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王冬杰 彭海平
摘 要:高職院校師生朝夕相處,如何保持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本文擬通過非暴力溝通的技巧,對高職院校溝通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非暴力溝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
1 非暴力溝通的基本知識
非暴力溝通由馬歇爾·盧森堡提出,即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寫為NVC,中文直譯為非暴力溝通,意譯為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2009年,馬歇爾·盧森堡出版《非暴力溝通》一書,通過十三個章節(jié)來闡述非暴力溝通的內(nèi)涵:愛的表達、傾聽、請求幫助、表達憤怒、表達感激。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傾聽、感受、幫助,來實現(xiàn)非暴力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非暴力溝通的提出基于九個假設:第一,人類有共同的需要;第二,人類所賴以生存的世界已經(jīng)提供足夠的資源用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要;第三,人類所有行為都是需要被滿足的;第四,人類通過自身的情感表達其是否得到滿足的狀態(tài);第五,每個人都擁有愛的能力;第六,人類生來樂于給予而非索取;第七,人類需要的滿足依賴于群體內(nèi)部的互助;第八,個人的選擇是自生動力決定;第九,情緒平靜最直接的途徑是自我聯(lián)系。
非暴力溝通基于上述九個假設,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溝通提供了新的理念。下文將根據(jù)該九個假設,探討高職院校的非暴力溝通方法以及方法的執(zhí)行。
2 高職院校教育運用“非暴力溝通”的策略創(chuàng)新
2.1 高職院校實現(xiàn)法制教育
法制是道德的邊界。意為,法制是道德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是最低的道德要求。青少年未進入社會之前,應當進行法制教育,知法以便于懂法,懂法才可能實現(xiàn)用法。而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是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對每個公民的要求。此外,法制教育不僅僅從青少年角度出發(fā),也需從學校和老師層面出發(fā)。就學校層面,應當將法制教育落實到日常教學內(nèi)容,而非將法制教育僅僅停留在宣傳板報上。就老師層面,應當以身踐行法制教育,一方面向?qū)W生教授法制教育知識,另一方面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在日常教學中,杜絕體罰學生,注重引導學生。本文建議,法制教育應當成為學校教學質(zhì)量的考核標準之一,與升學率、就業(yè)率等一并成為考察學校的關鍵點。
2.2 高職院校設立心理輔導機構(gòu)
高等職業(yè)學校開設心理診所或心理咨詢室,可外聘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或心理醫(yī)生等從業(yè)人員,進行坐班或非坐班式咨詢。相較于班主任和其他代課老師,學生對于專業(yè)心理咨詢師更為信賴,可容易放下防備,向其說出自己的顧慮和心結(jié)。老師高職院校開設常態(tài)化的心理診所,有利于向?qū)W生提供情緒紓解與傾訴的窗口,心理咨詢老師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將學生的情緒合理輸出,使學生心理郁結(jié)得到緩解,精神緊張逐漸恢復平靜。此外,心理學輔導老師也可對學校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進行培訓,增強老師對于心理健康的認識。
2.3 學校內(nèi)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
高職院校可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靶睦斫】怠钡母拍睿谖覈逃绮⑽吹玫綇V泛關注。近年來,教育界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呈上升趨勢,心理健康應當成為一個學生、老師、家長、學校共同應對的話題。高職院??筛鶕?jù)自身情況,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邀請學生、家長、老師參與,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明確不良情緒產(chǎn)生的必然性,掌握調(diào)整情緒的小方法。這樣一來,有利于學生在特定情境下識別出自己的情緒問題,認識到情緒問題在所難免,減少自我懷疑,并通過一定的小技巧將自身的不良情緒快速化解,通過自身的努力,盡可能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2.4 全面培育健康的師生關系
學生與老師之間,由于年齡的代際差異,老師和學生天然的層級關系,相較于朋輩之間,師生關系更容易出現(xiàn)一些不和諧的現(xiàn)象。
作為老師,應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并在溝通上把握積極主動性。師生關系是建立在理解與配合上的和諧關系,而非建立在強迫與反抗上的打罵關系。高職院校應注重對老師的引導,讓老師選擇更為合適的方法去處理學生發(fā)生的問題。
基于馬歇爾·盧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溝通的九個假設,學生是自我請求被滿足的需要的,情緒平靜是解決問題的良好途徑。因此,本文對師生之間的溝通作出如下建議:(1)如學生之間發(fā)生沖突時,老師先做傾聽,再做引導與評價,而非一邊倒的批評一位學生。并且,在批評教育時,應當注重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老師在解決學生之間的小摩擦時,應當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大吼大叫之下只會增強學生對老師觀點的抵觸,善意的傾聽與平靜的解決態(tài)度才是更加有效的斡旋方法。(2)如師生之間有一定矛盾時,老師作為成熟的成年人,應當主動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動向,主動化解矛盾。除了傾聽與了解的主動姿態(tài)外,在言語上,老師也應當注重言辭的適度。
高職院校的教育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和體育發(fā)展情況,此外,學生的精神健康、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學校加強法制教育,師生溝通中以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幫助,是現(xiàn)代教育的內(nèi)在要求。
(注:本文為廊坊市2018年度教育規(guī)劃研究項目,編號201803017)
參考文獻:
[1] 江婷.非暴力溝通緩解職業(yè)學校師生溝通障礙的實效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12):246.