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靖
摘 要時空觀念,顧名思義,即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世界上一切的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沒有任何一個事物能夠做到脫離時間和空間單獨存在,因此,在世界歷史教學當中,培養(yǎng)同學們的時空觀念顯得極其重要,滲透時空觀念也是幫助學生理清世界歷史脈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實際世界歷史教學當中,教師對學生滲透時空觀念卻存在著諸多問題,很多學生往往對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空模糊不清,進而限制了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時空觀念;歷史教學;世界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12-0087-02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空前重視,時間與空間是歷史學科的基礎和本質特征,歷史時空觀念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素養(yǎng)與能力。而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的培養(yǎng)需要廣大教師與研究學者齊心協(xié)力,才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
一、時空觀念的重要性
時空觀念是基于時間和空間之上對歷史事件進行認知、解構、反思的觀念,世界的所有表象乃至其本體都處于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之下,時間與空間是丈量世界歷史的兩把尺子。時間可以將一切歷史事物串聯起來,人們要追尋歷史的源頭也必須依照時間;空間則可以將一切歷史事物的坐標鎖定,從一個宏觀的地理概念出發(fā)去尋找歷史事件所發(fā)生的具體方位。時空觀念對人們理性地認識歷史現象、理解特定歷史時空下所發(fā)生的特定史實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現階段時空觀念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不當
歷史核心素養(yǎng)在實際歷史教學的落實中往往被教師所忽視。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時空觀念往往被認為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概念,不能具體量化以指導教學實踐。當前的歷史教學受高考影響頗深,有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僅僅追求知識點的落實,強求學生把歷史教科書上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情的時間、地點、過程、結果、影響等都記得絲毫不差,這顯得過于教條,很不現實。在新課改之后歷史專業(yè)性要求已經淡化,更多地傾向于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和發(fā)揮歷史教學的育人價值,對史事和時空記憶的要求大大降低。
(二)教材研發(fā)的問題
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展現具體學科內容的樞紐?,F今,在新課程改革之后的高中的歷史主流教科書絕大多數都采用的是政治、經濟、文化專題史和模塊史混合的編排方式,在這一編排體系下,師生們可以從各角度去梳理歷史發(fā)展線索脈絡,但是也讓歷史知識顯得龐雜,各個專題所學內容時??v橫跨越數百年乃至千余年的歷史,跳躍性相當大。況且這種編排方式的教材本身應該是為經過中考歷練后、對通史有比較全面了解的初中生量身定做的,可是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在初中階段就形成良好通史素養(yǎng)的學生寥寥無幾。初中階段學校、學生與家長大多都對歷史學科不太看重,把它理所當然的當做“副科”看待,不僅僅平時分配的歷史課時較少,而且在考試時候,大多學校實行開卷模式,將歷史考試時間提前以留給語數英等主科更充足的復習時間,還有的地區(qū)甚至都沒有歷史的考試,學生往往在初高中的知識銜接上出現斷層,也就直接影響了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歷史的時空觀念的培養(yǎng)。學生如果掌握專題史的內涵不夠到位,就很容易陷入朝代順序記憶不清或者概念混淆等謬誤的情況。例如在處理世界古代史與近代史的銜接時,人民版必修一教科書按“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fā)展”順序排列內容,這樣的邏輯關系使得學生對世界歷史的銜接產生了諸多錯誤認識,不少學生理所當然地認為近現代西方民主代議制直接源于古希臘的民主制度和古羅馬的法治政策,而忽視了漫長的約一千年的中世紀的歷史脈絡,學生也對黑暗的中世紀這一簡單籠統(tǒng)的概念十分費解,為什么黑暗的中世紀過后的歐洲能夠相比東方國家率先進入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呢?這顯得很不合常規(guī)。這都是專題式教學所彌留下來的弊病體現。
三、解決策略
(一)中外歷史對比教學
在高中歷史教學編排體系中,世界史所占的比重與中國史所占的比重相當。但是由于世界史所包含的地域廣闊且差異較大、時間跨度長,與我們現今生活相隔甚遠,因此,學生在學習理解世界史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難度,他們往往覺得世界史知識過于冗雜,索然無味。這就需要教學的主體者——教師,在世界史的具體教學中,有邏輯、有思維地闡述,將世界史發(fā)展的前后因果邏輯關系都講清楚。這需要以時間為基礎,按照時間順序來展開。這樣,教師也必須將一些紀年標準與方法傳授給學生,并且教師可以巧妙地將世界史與中國史的內容相結合起來鋪成一張時空對應關系圖,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民版必修一《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這一課時,教師需要總結一下我國歷史上君權相權相互博弈的動態(tài)過程,直到清朝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這時候學生將學習這段歷史的時空脈絡大體理了清楚,在這之后可以進行中外對照,發(fā)散同學們的思維,讓明清的君主專制與同時代的歐美進行簡單對比,補充一些關于資產階級代議制、工業(yè)革命等政治、經濟方面的知識,將中外歷史巧妙對接,融為一體,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會形成更為具體的時空觀念。在教師講授世界史的同時,教師可以以宏觀的角度分析世界歷史各個時期中國歷朝歷代的發(fā)展狀況以及當時與世界各國的交流關系等。此外,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可以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思路合理組織教學。在中外歷史教學對比的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散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學生在學習歷史事件所遇到的新舊知識往往在時間和空間上有著密切聯系,分析這些聯系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遷移是歷史學習的深化,是貫徹時空觀念的利刃,可以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
(二)歷史地圖與時間軸的配合
歷史時間軸是歷史學科的一大亮點。歷史地圖是歷史學科中空間關系最直觀的表達,是展現歷史現象、標明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空間位置和地理環(huán)境的工具。如果把歷史地圖與時間軸綜合運用,可以將歷史事件與時代背景進行完美對應,進而完成時空坐標的鎖定。教師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可以引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將其編進時間軸,以完成對知識鏈的串聯,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嚴密的知識網,讓學生在具體分析某段歷史的時候能夠活學活用,迅速提取已經轉存到自己大腦里的知識。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憑借單純的口頭表達與文字敘述未免顯得有些蒼白無力,這時候歷史地圖也是最好的輔助工具。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左圖右史”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從歷史地圖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歸納的能力。歷史地圖可以有效地展示歷史事件所對應的空間環(huán)境,教師可以在這基礎上適度開展一些古代與當今的地名對照教學,對所處的城市省區(qū)或者鄉(xiāng)村地名歷史進行探秘,挖掘地名背后的深層歷史知識,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此外,教師也可以借助高科技教學設備制作ppt或者flash動畫地圖,讓死板的靜態(tài)地圖在科技的運用下散發(fā)出活力,通過動靜相輔、立體逼真的呈現模式讓學生近距離感知歷史,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引發(fā)情感共鳴。例如,學習戰(zhàn)爭史,教師就可以借助戰(zhàn)爭形勢的地圖,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具體的進程走向,學生也會由此對戰(zhàn)爭史有一個更為深入的把握。
四、結語
歷史在時間中流淌,在空間中演繹。時間與空間是歷史學科的基礎和本質特征,歷史時空觀念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素養(yǎng)與能力。而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的培養(yǎng)需要廣大教師與研究學者齊心協(xié)力,才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空前重視,筆者寄希望于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探索,將所學的相關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真正能在實際歷史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麗.“時空觀念”與“年代的思考”——中美歷史課程目標比較研究[D].青島大學,2018:15-17.
[2]游國祿.談中學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的培養(yǎng)[J].才智,2018(9):21.
[3]王琪.歷史核心素養(yǎng)之“時空觀念”培養(yǎng)的實踐策略[J].考試周刊,2018(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