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佐龍
【摘?要】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許多不可預見的因素都會影響到他們的健康發(fā)展,尤其在現(xiàn)今比較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這就對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農村初中來說,只有走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才能規(guī)避負面影響,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此,筆者就這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家校合作;模式
一、目前農村初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壓力增大
上世紀末,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聯(lián)合,共同教育學生的呼聲被普遍認可,大家都認識到,學生的成長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約的,單依靠學校顯然難以適應需要。學校會找適當?shù)臋C會,邀請家長、社會人士,到校參觀座談,零距離接觸學生的學習生活,了解學生的各種表現(xiàn),然后幾方面達成教育共識,共同制定教育措施。教師們也信心百倍,敢于放開手腳管理施教,教育質量不斷攀升。但最近多年來,受輿論、政策、社會觀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各地出現(xiàn)了許多家長鬧校、學生跳樓、教師辭職等教育的亂象,農村學校及教師的日子不再好過。許多從教者自保觀念開始增強,不敢也不愿深入大膽參與學生的管理,學生心靈及品質的成長有些滑坡。
(二)隔代教育的困惑
許多農村家庭,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增多,就爺孫兩代在家,由于爺輩多溺愛,加之對當代教育理解不深,教育方法過時,使孩子變得心理狹隘自私,性格孤僻任性,價值觀混亂,失去自立自理能力,失去自學能力。還有些進城學生,由于經濟狀況,學習接受能力等各種原因,在城里待不下去,又返回農村,勢必也帶回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也給農村初中管理帶來新的困惑。
(三)心理亞健康
農村孩子,本來應該在經常參與勞動的過程中鍛煉得身強體壯,吃苦耐勞,且具備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但目前的情況卻恰恰相反,許多農村孩子早早就脫離勞動,在學校逃避勞動,在家衣來伸手,有些還在自己所能達到的范圍內比吃比穿,學會了享受,忘記了出身與根本。生活中但凡少有不如意,就一張冷面,甚至出現(xiàn)了逃學、離家出走等異?,F(xiàn)象。
(四)精神孤獨
一些心大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像完成差事一樣,再也丟棄不管,從來都不給班主任打電話聯(lián)系,更別說抽時間去學??纯础S袝r候學生出現(xiàn)了狀況,倒是班主任三番五次地催促,才勉強來校處理。學校召開家長會,也借故不去參加,甚至開學不送,放學不接。這看起來似乎沒啥,但在孩子心里,則會產生孤獨感,性格變得孤僻,而且會日益加深,有時還會出現(xiàn)意外狀況,嚴重影響學生的成長。
基于以上種種狀況,現(xiàn)今的初中教師都有個共同感受,就是學生越來越難教,這些現(xiàn)象不改變,最大的受害者還是學生。因此,作為農村初中的一線教師及學校管理者,筆者想說,一定得變,而且越早越好,方法就是家校合作!
二、在農村初中實施家校合作的意義
家校合作首先能增進相互了解。通過家校合作,讓家長深入班里與師生共同探討教育的話題,到食堂與孩子共同就餐,進宿舍看學生住宿等等,零距離接觸學生的在校生活,了解學生在校的真實表現(xiàn),像學習、思想、心理、身體等全部情況,尤其是有無過激等反常表現(xiàn),以便早知道早預防。而不能僅僅關心孩子的學習,要么就只管學生的吃飯穿衣,其他一概不聞不問。另外,家長的關心還會讓學生獲得心理滿足感,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家校合作的模式
(一)家長開放日
這是相對規(guī)模較大的家校合作模式,學校提前安排,制定活動的詳盡計劃,安排好涉及的崗位與教師,安排好由學生組成的迎接與導引小組,做好因人多而可能發(fā)生的擁擠踩踏、吸煙火災,或閑雜人員入校搗亂等防范工作。讓家長在學校的組織下,有序地參觀學生食堂,宿舍環(huán)境,觀摩學生的集體活動等。最后按班級召開會議,班主任介紹學生在校的基本表現(xiàn),解答家長的相關提問,并就學校的管理措施征求家長的意見,也對家長提出相應要求,以使家校管理形成合力,實現(xiàn)管理的最好效果。
(二)教師承包制與家訪
由于目前生源復雜,所有管理任務都靠班主任顯然不現(xiàn)實,所以可采取兩級承包的管理模式,校領導包班,任課教師包學生,把繁重的工作任務進行分解,人人肩上有擔子,做起來既輕松,又富有成效。承包制開始,讓教師們首先統(tǒng)計所承包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愛好特長、身體條件、有無特殊病歷、家庭組成情況及經濟收入、家長聯(lián)系方式及文化程度等等,所能涉及到的都盡量涉及,然后制成表格,方便工作。教師可利用周末等時間,深入家庭進行家訪,與家長促膝相談,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每一位學生制定不同的施教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總之,初中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學生對生活的憧憬與渴望,自身的沖動不安與思想情感不夠成熟,對新事物的新鮮好奇與看問題的表面膚淺性等等,預示著他們將會在對與錯的模糊界限中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也是學校教育最承擔責任的時期。但如果能使家校合作的教育鏈更加緊密牢固,就越利于農村初中學生青春叛逆期的平安過渡,使他們能夠在人生的關鍵點上,多一些坦然,多一份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