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我打開微信,原本只是想消磨幾分鐘,可是1小時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的手指仍然在手機屏幕上。手機就像是哆啦A夢的口袋,只要你的手指一滑動,各種信息就會源源不斷地冒出來。
過去,人們?yōu)g覽網(wǎng)頁時需要點擊翻頁,并且要稍等一會兒才能進入下一頁,而現(xiàn)在所有的科技產品,無論是微信、微博還是抖音都不是這樣。無論何時,只要你瀏覽到頁面的底端,下一頁的內容就會自動加載上來,用戶可以不停地向下滑動來瀏覽信息。
這種設計使得產品的操作更為簡單,同時也讓你的“胃口”變大—你原來只準備看10分鐘信息,結果不知不覺就看了一兩個小時。
康奈爾大學的布萊恩?文森克教授是一位行為心理學家。他主持了一項設計巧妙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影響我們進食量的微妙因素。
文森克首先給一群美國大學生看了一個容量18盎司的湯碗。他問學生:“如果讓你們午飯時用這個碗喝湯,你們何時就會不想再喝了呢?”81%的人給了一個視覺參考點,比如“碗空了我就不喝了”或者“我會喝半碗”;只有19%的人說他們飽了或不餓了時就不想再喝了。
接下來,文森克為實驗設計了一套特殊的裝置。他在服務員通常放置湯碗的地方鉆了一個洞,然后在每一個湯碗的碗底也鉆了一個洞,在碗里插入一根管子,管子的另一端連著一鍋湯,可以讓湯一點一點地添進碗中,卻讓喝湯的人渾然不覺。
文森克招募了62個志愿者進行測試。用普通湯碗喝湯的人平均喝了大約9盎司的湯,使用“無底碗”的人則喝了又喝,當文森克叫停的時候仍然有人在喝,有一個人甚至喝了超過1夸脫。他評價此湯時說:“很不錯,喝得相當飽?!笔聦嵣?,他喝的湯比用普通碗的人喝的多了3倍。
人們意識到自己從自動續(xù)湯的碗里喝了更多的湯嗎?沒有。除了極少幾個人,比如那位“1夸脫先生”,甚至沒有人說自己喝飽了。事實上他們比普通碗組的人多喝了73%的湯,但他們的自我感覺就跟另外一組人一樣—覺得自己只是喝了半碗湯而已。
當我們在各種科技產品上瀏覽信息、看視頻時,就像在那個無底的湯碗里喝湯一樣。在這個永遠不見底的閱讀界面中,我們無法停下來。
而且這些科技產品提供了各種新奇的信息,每個信息都會帶給我們一些心理上的小意外。此時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量會急劇上升,人們會因此進入一種專注狀態(tài),大腦中負責理性與判斷的部分被抑制,而負責需要與欲望的部分被激活。于是大腦被各種未知的新奇所吸引,不停地發(fā)出“我還要”的信號,我們的手指也不由自主地往下滑。
分泌多巴胺來獎勵意外,這是狩獵時代的產物。它鼓勵我們發(fā)現(xiàn)新的狩獵技巧,尋找新的食物,適應新的環(huán)境,從而增加我們的生存概率。在網(wǎng)絡時代,我們也會對新奇的信息深深地著迷。我們大腦的結構讓我們注定成為新奇信息的消費者。我們的大腦沉迷于新奇的信息,卻無視熟悉的事物,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游時,回程總是顯得短得多的原因。
也許你正是從手機上讀到這篇文章的。據(jù)統(tǒng)計,79%的智能手機用戶會在早晨起床后的15分鐘內翻看手機。我們還常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刷一整天手機。不得不承認,這個不見底的“湯碗”,已經讓我們上癮了。
(摘自《羊城晚報》2020年1月9日,心香一瓣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