳麗們千姿百態(tài)。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那人”精心打造,這正是詞人用詞之精妙:“一夜”只為“尋他千百度”,用詞不多卻包含癡情無數(shù)。若無“那人”在前面的鋪墊,哪來后面的驚訝連連。殘燈下瞬間發(fā)現(xiàn)“那人”無疑是辛棄疾生逢亂世時不屈精神的升華與凝結。詞人巧妙的構思、細膩的筆觸讓該詞具有無限的生命力[2]。如此委婉精妙之作,自然成為許多翻譯工作者難得的翻譯材料。然而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特別是末句短短20個字所包含的文學藝術精髓,不是一般的英文能夠輕易表達出來的,在翻譯上存在諸多困難,首要的是翻譯中的文化缺失問題。
二、宋詞翻譯中的文化缺失具體表現(xiàn)
(一)宋詞中語詞的模糊性
宋詞巧妙地運用模糊性詞語表情達意,這些模糊性語詞有的意義豐富,有的意象疊加,有的意境高遠,表現(xiàn)手法上往往采用大幅度跳躍結合比喻、暗示、象征、烘托等修飾手法表現(xiàn)詞人的情感。模糊詞語在表現(xiàn)詞人情感的不確定性方面,特別是反映詩人內(nèi)心深處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方面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肚嘤癜浮ぴΑ分小澳侨恕币辉~的使用便是經(jīng)典,與精確的語言“他”或“她”相比,“那人”語言更顯活力,更能激發(fā)讀者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進而創(chuàng)造“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感。宋詞中模糊詞語的頻繁出現(xiàn)是為了表現(xiàn)詞人情感的不確定,在翻譯中無這種不確定性難以完全體現(xiàn)或根本不能體現(xiàn),翻譯中的文化缺失在所難免。
(二)宋詞音韻美難以重現(xiàn)
詩詞是音樂的文學,“音美”,也就是詩詞的韻味,是詩詞特有的物質外殼和物質載體,帶來了詩詞的意境美。著名作家郭沫若曾說過沒有韻律,詩歌就不能稱之為詩歌,詩歌必定是遵守一定的韻律規(guī)律的。宋詞作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其特點是聲音錯落有致,平仄搭配,音韻獨特,《青玉案·元夕》中末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采用“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的韻律表達詞人驚奇與感慨,令人嘆為觀止。宋詞英譯的最高境界應是形神兼似,音美、意美、形美“三美”合一,一個好的譯文就是人們所說的譯文“可讀性”強,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再現(xiàn)原詞的形式美、音韻美、節(jié)奏美。如果古詩詞的翻譯失去了情感美、音韻美,就失去了詩詞的靈魂,原作的精髓自然也就無法表達。由于中英兩種文化的差異,其語言美的表現(xiàn)形式各不相同。在翻譯中英語無法完全將宋詞特有的音韻、平仄、節(jié)奏體現(xiàn)出來,更何況宋詞常常通過寫景抒情,以詩(詞)言志,立意高遠深邃,這些“韻外之致”更是無法完全地體現(xiàn)出來,宋詞英譯時文化缺失不可避免。
(三)意譯法
意譯法普遍被人們所使用,其原因是應為譯文與原文很難再形式上或細節(jié)上與原文完全對等,必須盡量與目的語文化和習慣表達保持一致,這樣的譯文才更具可讀性,才更能為目的語讀者所接受[8]。在《青玉案·元夕》翻譯中,許淵沖將“燈火闌珊處”翻譯為“there where lantern light is dimly shed.”(燈光昏暗的地方);在翻譯“眾里尋他千百度”時,使用表示結果的in vain短語將目的語文化與原文的形式和意境充分表達出來,“In the crowd once and again,I look for her in vain.”,此等翻譯讓人不得不感慨許淵沖深厚的翻譯功底。
五、結語
文學作品翻譯既是文化的交流又是文學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翻譯過程中的文化缺失是不可避免的,譯者只有在正確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翻譯補償策略才能盡可能呈現(xiàn)原文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8](36-37)。許淵沖先生畢生致力于中國古典詩詞翻譯,以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和深厚的中文與外文修養(yǎng),對中國古詩詞翻譯提出了獨具特色的“三美論”(意美、音美、形美)、“三化論”(深化、等化、淺化)及“三之論”(知之、好之、樂之)翻譯理論。2014年“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獲得者,“詩譯英法唯一人”是對這位享譽國內(nèi)外的著名翻譯家的最佳稱贊,而《宋詞三百首》無疑是其眾多經(jīng)典英文譯著的代表作。本文通過對比許淵沖《青玉案·元夕》英譯本發(fā)現(xiàn),通過運用直譯法、注釋法和意譯法等翻譯策略,譯者很好地彌補了文化翻譯缺失的不足,充分詮釋了辛詞《青玉案·元夕》的意境美。
參考文獻:
[1]韋名忠.龔永紅.辛詞《青玉案·元夕》末句翻譯看宋詞英譯的意境美[J].長江叢刊,2019(15).
[2]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鑒賞與分析[DB/OL].[2018年6月30日].http://www.ruiwen.com/wenxue/xinqiji/234353.html.
[3]楊秀芝.中國古詩詞英譯中存在的文化缺失現(xiàn)象與原因[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01).
[4]李家春.崔常亮.跨文化翻譯中的文化缺省現(xiàn)象與文化補償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02).
[5]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93.
[6]許淵沖.宋詞三百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07.
[7]龍華丹.陳文婷.論漢英翻譯中的文化缺失及其補償策略[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4(12).
[8]趙勝全.從接受美學看《豐乳肥臀》英譯中的文化可譯性[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